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得知敦煌居然能运来一批“海角奴”,不拘汉胡巨商,都是欣喜若狂。他们想要和程处弼谈谈,那是没资格的,但是和安菩勾搭一下,托点关系塞钱,倒也不算太过。
  只是万万没想到,最终也是空欢喜一场。
  “诸位,打探的如何?”
  那些没进去给安菩陪酒的大商,见同行出来,立刻上前打问。
  身穿花色纱袍的胡商摸了摸弯翘的唇须,然后道:“还是先寻个地方,坐下来商量。”
  “安将军也算是指了条路,如今人手奇缺,走一步看一步。”
  有个汉商愁眉苦脸,他身穿灰袍,却不是丝绸做的,料子不如胡商,只是周围几个胡商,反而都看着他,可见地位不低。
  “崔君觉得大家这一关能不能过?眼下程碛西的监工催的厉害,要是再不添补苦力奴工,怕是到明年工期结束,也未必能完成啊。”
  “先坐下来,找个地方再说。”
  崔姓汉商没有直接回复,众人听了,只要点头。
  不多时,一众汉胡商人,寻了个僻静院子,把胡姬琵琶女支开,这才开始急不可耐地发问。
  


第四十一章 淮扬新风
  “大人,这里就是扬州?”
  顺着运河南下的客船越发多了,以前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到如今,不管是不是三月,腰缠飞票的男子都要下扬州。
  船头的青年虽然喊着“大人”,只是他的大人也不见得就老气,反而同样年轻俊逸,美髯随风微动,舱内女郎见了,顿时倾心。
  “旧年江都一场梦……”
  念叨完,眼神略显落寞的男子看着自家儿子,拍了拍肩膀,“为父在扬州这里,有个相识,是个大才,大哥若能拜他为师,最好不过。”
  “大人说的是谁?”
  “江淮名士李总编。”
  听自己老爹这样一说,做儿子露出了一副惊异的神情,显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老子居然还认识这样的人。
  舱内本就中意父子二人的女郎们,听到做爹的居然认识“李总编”,更是眸含秋水杏眼含春。
  哗哗作响的水流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的河堤旁,挥舞着长杆的赶鸭人正呼喝着鸭群,到一处闸口,就见有民船栈桥,只是多了河道大使的招牌,显然也是拿了批文的。
  就见那些随意停靠的船儿,多是一些小渔船,或是不大的货船。
  甚至还能见着青衣麻布的船娘,极为熟练地将一筐筐的鸭蛋搬上自家摇晃不已的小船,然后对方则是从她那里搬走一筐筐别的物事。或是印染好的青布,或是不成匹数的白丝。
  “都说淮扬富庶,往常只是听闻,如今见这船娘打扮交易,便知晓百闻不如一见。”
  说着,做爹的指了指一个船娘,“大哥你看,那女子其实是个爱打扮的,旁人瞧的不真切,但若拿到手里,便知道那头上的,不是铜钏,而是做旧的金钏。”
  青年虽然在听,却心不在意,满脑子都是“李总编”三个字,若非船东喊了一声“靠岸喽”,他魂灵还没有归位。
  靠岸之后,青年才讶异地说道:“这里怎地同京城一般,居然还分了客货的?”
  “哈哈哈哈,这小郎说的甚么话,本就是淮扬、苏扬先分了客货,这才传去京城的啊。”
  旁边有个壮汉,腰间挎着横刀,牛高马大却是爽朗,并不会让人觉得恐惧。只见他冲父子二人抱拳道:“俺差事在身,先行别过,将来有缘再会。”
  父子二人还礼之后,那壮汉就大步流星,直奔城内去了。
  扬州治所是个大城,虽久经战乱,如今却恢复的不错。不仅扬州如此,便是楚州也是恢复的很好,淮扬二地工商再起,不输苏杭多少。
  “这城外新辟工坊竟然如此之多,较之京城,也不遑多让。”
  京城居行大不易,青年是大有感触的,但一看扬州地界,居然更加纷扰,便晓得江都的房价,怕是不会太低。
  “两位,是要寻客舍短住还是找个宅院久居?俺是江都本地人,做个中人营生,这东城城外的房舍院子,俺都是一清二楚。若是寻俺淘换,必不会让两位失望。”
  父子二人正要进城,却猛地蹿出来一个人,冲父子二人连连推销。一边说话,还一边递过来一张纸,只看见纸上印着的,却是城内城外各等屋舍租金,还有酒肆落脚客舍的住店价钱。
  只扫了一变,做父亲的便眉头微皱:“老夫前年来时,也不见恁般贵的。”
  “哎呀,老客也说了是前年,前年城东三进宅院,不带阁不带楼的,如今都翻了一倍多。正所谓‘今时不同往日’,俺看老客也是个读书人,怎忘了‘刻舟求剑’呢?”
  青年一听,顿时一愣,万万没想到这扬州地界,一个做中人的小厮,竟然也知道“刻舟求剑”。
  “太贵太贵,不要不要。再说,老夫在扬州这里也是有友朋的。”
  那做中人营生的小厮一听,呵呵一笑,直接把印刷纸收了回去,然后冲父子二人作了个揖,转身就去寻下一家了。
  “这……”
  青年更是哭笑不得,他父亲更是摇头道:“早就听闻江淮沾染魔都邪气,果不其然。”
  只是提到魔都二字,倒是让青年兴奋起来,连忙问道:“大人,听说‘李总编’同张江汉乃是故交,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似乎是回忆着什么,组织了一下思绪,他才和儿子道,“旧年‘忠义社’中,张梁丰最倚重之人,就是‘李总编’。西京终南山所出的宣纸,操办之人,就是‘李总编’。”
  “‘李总编’定是张江汉手足兄弟。”
  “这话说的倒也不差,老夫同邹国公大公子交往多年,彼时薛礼尚在长安,这二人寻个‘捉刀’,泰半是寻的老夫。故而老夫知晓张梁丰同大公子往来不多,反而二公子三公子更合张梁丰行事。”
  正说着,却见一驾马车出了城门,不等父子二人反应过来,就见车把式冲他们喊道:“游韶兄!上车――”
  父子二人一愣,仔细瞧了,做父亲的才一拍手叫道:“好个李奉诫,居然做起了赶车郎!”
  “甚么赶车郎,这是致敬孔圣人,给你做‘御手’哩。”
  “哈哈哈哈……”
  大笑一声,被李奉诫称作游韶兄的拉着儿子的手,到了马车跟前,介绍道:“大哥,这就是‘李总编’。”
  “呃!见、见过……小侄见过李江北!”
  “甚么李江北,我同你大人相熟多年,不必如此。”
  “小侄见过世叔。”
  “哈,好个小郎!”
  李奉诫拍了拍青年的肩膀,“游韶兄当年带你去城西草料场的时候,你才这么大,没曾想,一眨眼,上官家的聪敏小儿,如今都这般大了。对了,游韶兄,二郎呢?”
  “庭璋同她母亲一起,还在京城。这次是带庭芝过来,见见淮扬风貌。”
  “来得好,来了就长住算了。游韶兄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你一个进士,莫要计较个甚么。这光景就算没个差事,还怕将来没有不成?他魏王主持个京城都颠三倒四的,真是庸碌无能,只配跟一帮老文虫吟诗作赋。”
  在父子二人惊愕的眼神中,李奉诫自顾自道,“我是知道游韶兄喜爱做官的,你若是不嫌弃,去扬子县老李那里帮忙算了。在扬州伸开不得手脚,没甚意思。”
  “德胜兄如今是简在帝心啊。”
  “那算甚么。”
  李奉诫摇摇头,忽地想起来一件事情,“对了,游韶兄,你若是想留在京城,倒也不是不行,不过现在扬州呆上一阵子。待我书信兄长,得了消息,再知会你。”
  “仪……感激不尽。惭愧,奈何上官氏不能没于我手,只得苦心经营啊。”
  “理解理解。”
  李奉诫笑着拍了拍上官仪的肩膀,然后直接道,“横竖我如今也要用游韶兄你的文笔,谁不知道上官仪的笔头乃是一绝?”
  “噢?是有甚么要紧事体?”
  “还是西疆诸事,本想好好吹捧一番长孙冲,奈何胸腹之中,没甚墨水。谁曾想游韶兄要来,当真是合该有这么一遭。游韶兄,帮我写个文章,长孙冲这‘榻上苏武’不好听,怎地也得是‘贞观耿恭’啊。”
  “好,这个容易,仪定不负所托。”
  “托甚么,给钱的。”
  上官仪听了,顿时脸皮一抖,想说又不想说。
  


第四十二章 五斗米太少
  江都对上官仪来说,实在是谈不上有什么美好回忆。他爹就是死在这里,而他自己更是在这里死里逃生。
  这也是为什么一到江都,就感慨“旧年江都一场梦”,对上官仪来说,当年就特么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噩梦。
  如今还是浑浑噩噩的,若非杨仁恭介绍,他连写应制诗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跑去科举中进士。
  讲到底,上官家还是要比土鳖们强,至少上官仪的“知己”是老杨家的。
  “游韶兄,武汉消息传来啦!”
  李奉诫穿的极为随意,上身跟t恤似的,下身一条麻布长裤,在外面奔跑,别人还以为他没有穿衣服。
  这等穿戴,士人不多见,穷汉是见得多。
  “甚么消息?”
  正在写文章的上官仪一愣,忽地反应过来,“怎地恁般快,这汉阳江夏到扬州,哪有这般快的?”
  “哈,此间门道,不可外传。”
  李奉诫笑呵呵地说着,却让上官仪深信不疑,因为京城和长安,都有人传言,说是华润号有特殊的传讯渠道和方式。哪怕从西域传消息回来,都能控制在三天以内,简直匪夷所思。
  朝廷“加急”,任你几百里加急,跑死多少匹马,都做不到这种程度。
  靠着时间差,华润号在河南、山东、江淮,可是杀了不少不知道死活想要挑战江湖地位的猪头三。
  “兄长已经命人写了一封信进京,王二郎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哪个王二郎?”
  “王敬直啊,他跟兄长还有魏王都是有交情的。兄长让王二郎举荐你,到时候弘文阁内混个差事有甚难的。”
  前侍中王珪的儿子,又是一直跑魏王那里白看书的书虫,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别说看在王珪的面上,就是魏王李泰自己,也不可能说王敬直开口直接就回绝。那还混个屁,真去做写酸诗一天到晚除了装逼干啥啥不成的酸儒好了。
  横竖又不是让上官仪去做个弘文阁学士,混个啥啥郎,或者啥啥秘书,惠而不费的事情。
  不但卖了王氏一个面子,李泰还能赚个“好兄弟讲义气”的名气。
  至于王敬直背后有没有什么阿猫阿狗乱拱,那是王二郎自己的事情,李泰根本不需要理会。
  “这……”
  上官仪顿时就呆住了,这特么就这么简单?这不科学啊,老子中了进士,在京城简直跟咸鱼差不多。要不是杨恭仁还有三分薄面,连混个长期饭票都混不到啊。
  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有这么大?
  说实话,上官仪对李奉诫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优越感的。比如李奉诫别说进士了,一个职称都没有,上官仪颇有一种老夫可是正规渠道出品。再一个,李奉诫别说不给魏王李泰面子,连朝廷征辟都是当放屁,混了几天班就辞职,简直陶渊明再世。
  当然了,上官仪觉得李奉诫是比不上陶渊明的,然而他大概也不晓得,李奉诫压根就瞧不上“采菊东篱下”那破烂调调。
  和嫌弃工资太少的“靖节先生”不同,李奉诫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