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那人斗倒了。
总之一点,陷害栽赃,那可是东厂的看家本领,这些事情他们做起来比之要比他们东厂老资格的锦衣卫是还要得心应手。
但是,说到底,还是要看对象的,看看对方究竟是谁才行。
而现在,冯宝所要对付的是葛守礼。而葛守礼又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油盐不进到滴水不漏地步的人。毕竟葛守礼的升官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其中却并没有什么尔虞我诈的存在。这样的人不少,张凡也算是一个。不过张凡那又是另外一条路了,他那可是得到了隆庆这个皇帝的信任。而葛守礼可谓是勤勤恳恳地做事,实实在在地靠着资历和政绩一步一步走入权力中心的。
这种人,最是坚挺不过了。没有什么把柄会落在别人的手上,葛守礼似乎也没有干过什么亏心事,起码冯宝的东厂是查不出来。还有就是,葛守礼此人,虽然清正廉洁,也很有正义感,对于朝中的很多不平之事也是会伸出援手。但是葛守礼与那海瑞不同,葛守礼并没有得罪过任何一个人,相反,几次的作为,更是让葛守礼结交了一大批的朋友。这里面有对葛守礼称赞不已的,更有就是直接被葛守礼救过的人。
而不论冯宝的打算是什么,不论他是想要找葛守礼的麻烦,还是想要栽赃嫁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需要别人相信他的话。虽然冯宝的身后有李太后这个如今掌握着实权的人撑腰,身边还有张居正,如今的内阁首辅跟他站在同一条船上。但是,如今是大明朝的天下,这里也是当年朱元璋和朱棣所缔造的那个大明朝廷,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在大明朝,皇帝有了想法,但是下面的大臣都不同意,那照样是不行。
而现在,朝廷里虽然是平静的很,但是却也如同以往那样,被分为三个势力。
一个就是因为如今冯宝势大,而倒向冯宝和张居正的一伙人。虽然说这一伙人大都是身居高位,手中的权利也是不小。但是可能是因为自从冯宝上位之后,他就一直在忙着清算高拱的残当,清除异己,却是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来收拢人心。所以说这一伙人虽然大都是位高权重之人,但是其数量并不多。
而还有一部分人,也是不论朝廷里的形式如何,这一伙人历来都是最多的。那就是站在当中,不偏不倚的一群人。当然,这一伙人也不是自命清高,觉得自己不合群而已。实际上那种人还是很少的。
这一伙站在当中的人,有一大半都是因为觉得目前的形式还不够明朗,还不能够看得出来将来究竟会如何发展,从而才会没有选择阵营的。不过,与其说这一伙人深谋远虑,还不如说他们难以下定决心,左右摇摆不定来的好些。几千年的历朝历代,无数的事实都告诉人们,只有敢于在前期就做出准备打算的人,将来才能够站到权力之上。虽然说那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或者将来遭到的报应要更加强烈,但是起码他们曾经成功过。
如今,这一伙人是最多的。这么多优柔寡断的人聚在一起,其力量也是相当巨大的。而且,就目前的行事来看,这伙人对于葛守礼的好感,那是绝对要高于冯宝的。或许是因为葛守礼的行事作风,的确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钦佩;又或许是他们觉得,冯宝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总之一点,倘若冯宝要是站出来指责葛守礼什么的话,这伙人或许会犹豫。但是等到了让他们明确表态的时候,他们必然是会站在葛守礼一边的。
而还剩下的一群人。这群人的人数没有那伙中立的人多,但是却也不少。这些人也就是所谓的高拱残党,是冯宝想要对付的一群人。
老实说,如今冯宝想要对付他们,可是让他们无处喊冤了。当年高拱在位之时,其手段可是什么都能使得出来的,比之如今冯宝的所作所为,高拱可谓是无所不作了。也是因为高拱的这种手段,使得无数的人聚集在其下。即便有很多人只不过是为了一时的自保而已,也从来都没有为高拱出谋划策,或者是为了高拱做出过任何的事情。但是如今,这些人全都被打上了“高拱残党”的记号。
这些人自然也是明白,即便如今冯宝想要针对他们,也绝对不会是针对他们所有的人,毕竟他们当中也的确有些就是当年高拱的心腹。但是说实在的,冯宝究竟是会对谁开刀,这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知道。就如今的情况看起来,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
这么一来的话,如今有个葛守礼肯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免除他们的悲哀命运,他们自然是要迎合的。只要冯宝敢指责葛守礼什么,这些人必然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
如此一来,朝廷里的三方势力当中,有两方,而且是人数最为众多的两方,都是反对冯宝。那么冯宝想要靠着一些摸不着的事情来栽赃嫁祸葛守礼,那几乎就是不可能了。
而如今,葛守礼面对着冯宝,却是丝毫不动摇。冯宝对此虽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终归是没有任何的办法。
其实,冯宝也只不过是想要出一口恶气而已。毕竟,高拱在朝中,让早就有资格,也应该上位的冯宝“委屈”了这么多年,普通人都会对此极为不爽,有何况是一个瑕疵必报的太监呢。再说了,如今高拱虽然还没有身亡,但是现在的高拱已经是再起不能,可以说是彻底的完蛋了。这伙所谓的高拱残党,根本就不应该再带着这种记号了。而实际上,这伙人也根本就不会再因为高拱的事情而继续阻碍冯宝了。
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用寻常的眼光可以看待的。
总之,如今朝中的形势就是如此。冯宝想要在朝廷里清算一些人,但是有葛守礼挡着他的路。而冯宝对于葛守礼是无能为力的,毕竟朝中有着众多的人会帮助葛守礼,为他站出来说话。而葛守礼对于冯宝的威胁更加是不屑一顾,根本就不买冯宝的仗。
葛守礼去了冯宝家中之后,事情得不到解决。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朝中的百官们看到葛守礼平安无事地来上朝,全都是在心中大舒了一口气。显然,冯宝的打算是再一次落空了,而本将会再次动荡的朝廷,如今也是再次归于平静了。
而葛守礼经过了几次与冯宝之间的交锋,却是还能够保持清醒的礀态。即便是在朝政上面的事情,很多该反对的就是要反对,无论事情是不是冯宝提出来的;同样,该赞同的葛守礼依然是力挺,也无论是不是冯宝和张居正的主要。这一点的确是让朝中的百官钦佩无比。
甚至就连冯宝和张居正,也都是有些惊讶了。要说他们对葛守礼,自然是心中不喜的很。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如今还会有葛守礼这般从来不将私下里的感情带进朝上的人物。这种人有多少年都没有出现过了,最近的一个,那就是当年的于谦了。而如今,葛守礼也显露出来了这种气质。
虽然说是为时已晚,毕竟葛守礼如今的年岁也实在是有些大了。但是如今毕竟是天下太平的时候,不想于谦那个时代,国家和朝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或许,这正是大明朝的中兴开端!
不过虽然是心中对于葛守礼钦佩的很,但是冯宝和张居正还是打定了主意,那就是葛守礼如今做着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其手中的权利已经是够给他们惹麻烦的了。他们明白,绝对不能再让葛守礼继续“嚣张”下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葛守礼的官位已经可以算是做到了尽头了。
事情似乎就是这么发展着,朝廷当中也是再一次回归了平静。而平静之下,张居正也是开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新政也就从此开始了。
首发 。
第五百三十八章接任之事
自从葛守礼应了冯宝的邀请并且是完好无损地回来了之后,这件事情就如同石沉大海了一般,不再有什么新情况,也不再被什么人提起了。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件事情就会这么过去了,冯宝和张居正一直都没有忘记过这件事情,一直在等待机会,想要从葛守礼身上讨回场子。
就这样,事情是一直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万历元年的六月份。朝中有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下可算是让一直觉得心中不爽的冯宝和张居正找到了向葛守礼报复的机会了。
事情的起因,说起来有些让人觉得惋惜。杨博本是兵部尚书,而本来由于兼任吏部尚书之职的高拱的离开,吏部尚书也是由张居正兼管着。不过由于一些原因,虽然说张居正自己也是很想要得到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首的位子,但是他一直都是挂着名的。
直到三个月前,也就是冯宝和张居正邀葛守礼前去赏花饮酒之后的日子,李太后是毫无征兆的一道圣旨下下来。这道圣旨,冯宝和张居正之前都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知道到底是什么促使了李太后下了这么一道圣旨。不过这圣旨一下,不管是愿不愿意,都是不能再更改的了。
总之一点,空缺的吏部尚书之位,由兵部尚书杨博接任。
对于这件事情,老实说朝中的人也都是觉得实至名归的。杨博这人为官几十年的时间,刚刚进入仕途的他便是在兵部供职。几十年下来,边疆的安危也是杨博所操劳不已的。而几十年下来,杨博的作为也自然是让人信服的。
虽然杨博的为官之路,与兵部可谓是形影不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博就做不了这个吏部尚书。总之,杨博做了这个百官之首的位置,没有人会说什么,就连张居正这个对此位觊觎已久的人,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内心里也不得不服。
当然,唯有一个冯宝是绝不会觉得杨博做吏部尚书是实至名归的。在冯宝看来,吏部尚书这个至关重要的位子,不能让自己的人来坐,却是让一个外人,甚至是一个和他作过对,虽然称不上敌人,但是也绝对是看对方不爽的人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冯宝自然是不愿意的。
毕竟,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首的称呼可不是乱叫的。官员的任用、考核等等重大事物,全都是由吏部来管理的。如今杨博这个跟冯宝不怎么对付的人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将来朝廷里的用人等等事宜,岂不是都要由杨博来制定了!
这种情况对于冯宝这个如今还想着要清除异己,同时也大量提拔些人上来为己用的大太监,自然是大大的不利了。
不过既然李太后的圣旨已经是颁发了下来,那么这件事情也就只能是如此了。圣旨一下,一切都成定局,即便是冯宝再不愿意看到,他也是无能为力了。
于是杨博就做上了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这在朝中的很多人看起来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杨博的为人,朝中的人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可是,有些事情当真是难以预料。
杨博当年驻守边疆多年,也上过战场打过仗,身上也是受过伤的。而且如今,杨博的年纪也实在是太大了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冯宝虽然对于杨博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心中十分不爽,但是却也从来就没有想要想什么办法来做些什么手脚的缘故。因为冯宝心里面明白,按照杨博如今的年纪,还有他的身子骨,别说是做官了,恐怕就连活命,估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为此,冯宝还让人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