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雄豪-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袁析首肯,元棠一面写信给从前袁将军的故交,一面也给沈靖宣去信,请沈家帮忙推荐,很快袁析得到辉州军府任命。
  到了辉州,袁析只能从队主任起,当然比不过参军、司马这些职位,但也比从普通士兵起步好很多。
  元棠让袁德从家兵中挑选四人随袁析同去,作为他心腹亲兵,人数再多不合他的职位身份,因此只有四人。
  袁析感激非常,又拉着元棠红了回眼睛,带着袁家家兵,乘船离开霁飏。
  
  办完这件大事,元棠又回到昙湖山庄。
  给沈靖宣写信时,元棠特意多写了一封请沈靖宣转交给封淙,回信时却没见封淙来信。
  左等右等,过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回音。沈靖宣信中没有特别提到封淙,应该没发生什么事,或许只是封淙懒得回信而已。
  
  元棠也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待孝期过后,他也要入军中任职。
  职位什么的不好说,袁将军去世后,袁家靠的只有从前一些故交。即使有出身,要升迁也得有军功傍身。
  苦就苦在元棠不会打仗。
  趁着山庄中日子悠闲,他开始跟袁德练骑射和游泳。大夏水道纵横,水兵强于骑兵,军中将士大多水性不错。想要建军功,首先自身本领不能差,不然战场上一个来回,连命都保不住,哪里有机会建功。元棠也不能肯定自己到了战场上是否就能杀敌,先熟练技能是没错的。
  袁棠的体质还不如元棠自己十几岁时,训练开始只能以增强体质为主。 
  
  袁家在武将这条路上打拼多年,到如今根基都在军中,袁德和一众家兵都盼望着重回沙场,受他们激励,元棠也不能不努力。
  
  除了练武,其余时间元棠都用来读书,他终于有机会借助书籍以及袁将军留下的信件了解这个世界,不懂的时候就问问袁德和周显沛,好在袁棠的年纪不大,此前不太出门,有时候元棠问出一些浅显的问题也不奇怪。
  元棠所在国朝名夏,国姓封,是个偏安南地的朝廷。
  百余年前大夏统御天下,因兄弟相争分裂为北夏和南夏,后来北夏被权臣篡位而亡,又有北漠各族南下,原北夏故土战乱不断。 
  自从大夏分南北以来,众多北民南迁,百余年间中,南夏国内收复河山的呼声从未停止,然而南夏不是不敌北漠各族就是朝内纷乱,收复大业屡次不成。
  十年前北晟逐渐统一,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备战,而后发兵攻打南夏,被南夏北征军遏制,到如今北晟和南夏逐渐陷入僵持。
  南夏依然划江水而守,北晟驰骋长河内外。
  
  当知道这时战争还是冷兵器砍杀为主时,元棠那个高兴啊,觉得开挂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召集工匠,又找周家借了炼丹师,兴冲冲要开始研制□□。
  与炼丹师交流过想法,元棠才知道这时□□已经有了,炼丹师们都知道硫磺、硝石和木炭三者放在一起燃烧会起火,可能由于纯度的问题,只能达到燃烧的效果,这个方子只作为炼丹经验之一,还没有应用到其他地方。
  
  □□和比例元棠知道,但是怎么提纯却不太清楚,隐约记得以前看过穿越小说写需要加热过滤,看了就忘。他只能将一些想法告诉工匠,请工匠研究试验。
  暂时做不出会爆炸的□□,元棠换了个方向,让工匠制作易燃的弹丸,为增强燃烧效果和时间,工匠们尝试在□□中掺入油脂等易燃物,试验了几回,颇有些成果。
  □□丸的威力比爆炸性□□差远了,而且利用起来也要看时机,元棠决定先造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他不会打仗,真到关键时候,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胜算。
  
  元棠还想过,如果真能做出效果比较好的□□,也许可以把配方献给朝廷换取功勋封赏,这样好像比上阵杀敌立功容易些。
  当然,前提是能研制出来。
  
  练习骑射时元棠发现而时的骑兵和他所熟悉的骑兵也不太一样,大多是重甲骑兵,对阵时以成队冲击敌人兵阵为战法。
  这种骑兵不如元棠印象上比较熟悉的那种轻骑灵活,他们战斗力很强劲,像行动的钢铁洪流滚滚而去,以质量和速度碾压步兵阵,马上兵器有长刀、弓箭和长朔,用得最多的是长朔。
  元棠不解,问袁德:“如果骑兵都不披重甲,或者用轻甲,不是更快更灵活么?”
  袁德凝眉思考,说:“不披甲衣如何能抵挡重弩和砍杀,况且若遇到敌人步车结阵,轻骑如何冲开去。轻骑倒是可以用作偷袭、扰阵、传信。”顿了顿又说:“义赤人倒是训练了一种兽王骑,给战马披皮甲或绸面铁帛甲,速度的确更快些,但是遇到重弩还是不敌。”
  元棠对骑兵如何作战根本一窍不通,虽然有想法,但也是很空泛的,听袁德说,重甲骑兵在军中的作用显著,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战法。轻骑在战场发挥的作用不如重骑。
  
  元棠空有零散的知识概念,缺乏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文不成武不就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想开一个挂,怎么就这么难呢!
  尽管这样,元棠决定还是先让工坊做出一批马镫,至少让自家先用上双边马镫,没有马镫他根本不敢骑马,至于如何将轻骑利用到战术中,还得摸索。
  
  转眼又到了年末,元棠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终于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秋风萧瑟时,他会想起琚城之战的惊险,想起从泽柔到霁飏的困顿,还有封淙和沈靖宣。
  这一年元棠给封淙寄过几次信,都没有回音,写信给沈靖宣打听,沈靖宣说封淙被皇太后接到了京城后没有回上筠。
  
  翻过年,京中向各州县下达诏令,命各地士族择子弟入京太学读书,以沐天恩,各州有一定名额定数,有封爵的人家必须择适龄子弟入京。
  元棠的两个庶弟一个五岁,一个不满一岁,符合条件的只有他一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了一些资料,把马镫的部分改了,要被自己蠢哭了。虽然不能考据,还是用我浅薄的知识尽量贴近常识吧





第16章 进京
    大夏自南分以来,常受被北方所侵,国内也几经动乱,太学时兴时废,这还是本朝皇帝登基后第一次下诏办学。
  元棠尚居孝中,离服满还有一年多,按理是可以等孝满才去上学的,但是传到霁飏的诏令指明袁家必须派子弟入京,而此时居丧之制不定,有些家族恪守,有些家族崇尚老庄不遵此制。就是朝廷官员中有的形骸发达,还在孝中嫁娶宴客,受弹劾后,不过被□□发俸而已。
  元棠去上学,也不是不可行。
  接到诏令当日,周显沛将元棠叫回城中。
  “现在朝中萧家势大,局势不明,你入京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周显沛对元棠入京城非常担忧。
  元棠倒想得简单些,说:“是福不是祸,我进京念书,又不是要做官,萧家应该不会把我怎么样。倒两位弟弟都还小,三位姨娘料理宅邸还行,外面的事恐怕又得劳烦舅舅。”
  周显沛说:“有舅舅在,家中你不用操心。”
  
  袁德忍不住道:“阿郎现在不用做官,以后迟早要做的。历来武家莫不重统兵之权,以出镇将兵为根本,阿郎留在霁飏寻军府缺职上任倒简单,若是进京,在萧家眼皮子底下,怕将来要出镇时被他们阻挠。”
  武家没有兵权就失去了自身倚靠,久镇的武将都是不愿被召入京任职的,就脱离将士与权柄。
  元棠还没有官职,从京里上任比从霁飏上任麻烦得多,萧家要是想整治元棠,可以在他做官的时候卡一道。
  
  元棠心思活络,问周显沛:“如今京中果真没有人可以压制萧家?”
  周显沛抚掌道:“找你来正是要说这事!萧家兄弟以外戚当政,深得陛下信任,出入禁中参掌机要,除了萧家兄弟外,陛下信任的其他人皆是寒门出身,势力不如萧家兄。”
  “当年沈尚书离朝,推荐现在的尚书王嶒接任。王嶒亦为外戚,是王太后的亲哥哥,那时太后还在朝听证,王家也曾风光无限,这些年太后退居深宫,王家行事低调许多,但王尚书的一直稳坐尚书之位。早年支持沈尚书的人受萧家一派打压,如今还能在朝的,多是早投了王家。王沈两家乃通家之好,到如今关系亦和睦,你进京后若能有机会,尽量结交王家子弟。”
  
  元棠在山庄也留心了解过一些朝局,便问:“所以现在朝中分两派,萧家一派,王家以及当年支持沈尚书的人是另一派?”
  周显沛眼中颇有深意,说:“未曾分野明朗,但朝中官员以及外镇将领或多或少都有倾斜的一方。譬如征北都督府,桓王殿下受先帝之命镇上筠时正是太后辅佐先帝处理朝政,多年来殿下为陛下镇守上筠,却与王尚书关系密切。再如镇江水上游的征西都督府,如今的大都督钱奚义是君阳钱氏,是萧侍中推荐上任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元棠懂得,只要萧家不是一手遮天,他在京城总能找到安身之法。
  元棠几次听沈靖宣提起太后,封淙又是被太后接进京城的,不免有些好奇:“舅舅,能给我讲讲太后么?”
  周显沛说:“太后出身菏邺王氏,先为太子良娣,先帝登基,太后生文熙太子及当今圣上,由淑妃进位为皇后。先帝有疾时常不能处理朝政,于是让太后辅政,直到当今圣上登基,太后才退居深宫。”顿了顿,又说:“太后虽不再参理政事,王氏却从未退出朝堂,王尚书如今施为与早年太后一脉相承,陛不像信任萧家兄弟那样信任王尚书,但尚书一职却未能委任他人。”
  
  周显沛又将自己所知的京中各家族关系及风俗人情拣要紧地告诉元棠,一再嘱咐,还是不放心,唯恐元棠一个人在京城应付不过来。
  
  带着周显沛的千叮万嘱,二月初,元棠与霁飏各族挑选的子弟乘船出发,他们的船沿蕖水向南至埠江,再由埠江水道直至江水,在上筠渡口过江。
  江潮涌向天际,江风犹带三分寒意,风与水偕行,无所拘束畅游天地,元棠立在船头,看到这样开阔的景象,心情也变得畅快。
  大夏皇都矗立江边,先入目的是翠色烟柳。风从水过,野性已被驯化,到达岸边时变得柔情似水,满怀怜惜地拂开杨柳枝条,将丽人的覆面柔纱吹开一角,窥探玉雪肌肤堆作的粉墙和三千青丝盘成的乌瓦。
  
  船一路滑向城东的入城水道,渡口船满为患,元棠他们清晨入城,过午才将行李装车离开码头。
  大夏南迁以前,皇都襄京就是江水南岸最大的城市,经过百年营造,都城气象更华贵殊丽。
  这座都城犹如一位盛装打扮的贵妇人,玉质金相,珠翠加身,连面靥都是金粉扫染。
  车队经过街市,沿街店铺商品琳琅,旗标锦绣招展,罗绮遍身者穿行如水,花团锦簇,一路上元棠都挑着车帘向外看。
  
  袁德控马到元棠车边,笑着说:“看来咱们此行不仅要保护阿郎,还得将阿郎看紧咯,别让他被迷了眼掉入哪个温柔乡中,找不到回家的路。”
  护卫车队家兵一年里与元棠混熟,知道家主好脾气,闻言都笑起来。
  元棠自己也哈哈大笑。
  要知道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