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军阀-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周边,最远之地也不过三百里,这样也可以减轻百姓们继续迁移之苦。”韩烈这个安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样早就与郭嘉和国渊等人商议过。

    “喏。”国渊,程秉,王凌三人起身应道。

    “公明,你部明早起行,先行赶往广陵城,子龙子义你们二人,负责协助迁移民众之事,三日之后,各部起行。”韩烈接着又传达了一条军令。

    为了上任之事,韩烈这个主公,也是一刻不得闲,案头上的文案更是堆在山,好在蔡琰也是颇为理解,加上蔡邕的到来,她自然也没时间理会韩烈。

    最近这些时日,蔡琰无疑是最开心的人,先是被她视为好妹妹的貂蝉回来了,接着阔别多年的父亲也来了,面对这接二连三的惊喜,她高兴的几乎失态。

    虽然韩烈手中有钱,但迁移安置百姓,依旧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自然是足以让韩烈忙活的,原本以为三天就可以忙活的他,结果忙活了六天,滞留利城的二十万百姓,方才分别踏上前往四县的路途。

    临别利城之际,韩烈再次登上了利城城门楼,回顾城下,赫然城门外这会早已经挤满了人群,虽然时日不长,但自从韩烈来了之后,利城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韩大人来了……”当韩烈的身影出现在城头之时,城门外的人群中,立时爆发出一阵喊声。

    “韩大人您还回来吗?”人群中有人扬声喊道。

    “韩大人,我们舍不得您呀。”

    “韩大人,请你别抛弃您的子民。”

    ……

    面对喧闹的人群,韩烈挥了挥手,扬声喊道:“乡亲们,感谢你们的抬爱,说实在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愧对大家的厚爱了,在此我给诸位表示歉意。”

    “韩大人……”看到城头上的韩烈弯腰躬身作揖赔礼,一时之间,城下围着的数万百姓,纷纷跪了下去,喊道:“拜见大人……”

    这会典韦率军开道,护送着车队正好出城,坐在马车内的蔡邕,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皱眉之余,道:“韩子扬竟然有如此官声,看来吾还真是小觑了他,昔日他能够在重重宫禁之中刺杀董卓,吾还认为他有些匹夫之勇,如今看来他确是是个胆略超群之人,也难怪王子师(王允)会对他寄予厚望。”

    “不过现今看来,王子师怕是要失望了,如此人物,又岂是甘于人后之人?”

    这席话蔡邕丝毫没有避让女儿,显然他这席话是有意说给同车的蔡琰听的,对于女儿起初竟然逃婚的行为,他还是颇为不满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阔别多年,再见到女儿之时,所有的埋怨,早已经烟消云散。

    尤其是经历了朝堂大变之后,已经花甲之年的蔡邕,对于所谓的大义名利已然看淡,如今对于他来说,能够闲时看看经史典籍,与女儿畅谈琴棋之道,已然成为他最开心的事情。

    蔡琰是何等聪慧之人,父亲话中之意,她岂能不明,面对父亲慈祥的目光,微微一笑的她,柔声道:“子扬,是个有志向的人,这一路走来,他的努力与汗水,女儿都看在眼里,今后无论风霜雨雪,饥寒困苦,只要他愿意,琰都会一直陪着他走下去。”

    “难道你们同心,为父也就没什么好担心了,待到广陵之后,找个合适的日子,你们就完婚了吧。”蔡琰点点头,欣慰的笑道。

    广陵郡治所就是广陵城,也就是后世的扬州城。汉末的广陵郡所辖十一县,基本涵盖了后世的长江以北,半个苏北地区,这个时代的广陵郡已然有了几分鱼米之乡雏形。

    广袤肥沃的土地,四通八达的水利灌溉,加上盐渎城盛产的海盐,使得广陵的无论是农业还是经济都处在徐州各郡之上,仅次于州府所在地东海郡。

    广陵郡原太守,在韩烈上任之前,虽然已经调离,但郡城的属官却基本还在职,韩烈上任之后,在考察了一下这些人的才能之后,除了不合格的,自然也是全部留用。

    只有几个关键位置,韩烈换上了自己人,比如治中从事,韩烈就让郭嘉兼领了,作为众文官之首,可以说就是自己的心脏,自然要让自己人担任。

    另外郡尉一职,韩烈也换上了徐晃担任,郡尉掌管一郡军事,秩比二千石的武官,等同于偏将军一职。

    徐晃跟随韩烈多年,军功赫赫,忠心耿耿,加上才能出众,担任郡尉一职,自是再合适不过,而赵云、典韦、太史慈、夏侯兰等人,除了依旧统领旧部外,官职上也都获得提升了。

    上任伊始,韩烈就查阅了广陵的户籍府库名册,户籍关系到人口问题,府库关系的钱粮问题,这两个都是生死的大问题,容不得韩烈不重视。

    广陵郡由于偏南方区域,人口原本比起中原的郡县,要少了三成的,但自从黄巾暴乱以来,北方多有流民逃难到广陵,加上近年来广陵少有战乱,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全郡十一县,有七县上了万户人口,四县人口在五千到八千户之间,全郡总计在册人口三十七万,比起黄巾暴乱前,增加了近五万余人口。

    韩烈在利城之时,加上北海迁移的人口,治下就有三十一万口,如今若再加上广陵郡人口,他治下的百姓一下子猛增到六十八万,一旦民心尽附的话,那他就真正的羽翼丰满了。

    在第一次郡守会议召开之前,韩烈召郭嘉到书房,进行了一番商谈。

    “奉孝,议会之前,我们必须确认几个发展方针,依你之见,未来一年时间,我们该侧重哪一方面的发展,以及未来三年,五年计划,不知你可有想法?”韩烈自从被任命广陵太守以来,其实脑海中已经规划发展之策,但未来的战略规划,关系到他帐下所有人的未来前途,他自是不可能一人决断,所以韩烈看来,首先还是要先听听郭嘉的意见和想法。

    “如今秋收结束,正是冬麦耕种之际,眼下我们首要之事,还是大力耕种,积储粮食,积累财富,才能壮大军事力量,刀兵之事,说白了打的就是一个‘钱’字。没有足够的财富积累,一端战争开启,只会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嘉深以为,未来三年,主公都尽可能不要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广陵地处江东上方,而江东之地,如今却缺乏豪杰之士,正是主公可以蚕食之地,为此嘉以为,未来三年之内,主公可以逐步蚕食江东之地,一月一城,一年就可以占领一郡,三年下来江东之地,怕是尽入主公之手。”

    “蚕食江东,经略徐豫,则王霸之业可成,进可直驱中原,退可凭借长江之险,自保无虞。”

    郭嘉显然对于未来的发展问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实上自从韩烈获封广陵郡守以来,郭嘉就开始着手准备江东方面的地方资料,作为一名有着敏锐洞察力的军师,郭嘉的目光不可能忽视江东这块无主的膏腴之地。

    “大善,看来奉孝跟我想到一块了,如此吾也安心矣。”韩烈欣然点头,在他的规划之中,农耕和发展经济虽然是头等大事,但经略江东之地,同样是战略部署的重点,占广陵不取江东,岂不短视?

 第一百十八章 巡查各县

    转眼韩烈到广陵上任已经一月,入冬之后,广陵个个行业都显得有些萧条。

    这日,韩烈参加完蓬莱书院开院仪式,陪同博士祭酒郑玄,吃了一顿便饭,谈及起一些有关教育之事。

    “教育起源,可追溯到上古圣贤,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的弟子,第一个要求便是立德,次为立孝,其次为立志,再次为学文。说实在子扬你提出的有教无类,我起初还是很排斥的,但你那句众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还是打动了我。”

    “可即便如此,没有德行之人,学业再好,最终对于国家都不会有利的,这大半年来,经过我的初步施教,已经甄选出三百名德行优秀的学子,作为核心弟子,老夫会用心培养,希望可以从中培养出一些栋梁之才。”

    “至于那些顽劣、愚笨学子,老夫以为,年幼者可学习三年,年长者学习一年,便可令其返家,充实劳动力,不知子扬以为如何?”

    面对郑玄提出的这些问题,韩烈沉思一番,遂道:“此事郑公可做决断,教书育人,郑公自是比我在行,不过教育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出能为国家效力之人,吾认为现今的推举制度,已然有些僵化,很多寒门子弟,明明有才学,却得不到推举,从而失去建功立业的途径,这点吾认为很不好。”

    “不可,不可,子扬汝若推翻察举制度,不但是违反朝廷法度,也会与天下世族站到对立面,缺少世族的拥护,你将寸步难行矣。”郑玄不等韩烈说明,就变色的插言道。

    “郑公先不用着急,吾之意,是在书院的学子之中,定期举办一次科目考试,成绩优异者,可良才任用,而不是面对整个阶层与社会,这样的小范围,自家的考试对那些高门大族的利益并不会有太大的冲突的。”韩烈虽然语气平淡,但敏锐的眼神之中,却闪过一丝厉色,若这样的举措,都得不到那些所谓高门大族的默认,那么他不介意大开杀戒。

    “如此,倒也是可行,不过玄还是建议,这个定期,选择三年一次为好,过于频繁的话,学子学业不精不说,其次也会触及那些世家高门的敏感线。”郑玄老于世故,已然看出韩烈的决心,自是不在反对,同时他心底也明白,韩烈的这个举措,很明显就是针对世家的,如今蓬莱书院,虽然刚刚开创,但韩烈立志为万民开教育之门,只要这项事业长期做下去,不出十年,起码有数万学子接受教育。

    其中若有优秀者三千,三年下来,就算是学院内部的科考,也会引起一场轰动,若是长此以往,无疑就会形成一种惯例,到时世家高门垄断的举官制度,无疑就会越来越不得人心。

    “可以,不过眼下虽然距离三年之期还早,但吾希望郑公能够多辛劳一下,先准备一些科考的科目,主要还是关于一些民生发展,法典事故等等问题。”韩烈这叫未雨绸缪,科考制度,虽然他现在无法推行,也没有权利推行,但十年或者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要在有生之年,韩烈都会致力完善这种制度。

    朝代的兴衰,大多数取决权利的绝对化,道德礼仪的崩溃,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还是教育制度的缺失,所以对于韩烈来说,虽然教育会花费他大部分的财力和精力,他都要致力去完成,用后世的俗话说: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就是这个道理。

    冬,天气转冷,朔风凛冽。

    已经对广陵郡下各县都转了一遍的韩烈,所到县城,他都会亲自带领跟随的属官国渊,程秉、郑益等人,对各县的县令属官是进行考核他们是否合格,户籍人口,耕地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一遍落实,若发生重大问题,一律革职查办,绝不手软。

    转眼又一个月走下来,韩烈走了九个县城,一连罢免了三个县令,五个县丞,两个县尉,其中一个县令被杀,两个县丞和两个县尉打入监牢,严厉处罚手段,另那些企图滥竽充数之辈,吓得屁滚尿流。

    这日韩烈一行,来到盐渎县时,却发现这座城池,比起走过的各城,都要繁华热闹,虽说早已经知道盐渎乃是徐州有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