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虹兄,我也不是不愿说”
  “嗳,无妨无妨,这有甚么,能认识一个亲王,真是太好了。将来科举,行卷扬名的事情,就靠李兄了。”
  “”
  “”
  “”
  这也不能怪上官庭芝,他爹就是这么教的,刚认的老师,更是变本加厉。毕竟,朋友谈什么利害,谈感情啊。
  再说了,福州建州的人都说了,“狗互跪,互相汪”啊,眼下你一个亲王,已经这么贵了,难不成还要别人一“草根”反过来贡献点啥?
  上官庭芝他“一无所有”,所以坦荡的很,虽说的确有点小惊讶,然而这种惊讶和拜李奉诫为师相比,不值一哂啊。
  所以换个角度来看,上官庭芝这个年轻人,他诚实而且坦荡啊。
  良才美质。
  两个年轻人稍作舒缓情绪,又重新手牵手起来,这一次,佝偻老汉没有阻止,反而跟张绿水一起找着小吃尝尝。市场内多的是海鲜、干货之类,和工场区码头区的工人一样,这里也是流行一日三餐,所以吃食相对较多。
  虽说大部分都是直接蒸煮的玩意,但不少新鲜的海鲜,本就是吃个本味,本味就很美味勾人啊。
  “元祥如今能在外面,也是顶了个差事的。吴王要建的那个博物书院,督建的人,就是我了。”
  江王李元祥一脸的蛋疼,他二哥上位小二十年,当年他连扶墙都不会呢,能有啥威胁?当然他二哥对他也还算不错,因为生母的缘故,李元祥虽说比侄子李恪小几岁,但还算亲近。
  于是李恪拿显微镜研究各种小蝌蚪来了兴趣,要弄个博物书院,李元祥作为叔叔,就捡了点小便宜。
  毕竟,在现在他二哥的眼中,大概就是个无害动物。
  “理解理解。”
  上官庭芝连连点头,还安慰道,“李兄要着眼将来啊,日子总归是越来越好的。”
  “说的也是。”
  二人说的畅快,而张绿水却一脸的蛋疼,内心有些别扭:你跟江王称兄道弟?你先生论辈分还比江王晚一辈呢。
  然后张绿水又想到自家宗长貌似跟上官庭芝的先生也是称兄道弟,于是更加的不爽,只觉得无比别扭无比扭曲。
  “还不知道这位小郎可要入京就学的?”
  老汉忽地,吃着羊肉串问张绿水。
  这事情张绿水是不知道的,但有一点张绿水很清楚,李奉诫教出来的学生,他要是能一本正经地去洛阳就学,他张绿水发誓重出江湖干到死。
  “拜在‘李狂人’门下,还能去京城?莫非再出个‘上官狂人’出来,然后被活活打死在洛阳?”
  老汉听的一呆,然后陷入了思考,好一会儿,他才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冲张绿水道:“言之有理。”
  “那是。”
  水哥一脸的骄傲,他见得多了,自家宗长以及像宗长的那些人,哪有讨朝中士人欢喜的?若非他就是个水上“悍匪”出身,要是苏州常州那个望族,也见不得有这种“碍眼”甚至辣眼睛的“癫子”出没在身旁。
  


第四十五章 洛阳来客
  因为李奉诫来了信,说是给一个以前写应制诗的朋友找门路,老张自然应承下来。又不便亲自出面,就委托了王敬直和常凯申,上官家有凯申物流的常威照顾,自然没甚无赖泼皮前去骚扰。
  “二十叔竟然去了扬州?”
  李丽质倚在张德肩膀,一起看着书信。
  “江王还是很讨皇帝欢喜的,他年纪又小,我做校书郎那会,还抱过他呢。”说着,张德扭头问李丽质,“你是想看那个博物书院么?”
  “嗯。”
  点点头,李丽质忽闪着大眼睛,“听人说,博物书院多是奇珍标本,罕见记载。而且都是有实物印证的。”
  “听人说?听阿奴说吧。”张德笑着摇摇头,“你莫要听她胡诌,有孕在身,还成日琢磨远行玩耍。这博物书院,那是这般好修建的,没个十年八载,想也别想。也就是吴王是个闲散亲王,又常住隔壁安陆,这才无事。倘使他真个去了苏州,怕是没什么好果子吃。”
  “这我都懂的,说到底,还是‘天家无情’罢了。”
  叹了口气,李丽质倒是也看得开,她气质出尘,性格恬然,但也不是傻白甜。心境上相当的成熟,可以说比魏王李泰强多了。
  “你倒是想得开。”
  一伸手,李丽质入了怀中,坐在腿上,张德轻轻地拍了拍她身子,既是安慰也是赞赏。
  “说起来,倒是忘了和阿郎你说正事。”
  “甚么事体?”
  “我那窑场,烧了一窑青瓷,质地比东关款还要好。”轻拍了一下手,有些小女儿兴奋的姿态,李丽质眼眸明亮,“寻常小件,倒是不甚有趣了,若是能烧制奇形,或是大件,才有些趣味。阿郎,你知道哪里的瓷土最好?”
  “这我真是不知道,但瓷土哪里有,我倒是知道,你差人去寻觅过来,一一实验就是。”
  “说的也是。”
  李丽质想了想,反正也没什么要紧的,于是道,“那阿郎写个条子过来,我好去支使几个人。”
  说罢,露出一个狡猾的微笑,白嫩的手掌摊开在张德眼前。
  “哈”
  老张这才反应过来,这妞居然是早就打了这个主意。
  等忙完半日公事,中午吃饭是在衙署,因为武汉办公规模极大,所以衙署置办了巨大的食堂,府内各部门一起吃饭,人数两三百都不止。前几年有些官员还注意仪态,身上的官袍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等到后来,一到吃饭,全都脱了官袍,换上了轻松便装,一个部门凑一间吃饭。
  以前是“食不言,寝不语”,然而现在公事极为繁忙,哪怕是普通的吏员,业务量都是别处的二十倍都不止。别处吏员吃卡拿要鱼肉乡里轻而易举,但在武汉地区,不敢说禁绝,但也就是控制在坊里之内,很难超出这个范围。
  而且人是比较出来的,江夏鱼市碰上“鱼霸”,可能要被抽个两成,但是在襄州,那就是五成六成。一来一去,自然是江夏要比襄州幸福。又因为片区分的详细,部门越来越规制,导致“模糊”交叉的三不管地区逐渐缩小,也就进一步压缩了吏员“瞒天过海”的权力。
  讲白了,纯粹还是武汉地区非农人口比重太高,经济结构使然。
  “府君,今年北地麻料高产,如今囤积的太多,河东、河套、关内、巴蜀,都闹出了不少事情。朝廷刚派了人到汉阳,还没有过江,但已经给了暗示,说是让武汉兜一些底。”
  老张一愣:“朝廷?当真是朝廷还是留守京城的魏王?”
  这里面区别有点大,下属一听,琢磨了一下,“是下走疏忽了,如此看来,当是魏王。”
  “肯定是魏王。”
  张德盛了一碗汤,嘬了一口,然后跟桌上的同僚们直接道:“现在皇帝在辽东,以皇帝韬略,怎可能这光景就回转?搞不好就在辽东过冬都说不准。以前辽地入冬艰难,如今虽然也不甚好,可比以前如何,你们有的去过石城钢铁厂的,也有从石城钢铁厂过来的,当晓得御寒能力较之前隋,强了十倍都不止。”
  下属幕僚们都是点点头,这是肯定的,如今洛阳和长安,主要的燃料已经不是木炭、干柴,而是煤,而且只用几个地方的优质货。
  对御寒能力的提高,别人不知道,当今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棉麻、鲸油、煤炉、火炕、皮草、烈酒、爬犁、青料这些可不是一天功夫就冒出来的东西。前前后后攒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底子,才有了今天的气概。
  甚至不少武汉官僚猜测,皇帝大概就是打算入冬彻底斩草除根。高句丽余孽在冬季还想活动?死路一条。而唐军呢?大概只需要出动一个团的兵力,一个冬季再拉长到五个月,反复清剿,怕是真一当百都能杀出来。
  这不是一个级别的战斗力,更别说李皇帝琢磨的是一时击溃然后看别人死灰复燃。而是想要彻底禁绝,将来纵有叛乱,没有核心人口核心族群,扶余人头是铁做的?
  “如今咱们这魏王,那是主持弘文阁,志得意满呢。麻农日子不好过,也不是今年,太谷县当年县令王中的,还是我亲自跟他谈的,太谷县如今的麻绳厂,就是十年前我亲手指点的。”
  敢放这样的话,老张自然也不怕下属幕僚传扬出去,他怕什么,当年他还是个少年,懵懂无知萌萌哒,这个情况,李董是知道的。
  然而很多幕僚并不清楚情况,陡然听到这个消息,猛地一个激灵,只觉得眼前的观察使大人简直是高深莫测,比十层楼还高。
  “麻农闹事,销路不好,或是麻料囤积的太多,加工不过来,都是大事。稍有不慎,朝廷威严就要受损,魏王既承皇帝所命,留守洛阳,倘若出了事情,难不成怪皇帝?倘使他处理妥帖,自是大不一样了。”
  “那观察的意思是,要见见洛阳来的人吗?”
  “见,不过不是现在。这样吧,你们先去回复,就说嗯,就说我去视察武昌织布厂了。”
  “是。”
  被别人晾着拖着的时候,感觉好气啊,可是为什么自己这样干,感觉好爽啊。
  


第四十六章 手
  北地纺织主力,依旧是丝麻为主,棉毛为辅。
  一则青海羊种剃个“葛大爷”的形象,皮重也就是碰一下二十斤,精梳之后的份量,如果按照太极宫采买标准,也就是两斤出头,只是这年头御寒要求高,品质要求低,这才能够宽泛发卖。
  二是沧州二号棉已经卖力推广了,连吃奶的力气都压榨了出来,但底子太薄,老张自己的估计,能保证河北河东各有三四百万亩棉花地,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业绩。至于如何抵御虫害,如何抵抗改粮为棉,那是另外一层的挑战。
  唯有麻类,才是真正属于便宜又能广种的织物原材料。
  以苎麻为例,张德去过的地方,不管东西南北,它都能生存,且能找到野生苎麻。而且因为苎麻茎干长,属于长丝麻,较之西域、河中、地中海沿岸的亚麻,这是一种优质材料。所以,哪怕汉朝建立“丝绸之路”,实际上远销海内外的大众产品,其实是以苎麻为主。
  只是,麻料加工显然没那么容易,仅仅一个分丝工艺,就是相当折腾人的精神。
  张德当年在王中的那里也并非纯粹就是白捡便宜,仅仅一套手摇式梳麻机,可以说太谷县就比巴蜀领先技术几百年。
  巴蜀著名的火麻布逐渐退出关内道各处主要城市的市场,就是遭受到了这种冲击。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太谷县连手摇式梳麻机都没有增加多少,依然是大河工坊进口,且是不得不进口。
  十几年过去,生产效率并没有提高多少,但苎麻种植面积,却是年年增加。太谷县周围诸县,哪怕太原方面几经打压,想要控制面积,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朝廷没有命令说逮着就杀头,那就卯足了劲对着干。
  太谷县已经有五年粮食纯进口的历史,且还能保证社会基层不动荡,可以说王中的这个阿谀逢迎的前县令,留下的政治经济“遗产”,还是相当丰厚的。
  尽管亚当斯密的祖先还没有生出来,可这并不妨碍“看不见的手”在河东关内地区疯狂乱摸。
  调控?不存在的
  以太谷县为首的麻料种植大户,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首先市场要面对新式材料的冲击,且不说丝绸,棉毛这两样东西,十年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