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慎无奈道:“是。”
温书童子:“祝贺公子金榜提名!”
唐慎:“承你吉言。”
来到书房,唐慎刚一进门,就看见傅渭站在宽敞的紫檀书桌前,正挥毫洒墨。唐慎的目光落在一旁的王溱身上,他脚步一顿,喊了声:“子丰师兄。”得到王溱点头,他对傅渭道:“先生。”
傅渭抽空抬起头:“景则快快过来,瞧瞧为师给你画的这幅画。”
唐慎走过去一看。
傅渭画的是一幅群山旭日图,青山起伏,劲松连绵。一轮红日从众山之间喷薄而出,洒下片片金光。唐慎以前见过的画作只有上辈子的博导教授的收藏、还有这辈子梁诵收藏的那些,所以两年前他在重阳节看到傅渭的那幅《东窗菊》时,觉得画得很不错,梁诵却说傅渭是“画技平平”。
可如今,唐慎日日去王溱家,见过了王溱的不少收藏,还曾经多次在师兄作画时给他研墨。
唐慎再看傅渭的这幅画。
傅渭满心期待,拿出印章,在角落盖上“雕虫斋主”的落款。他道:“景则,为师这幅画如何?”
唐慎语气真诚:“气势磅礴,实乃佳作!”
傅渭感慨道:“多日不作画,如今作画,一气呵成,真是畅快。来,子丰,你来评评。”刚说完,傅渭又道:“算了算了,你能评出什么,你还是来给为师写首诗、题个字吧!”
王溱清雅一笑:“先生命,不敢辞。”
王溱提起袖子,从笔架上拿起一支羊毫笔。唐慎下意识地就拿起墨锭,给他研墨。王溱抬首看向唐慎,唐慎一时间还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他在尚书府经常这么做。
王溱眼中流露一丝笑意,轻声说了句:“多谢小师弟。”
接着他用笔蘸了蘸墨汁,在群山旭日图的左上方题字。
傅渭:“五岳起微茫,踆乌落桐桑。曾有烂柯人,倚樨问商汤。诗是不错,字写得倒是一般,可惜了我这幅群山旭日图了。”
唐慎:“……”
王溱落笔,微笑道:“先生所言甚是。”
傅渭脸皮厚极,完全不反驳,一副“你说得对”的模样。等墨汁干了后,他让温书童子把这幅画收起来交给唐慎,道:“再过几日你就要进场科考了。为师这幅旭日图赠予你,祝你旭日东升,金榜题名。”
王溱也望着唐慎:“桂榜提名。”
唐慎受宠若惊,本来都觉得没什么了,顿时又觉着压力山大。
他领了这幅画回到家中,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日日看着,鞭策自己努力读书。
次日,姚三从姑苏府北上。
姚三:“小东家要乡试了,我怎能不来。我可得照顾小东家呢!”
八月初八,清晨。
奉笔收拾了东西,准备好长耳考篮,与姚三一起送唐慎出门。他们来到考院,唐慎发现尚书府的管家竟然也在此。老管家也准备了一个长耳考篮,看到唐慎,他走过来道:“公子正在上早朝,便让老身来此。唐小公子第一次参加乡试,有些东西可能准备不足,老身也准备了一些。”
奉笔接过考篮,唐慎仔细一看。
这长耳考篮里放着上好的笔墨纸砚和容易当饱的干粮,甚至连熏香都给准备好了。
唐慎道:“多谢子丰师兄。”
管家道:“唐小公子言重了。公子说,祝小公子桂榜提名。”
第二次听到“桂榜”两个字,唐慎脑中灵光一闪,恍然大悟:“竟然是如此!”
乡试每次都是八月考,又称秋闱。放榜时,可闻见桂花飘香,所以又叫桂榜。桂花,即为木樨。王溱说“倚樨问商汤”,竟然又是在祝贺他桂榜提名!
唐慎压力很大,他拿着考篮,深吸一口气,进了考场。
姚三和奉笔在外头等着,两人十分着急,唐慎刚进去一刻钟,他们便伸长了头在外面看。
王府管家道:“二位莫急,唐小公子过几日才能出考场,我们耐心等着便是。”
天还未亮,漫天星子。
考院外,官差手拿铜锣,重重一敲,高声道:“秋闱关门!”
大门吱呀一声关上。
开平二十六年,乡试正式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我想起一个词,红袖添香。
第37章
本朝科举沿袭前朝制度; 各省的贡院只收纳本地考生; 然而盛京贡院全天下秀才都可来进考。北直隶的学生按籍贯分配; 都在盛京贡院。再加上从全国各地仰慕而来的学子,今年乡试盛京贡院共有一万一千零二十九个考生!
无怪乎其他,只因“天子门生”!
在盛京贡院进考的秀才; 都是皇城进考,如果脸皮够厚,就可以吹嘘自己是“天子门生”。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考试; 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天子门生了。除此以外; 一些颇有才名的学子,只要在北直隶附近; 也会来盛京进考。
在贫寒的贡院考上解元,不如来盛京贡院; 因为这儿的主考官是翰林大学士。解元每次乡试都有几十人,可主考官只有一个。主考官便是师; 未来进入官场有个强大的主考官,可比有个其他的主考官更好!
乡试的检查制度比童试严格太多,唐慎几乎要把衣服脱光; 给官差检查。每个考生检查完了还不能立即进考场; 要在考场外排队,等检查完一百个学子再一起进去。
集齐了一百个学子后,官差高声喊道:“放行!”
唐慎跟在人群中,挤挤攘攘地一起进去。
一百个秀才,有如同唐慎这样年轻气盛的少年郎; 也有耄耋老矣的老丈。更多的是蓄了胡子,早已成家立业的中年男子。这只是一百人而已,便是人间百相。众人一起跨进外帘门,数千名等候在内帘门外的考生映入眼帘。
乍一看到这么多人,唐慎都心中一震。
等这些人排好队再进入内帘门,真正进入贡院考场,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学子们望着这番壮阔的景象,谁都不能抑制惊叹。
一进内帘门,正对着是一条宽大的甬道。再看这甬道的两侧,浩浩荡荡、一望无垠的,是一万多个号房!
唐慎抽签抽到的号房号是“岳丁”,“岳”取自《千字文》中的“岳宗泰岱”,“丁”取自天干地支。贡院的号房以《千字文》和天干为编号,方便考生寻找。
唐慎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号房。
巡场的官差从他身后走过,狠狠一敲锣:“快进去,莫要啰嗦!”
唐慎看着眼前这个小到最多一平米半的号房,无奈地笑了笑,走了进去。
这就是他未来三天要待的地方了!
一万多个考生要进入考场,都要费上许多时间。然而这还没开考。
考生们直到下午,才全部被检查完毕,进入自己的号房。唐慎坐在号房里,随便吃了点东西,实在没事可干,只能倒头睡觉。等到了半夜子时,主考官突然敲响锣鼓,考生们睡得迷迷糊糊的从梦中惊醒。官差们从甬道各自分开,鱼贯而入地进入一条条小道,将试卷发给号房里的考生。
唐慎拿起试卷,立刻翻开一看。
第一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和王溱猜的一样,这次盛京贡院的乡试主考官正是杨大学士。杨大学士喜欢读《周易》,但是乡试第一场并不考五经,只考四书和一首五言八韵试帖诗。
这第一题就出自《论语·为政》,原句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哪怕在后世,也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讲的是孔子对自己的批语,是孔子回顾一生,给自己的一个评价,以此来激励他人。
孔子说:“我十五岁决定立志学习。”
唐慎仔细审视这句话,在草稿纸上涂涂画画。
破题的方式很多,可以从整句话入手,谈及孔子的一生,如何激励后人,如何勉励后人,后人该如何像孔子学习。但是这样难度极大,且容易跑题。
唐慎坐在小小的号房内,他面前是一堵墙,两侧是其他学生。他看不到任何人,可他知道这个考场里有一万多人。
想要从一万多人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但一旦第一道题就写跑题,阅卷官极有可能根本不看他后面的文章和试帖诗,直接将他圈了蓝名,扔进落榜卷子里。
“嗯,就从第一句话入手,不写多了。”
孔子十五岁决定刻苦学习,从此勤勤恳恳,温故知新。这是孔子治学的态度,唐慎决定从求学态度上入手。他思索许久,写了四五个破题点。
想着想着,肚子就叫了起来。王溱给唐慎送的考篮里放了几个点心,还有一些干粮。点心是放不了多久的,唐慎先吃了这几个点心。
等用完饭,他仔细想了很久,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
“时人以孔圣之道入学,先有志后成学。夫志者无穷尽也,然学者百殚而涸。虽圣人所以成道也,亦曰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矣!”
每个人启蒙发学时,都是以孔圣之道开始自己的学习之路,向孔圣学习,要立志而求学。然而百年下来,志向不断在变、无穷无尽,却忘了学习。哪怕是圣人,都会说上一句生命有尽时,知识却是无尽的。
没错,唐慎便是要以立志为切入口,破题劝学!
有了一个开头,文章接下去就好写了。唐慎认真揣摩每一个字,在草稿纸上画出了结构。他在结构树杈图上,先写好自己即将要写的论点论据,要引用的文章词句。然后才开始写文。
直到烈日悬空,唐慎终于写完第一篇八股制艺。一写完,他根本没誊抄,直接倒头就睡。睡了两个时辰才起来,检查没有错漏后,认认真真地誊抄上去。
到这时,唐慎才注意到自己晚上点燃的那根蜡烛。他惊奇地发现王溱给他准备的蜡烛竟然很少有烟,一点都不熏眼睛!
唐慎听说过金陵府有这种蜡烛,价格极其昂贵,一寸一金,他没想到王溱居然会给自己准备这个。
王子丰……
此时此刻,被唐慎心心念念的子丰师兄,正在家中作画。
管家进入书房,给王溱汇报今日府上情况后,王溱这才想起:“乡试已经正式开始了吧。”
管家道:“是。”
“东西给他送过去了罢。”
“按公子的吩咐,都送了。”
王溱蘸了蘸朱砂,声音温和悦耳:“那便等两日后,再去看看我那小师弟如何了。”
乡试一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进场算一天,正式考试只有两天。
和童试一样,最重要的仍旧是第一场,其次是第二场,第三场等于是去打酱油的。
第一道题做完,唐慎再看第二题。这次题目是“我亦欲正人心”,出自《孟子·滕文公》,原句是“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公都子问孟子:“别人都说老师喜欢与人辩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公都子,便有这句话。
孟子之所以喜欢与人辩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是看到了时代社稷的糟粕之处,想要端正人心,破除歪理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判荒谬的言论,以此来继承三位圣人的事业。
“我亦欲正人心”,这是孟子是抱负。
孟子是性本善论的提倡者。
唐慎思索再三,决定从“教化”入手,写一篇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教化向善的制艺。
写完第二篇制艺,唐慎仔细誊抄结束后,再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