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大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两种绘画方式截然不同,自是各有所长的,真是……”赵佶又陷入了学术狂人模式,对比看画儿去了。

赵佖无奈,刚要让李林去拿点儿茶点、果子过来。就见元宝神秘兮兮的凑了上来。






第13章 大仇得报
“两位殿下,奴才刚听了个消息。”元宝凑上来说。“玉淑宫的朱宸妃今儿又发病了,听说这次闹的还挺凶,连太医院的院首张太医都去了。”

“哦?那结果呢,宸妃娘娘到底是得的什么病啊?”赵佖呷了口茶,状似随意的问道。

“听说太医院的太医们正研究着呢,也没说是什么病。奴才听太医院当差的小德子说,其实太医们都觉得宸妃娘娘是得了失心疯了,这病是治不好的,还会越来越重。只是太医们不敢说。”

“嗯,知道了。”赵佖转过头看了看眼睛还盯在画儿上的赵佶。“你家殿下一时半会儿是顾不上你了,你去找李林弄点儿吃的,你们俩去那边儿玩儿会儿吧。”

“哎,谢殿下,奴才告退啦。”元宝得了令儿,高兴的屁颠儿屁颠儿的去找李林了。要说这小太监毕竟还是孩子心性,心心念念的也就是吃和玩儿了,赵佖很喜欢活泼的元宝。

其实玉淑宫朱宸妃是怎么回事儿,赵佖再清楚不过了。

虽说大家都以为朱宸妃患病是因为半月前,晚上途径后苑被狸猫惊吓受惊所致,但赵佖知道这都不过是个随意找的由头儿罢了。

太后以往一直顾忌着皇帝,如今是忍无可忍了。太后既已经下决心除掉朱宸妃,自然不会再手软。

朱宸妃患病,根本不是什么惊吓所致,只是太后借着朱宸妃受惊,让人在太医给开的药里多添了几味药罢了。

所以朱宸妃这个病,才会越治越严重。太医院自是知晓太后意图的,哪儿敢胡乱说话,也就支支吾吾拖着了。

恐怕要不了多久,朱宸妃就成了疯子了吧。活受罪,不是比死更难受。娘,你看到了吗?害你的人,如今的下场。

赵佖想要放声大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伸手覆上双眼,竟然有湿润的感觉,自己竟是哭了吗?

“皇兄,今天的晚膳,咱们就在这亭子里用吧,我已经派人禀告皇祖母了。”赵佶轻轻拍了拍赵佖的肩。他何尝不知自己皇兄心中的苦楚,还是让他平复一下心情,晚些回去吧。

“嗯,好。”赵佖没回头,只是带着鼻音儿哼哼了两声。


几日后,闻是斋。

“今日就讲到这里。”苏轼说了这句结束语。底下的学生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了。无论哪个时代,学生最喜欢老师说的话,总是“下课”。

赵佖也赶紧拉着赵佶准备走人。他这几天总觉得苏轼看他的眼神儿不太对。

这也不能怪他杞人忧天,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呀。想老师苏轼是出名儿的文学家不说,那也是位政治家呀。虽然官场上混的不尽人意,但总归是胸中有沟壑的,他赵佖这点儿小手段,怕是瞒不过老师,迟早要露馅儿。

其实自从苏轼与神秘小友开始通信以来,苏轼就一直留意着信差十一殿下身边的人。能让十一殿下送信的必然是与殿下日常有接触的,并且地位不低。

而十一殿下身为未成年皇子,轻易是不会出宫的。也就是说这个人必在宫中。在宫中,这一条儿就把十一殿下的舅舅之类的一杆外亲全打掉了,其他皇亲、大臣或是各家公子什么的也都不可能了。

至于十一殿下的母妃陈昭仪,苏轼是想都没想过。女人直接排除。

在宫中,有地位,又能与十一殿下接触的,看来看去也就只有闻是斋里十一殿下的那些同窗了。当然皇帝陛下是绝对不可能的,皇帝陛下基本上就没怎么来过闻是斋,而且听说皇帝陛下基本也不怎么跟十一殿下接触。

于是乎,苏轼开始了观察自家学生的有趣生活。但是闻是斋里的学生们可不这么想的。

‘老师太可怕了,看他那眼神儿,就像能看透人似的,不会是看出我昨天交的大字是找人代笔的吧。’这是马齐马少爷的心声。

‘老师您盯着我看干啥?我就是长的,嗯,俊点儿,您也不用这样啊。’这是土匪脸刘玉。太自恋了,不知道苏轼知道,会不会吐血。

‘老师,您这样看我,我压力好大的。您是想跟我相面吗?’这是不着四六儿的司马朴。

‘诶?大伯您怎么才看了我一眼就不看啦?您这几天不是都喜欢盯着学生看的吗?’这是苏轼侄子苏远。咋?你还嫌看你看的不够是吧?

其实是苏轼看了侄子一眼之后,觉得侄子成天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根本就不可能。再说了,要是苏远这小子有这本事,那还不早就显摆上了,还能遮遮掩掩的?

‘诶?说到遮遮掩掩,倒是有一个人很有可疑呀。’苏轼转回头,又看了赵佖一眼。赵佖顿时觉得脊背发凉,脑袋低的就快扣到桌面上了。

‘嗯,很是可疑呀。’苏轼捋捋长须,于是赵佖成了重点观察对象。

于是经过苏轼连日来,坚持不懈,专注细节的严密观察,排除了一系列不可能的对象,结果就只剩下赵佖了。

赵佖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苏轼没有找到任何理由排除掉的观察对象。而且如今赵佖智力已经完全恢复,有时说话的语气,总给苏轼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想当初自己与小友通信之时,赵佖尚未恢复。但如果……,那他就更有遮掩的理由。排除掉所有不是的,剩下的再怎么不可思议,那也是真相。苏轼深谙此理。

但苏轼想要找到神秘小友,不过是出于好奇,也是存了想要真正结交一番的心思。毕竟不是要给人家惹麻烦的。再说他不知道我知道,这种感觉还真是挺有意思的。(苏大侠,多么耿直的人啊,都被带坏了啊。)

调查明白了,苏轼也不再紧迫盯人了,闻是斋里的一干人等都松了一口气。赵佖更是压力大减。但每天下了学,还是赶紧往流云轩跑。


这段时间太皇太后身体不大爽利,总是时不时有个头疼脑热儿的,总是汤药不离口。

赵佖也很担心太皇太后的身体,太皇太后已经过了60大寿。虽然在现代60岁不算什么,甚至有些60多的大爷大妈还戏称自己刚到中年,大家都是奔100去的。

但在大宋,60多也算是高寿了。赵佖虽不懂中医,但也看出太医的水平确实也高不到哪儿去。一点儿小毛病,就拖拖拉拉治了好多天。

“皇祖母,孙儿来看您啦,您今天气色好多啦,看这是孙儿今天写的大字,老师都夸孙儿进步大呢……”赵佖一下学就去陪太皇太后,逗她开心。

要说这世上赵佖最关心的人是已逝武昭媛,那么太皇太后就是在世的赵佖最关心的人了。是这位皇祖母在自己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伸出手,把自己拥到她怀里。给弱小的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

然而,赵佖并不懂医药,空有心而无力。只能看着太皇太后的身体时好时坏,缠绵病榻。

秋去冬来,又到了元旦。

赵佖已经15岁了,虽然生日未过,但也算成人了。太皇太后知道自己身子越发不好了,对赵佖,她总是不够放心的。便一早与太后商议,打算过了元旦立即请皇帝给赵佖封王,出宫建府。

当然这也是跟皇帝知会过的,皇帝对这个不惹事儿的弟弟还是比较满意的。当下就同意了。还提起在给自己选妃时,请太后也给赵佖留意,如果有合适的就给赵佖也一块儿选了,他给下旨赐婚。

今年元旦朝会,皇帝考虑到太皇太后身体一直不好。想让太皇太后也热闹热闹。就破例请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和一众皇弟一起到大庆殿参加大朝会。

赵俣、赵似倒是跃跃欲试,激动得很。赵佖和赵佶则是兴趣缺缺,勉强应付。他们坐在御阶下各自的位子上。赵佖和赵佶一桌,下边是赵俣和赵似。对面就是头一次见面的两位皇叔雍王赵颢、曹王赵頵。

再往下就是文武大臣、各国使节和外地回来述职的知府、知州等。

先是皇帝讲话,总结一年来的情况。‘古代版政府工作报告呗。’赵佖听的昏昏欲睡。

接着就是各国使节进贡,同时代表本国国君向宋皇祝贺新年。接下来就轮到各地的知府、知州出列,阐述一年来本地情况,其实无非就是给自己歌功颂德一番,说自己都干了什么什么事儿,都有什么政绩,在皇帝面前露露脸呗。

然后再向皇帝进贡点儿土特产什么的,表示一下心意。前面几个知府、知州都是这么干的。可偏偏也有不安套路出牌的。

桂州(今广西)知州顾羡林就是这么一个人儿。人家都上来说自己这块儿地方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自己的努力下,被治理的多么多么好,等等,等等。

他倒好,上来就说桂州之地去年自然灾害严重,又多为山地,可耕种的土地极少,导致去年收成极差。多次上疏朝廷,只有安抚之言,却并无赈灾银两物资,以至灾民流离失所,多有饿死之人。

因此今年的贡品也确实是拿不出来,就把自家后院树上的龙眼摘了,晒成了干儿,给皇上尝尝吧。

此言一出,大庆殿鸦雀无声。大家都傻啦,这人是脑抽了是怎么地。这元旦大庆的日子,说这些,这不是找死吗?

赵佖也傻了,‘啥情况,这家伙是嫌自己命长了?哎呀,这就是古代的忠臣?’






第14章 大殿解围
赵佖对这些大臣是一点儿也不知道,赶紧小声儿问赵佶,这个顾羡林是什么来头,怎么如此胆大?

赵佶也是一头雾水,他也就听说过这个桂州知州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可就是因为太刚正了,得罪了顶头上司,才被弄到桂州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当知州。跟发配了也差不了太多了。

大殿中已经沸腾了,各位大臣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外国使节也都窃窃私语。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脸色也极为难看。

唯独立在大殿中央的始作俑者一脸淡然。随你议论去吧,我自岿然不动。

如此特立独行之人,赵佖也不免多看了他两眼。此人身材高大魁梧,站姿挺拔,目光炯炯,看起来年岁倒是不大。只是脸色稍显苍白,想是桂州之地确实生活艰难吧。

“都别吵了!顾羡林,你,你……”皇帝气得直发抖,这顾羡林也太不像话了,此种场合,说这种话,这不是明着打朕这大宋皇帝的耳光吗?丢脸都丢到外国去了。

皇帝当即就想让人把这不知轻重的顾羡林拖下去砍了。可就是再气,皇帝砍人也是要理由的,如今这档口也不是与他分辨的时候。正准备先给他治个失仪之罪,让人先把他拖出去。

突然殿上又窜出一个人来,“陛下,据臣所知,顾大人所言句句属实。桂州之地确实是山地、丘陵居多,无法耕种。这也是桂州长久以来,百姓生活困苦之因由。顾大人也是为民请命,虽冲撞了陛下,但还望陛下谅解顾大人一片为民之心呐。”

‘这谁呀?真是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呀。一个顾羡林还不够,又出来一个出头鸟。看来这个顾羡林是有垫背的陪他了。’赵佖不负责任的想,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继续埋头猛吃,嗯,这个桂花糕不错。

“皇兄,皇兄,别吃了。”赵佶用手肘捅了捅赵佖。“嗯,干什么?”赵佖不耐烦的抬头看赵佶。顺着赵佶的目光,看向大殿。‘不是吧,老师?!’赵佖手里的桂花糕掉到了地上,这档口儿老师你出什么头啊!!!

原来刚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