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大宋-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2章 深夜会晤
    那队吸引人们视线的人马很快走近,总算能让好奇的人们一饱眼福了。人小却格外好奇的顾家二公子也如愿以偿的骑上自家老爹的脖颈,伸着圆圆的大脑袋不断张望,两个胖胖的小手儿还紧紧抱着老爹的头,生怕掉下去。

    “小胖儿,你轻点儿,爹的发髻都要让你给抓散了。”顾大人无奈的拍了拍小儿子的小胖手儿,轻声说到。对这个萌萌哒的小儿子,顾大人还是很宠溺的。惹得旁边儿的大儿子不满的用鼻子哼了一声儿。

    顾家长子:凭啥弟弟可以坐爹肩膀上看,我就得站底下,被一群大人挤来挤去,踮着脚尖也看不着啥?!
    老爹顾羡林:你也不看看你多大了?!你还想做你爹肩膀上?!你想压死你爹呀!还是嫌你爹身体太好,命太长?!

    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热闹的平民百姓只关心哪个人长得英俊,哪个人骑马的姿势帅气,哪匹马最健壮等等。身为朝廷命官的顾羡林随便扫了一眼,就看出了点儿门道。

    ‘这一行人官阶还都不低呢。队伍里最起码有三四个刺史级别的官员,能让这些人一路护送,车里那位恐怕得是个封疆大吏才行了,就是不知道是谁。嗯,估计我也不认识,就别上去讨人嫌了。’顾大人暗自嘀咕着,也跟着人群认真的看起热闹来。他在桂州这么多年,看惯了纤瘦的南方人士,还真是挺想念魁梧的北方大汉的。

    “阿爹,阿爹,他们都是将军吗?”大儿子吃力的使劲儿蹦跳,好不容易露了两下头,看到了骑在马上身穿铠甲的将士。
    “当然不都是将军了,你看,他们的铠甲不一样的,这位脸上有大胡子的官阶比较高,当称得上是将军了,这位……”对大儿子的问题,顾羡林倒是颇有耐心,微微弯腰小声儿给孩子解释着。

    “哦,这样啊。那还有两个人没有穿甲呢!他们是什么呀?”大儿子好奇的继续发问。
    “他们不是将军吗?可是我觉得那个穿青色长袍的哥哥好好看啊!他骑马的样子也好帅气呀!衣服也好看啊!他看我了!看我了!”二儿子小胖儿突然兴奋起来,小胖手儿也不抓着顾大人脑袋了,拼命挥动起自己的两条小胖胳膊,试图跟那个长得好看的哥哥打个招呼。

    可怜的人形基座顾大人被小儿子晃的都要站不稳了。“老实点儿,别乱晃,你又不是小姑娘,管人家好不好看干什么!”顾大人气急,拍了两下小家伙儿的肥屁屁,才抬起头跟着看去。

    在一群膀大腰圆、身材魁梧、穿着闪亮铠甲的骑马大汉之中,除了中间儿的马车,就只有两个人最为引人注目了。此二人均未着甲,而是穿着儒雅的文士长袍,其中一位是穿着灰色长袍的中年男子,三缕长须,面容严肃,虽然长得不丑,但也绝对达不到好看的程度。

    剩下的就是小胖儿说的穿青色长袍的年轻人了。此人身材修长,姿态挺拔,宽肩窄臀,再搭配这一身青衫,看起来就像是一丛修竹,清雅而有韧性,充满了青年人积极向上的活力。顾羡林定睛朝上看去,打算看看这被小胖儿称赞的青年到底长什么样儿。结果刚一看到那青年的面容,就瞬间石化,呆立当场。

    ‘那是,那不是申王殿下吗?’那张脸顾羡林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当年他还未封王,还只是个普通的皇子,大朝会上,他机智敏锐,侃侃而谈的样子,那双狭长的凤眼,那微微上挑的眼尾,那镇定自若、似笑非笑的表情,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顾羡林的脑海之中。眼前这个,明显就是成年版的申王殿下嘛。不过他不是应该在城里吗?怎么跑这儿来了?

    顾大人转头看看前面的汴梁城门,又转过来看看骑在马上风尘仆仆明显是刚从外地赶到城下的申王殿下,而且他貌似还是跟着马车里的人一道回来的,那马车里的到底是谁呀?官家?!绝不可能!可除了官家还能有谁能让一位亲王护卫左右?总不能是太后吧!总觉得这事儿有点儿玄幻呐。更玄幻的是隔这老远申王殿下居然还特地朝他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顾大人看到的当然就是赵满,那队人马自然就是章楶带队的西北军回京述职小分队了。其实那是赵满看到了顾羡林脑袋上不停挥动小肉手儿的小胖儿,人家是朝着那可爱的小宝贝儿笑的,可没您顾大人什么事儿。人家压根儿就没看清您老长得是圆是扁好吗?

    然后?然后申王殿下一行人就过去了,直接出示凭照入了城。只留下广大吃瓜群众还在评头论足、议论纷纷,以及……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儿的府尹大人顾羡林。

    章楶带着这一群小弟进城时就已经是下午了,到驿站落脚,又去报道,再等到消息传到宫中,官家知道他们到达,就已经是傍晚了。而且隔日便是祭日大典,章楶也听说了官家赵煦的身体近来有些不好,已多日未能临朝,便以为肯定是要等几天才能面圣了。却没想到,当晚宫内便来人宣旨请章楶入宫觐见,但只宣了章楶一人,其余人等还是要等到祭日大典之后才能得到召见。

    然而章老相公却并未因这样的优待而欢喜,反倒是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皆因来传旨的内侍告诉他陛下在福宁宫见他。福宁宫地处垂拱殿之后,是历代官家的寝宫,这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官家一般都不会在寝宫接见大臣。除非……

    章楶带着满腹疑惑和不安的猜想,坐上了入宫的马车。不是章楶多虑,而是最近传言太多,身为宰相章惇的堂兄,章老相公当然获得了第一手消息,官家身体每况愈下,着实令人担忧啊。

    于章楶而言,官家赵煦应该算是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了。经历过”熙宁变法”,又经历过“元祐更化”,新党旧党争执不下,政局动荡,好不容易到如今的官家赵煦亲政,才再次定下了继续变法的基调,自家小弟章惇等新党官员也得以还朝。

    撇开党争不论,就事论事。对此时的大宋来说,内忧外患,坚持变法,持续增加国库收入,稳住时局,积蓄力量一致对外的确是明智之举。赵煦正是这样做的,他力挺新党,全力支持变法,并态度强硬对西夏用兵,这无疑都是在给大宋续命。

    年轻的官家也许并没有看到大宋歌舞升平底下的危机四伏,也许他只是年轻气盛,要变革,要征战,但他的这些举动却暗合了当下的时局。现今的大宋正需要这样锐意进取、敢打敢拼的统治者。

    然而……章楶不愿意想下去。如果赵煦突然驾崩,则皇室后继无人。官家唯一一子早殇,除此之外并无子嗣,几位亲王的孩子也都还是垂髻小儿,官家的弟弟们倒是年龄正好,只是……

    唉,听弟弟章惇话里话外的意思,竟是没有一个有才德继承大统的。端王殿下倒是才名在外,只可惜对权谋政治兴趣缺缺,恐怕也不是好人选呐。而且光是是立弟弟还是过继弟弟的孩子就够难决定的了。唉,身为大臣却要时刻为皇家操心子嗣之事,真是说起来都是辛酸泪呀。

    其实也不能怪章楶咸吃萝卜淡操心,万一皇帝换了个差劲的,对大臣,尤其是想要干点儿实事儿的大臣还是很有影响的,比如打打西夏啥的,总得得到官家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成事儿啊,这眼瞅着就快胜利了呢,这节骨眼儿上……

    唉~章楶在心中无数次的叹气,心里各种悲凉,最后竟想到为啥自己命这么长,先走的总是官家……呸呸呸,官家还没走呢。官家可一定要挺过去呀!

    心里各种忐忑,一路不停为官家祝祷的章老相公,终于抵达了寒夜中依然灯火通明的福宁宫。刚进门儿,一屋子浓烈的药味儿,就让章楶原本还七上八下的心彻底沉了底。入内一看,只见正直壮年的赵煦竟然已经瘦的皮包骨头了,脸颊凹陷,面色青白,嘴唇亦毫无血色,怎么看都是一副病入膏肓之相。

    章楶悲从中来,正欲行礼,就听见赵煦虚弱的声音传来:“章卿免礼,赐座,咳咳。”章楶赶紧拜谢了官家,坐到小内侍搬来的椅子上。此时,他才得空环顾四周,发现除了自家堂弟章惇,在座的还有参知政事刘守仁、御史中丞苏辙、枢密使曾布、枢密副使马运、三司使张朴五位朝廷大员。

    章楶一看这阵仗,估计是官家要商量什么事儿了。果然,章楶刚刚跟在座的同僚打过招呼,官家就开口了:“朕召你们前来,主要是为了西夏之事。咳咳。”机灵的小内侍赶紧给赵煦递了块儿手帕,又往他背后塞了两个靠枕,让他靠得更舒服些。

    赵煦缓了缓继续说到:“辽国的使臣前日便到了,带来了辽国的国书,咳咳,主要是为了斡旋西夏之事,言西夏已然战败,愿赔款,咳咳,投降我大宋。西夏也已经派出使臣,不日将抵达汴梁。咳咳咳,朕想先听听众位的意见。”

    赵煦断断续续,咳嗽不止,好不容易说出了这一大段话。底下众臣却没有立即开口,互相看看,再看看官家,都没有先开口。最后还是赵煦鼓励的看了一眼章惇,示意他先说。

    章惇倒是没啥顾虑,他一直是主战派,此时当然是主张打到底,不接受投降,直接把西夏灭了,并入大宋版图才好。章惇刚说完,枢密使曾布、枢密副使马运也出声支持。参知政事刘守仁和御史中丞苏辙倒是没出声,这二位明显是有些犹豫。章楶自然不会胡乱抢话,也不便表达。

    官家赵煦听到主战人数众多,还是很欣慰的,要说如今还有什么让他牵挂,那无疑就是西夏和皇位传承了。西夏要是能在他手中收回大宋版图,那真是死了也瞑目了。他费力的牵了牵嘴角,努力露出了个笑容。

    然而赵煦的这个笑容还没来得及完全绽开,便有人坐不住了。他就是三司使张朴,只见他赶紧从座位上站起,一礼过后,便有些急切地说到:“臣于军事上并不精通,但臣掌管财政收入,知晓国库情况,臣……臣想说,国库无钱呐。”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张朴话音刚落,就听到官家那边传来不住的咳嗽声,想来官家似乎并不想听到这些。然而,作为主管天下财富的三司使,想到空空如也的国库,张朴不得不顶着压力,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继续说下去。他甚至都不敢抬头看官家和宰相大人的脸。

    “官家,如今国库钱粮皆紧张。这几年我大宋长期与西夏作战,所耗甚巨。仅此次一战便消耗白银十万两之多,这还没算上战后伤残及牺牲士兵的抚恤金。若要再战,定要新增兵卒,还有马匹、武器装备等战略物资的补充、修缮,粮草辎重也需准备充分,更需往来运输车辆、士兵等人力物力……就算只发动一次战争,少说也得十数万两。更何况若要彻底灭亡西夏,定要持续征战无数,如今……”

    张朴咬咬牙,终于说到:“如今国库只有余款七万八千两,还需要维护朝廷国家的正常运转,已是捉襟见肘。实在是无力支撑战争所需,请官家明鉴呐!”张朴说罢,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再起身。

    福宁宫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官家赵煦偶尔的咳嗽声。其余人等皆不发敢声,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咳咳,咳咳”赵煦明显是气得不轻,刚想开口责骂张朴。苏辙却站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