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大宋-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部尚书魏良才:官家太善变,我等实难揣度圣心啊(⊙_⊙;)

    此后,尝到甜头儿的赵佖还经常乔装改扮,扮成富家公子出入上元灯会,真正的与民同乐。

    自此,民间兴起了上元寻龙游戏。每年的上元佳节,百姓争相从各地涌入京城,期待着能在上元夜与官家偶遇。也许街角一转弯,就能看到官家了呢。少女们更是盛装打扮,万一被官家看中,说不得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啦!

    然而,事实是,有家室的官家其实是浪漫不起来了。拖家带口带着弟弟、儿子、干儿子、徒弟、侄子一大堆的赵佖:“你俩别乱跑,赵亶你往哪儿走,站住!小鸡,小鸡呢?……”

    看着只身跑去某灯谜摊子前,酷帅狂霸拽的投入猜灯谜的弟弟。赵佖气得跳脚,又不好好看孩子!此时此刻,赵佖只想给几个熊孩子每人拴上根狗绳儿,牵着了事儿。





第111章 番外5 文化人儿
    赵佖有时候觉得看不透弟弟赵佶,总觉得赵佶很矛盾。他醉心于书画,看起来自然洒脱。然而他自创的瘦金体,笔画细长,横和竖竟然规整的像是用尺画出来的一样。别人都自由发挥,随意挥洒,只有他独树一帜。

    字如其人,似乎赵佶的内心并不像外表一样无拘无束,而是很有规则的,总有些条条框框,连他自己也迷失在里面走不出来。(赵佶:九哥,您那才是从心底里无拘无束,弟弟我甘拜下风。)他虽然喜爱道教,但是书法却没有受到道教的影响,全然没有道教的悠游之态。

    赵佖是打心眼儿里疼爱这个弟弟的,从小儿相知相伴一块儿长大的亲情,那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他一心想给这个不知道被什么束缚住的弟弟找点儿事儿干。转移转移注意力,兴许就能解放思想了呢。

    于是,赵佖果断运用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给赵佶弄了个书画院;从全国各地招收了不少会书画、爱书画的人才。这可真是正中下怀,这事儿绝对是办到了赵佶的心里。赵佶这个乐呀,屁颠屁颠的亲自给书画院命名为“翰林书画院”,还亲笔提写了匾额。

    往后的日子里,赵佶果然天天往书画院跑,看画作画,挥毫泼墨,互相切磋,还亲自下场教授绘画技巧。全身心的投入,让赵佶“活”了起来。至少赵佖能看到他真正的开怀大笑,那发自内心的真挚笑容是如此灿烂、耀眼。

    弟弟很高兴,哥哥很欣慰。赵佖更加坚定的支持赵佶的书画院。但凡赵佶所请,无有不允,他甚至顶住了压力,同意让平民也都有机会进入书画院学习。要知道原来书画这个事儿,那可是只有贵族才能接触到的。

    其实这也是顺应了赵佖的本心,他本来就希望能提高普通百姓的文化水平,还打算过段时间,搞搞试点,推行一下义务教育来着。这回正好先试试水。

    由于官家赵佖的大力支持,得以让普通人也能学习绘画,让很多人的绘画天赋得以展现,逐渐出现了高水平的专业画师,也诞生了很多传世佳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上边儿还有赵佶亲提瘦金体图名。清明便是指大宋政治清明,海晏河清。这画好,寓意也好。这幅画儿画的皆是汴梁实景。从汴梁城穿城而过的汴河,形态优美的虹桥,桥上摩肩接踵的人群,街道两旁的各色店铺,招牌林立,熙熙攘攘。

    赵佖甚至还在画中看到了自家的臻品轩和明月小楼,心里更是大乐。张择端这小子有意思,知道《清明上河图》写实,却不知道这么写实啊。赵佖仔仔细细地查看,发现这图上画的跟汴梁城的真实形态基本不差呀,不愧是传世名画啊。

    赵佶:哥,我给你看了半天,你就只看到了这个?!这画儿的美感呢?表现手法呢?用色呢?啊?你都看到哪儿去啦?!你咋不去看地图得了?!
    赵佖:……那啥,你要是能画出更精准的地图,我更喜欢……
    赵佶╰_╯:牛嚼牡丹!不懂欣赏!哼!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幅画儿已经跟赵佖知晓的那幅原本的《清明上河图》大不相同了。赵佶不再是宋徽宗,赵佖却登基了,历史改变了,汴梁城自然也变了,《清明上河图》也跟着改变了。

    没有原本大开的城门,没有城防涣散,无人守卫的状况,没有商贾囤粮,文武大臣相遇争吵的画面;取而代之的则是守卫森严的城门,巡视治安的衙差,文武大臣相遇互相礼让,商贾和气规矩,降价促销,百姓安居乐业,一座繁荣鼎盛的都城,同时也是纪律森严的城池,矛盾,却充满希望,生生不息。

    就算赵佖再不懂欣赏,看到传说中后世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那也是极为激动的,一时之间百感交集。他果断加盖私印,先按了个爪印儿。把旁边儿没抢上先的赵佶气的直喘粗气,“你,你,你……”“我怎么啦?嘿嘿,你还能打我呀?!你打我你就是欺君你知不知道?嘿嘿嘿。”赵佖收好私印,嘚瑟的怼着小弟。

    “哼!”赵佶气的鼻子哼气儿,赶紧掏出自个儿的印章,憋憋屈屈地盖在了毫无鉴赏水平的土豪官家哥哥的印章下边儿。得赶紧盖,要不被收藏进御府就没机会盖章儿了(文人的执着啊,不懂!)。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赵佖竟然没有把这绝世名画儿直接收藏,而是主动提出借给书画院,供大家学习欣赏。赵佶瞬间就被赵佖的举动触动了,突然发现修炼已久的自己竟然还是比不上自家哥哥心胸宽广。

    自己见到好的画作,只想好好收藏保管,却从未想过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让所有人共同欣赏。难道当皇帝的觉悟都这么高吗?不会呀,至少自己知道的,老爹和已经死翘翘的六哥可都没这么干过。

    自己也不是没当过皇帝,咱也没那觉悟啊。还是九哥自身素质高啊,别看他不懂欣赏,但他支持艺术发展呐!九哥威武!赵佶对赵佖的钦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后来赵佖还干脆建立了国家博物馆,免费对民众开放,展出有条件保管的艺术珍品,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中外史学家一致肯定:第一位不把所有珍宝都据为己有的皇帝。第一只不把所有财宝都拉回窝里死守的金龙。(赵佖怒:你们就是这么评价朕的?!)

    要知道,赵佖这个皇帝还是很矛盾的,这点连他的亲朋好友都解释不清,尤其是对文化发展这个事儿上。怎么说呢?作为大宋的官家,他的文学水平那是相当一般,仅限于正常使用文字批复奏章(苏轼╮(╯﹏╰)╭:唉,可怜老夫教了这么多年,他诗词歌赋那是样样不通啊!)。

    不过赵佖的一手大气洒脱的书法还是很拿得出手的(赵佶:字由心生,九哥为人潇洒豪迈,是我等羡慕不来的。),再就是教给赵佶的素描画有那么点儿超前的意思。至于鉴赏墨宝之类的,那完全是窗户上走人——门外汉呐。

    但你说他不懂欣赏吧?他还总是表现出野兽般的直觉,老是能发现好的作品。身为九哥最亲近的损友兼弟弟的赵佶感慨颇深。

    赵佶的书画院新来了一位叫王希孟的少年。这孩子很有灵气,赵佶非常喜欢,时常提点。俩人儿经常嘀嘀咕咕,各种研究。后来赵佶跑去找赵佖要青金石等名贵颜料,要的量还相当大。

    赵佖相当好奇,一打听,说是这个王希孟打算画一幅江山长卷,配色上想要使用青色为主,这个想法够大胆的,可谓是前无古人了。赵佶非常兴奋,但他实在是弄不到那么多青金石,只好求助老哥帮忙,俗称走后门儿。

    赵佖倒是答应的异常爽快。开玩笑,那是《千里江山图》啊!流芳百世!千古名画!就要在我朝诞生了(≧▽≦)/?!赵佖想想都激动啊。不行,坐不住了,得去侦查侦查,看看这画儿到底是咋画的。

    赵佖好奇是好奇,但他又怕打扰人家作画,万一把人家灵感影响没了,画儿画不出来了,你赔呀?!于是,有段时间里,大家经常在书画院里看到官家撅着龙屁扒墙根儿,爬窗户的奇景儿Σ( ° △°|||)︴。引得路人争相观看。后来还是赵佶听到了风声儿,把赵佖给赶了回去,省的他丢人现眼。

    赵佶时常被这位哥哥弄的哭笑不得,这家伙性格多变,时常抽风,真是……一言难尽呐。但就是他总能不断给自己带来惊喜,让自己得以走出往日的阴霾,开启这段值得珍惜的全新的人生旅程。

    是呢,南京有什么好?如今看来,总觉得汴梁才是家了呢。赵佶坐在明月小楼的雅间儿里,看着下面川流不息的人群,衣袖轻摆,伸手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嗯,好喝!

    要说喝东西,大宋最流行的莫过于茶和酒了。文人更是喜欢斗茶,苏大学士和赵佶也不例外。某日,苏大学士给小孙子办满月酒,宴请宾客。赵佖和赵佶欣然前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大帮文人墨客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非要斗茶。

    其中以苏大学士和赵佶最为积极。一把年纪的苏大学士特地请出了自个儿珍藏的建窑兔毫盏,作为主人,他还大方地拿出了两套上品斗茶十二先生,和自家珍藏的各色茶饼,供宾客们斗茶使用。

    赵佶更是兴致高涨,特地让下人跑回端王府把他的曜变斑建盏给捧来了。大伙儿一看也都来了兴趣,纷纷撸胳膊挽袖儿把好好儿一个满月宴愣是给弄成了斗茶大会。气的苏大学士的老婆王夫人都想出面揍人了,‘哼,老头子你等着!’

    在场的大人们显然都是此道高手,看他们熁盏、调膏、点茶、击拂,个个儿汤花均匀、色泽鲜白,端为上品啊。赵佖眯缝着眼,修长的手指支着下巴,百无聊赖。他是实在看不出这些个调调儿有啥好玩儿的,更搞不明白这一个个儿严肃认真摆弄茶盅,搅和茶水的老中青官员都是他的股肱之臣?!

    “咬盏了!咬盏了!”苏辙一声激动大吼,大伙儿成功地发现了技术水平超高的赵佶。只见赵佶的汤花长时间紧贴盏壁而不退散,果然是难得一见的“咬盏”呐!

    “端王殿下果然厉害呀!”
    “深藏不露啊,老夫甘拜下风。”
    “可不是,可不是,您这是有什么秘诀吗?”
    “可否告知啊?”
    ……大伙儿七嘴八舌,众星拱月般挤在赵佶身边儿。

    赵佖实在是欣赏不了。弟弟、老师、大臣们斗起茶来六亲不认,把皇帝都给忘一边儿去了。赵佖倒也不生气,自得其乐,惬意地吃着新鲜的蒸鱼,品着清风楼的玉髓酒,“这有啥好羡慕的?喝个茶嘛,非得弄的这么麻烦?”

    “我看也是。官家果然智慧过人,不像那等迂腐之人,专爱逞强。”一壶闻起来就香气扑鼻的梅子酒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师娘王夫人同仇敌忾地继续说到:“尝尝这个酒,这可是那老顽固亲手酿的,说是用了什么淘换来的秘法,酿了好些坛,只得了这一坛成品。”

    “咕咚”赵佖咽了口口水(﹃),老师亲手酿的呀,那肯定是好喝呀。赵佖顺着师娘的纤纤玉指盯上了那白瓷酒壶,“那个,师娘啊,就得了一坛啊,这,这朕要是都给喝了……老师会不会气得跟朕断绝关系呀?”

    王夫人噗嗤一笑,深感官家果然非同凡响,平易近人又风趣幽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