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洛阳女儿行-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然又是这样的景况重来。韩锷仿佛被她催眠似的不自觉地闭上了眼。近日事情杂乱,而心里似乎总隐隐有一丝不安,却又不能确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也不知自己这不安到底为是什么。然后,闭上眼的他只感觉到那女子似在她手里的香炉里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一口烟就蓬到韩锷脸上来。随着那烟香的吸入,韩锷似乎又一次进入了那朦昧不觉的状态。他感觉到自己的手在动,却也不知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异域孤城,黑衣女子,荒凉旧巷,迷样人生……心里的一切似乎都不真实起来。好久好久……那女子才轻声叹了口气,开口道:“你可以睁开眼了。”
韩锷似乎在一场半梦半醒间警醒过来,吃惊地发现,他这从不解丹青的人居然真的又画出了一副画!那副白绢现在正在那女子手中,她的眼隔着黑纱静静地看着。韩锷也向那画上看去,只见那画中的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大大的眼睛,尖尖的下颏,压得很低的很灵动的眉毛,一张略略撅起象故意装作生气的小嘴,唇微微的露着一只虎牙——他画的居然是小计!那个已好长时间没纠缠在他身边的孩子小计。
韩锷怔怔地看着那画,只觉自己还是头一次这么认真地看向余小计的相貌。他那微微撅着的唇似乎正在恼着自己的不告而别,眼中的神气说不上是生气还是调皮,可眼底里,为什么又会有那样的一种忧伤?那忧伤本不应是他这样一个年纪的孩子所应有的,可是——他不正在忧伤吗?
没错,自己这些日子以来最掂记的也就是他了,他那迷一样的身世,他那胡嘻乱闹的言笑,他那藏在血脉中说不清道不明的病,他那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先天脉息与骨龄……韩锷心里轻轻一叹,却听那女子低哑着声音道:“你最担心的可是他吗?”
说着,她那隔着层黑纱的眼光忽似渺茫了起来,看似还在看着那画,却又不似,似在看着那笔墨之外的所有过去与未来,所有的因与果,恩怨与波折。她的眼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悯的意味,只听她用喉里发出的声音道:“嗯,他身上有病,这病干联着他的一个极为隐秘的身世,这世上能知道这秘密的人不多了。照他的下巴来看,他的命相该主极贵。这种下巴,在相法里,叫做‘燕颔’,你看,那不象是一只燕子似的下颔吗?这是个主王候将相之命的相,极贵又极贱,极通达又极险厄,因为生得太尖巧了。你不用担心,他现在还好,只是如果你不关心的话,他接下来只怕就不会好了。他的病需要一种药,你此次西来,是跟那药有关系吧?”
韩锷听得只觉得身上冷汗直冒——她怎么什么都知道?没错,小计的病势虽得祖姑婆之力暂时压服住了,可祖姑婆也说,她下的药也仅能维持一年之期,如果一年之期到了,她告诉他找的那个药还没有找到的话,小计只怕就真的返生乏术。而那药,祖姑婆只说西北才有,找不找得到就要看机缘了,让他最好到居延城一行,最好问问居延城里的一个人。这一切,这个陌生女人怎么又会知道?韩锷只觉得自己的声音都紧张了:“你可不可以告诉我,那个药要到哪里才能找到?”
只听那个女子道:“如果,你能弄清居延王宫里发生的事,你就能找到知道那药下落的人了;如果,你能干一件侠义的事,你就能得到她的帮助了;如果,你能帮助一个弱女子,你就能获得那个世上绝无仅有的药了。”
——怎么又是这样,又是这样的一个哑迷?而且又是一个女子?韩锷只觉得头都大了,心头一片杂乱。上一次只为这一个哑迷,把他陷入了何其凄苦的一场人生之局!他求到的结果却是与方柠怎样的一面。这一次又是这样吗?
那个女子却已起身欲走。韩锷不敢信她,伸手就去捉她的腕。那女子全没闪躲。她隔着黑纱的眼却直视到他的心里,只听她道:“停手。今日你我之见是一个秘密,你绝对不能跟任何人提起。你如说了,那你的药,也就永远都找不到了。”韩锷怔在那里,半晌憋出一句道:“我凭什么信你?”
那女子微微一笑:“我走了一柱香的时间后,你可以看看那个案上。”
她的案上是点着一柱香。她忽一张口,一口香烟就向韩锷面上扑来。韩锷不由一缩手,那女子却转身就走了。韩锷怔在那里也不知是追还是不追好,只有怔怔地盯着那案上,那案上却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一支香袅袅地燃着。韩锷迷迷蒙蒙地看着那柱香,一截截香灰就那么落了下来,终于终于,那最后的一点黯红的头也萎然欲谢了,就在那时,案上似乎浮起来几个香灰般淡淡的字,韩锷运足目力向那字上看去,那字却如字如画,似是草书,聚成三团,那是:
徒然草。
韩锷心里一轰:没错,祖姑婆交待的那个药正是徒然草!他心中一迷: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药草要起这么一个怪异的名?人生一世,草长一秋,难道,那一场生命,最终只是为了名为“徒然”两字吗?
第六章 蛾眉倾国自难昏
韩锷闷闷地回到客栈时,杜方柠却已经回了。客栈里那张粗陋的木桌上,正放着几个油浸浸的纸包。见他回了,杜方柠就把那几个纸包撕开,里面盛的却是水煮腌牛肉、脱骨羊蹄、蜜制无花果几样吃食。杜方柠脸上有些笑嘻嘻地看向他。韩锷一见之下不由食欲大开。杜方柠却还备的有酒。酒却是盛在囊中的。这时她从袖中掏出了两个模样精巧的杯。天已近暮,那客房里黑黑的,桌上原燃的有蜡烛,两只酒盏在蜡烛的辉映下,却似透明的,一见淡青,一见灰白,莹莹的发着夜的幽光。只听杜方柠轻叹道:“这是我们家里我最喜欢的两个杯子了,说是夜光杯。本来一套共有七个,我常用来喝酒。没想这杯子虽好看,喝起酒来却只觉伤心。其中有一个羊脂色的,极名贵,用来装竹叶青本来最好了,可惜被我酒醉后摔了。其余的,‘荷露滑’配汾酒,‘杏花天’配白堕酒,都极好的——色味两相宜,常合樽前伴。可惜,也不知是不是天意,一个个就那么破了。有的破的声音我还记得,独饮饮到头疼时,手不知怎么就一松,然后,敲冰裂雪地一下,象敲在你脑子里似的……有时,你会看到杯破的尸体。有时,却到酒醒时才看见地板上的碎岔,才明白,昨夜又破了一个了。弄来弄去,最后就只剩下这两个了。我常想……”
她微微仰起头:“要再碎一个,我就再也不用剩下的那个杯子喝酒了。”
她脸上微微一笑:“这两个颜色最好。我怕它破,总舍不得拿出来用。没想它们……倒真还能等得到有人共饮的一天……以后就算破了,也不算总是孤单单的凄零,也算,曾经有过了。”
她的脸上升起一抹红晕,说着就往那杯中注酒。酒色居然是红的,注入灰白的杯,就是灰白底子的一汪鲜红,注入微青的杯,却是浅浅的绯红。那杯子盈盈一握,韩锷这一生酒虽也喝,却还从没喝得这么讲究过。
他伸手接过那灰白的盏,握在手里就象握着方柠那人前含笑、背里孤单的手腕似的。看着那杯子在手里泛起的莹莹的光,只觉得,里面的酒让他不忍一啜,又不忍不啜。那红荡漾的似乎是人世间所有的幸福与快乐。一口打尽,就这么完了,只怕可惜;但如对之不饮,就不是对它的辜负吗?
借着酒面上潋滟而起的微光,韩锷抬眼看向杜方柠那欲语还笑的脸,只觉这个女子……原来饮一杯酒也有这么多的说道呀。他心里明白,却说不出,只觉杜方柠已告诉了自己很多。那酒味微甜而酸:酸后回甘,甘里带烈,烈成薄薄的一辣,辣过后却在肺腑里温温润润地缠绵起来。那暖哄哄的醺意真好,让你明白哪怕醉后头是要疼的,也甘心一杯一杯地喝下去。
酒囊倾出近半时,醉意恰好。韩锷默默地吃着东西,他知道,方柠要开始讲起正事了。果听杜方柠道:“那三十余骑果然是羌戎派来的使者。居延城一向富庶,更是早先曾臣服于咱们朝廷的。十六年前,朝廷还曾以宫女冒充宗室之女与现今的居延王联姻,此后彼此一向交好。早在羌戎近来声势复盛前,朝廷因为内有所困,久已无暇顾及这塞外孤城。羌戎王势起后,对居延王的压迫也日重。他们这次派使者来,就是为了逼迫居延王与之联手,共抗朝廷的。”
她静静地盯了韩锷一眼,知道韩锷在用心地听,便更细心地说下去:“可是朝廷中近年来,内斗日深,无论是东宫还是仆射堂,都久已无心外务了。对这塞外姻好的护持也渐渐松怠下来。……那是一种内卷的塌陷式的争斗。朝中当政之人,没有谁还记挂什么天下,以为天下之争只局限于洛阳与长安这二都之中,甚或只局限于宫中,只局限于那张皇位之上。”
她的眼中露出丝倦怠——她说的其实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她心里所揣度的韩锷所思。韩锷他……对朝中之局想来就是这么看的。但她这个局中之人,纵遭他心里指斥轻蔑,却也只能认帐了,因为她知道——事实也也就是这样。“本来居延城一向还受到张掖守军的庇护,但到去年时,驻守张掖的朝廷之兵自保已经不足,早无力更无心对居延王加以庇护。所以羌戎更得以趁机而入。据说,这次居延王虽说心中不愿,但也已动摇,不过数日,只怕他们联合对抗朝廷之盟就要盟成了。”
杜方柠轻轻叹了口气:“也许,我们来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好时机。”
她口气里一片倦怠,似已颇倦于这个世事。韩锷一直静静地听着,也默默地在想。这时他的眼睛忽直盯向杜方柠,似要从她表面的倦怠下体察出她的真心来。杜方柠就这么倦倦地被他看着,慢慢地就矜持不住,眼里似慢慢地就要燃出一把火来。看到她眼底的火,韩锷唇角就轻轻一牵地笑了。杜方柠恼道:“你笑什么?”
韩锷只是轻声道:“那么倦怠软弱的话可不象你说的。”杜方柠看着他,面上也浮起一丝微笑:“那么,知难而退的事想来也不是你所能做的了?”
她的笑里隐藏有一丝俏皮。两人心里忽同时浮起了一丝“知己”之感。只听韩锷微笑道:“他们之中有没有高手?”杜方柠脸上微微露出一丝惊惧:“有!那个为首之人我虽没能完全探清他的家数,但他似乎就是出身于塔尔寺噶当教一脉的高手。因为我虽加意谨慎,但几乎还是差点被他发觉。听他说话间的气息,若断若续,与中土技击诸派调息之法迥异,那似乎就是……号称‘十万狮子吼’之塔尔寺中的‘煨桑心法’。”
她说起这几句话时,面色一片惊惧。韩锷也明白她为什么惊惧——“噶当”一教,虽僻处青海,却在中土之地也大为有名。因为其教中宗师小金巴十数年前曾赴中土晒佛。当时也有中土知名技击之士与他谈武论技,没想在他金巴掌下,三数招间,就已败尽高手无数。“噶尔教”本为一代佛法大师宗咯巴所创,内称“格鲁派”,现今以两大高哲闻名于天下,一为大金巴,一为小金巴。那小金巴屡胜之后,座下弟子也曾张狂至极,一时间,连中土名门之士,也多以修习金巴心法为荣。最后,据传说,还是俞九阙不耐其张狂,扰乱长安法度,暗里出手与他于渭水一战。那一战后,小金巴退隐青海,从此足迹未再入中土之境,可俞九阙却也有一年没有露面。外人传说,小金巴虽败了一招,俞九阙也负伤颇重。
——俞九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