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在此之后,中国空军把重点转向了隐身性能,即希望通过实现雷达隐身来提高轰炸机的作战生存能力。
只是,中国空军没有取消h82项目。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中国空军保留了h82项目,并且在一九八八年开始采购这种存在价值并不大的轰炸机,与德军的新式轰炸机项目有很大的关系,即h82的存在,能够迫使德军在新式轰炸机项目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h82的性能取舍,必然会对德军轰炸机的发展产生影响。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为了掩盖h1a项目,即正在研制的隐身轰炸机,中国空军一直在高调宣扬h82项目的性能先进性,特别是其高空高速性能。此外,中**方还利用了舆论宣传,即借新闻媒体来提高h82项目的地位。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军都认为h82是一种高空高速轰炸机。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
要知道,h82项目即便被保留了下来,也不是高空高速轰炸机,而是一种注重超低空突防能力的轰炸机。也就是说,h82不但没有“双三”指标,连“双二点五”的性能指标也被放弃了。
问题是,德军并不知道h82的真实面目。
结果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军的重点是解决热障产生的问题,即让轰炸机达到由中国空军提出的“双三”性能。
显然,这样的发展方式,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有趣的是,德军在新式轰炸机项目上的投入,最终催生了冷战时期飞得最快与最高的战斗机的诞生。即bf1000式大型截击机。这种在一九七二年首飞的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三点二马赫、最大飞行高度达到了三万一千米,而且拥有三千公里以上的航程,为冷战期间飞得最快与最高的战斗机,其很多性能与中国空军的zz17战略侦察机相当,而且是典型的截击机。
可惜的是,被德军给予厚望的新式轰炸机却遇到了大麻烦。
这就是,在战斗机上使用的技术。未必能够用到轰炸机上。
事实上,德军在研制bf1000战斗机的时候,使用了很多野蛮的手段来克服技术上的难题。比如,bf1000上用得最多的材料不是钛合金,而是不锈钢!也就是说,德军为了解决热障与降低成本,用不锈钢替代了铝合金。显然,这直接导致bf1000成为了一种极为笨重的战斗机,基本上不具备格斗能力,成为了典型的截击机。此外。bf1000使用的电子设备也极为落后,根本无法跟同时代的中国战斗机相提并论。因此其作战效率并没有德军吹嘘的那么高。
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航空工程师走了差不多十年。
直到一九七四年,帝国工程师才猛然认识到,以现的技术,根本制造不出具备“双三”性能的轰炸机。
问题是,德军并不知道中国空军已经调整了h82的性能指标。
结果就是,即便帝国的航空工程师认为技术还不够先进。德军也没有放弃已经制订好的轰炸机性能指标。
受此影响,德军的新式轰炸机项目又被耽搁了好几年。
直到一九八零年,在中国空军即将完成h82样机的制造工作的时候。德军情报部门才确认,中国空军的新式轰炸机不再以高空突防为主要作战手段,而是重点强调了超低空高速突防能力。
也就是说,直到这个时候,德军的轰炸机研制工作才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显然,这等于是从头开始。
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德军至少需要十多年才能研制出新式轰炸机。受经济与政治等因素影响,德军的新式轰炸机项目就很有可能难产,而且肯定会在冷战结束之前,随着帝国大幅度削减军费而下马。
只是,发生在一九八四年的一次情报泄密事件帮了德军的大忙。
这就是,一名被德意志第二帝国策反的中国航空工程师在叛逃的时候,把h82的大部分设计图纸带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在拿到h82的设计图纸之后,帝国的航空工程师惊讶的发现,中国正在设计的轰炸机与其原先设计的轰炸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与升力体气动布局,而且都以吊挂的方式安放发动机。
受此启发,德军的新式轰炸机设计工作开始加速。
一九八八年,在中国国民议会批准了h82订单的这一年,ju610式轰炸机也正式完成了定型工作。
两年之后,ju610的原形机上天。
一九九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正式批准了订购ju610的量产合同,计划分阶段为德军订购二百四十架。
合同得到落实的话,ju610将全面取代he400。
可惜的是,冷战结束,宣告了德军众多军备项目的末日降临,而在冷战前开始量产的轰炸机也没能幸免。
ju610的最终产量只有二十二架,不但比h82少得多,甚至不如h1a。,。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三十七章独树一帜
更新时间:201322522:13:46本章字数:4919
受技术不足影响,德军在发展轰炸机的时候,采取了跟踪战略,即根据中国轰炸机的性能来确定式轰炸机的性能指标
显然,采取跟踪发展战略的不仅仅是轰炸机
事实上,在冷战期间,德军在大部分军备项目上采取的都是跟踪战略,即便是战术航空兵的战斗机也不例外
要知道,在喷气式战斗机发展到第四代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相比的差距就显得非常明显了关键就是,在采取跟踪战略的时候,德军不可能掌握技术主动权,也就无法为式武器装备确定技术标准,只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从而在以技术为根本的竞争中难以越中国
当然,这并不表示德军在所有装备的研制工作中都采用了跟踪战略
事实上,在某些领域,德军就算没有领先优势,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点,并没有跟随中国的步伐前进
只是,德军在大部分装备项目上采用的都是跟踪战略
当然,这两种发展方式在帝国海军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对而言,在冷战期间,中德军事力量中,实力对比最为悬殊的就是海军
问题是,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而且处于被中国包围的尴尬境地之中,德军也需要一支海军,至少是一支能够在大洋上给中**队制造麻烦,最好是能够与中国海军抗衡的强大海军
当然,帝国海军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帝国的国力无法支持所有军兵种全面发展
说白了,帝国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来控制欧洲大陆需要一支强大的空军在未来战争中支持陆军作战、以及对中国构成战略威胁,而帝国的国力并没有强大到在支持建立起强大的陆军与空军之后还能够打造出一支能够与中国海军匹敌的强大海军,因此帝国就必须在国防建设上有所取舍
大战结束之后,受现实局面影响,特别是英国加入了以中国为首的同盟集团,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暂时放弃海军
当然,关键还是,在进行战后重建的同时,帝国无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
整个五零年代,帝国海军一直在吃老本即以维系在大战期间建立起来的舰队,并且保证舰队正常运作为主
在这十年间,帝国海军唯一的投资就是发展核潜艇
有趣的是,这也与中国海军有关
这就是中国海军在战后率先建造了核潜艇而且立即认识到了核潜艇的价值,随后开始大力发展核潜艇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帝国海军认识到了核潜艇的重大价值
当然对帝国海军来说,核潜艇不仅仅是一种加有效的破交武器,也是一种可靠的战略威胁力量
这就是,战略核潜艇在国家核战略中拥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要知道,在冷战结束之前,战略核潜艇在中德双放的三位一体核战略中所占的比重都过了百分之四十
凭借强大的生存能力战略核潜艇获得了双方的高度重视
当然,帝国海军也有发展潜艇的传统
别忘了大战期间,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是作战最为勇猛的部队,而且为击败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在潜艇领域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因为同时起步,而且中国当时拥有的潜艇并不算先进,在与潜艇有关的技术上也不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好多少,所以在这场竞赛中,德意志第二帝国反而拥有先发优势,只是这个优势没有能够保持下去
事实上,凭借较为雄厚的优势,帝国海军在发展潜艇的时候走上了一条与中国海军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就是,帝国海军的潜艇注重生存能力
显然,这种发展方式与帝国海军潜艇部队在大战期间的惨重损失有很大关系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帝国海军潜艇兵是大战期间作战损失最大的兵种,过百分之六十的潜艇兵在战争中阵亡与之相比,其他部队的伤亡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比如轰炸机部队的阵亡率只有百分之十二,装甲部队为百分之十七,水面舰队为百分之十四,即便是以高风险著称的空降兵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七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在战后才格外重视潜艇的生存能力
为此,帝国海军率先建造了双层壳体潜艇,而且一直维持到冷战结束,而帝国潜艇的储备浮力也因此高达百分之三十与之相比,中国海军建造的潜艇以单壳体结构为主,大部分潜艇的储备浮力都在百分之十五以内
除了重视生存能力,帝国海军的潜艇还加重视攻击能力
这一点,在武器系统所占比重中就看得出来
帝国海军在冷战时期建造的最后一级攻击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一万一千六百吨,能够携带四十二条鱼雷,而中国海军在冷战期间建造的最后一级攻击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九千四百吨,却只配备了二十八条鱼雷前者武器系统所占的比重为百分之一十一,而后者仅有百分之八
当然,最极端的表现是德军建造了巡航导弹核潜艇
冷战期间,德军总共建造了五级、四十八艘巡航导弹核潜艇,最后一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高达二万一千吨,主要武器是二十枚射程高达六百公里的重型反舰导弹,此外还能携带三十六条鱼雷
当然,德军建造巡航导弹核潜艇,主要是为了对付中国海军的级航母
说白了,这些配备重达数十吨的反舰导弹的核潜艇,其存在的价值就是用反舰导弹去打击中国海军的级航母
显然,中国海军没有这样的作战需求,也就没有建造巡航导弹核潜艇
此外,受国土面积狭小影响,德军的战略核潜艇在其战略打击系统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冷战期间,德军总共建造了七级、一百二十二艘战略核潜艇即便在冷战结束时,德军都拥有四个级别的六十四艘战略核潜艇,总共配备了近千枚潜射弹道导弹,拥有差不多三千枚核弹头
要知道,在冷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只有两个级别的三十八艘战略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不到七百枚当然,得益于加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携带的核弹头多达五千枚
可以说,在帝国海军中,真正出彩的就是潜艇
从某种意义上讲,潜艇是帝国海军在冷战期间的绝对主力
为了获得最前进的潜艇,帝国海军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一点,在绰号“枪乌贼”的核潜艇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这是世界上唯一用钛合金制造耐压壳体的攻击核潜艇,也是世界上航行度最快的攻击核潜艇该级首艇在一九七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