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雄豪-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苦求了半天,皇帝寝宫大门紧闭,天亮后太子回到东宫,神色还算镇定,但脸色极差,他急忙召集幕僚商议。
  有幕僚建议太子趁采州军未到时先带太子妃和皇孙出逃,以东宫卫和元棠所率云襄城军士为护卫,云襄城有船有粮草,只要登上舰船便可向下游联系上筠军。
  太子沉默了片刻,否定这个提议,皇帝还在京城,没有储君自己先跑的道理。
  虽然他这么说,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眼下皇帝稳坐宫中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他闭门不出,如果襄京守不住,皇帝也只能逃。
  元棠说:“襄京其他禁军若无法调动,京城便守不住,守不住京城,云襄也不能支持太久。”
  
  众人都看着太子,等他拿定主意,过了一会儿,太子问:“可还有其他对策。”
  众人低头默然,太子的目光转向元棠,元棠在心里叹气,说:“臣以为,此时应尽快调动禁军防守为上。”
  大家都知道应该防守,这正是东宫的难处,禁军在萧氏手上,不知萧氏是否与采州有勾连,皇帝闭门不管事,太子压制不住萧氏,控制不了禁军。即使早一步察觉采州军异动,也不过是眼睁睁等着他们兵临城下而已。
  萧携之立场不明,太子也不能明面上去找萧携之调兵布防。
  “臣愿意往萧尚书府走一趟。”元棠说。
  太子眼中一闪,说:“袁卿可否有把握?”
  元棠说:“臣没有把握,但是殿下,采州军已经在城外了,此时若什么都不做就是坐以待毙,臣去请萧尚书,若萧尚书真‘肯’来东宫与殿下议事,殿下可想好如何与他商议。”
  太子胸口剧烈起伏,胡须颤动,说:“你去吧。”
  他拍了拍元棠的手臂,说:“孤之身家性命皆于此,袁卿,莫要辜负孤所托。”
  元棠在心里呼了口气:“是,臣告退。”
  
  “请”萧尚书配合自然是请不来的,萧氏在这件事不知扮演什么角色,也没有时间细究。
  元棠多留了个心眼,早派人盯梢着萧府,发现萧携之还自家宅中,着实松了口气。
  本想先礼后兵,他去萧尚书府上,还隔着一条巷子就被萧氏私兵拦住。
  萧家私兵占满了萧府门前一条街道,各个带着武器,不让元棠过去,事已至此,元棠也没办法和他们讲理,直接让东宫卫封了萧府各个门,杀退萧家家兵,用火逼萧府开门。
  萧携之在屋里大骂元棠无礼。
  元棠高声道:“尚书明鉴,下官只是想请您到东宫做客,并无别的意思,只是尚书家的奴仆似乎不太规矩。请萧尚书尽快出来,要不然一会儿这火烧进去,或是我们冲进去,冲撞了您的家眷就不好了。”
  萧携之不得已出府,冷冷看着元棠。
  
  把萧携之送到东宫,太子与萧携之关起门来谈了一刻钟,萧携之交出兵符,元棠刚领了兵符到城门下,城中各处鼓楼报信,采州军的船队出现在城外。
  采州先派出使者到城下,打出勤王的旗号,称下游乱军流窜,要进京护卫皇帝。二皇子就在舰船上,元棠还看到身为采州参军的詹方。
  太子一面派人以兄弟骨血之情劝二皇子回采州,一面继续求见皇帝,皇帝听说采州水舰围城,终于从寝殿出来,得知太子把萧携之“请”去东宫,先把太子骂了一顿,元棠也差点受到惩罚,太子一人担了下来。
  斥责太子之后,皇帝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二皇子接到皇帝劝归的旨意仍然不为所动,萧携之自请出城与二皇子谈判,皇帝没有应允。
  京城陷入恐慌之中,各城门都有人打探什么时候可以开门出城,居住京城的世家日夜派人守候城门和兵部官属附近。
  
  元棠本来因对萧尚书无礼被罚解职在家,在皇帝第一次派人传旨二皇子无果后被放出来,到右护军中负责城防守卫。
  虽然还未打起来,城中气氛已然紧张,过了几日,城中逐渐有传言,说下游上筠军失利,全军溃散,上筠援军不会再回援襄京。
  明知传言必定是有心人传出的,元棠心中还是不由得一紧,东宫派往下游的人也迟迟没有回音。
  传言一出,城中人心更散,城门前挤满了要求出城的人,朝堂上许多大臣也开始称病不去官属当值。
  
  太子忽然召元棠去东宫书房。
  摒退了众人,太子问元棠:“卿这几日领兵守城,右护军可还听你调动?”
  元棠以为太子要问外面采州军的事,没想到他问这个,有些奇怪,还是答道:“臣有手上有兵符,右护军全力镇守。”
  元棠感受到气氛有些不对,稍稍抬起头,发现太子的脸色十分难看,要青不青要白不白,胸膛起伏剧烈,乍一看像一个生了重病的人,但是他知道太子并没有生病。
  “殿下?”
  太子被元棠的轻唤回过神来,说:“派去下游的报信的人还没回信,孤怎么听说城里都在传上筠军败了?”
  “那都是有心人传的流言而已,臣已命人调查,找出散播谣言的人。”
  “虽是流言,但已经传开。我听说不少人已经往城门和军营中使钱,想偷偷出城。”
  流言影响人心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元棠才想尽快找出散布流言的人,好杀鸡儆猴平息这件事。
  但是看太子的脸色他就知道,太子尚且这样,城中百姓更是惶恐。
  太子说:“流言也传到了宫里。”
   元棠惊讶地抬头,太子说:“父皇也知道了。”
  
  “父皇担心上筠无法回援,想开城门让二弟进城。”
  “这万万不可!”元棠差点站起来。
  真不知到皇帝是怎么想的,二皇子都率军打到城门来了,真开了城门,难道还指望父慈子孝吗,或许为了保全名声,二皇子不会手刃亲生父亲,但是也只是或许而已,兵临城下,哪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元棠忽然意识到,现在处境最不利的是太子,二皇子要是真被放进城,也许还会顾念名声把皇帝供起来,但是二皇子势大,怎么可能容得下太子。太子虽早立为储君,但在朝中一向没有太多依仗,唯一倚靠的就是皇帝的认可,而现在皇帝想放二皇子进城,就说明皇帝已经想放弃太子。
  难怪太子的脸色这样难看。
  “萧尚书力劝父皇开门让二弟进城。”太子沉着声音说。
  元棠道:“他那是居心叵测!”
  元棠早怀疑萧携之朝采州报信,奈何皇帝不愿追究这件事。
  
  “殿下,万万不能让陛下如此决断。”
  太子静静看着元棠的神色,叹气道:“父皇是孤的父亲,更是君主,父皇若下定决心,孤也无法。”
  元棠也在观察着太子的神色,这么静了一刻,太子眼神闪了闪,说:“孤也不愿坐任事情如此发展,待二弟进城,莫说东宫,所有东宫属臣恐怕都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弘绎和靖宣都还在前线……”
  元棠说:“臣授命保护东宫,自然尽忠于殿下,护卫殿下周全。”
  太子目光一沉,扶着元棠肩膀道:“袁卿,此事只能靠你与诸位将士。”
  
  太子不想等皇帝下令开城门,那就只能先下手了,天家父子亲情在生死存亡面前果然淡薄。元棠虽能调动襄京一部分禁卫,但这些人不是可以信任的人,他们中有许多就是萧氏党羽,有一点风声走漏,对东宫就是万劫不复。
  所以能用的人只有东宫卫而已,而东宫卫也足够了。
  翌日夜,黑虎先率百人小队截扣了萧氏禁军将领,元棠和东宫卫拥护太子在天黑后进宫。
  萧尚书此时还在宫中,倒省了许多事,元棠亲自带人将萧携之押下。
  自从元棠冲进了萧府将萧携之带到东宫,萧携之对元棠就冷眼视之。
  东宫卫涌入,萧携之也知道道大事不好,未多作反抗,只是斜看着元棠,目光里充满了不屑。
  元棠也不在意,因太子下令要留萧携之的性命,便命人好生待他,将他带到太子面前就完事。
  元棠靠近萧携之的时候,听到萧携之冷哼道:“走狗。”
  看来他真的把萧携之气得不轻,元棠笑着回敬:“阶下囚。”
  萧携之冷笑着说:“别得意。为人驱遣,狂妄无礼,迟早有一日搭上身家性命。”
  元棠懒得与他废话。
  
  太子已经控制住皇宫,东宫卫与皇帝的近卫交战,难免流血,元棠来到皇帝寝宫前,内侍们正在清理广场的血迹,元棠身披甲衣带着刀经过广场,宫人们惶恐地看着他。
  元棠把刀收入刀鞘中。寝殿门口没人,他推门进去,里头昏暗一片,走进才发现殿内没人,只有皇帝坐在坐榻上,冷冷盯着他。
  元棠脚步一顿,还是跪下行礼。
  皇帝身上挂着质地上乘的宽袍,皱巴巴的,表情也不好看,似乎精气神都被抽光了,显得格外苍老。
  已经入冬了,屋里升了两个炉子,离皇帝的坐榻有些远,元棠看到皇帝在发抖,他动了动,不知刺激了皇帝的哪根神经,皇帝大声骂道:“乱臣贼子!”
  这声叫骂与呼呼而过的穿堂风充斥着整个寝殿,刺得元棠耳朵鸣响,元棠低下头把火炉挪到坐榻前,皇帝努力维持着端坐的身形,但是仍然控制不住往坐榻里缩了缩。
  做完这一切元棠就立在殿中等太子。
  他和皇帝没有仇怨,也生不出什么敬畏之情,看到皇帝这个样子,也许封淙会有更多感慨吧。
  不过片刻太子就来了,太子十分恭敬地向皇帝行礼,然而皇帝看到太子更生气了,甩袖进了内殿。
  
  太子面色也不大好看,他对着皇帝的背影深深一揖。想来要压制住一班萧氏党羽也是不轻松的。太子没有把握完全控制京城,所以让元棠把萧携之也带入宫,他还要借助皇帝和萧携之的名义下令。
  暂时控制了襄京,还有城外的采州军要解决。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让采州退军,但是京城兵力不足,而采州水军强劲,守城有余,要出击杀退采州军却很难。
  只要能安抚城内,等上筠援军勤王。
  太子篡权僭越,时间一长也不能保证城中不生乱,再者外面的采州军也不一定能等,消息若是流传出去,采州军说不定直接进城“护驾”了。
  可想而知太子的压力有多大。
  
  元棠提议请桓王出山,桓王多年统,足够威慑左右护卫军,而且桓王是有威望的宗室,如果能得到桓王支持,那么太子篡权引起宗室和大臣的反弹可以降到最低。
  太子有些犹豫,他篡夺父君之权德行有失,心里总归还是有愧,桓王虽遭到皇帝猜忌,为人却极其端正,太子担心劝不动桓王。
  元棠说:“不如我替殿下登门拜访。”
  太子摇头说:“此事还需孤亲自上门方显诚意。”
  太子有这样的心,元棠再不好说什么。
  
  此后元棠赶回云襄驻守,留黑虎护卫太子。太子把持朝局不过三日,采州军在城下喊话,请求皇帝接见二皇子。
  不知采州军收到什么风声,下游上筠军的消息依旧未归,上筠军在下游溃散的消息越传越广,为了压制住反对的萧氏党羽,太子杀了一批萧氏同党。
  
  又过了三日,采州军列阵与襄京左右互为军开战,双方舰船在江水水面上激战,云襄城负责牵制采州军右翼的船只,几次阻止采州军登岸边。
  这一战一直持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