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大宋-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就是,这是咋了?”“没事儿吧?”“怪吓人的。”旁边儿众人也跟着追问。
    “我也不知道啊,我这也是刚过来的。估计是想家了吧。”杨副将也是一头雾水。

    赵满手上抓着项链一路发足狂奔,直接冲出大营,进了鄯州城。进了城,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也多起来,赵满放慢了脚步,仔细回忆着刚才恍惚间所看到的一切。

    大红的喜字,火红的衣袍,众多欢快的笑脸,推杯换盏,还有那火红的帷幔,火红的盖头,跳跃的红烛……众多片段一闪而过,快的让人抓不住头绪。戒指,戒指,赵满努力的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戒指似乎是一对儿。他看到自己把那戒指戴在了一位穿着红衣的漂亮女郎纤细的手指上,女郎干净明艳的笑容却让此时的赵满再一次眼角湿润,“重重”赵满不自觉地呢喃。他知道这个女人是他的妻,一定是,没有半分犹豫,他无比确定。

    这一刻,赵满深深地陷入了迷茫之中,这些日子身体里的记忆逐渐复苏,让他越发觉得自己恐怕真的是一个失去了记忆的大宋人,而不单单是个千年后的幽魂。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到底是谁?又为什么遇袭受伤?

    赵满在街上游魂一般漫无目的的信步乱走,正被街边茶楼上临窗品茶的朝廷特使刘玉刘郎中看了个正着。这一看不要紧,倒霉的刘郎中立马一口茶水呛在嗓子眼儿,登时憋了个满脸通红,咳嗽不止,眼泪鼻涕齐飞,那惨相……啧啧,惨不忍睹。吓的陪同前来的鄯州知府和王赡连连赔罪,生怕马屁拍到马腿上,惹得特使大人对他俩不满。

    这刘玉刘郎中就是当年那个跟赵佖一起在闻是斋求学的小伙伴儿土匪脸刘玉啊。同一屋檐下百无聊赖一同度过了那么些年,申王赵佖那张脸,简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咳咳,咳,人呢?”刘玉好容易顺了口气儿,赶紧抬头找人。可哪里还有人影儿。刘郎中顾不上说话,抬腿就跑,如离弦之箭一般,一路冲下楼梯,一头扎进大街滚滚人流之中。那架势,简直如猛虎下山,恶鬼出栏,绝对是凶猛不可挡也。

    等到知府和王赡终于反应过来,也赶紧带着一众属下,乒乒乓乓,一路跑到街上,跟着刘郎中一起无头苍蝇般东跑一下,西奔一回,王赡还好,武将出身,没觉得咋地,可怜知府一把老骨头几乎要散架儿。

    “算了,回吧,可能是我看错了。”一行人东跑西颠儿了一下午,末了就得了特使刘郎中这一句话,连个解释也没有。好在刘玉还记得自己无端乱跑连累人家的恶行,主动请二人吃了顿晚饭,算是道个歉,也联络联络感情。

    事后,刘玉还特地派自己的心腹在鄯州城里暗中寻找。这个事儿他是不敢跟地方上的官员提的,要知道,申王遇害一事,官家可是下了禁口令的,好不容易平息了,谁敢无风起浪,那绝对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这要是宣扬出去,真要是找到还好,万一没找到或是找错了人,那可真是彻底完蛋,他爹是中书侍郎也保不了他喽。刘玉也只是在大街上偶然看见一次,他自己都不敢确定那是不是申王赵佖,所以只好让人偷偷找找,可是直到他离开鄯州,也没能再次得到赵佖的消息。“唉,怕是真的眼花了吧。”刘玉长叹一声,启程回了汴京。

    刘玉当然不可能找到赵满,赵满第二天就跟着姚雄的大军一起启程回会州大营了。擦肩而过,不带走一丝云彩。

    一路赶回汴京的刘玉也很纳闷儿,难不成真是活见鬼了?那啥,申王殿下,咱俩又不熟,你要托梦也应该找端王殿下或是你小舅子马齐呀?唉,想不通,想不通啊。

    总是傻乎乎笑着的申王殿下,可以说是刘郎中童年枯燥学习生活里一抹亮眼的色彩了。赵佖封王建府时他也是去过的,当初还帮他迎亲来着,想想那搞笑的迎亲场面,刘玉那标准的土匪脸上露出了一个有些恐怖的笑容(刘玉:人家那是一抹微笑,微笑你懂不懂?不懂欣赏!)。

    可如今,人都没了好久了,想到这儿,刘玉也笑不出来了。罢了,罢了,逝者已矣,还是别把这事儿跟别人说了,说了也只能让人徒增烦恼啊。就这样,土匪脸刘玉错过了找到申王赵佖这么个天大的立功机会。

    后来赵佖登基之后,刘玉每每想起此事,都免不了捶胸顿足,自我郁闷一番。郁闷是因为他根本不敢跟别人说这事儿,为啥?说他当初看到官家流落西北,但是他没吭声儿?还是说他以为官家是鬼,给他托梦了?妥妥的嫌命长啊!刘玉再傻也不敢把这事儿抖出来呀。不可言说的秘密呀,无人理解的烦恼啊,越积越深呐,直接导致刘玉喝多了就捶胸顿足,双目含泪,欲言又止,使得刘家小辈儿都以为自家老爹(伯父、叔叔)有啥隐疾……





第63章 吾家有子
    时间过的飞快,它从不因任何事任何人而停下脚步。一晃到了元旦。赵满身在边关;喝西北特有的烧刀子,感受迎面吹来的凛冽寒风,就是这一年赵满的新年主题。

    由于战事吃紧,岳程、岳和都没能回来过年,但彼此常常有书信往来,得知大家各自安好,总算放心。索性还有小熊、姚古、杨副将和小徒弟姚平仲。赵满亲自下厨做了顿丰盛的年夜饭,还特地包了羊肉馅儿饺子做主食。西北的羊肉那是出了名儿的鲜,吃的一众人等满嘴流油,恨不能把舌头都吞进肚子里。

    席间姚平仲小朋友一边儿吃着香香的饺子,一边儿咧开油乎乎的小嘴儿,问了他师父一个问题:“为啥今天咱们吃角子呢?”(北宋时期还没有过新年吃饺子的传统,“饺子”当时被称作“角子”或“角儿”。)

    “更岁交子,团圆福禄。”赵满夹起一个饺子,默然了半晌,低低的回答道。自从上次“项链事件”之后,赵满一直想方设法想要恢复记忆,不但把大伙儿分到手的首饰都挨个儿翻了个遍,还试图以喝醉酒、撞头等方式刺激记忆,然而均以失败告终。弄的大家都以为赵满这是想起啥事儿,伤心过度了,生怕他想不开。

    几番折腾下来,赵满也不得不放弃了。脑袋里的记忆就像是个顽皮的孩子,一心一意地跟你玩儿捉迷藏。你不想找他时,他就要时不时的跳出来朝你做个鬼脸儿,等你想要去捉他了,他偏偏又躲的无影无踪,让你无从下手。

    转眼入秋,又是一年重阳日。申王府的两位小公子已经满一周岁了,今天王府再次设宴,为两位小公子庆生。准确的说,应该称为和义郡王、和沐郡王了。就在两天前,官家刚刚颁下的旨意,封申王长子赵有奕为和义郡王,并加封申王次子赵有慕为和沐郡王。

    这对申王府来说可以头等大事,意外之喜。要知道,有了这道圣旨,申王府才算是真正有了保障。这道圣旨不但给长子封了郡王王位,更是连次子都关照到了。才一岁就获封郡王,也算是大宋朝头一份儿了。

    看得一帮子宗室颇为眼热,可眼热归眼热,谁也不想效仿。要知道,那可是用孩子他爹的命换来的。所以说还是算了吧,无福消受啊。自家不成器的孩子们能混成啥样儿算啥样儿吧,众位皇亲国戚纷纷表示身为孩子爹的自己还是想多活几年的。

    和义郡王与和沐郡王周岁宴当天,官家赵煦再次不请自来(赵煦的小内侍各种忐忑不安,心中默念:万一官家又下手抢孩子可咋办?我是上手帮忙呢?还是及时拦阻啊?……各种纠结,风中凌乱中),还带来了太后的贺礼。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好些个见风使舵,认为申王府没啥前途的官员都事后追悔不已,咋就没去参加周岁宴呢,在官家面前露个脸也是好的呀。貌似这些个人压根儿就没想过,人家申王府根本也没给他们送过请柬吧(─。─||)。

    周岁宴的重头戏当然就是抓周了。鉴于此次宴请的都是挚友亲朋,更是因为大家太过热心,给准备的抓周礼实在是太多,普通厅堂根本放不下,王妃当机立断,把抓周现场安排在了藏书楼大厅。

    厚厚的地毯上摆满了五花八门儿的各色物件儿。有主人家按照普通抓周礼准备的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吃食、玩具等等,也有前来观礼的众位亲朋特地添置的各种小礼物。

    身为老师的苏轼添了一本儿自己刚刚编撰好的诗集,身为叔叔的赵佶则把自己亲手画的《竹禽图》添了进去,章惇章相公思来想去添了块平安如意的玉佩。身为外公的马运则是出人意料的放了把他爹马老相公当年佩戴的宝剑,说是希望孩子们能身强体壮,平安健康。康国公主等皇室宗亲送的都是些纸笔墨砚之类的中规中矩的物件儿。官家赵煦更是直接从小内侍手里拿了个画轴就塞了进去。塞完了还嫌不过瘾,又从袖袋里摸出了块状似玉佩的东西,扔了进去。

    大伙儿定睛一看,好家伙!这哪儿是玉佩呀,这尼玛是虎符啊!‘没错,朕放的就是虎符,怎么,你们有意见?’赵煦凤目一扫,嘴角上扬,朝着一干人等露出了个迷之微笑。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意见!’
    ‘那是,没有的事儿,这可真是官家一出手就只有没有啊!’
    ‘还是陛下的物件儿好,应景儿,哈哈,应景儿!’
    ‘还是您这款虎符高大上,臣等拜服啊。’
    ……
    围观群众以各不相同的丰富表情,谄媚地表现着对官家此举的坚决支持和无限敬仰。

    王妃、马运等人却是各种不淡定了,‘官家这是要干啥?让我儿子/外孙去打仗?这多危险呐!’

    大家都被虎符吸引了注意力,只有端王赵佶注意到他六哥赵煦居然放了不止一件儿东西。不是说好的每个人只能送一件儿吗?说好的诚信呢?明目张胆的作弊呀,有木有?赵佶抬头盯视六哥赵煦,在他哥得意洋洋的目光中,从袖袋里掏出了个金灿灿的大元宝,施施然放进了物件儿堆里。

    赵煦瞪眼:老十一你作弊。
    赵佶微笑:咱哥儿俩半斤八两,就别互相拆台了吧。
    围观群众:官大一级压死人,敢怒不敢言!

    在现场各种混乱中,申王的两位小公子——和义郡王、和沐郡王隆重登场。抱着两位小主子的依然是经验老道的康嬷嬷和李嬷嬷。两位嬷嬷抱着穿着大红锦衣的新鲜出炉的郡王殿下们,稳稳地走到大厅中央。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康嬷嬷在看到官家的一瞬间好像抖了一下。(康嬷嬷:能不抖吗,抢孩子的怎么又来了!)

    身着淡紫色华服的申王妃快步走到两个小家伙儿中间,爱怜的抚摸着儿子们头顶浓密的胎发,柔声安慰,生怕他们见到人多会害怕。不过她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小郡王们刚被放到地上,就开始舒展筋骨,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了,人家压根儿就没管你人多人少。

    只见两个圆滚滚、红彤彤的小胖家伙儿,手脚并用爬了两下,竟然开始晃晃悠悠的用小粗腿儿站起来走路了。(赵佶:嗯,除了颜色不对,怎么看怎么像九哥跟我说的猫熊(  。  ))

    两个小家伙儿已经完全长开了,白嫩嫩的小胖脸上依稀可以看出老赵家一脉相承的好看凤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