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延武夫妇面面相觑。
  神马!发现闺女金锁的那个小姑娘,老家就是宁和县的。而且她手里的金锁,并非捡的,而是从她堂姐身上扯下来的。
  萧鼎华没说舒彩云的堂姐,就是前阵子给他们通风报信的热心肠小伙子的媳妇儿。一来怕他们知道后先入为主,二来也怕另有变故。反正都来宁和县了,查个水落石出了再认亲也不迟。
  饶是如此,俩口子也很激动。有线索就是好事!
  “太好了老萧!”姜心柔激动地眼眶湿润,“咱们马上去鼎华说的雁栖公社找知情人问个清楚吧!”
  “夫人,雁栖公社离县城隔了一条江。这个点,渡轮码头早就下班了。要去只能等明天头班船。”杨秘书说道。
  姜心柔一脸失落。
  可临时也调不到船。再者天黑了,就算调拨到船只,将他们送到江对岸,也得找落脚处啊。
  萧延武轻叹一声,拍拍妻子的肩,宽慰道:“有线索就好办,明天去找也一样,不急于这一时。”
  可这个晚上,不仅妻子,萧延武自己也彻夜未眠。
  宝贝闺女和自己一江之隔,恨不得连夜游过江去认亲。
  第二天一大早,俩口子囫囵扒了早饭,动身去雁栖公社。
  杨秘书陪他们前往。其余的人,暂留在县城等消息。
  那么多人浩浩荡荡地跟着去干啥?又不是打群架。
  时值农忙期间,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早饭都是让家中七八岁的孩子,送去地里吃的。
  因此,萧延武三人下了码头、一路走来,下地的村民都瞧见了,纷纷猜测是哪个大人物下乡视察来了。
  萧三爷虽然不务正业很多年,但气魄犹在。
  姜心柔脸色难掩疲惫,但衣装得体。
  杨秘书走在萧延武的后侧方,俨然一称职的手下。
  这么三个人走在乡间小道上,能不让人侧目么。
  很快,书记和社长联袂迎上来。
  萧延武直截了当说明来意:“我是来找我失散多年的女儿的。听说你们公社一户姓舒的人家,十六年前收养了一名三岁的女娃,能否带我去看看?”
  书记和社长一时懵逼。
  还是书记反应快,问对方:“你们有啥证据证明那娃儿是你们闺女?”
  “就凭这个。”
  萧延武从容地拿出萧家历代子孙皆有的身份牌——纯金打造的平安锁。
  “我闺女走失时,身上也有这样一枚金锁,只不过上头的字是‘怡’”
  “哎呀!这金锁和当年舒老太从盈芳丫头身上摘下来的一模一样啊!”
  “我也看到过,当时还是我和建军媳妇一起给盈芳丫头换衣服的,脖子上挂着的金锁当时就被舒老太撸走了。敢情是盈芳丫头家里的信物啊。“
  “亲生父母都找来了,想来错不了!”
  “看他们像是城里人,条件应该不错。盈芳丫头苦尽甘来了!”
  “盈芳丫头早就苦尽甘来了,都跟着刚子随军了,听说军人津贴是工人工资的两三倍,小日子好得很咧。”
  “话说回来,舒老太昧下的金锁,不是说被她家彩云偷走了吗?当时还哭天抢地了一通……”
  “哟!可不是!建强家那丫头卷走了老太婆不少东西,金锁也在里面,这下好事多磨了……”
  越说越不像话!
  书记无奈地撵散她们:“去去去!不关你们的事,都干自己的活去!”
  “我看她们好像都知道当年的事,不如坐一起聊聊吧。不会耽误你们太多时间,农活我回头找人来帮你们。”萧延武制止了书记撵人,把方才说话的几名妇人邀到公社,细细问起当年的事。
  杨秘书听从他的吩咐,拿出纸笔,说:“来来来,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知道的都说出来,说得越详细越好。回头要说证实了大家说的都是实情,我们会送你们一些需要的票以表感谢。”
  在座的妇人一听,谁还藏着掖着啊,把自己知道的——不管是亲眼见到还是听到的,都争先恐后地汇报起来。
  生怕发言晚了,该说的都被别人抢着说完了,分不到票。
  杨秘书习惯性地伸手压了压,示意大伙儿安静:“这样吧,从左往右,一个个来。大家别急!只要没有任何保留地说出你所知道的,人人都有谢礼。”
  等所有人都发言完毕,记录下来的事情经过,已经很详细也很清楚了。
  “走!去舒家。”萧延武一目十行地浏览完村妇们的证词,率先起身。
  书记、社长这会儿也弄明白来人身份了——京都萧家,听说比运城赵家还要流弊的红色家族。哪里敢唱反调啊。何况对方是来寻亲生女儿的,没道理拦着他们认亲。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舒家走。


第399章 通个电话先(二合一大章)
  一路上,书记和社长,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过去十六年,盈芳丫头在雁栖公社的生活挑重点说了一遍,好的坏的都没瞒着。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姜心柔听到收养闺女的舒建军俩口子过世,闺女一个人孤苦无依,就忍不住落下泪;听到舒老太连同小儿子一家,强占大儿子留下的房子,还百般磋磨、虐待,气得说不出话。
  萧延武脸色铁青,心里的小本本,不仅记下了舒建军夫妇对他闺女的收养之恩,也记下了舒老太那帮人的丑陋嘴脸。
  “到了!”书记指着前头的宅院说,“这就是你要找的建军家,盈芳丫头如今跟着刚子随军,恐怕要等过年才有时间回来。家里如今是她师傅师娘在照看。”
  顿了顿,又指指村东头,“穿过弄堂,再往东,就是舒家老宅。这会儿还没下工,建强在地里干活。他娘在家带孙子,大热天的,应该没出门。”
  萧延武俩口子在舒家院门口驻足望了望,见屋子还算新,院子也比较大,拾掇得很干净,心情总算好了不少。
  没说什么,跟着书记继续往前走,来到舒家老宅。
  舒老太走在屋檐下,拿着棒槌洗衣裳。舒建强这几天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换下的衣裳自然没工夫洗。家里又没别的女人,只好老太太亲自上阵。
  舒建强其实也想找个女人回家操持家务,可他相中的老太太不接受。老太太指手画脚的他又不乐意。于是就这么一直僵持着。
  院门没关,大伙儿一拥而进。
  舒老太吓了一跳,举着棒槌没好气地骂道:“干啥子哟!门也不敲,呼啦啦闯进来!简直跟个强盗似的!”
  “建军娘,今儿过来,是问你个事。当年建军抱盈芳丫头回来时,那孩子身上是不是真有一枚金锁?”
  舒老太眼神闪烁:“什么金锁银锁的,俺不懂。没事赶紧离开俺家,俺一个人带宝贵都来不及,哪有闲工夫搭理你们。”
  “就是这样一枚金锁,老太太你确定没见过?”萧延武摊开手掌,掌心上躺着一枚黄灿灿的赤金平安锁。
  老太太瞳孔一缩,下意识地喊道:“这不是彩云那死丫头从俺这儿偷走的吗?噢!俺明白了,你们这帮杀千刀的,是不是从俺们家彩云手里抢过来的?还给俺!这是俺的东西!不是那死丫头的!快还给俺!”
  事情到这一刻,基本已经水落石出。已经不需要多问了。
  萧延武冷笑一声,转身往外走,边走边对杨秘书说:“你和宁和县革委的人熟,看能不能调辆车过来,咱们今天就回省城。”恨不得身插双翅,当下飞到省城见闺女去。
  书记一听,忙说道:“你们是不是打算去部队找盈芳丫头?能不能让我先给她通个电话。那孩子,咳,前个月来信说怀孕了,这不还没满三个月,我怕太突然把她给惊着了。”
  萧延武夫妇一听,整个人都愣了。
  宝贝女儿不仅结婚、跟人随军,还怀孕了?
  姜心柔心想:闺女才几岁啊,满打满算才十九吧?二十岁不到要当妈了?这算是寻一送一么?
  萧延武就没这么好气了,特么哪个男人这么胆大包天,闺女才这么点年纪就让她怀孕。
  总的来说还是姜心柔反应快,对书记道:“那麻烦书记了,还是您想得周到。”
  “不麻烦不麻烦。我也正好有事和她说。”书记擦了擦汗。
  不是他故意拦着,而是这么突然的事,连他个大老爷们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何况是盈芳丫头,刚怀上孩子,很有必要给她打个预防针啊。起码让她有点心理准备。
  于是一行人,无暇管疯言疯语的舒老太,搭渡轮来到县城。
  当然,事先允诺村妇们的票,也没黄掉。
  杨秘书来之前,萧鼎华给了他一沓钱和票,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舒老太听说这个事,隔着院墙大吼大骂,可谁理她呀。平时和她有嫌隙的邻居,在一旁幸灾乐祸:“哎呀怎么也没想到,盈芳丫头出身居然这么好,京都人不说,听说她爷爷还是开国元勋咧。我说建军娘,要是早先你对那丫头好点儿,说不定这趟就能跟着她去大城市享清福咯,可惜啊啧啧啧……”
  舒老太叉着腰瞪回去:“可惜你个头!再怎么说也是俺家建军收养的她,住俺家的、吃俺家的,如今发达了不孝敬俺这个阿奶,传出去,看人不戳她脊梁骨……”
  “那是不知道你个当奶奶的做了多少‘好事’,知道了谁会戳她呀,同情都来不及。”邻居不以为然地切了一声,扭头不再搭理老太婆。
  舒老太说实话心里确实有点虚。
  想想过去几年,自己对那死丫头做的事,人亲生父母知道了还不找自己算账?
  转念一想,要是没大儿子收养,死丫头能活到今天才有鬼,早被狼拖走了。老舒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儿子留下的屋子还被那死丫头占着呢,一个姑娘家,出嫁了还占着娘家的屋子,没问她讨就不错了。他们还想怎么样?哼哼!
  舒老太死猪不怕开水烫,一副豁出去的架势。
  不管怎么说,舒家养女的亲生父母特地从京都赶来认亲的消息,算是传开了。
  知悉这个事的,农忙期间都不忘唠上几句。总体上,还是感慨盈芳苦尽甘来的居多。
  真要说见不得盈芳好的,恐怕也就数曾经和她起过嫌隙的知青——刘继红了。
  刘继红委实没想到,舒盈芳的家世竟然那么好。京都萧家哎,当家人萧老将军,那可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哪怕如今年纪大了退下来了,曾经的功勋总归还在。
  想到那样伟大的革命老将军,竟是舒盈芳的亲爷爷,刘继红整个人都不好了。
  偏蒋美华还一个劲地问她:“我听说,刚刚找来的那对气质出众的中年夫妇就是舒盈芳的父母?是京都萧家人?你还记得社长说的年初丢公文包的那个大人物吗?听说是海城市革委的主任,也姓萧,老家京都的,该不会是一家人吧?要是舒盈芳真是他们的孩子,岂不有个市革委主任的亲戚了?哎继红你家不就是海城的吗?如果找舒盈芳说说,把你调回家那边去该多好啊……”
  说者并非无意,听者却入了心。
  是啊,舒盈芳假如真的是萧家的闺女,那亲戚朋友什么的,在政府机关里当干部的肯定不少。找她疏通疏通,保不齐真的能把自己调回海城去。
  可转念一想,自己和舒盈芳的关系搞得那么僵,因为林杨的事,还故意找过她的茬。虽然事后没追究,但彼此心里清楚。
  于是辫子一甩,哼了一声:“国家让我们知识青年下乡,是让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