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朽大皇帝-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复个屁,你商务部负责与诸国之贸易,此等事情自然不用你们来操心。至于外交部那边……”
  杨沐沉吟了,到底是应邀参战还是与拒绝,这一封国书过去,就是完全两个概念。
  不去,集中精力吞并盛国。
  去,同样要冒着与晋国乃至整个伐魏联盟决裂的风险。
  杨沐不禁感叹,看来这些国家是自恃吃定了魏国,急着寻找下一个软柿子下手了呀。
  咦?
  为何一定要将就伐魏联盟呢?
  魏国,还有救么?
  灵光一闪,杨沐展开了一条新的思路,魏国虽然在诸国的强攻下节节败退,但是毕竟是一个屹立了几百年的大国,实力强劲,底蕴深厚,是有能力与晋国和楚国争霸的国家,国内兵将数百万,不可能一朝之内就丧尽。
  与其说,魏国是打不过晋国,还不如说是后勤和补充跟不上,国内的百姓不能迅速转化为上阵杀敌兵将。
  就如同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真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才导致战败的么?
  前前后后,赵国一共死了七十万大军,双方拉锯了几年,赵国一个北方靠近草原的国家,生产力跟不上,粮草更是一个大问题,后勤就快要耗尽了。
  而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早在几十年前就整顿了南方的巴蜀,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不仅功勋爵制度先进,粮草后勤更有保障,国力远强于赵。
  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个情况,与当今的魏国何其之像?
  南北东西都被伐魏联盟围困,魏国可以说是切断了与各国的联系,商队因为遭到几次三番的抢夺,也不敢出国了,哪怕是国库里囤积着再多的银子,也没法变成战略物资。
  消耗速度远远超过生产速度,魏国在不断的消耗中,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前线军队节节败退,没有反击之力。
  按理说,大国之间的战争不比小国家,往往一场战事就要开展很久,国民数量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主要看的是生产力。
  一般情况来说,国民与军队比例,是能够达到二十比一的,哪怕在地球上二十一世纪,中国东北方向的那个国家,就达到了这个水品,战国时期,士卒与百姓的比例,更是达到了五比一,说是全民皆兵都不为过。
  魏国的人口,至少也得有五六千万吧?
  六七千万,凑齐参战的青壮人数是绝对足够了,就算是前线人员消耗,后方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
  欠缺的,是后勤装备。
  苍国,有没有可能帮它一把呢?
  杨沐心里升起一个想法,如果苍国能够支援魏国一些兵器,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会不会对战局有什么影响?
  “陛下,敢问我外交部,该如何回应晋国?”见杨沐迟迟未做决断,也不吭声,秦长风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样吧,就跟晋国回复,说盛国屡次犯我大苍边境,违反当初晋城之盟,希望晋国支持我苍国严惩盛国,届时朕自会派兵伐魏。”


第244章 大变革的前奏

  秦长风一愣,然后恍然大悟。
  高呀!
  陛下这一招,真是高呀!
  晋国该怎么回复呢?
  要知道,晋城之盟是晋国牵头订下的,首先在大义名分上,晋国就得带头遵守,这一点苍国占据主动。
  理由是,并不是苍国不愿意去伐魏,而是盛国这家伙违反了盟约,苍国自顾不暇,腾不出手脚呀!
  你晋国不是要为盛国撑腰吗?
  你该怎么表示?
  支持盛国,苍国就无法加入伐魏联军。
  支持苍国,那么盛国肯定不保,苍国的战略目的就达到。
  等于是,将一个两难的选择,又抛给了晋国。
  至于晋国那边,会不会直接撕下面具暴露出凶狠的獠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你们两个,朕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两部门合作,以通商的名义前去魏国打探,看一下魏国还能撑多久,并且私下暗示,我苍国愿意相助魏国。”
  “啊!”
  严华和秦长风两人,同时大惊,他们两个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深知对外交涉不能凭意气之争的道理,莫非是皇帝陛下因为晋国的蛮横,才做出此决定?
  “陛下,还请三思呀!晋国势大,远非洞国和盛国可比,微臣以为,万万不可做此决定,与魏国为伍,必成众矢之的!”
  “难道,我苍国如今就不是吗?”杨沐阴沉着脸,道:“晋国今日敢以决裂相要挟,明日就能兵临城下,我苍国虽小,亦不惧它!”
  “可是……”
  “两位大人莫要担心,无非是担心晋国发难罢了。所以朕让你们以通商的名义前去接洽,隐秘一些,晋国就算得知了,也会权衡。”
  闻言,秦长风点点头:“陛下说得对,如果晋国有心对我大苍发难,就算我们不倒向魏国,一样会被晋国捏造一个理由讨伐,就像当年会盟伐魏一样。”
  “不错,还是秦卿看得明白。”杨沐满意的点点头,道:“当前魏国的东境和西境都被大军围困,我们要与魏国私下接洽,唯有从彻国,绕道天子辖地了。”
  严华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还有一事要奏,那芒国和朱国已经被灭,有部分皇族中人匿藏在商队中,进入到了我苍国的境内,不知陛下该如何处置?”
  “亡国遗族?”杨沐摸了摸下巴,道:“晋国占领了芒国后,有什么行动?”
  “屠城,接连十几座城池被屠,抢掠粮食支援前线,如今芒国境内一片哀鸿,至于朱国……朱国是阮国、风国、曹国三个国家合力所灭,形势复杂,臣暂时还无法定论。”
  “那就暂时收下他们吧,好吃好喝的招待,万一将来用得上。”杨沐做下指示,又叮嘱道:“以后各国的亡国之君或者皇族主要成员,只要是来到我们苍国,一律由外交部款待,安排住处养着,以后或许能用得到。”
  “是!”
  “外交部还有其他的消息没有?譬如南方诸国,我们的商队是否有去?”
  “这……陛下,南方诸国向来复杂,又有楚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注定不会太平,据臣所知,吴国灭了丰国,又灭了欧国,接着吴楚之间爆发了争端,不过双方君主都有意化解干戈,目前似乎在和谈,而南边的云国近来崛起之势迅猛,灭了徐国之后,又灭了唐国,眼下正与楚国一起,准备攻灭石国。”
  杨沐点了点头,这并不奇怪,南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大联盟,向来也是口头上呼应晋国这个霸主,总的来说,那些君臣们都活得比较安逸,只要少数具有忧患意识的国家一发难,肯定能在短期内,打破现有的格局。
  现在,距离上次会盟,仅仅只有两年而已,真不知道几年之后,各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两位尚书告退后,杨沐就开始沉思起来。
  苍国的底子太薄了,尽管这三年来,历经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但是不可置疑的是,还是有点先天不足。
  最欠缺的,就是时间。
  难道,要来一次大跃进?
  从理论上来说,大跃进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那一次,只是走偏了而已,有大跃进的心,但是却没有大跃进的心态。
  心态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令的施行和改革,最忌讳的就是太急躁。
  苍国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生产力,显然要下一番狠功夫。
  而这个狠功夫怎么下,就非常有操作性了。
  傍晚的时候,杨沐传旨左丞相孔尚贤和右丞相范宏济,商讨了一些事宜。
  两位丞相,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科技部。
  或许在外界,别人并不知道科技部的重要性,但是两位丞相,可是亲眼目睹了,苍国如何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割据政权,跻身诸侯国中的一员,并且一击灭掉了洞国,重创了盛国,让各国侧目。
  这一切的背后,首要之功当然得益于陛下的变法改革,但无可忽略的是,科技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臣认为应当将科技部的职能分割,在其下设立各个研究院,分工负责某一类。”孔尚贤提出了建议。
  “不错,老臣也赞同,正如教育部设立的学堂,里面有各种学科,什么物理、化学、数学之类的,专攻之处不同,更有利于发展。”
  杨沐若有所思,问道:“那两位爱卿觉得,该如何划分为好?”
  “这……臣以为,应该效仿工部,工部中造怎么东西,科技部就设立什么研究院,譬如战械院、钢铁院、农事院……这些东西,都可以划分开来。”
  “唔,有道理,朕准了,明日就叫科技部的欧冶过来商讨此事。”杨沐袖袍一挥,道:“除了科技部外,两位爱卿还有何高见?”
  范宏济捋了捋胡须,道:“老臣以为,重点在于军制。”
  “哦?”
  “兵者,国之利器,我苍国前几次大战,都是受敌所迫而迎战,由于国力所限制,兵将始终不多,臣以为当此之计,应当大规模征召新兵入伍,如此以后,我苍国三五年之内都不必再受兵员数量的困扰。”


第245章 军制与产能

  征召新兵?
  杨沐觉得有些朦胧,于是道:“老丞相可否具体一些?”
  “老臣不才,私以为我大苍的兵将制度应该略作调整。”范宏济拜了一下,从衣袖里掏出一封奏折,道:“此事老臣早就有了一些想法,三年前,我大苍军卒只有一万人,卫忠全为大将军,如今三年过去了,仍旧如此,若想大规模征召新兵入伍,就要先在军制上改变。”
  杨沐接过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奏折之上,说的主要是兵卒数量与将位的问题。
  也就说,军队扩充之后,如何变得指挥有序。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实,后世的人们在谈论古代军制的时候,常常会忽略这一个问题,但是正规的军校,一般都会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于是,就有了集团军。
  就譬如中国的军队现代化进程中,很多部队就取消了师的编制,就连军都变成了集团军,作战方式直接从师团变成了旅营。
  这样,更利于垂直指挥,适应现代化的战争。
  同样,现在苍国也面临军制问题。
  但不是下面太臃肿,而是太稀松了。
  比如,青龙军团目前有五万士卒,但是除却卫忠全之外,最高一级的是三千人将,相当于卫忠全一人,至少要垂直指挥十五个三千人将。
  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苍国在立国时,规定了军队中的军官分为十夫长、什长、百夫长、千人将、三千人将、大将军。
  这样的一个制度,一直沿用到现在,在兵卒数量大规模增加之后,终于体现出了弊端。
  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在战场上,可能会是致命的。
  “这几日,卫忠全大将军仍然在皇城之中,明日朕就宣他入宫,商议此事,老丞相也准备一下,明日一起探讨。”
  “是,老臣遵旨——”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