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苓看着墙上的破锅没辙。
  只得把焖熟的豇豆茄香饭盛出来。幸亏是夏天,故意还要放凉了吃呢。留足晚上吃的,多余的两碗收进菜橱,免得蚊蝇叮咬。总算把锅空出来了。
  此时,天已经彻底黑下来了。
  清苓顾不上吃饭,借着灶膛的火光,先给茄条和豇豆焯水。
  幸亏院子里有井、小金又是个万能举重高手。不然以她这费水量,挑满的水缸都见底了,何况懒惰的舒建强并未把水缸挑满。
  茄子和豇豆先后焯熟,清苓拿笊篱捞起来摊晾在刷洗干净的竹米筛上。天好的话,晒上三五个日头就足够了。
  收拾妥当,这才开始她今天的晚饭。
  “唔!真好吃!小金,你真不来点儿?”
  清苓舀了一勺递到小金面前,弯弯眉眼说:“你今个可是大功臣,没有你我好多活都做不了。”
  小金丢了个白眼给它,内心幽怨:竹叶青的小身板太弱,它玉冠金蛟的魂力,至今只消化了一丢丢,没法收放自如,美食当前只有吞口水的份。
  “好吧好吧,等你哪天能吃了再做给你吃。到时搁点咸肉或腊肉,味道会更好。”


第22章 肉啊肉、票啊票
  清苓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饭后坐在院子里乘凉,膝上伏着小金,手里打着蒲扇,一会儿抬头望天上繁星闪烁、一会儿看低空萤火虫飞舞,感叹岁月静好。
  后院的门坏了栓,她捡了根粗树桩,让小金敲入地下半尺深,干脆把后门堵住了。
  再者,村子里想必已经疯传开了她家有毒蛇的消息,所以根本不怕有宵小之辈摸上门。左右还有小金呢,相比昨晚,今个的心定多了。
  林杨站在巷口,望着院子里的人,渴望与她亲近,又怕被村民撞见,踌躇良久,最终逸出一声叹息,没有上前打扰,转身走入夜幕。
  顺利的话,回城调令年底或是明年就下来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万不能出纰漏。
  儿女情长、儿女情长,那也得有经济基础。要他在心上人和这个穷山恶水的鬼地方待一辈子之间做选择,毋庸置疑选后者。
  所以,盈芳,你等我!
  等我来接你去京城!
  ……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清苓神清气爽地从床上爬起。
  有小金在就是好,睡眠踏实。加上两天药吃下来,右胳膊没先前那么疼了,整晚都睡得很香。
  从菜橱拿出一碗昨晚剩的豇豆茄香饭,倒进锅里,又添了瓢清水,文火慢慢熬成粥。一边洁牙洗脸。
  喝粥的时候,看到村民们扛着锄头、铁锹说说笑笑地从她家院子经过,想来是结伴劳动去了。
  清苓叹了一声,托胳膊的福,她还能在家适应一段时间。
  待胳膊伤一好,照样得扛着锄头、铁锹下地劳作。否则到年底分不到几斤口粮。
  虽说除了挣工分,户籍在村里的住户,哪怕不出工、按人头的确也能分到口粮,省着点吃倒也能熬日子。但猪肉以及一些产出较少的副食品,甚至钱,向来是按工分分配的。挣得少分得少,不挣的人没资格分。
  为了年底那几斤猪肉和几个大钱,谁家不是卯足了劲地挣工分?
  清苓还想着过年包顿饺子、整两道肉菜,犒赏一下自个和小金呢。不挣工分,香喷喷的大肉哪儿来?
  哦对了!她还有株小年份的人参,趁着新鲜饱满,赶紧给老大夫送去估个价。炮制让老大夫自个来吧。她胳膊伤着不方便。
  当然,这一切还得偷偷来。像村民们拿富余的米面换鸡蛋、或是拿布匹换口粮,都是在私底下进行的。这个世界不允许百姓做买卖,否则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
  啥叫资本主义清苓不懂,但砸吧着不是个好事儿。那就谨慎着来,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今儿又是个晴好天气,清苓出门前,把失了水分的茄条、豇豆摊在米筛上,搁在刷衣服的石板上。
  两个竹制的三脚架搬到院中央,之间架一根长竹竿,晾晒洗好的衣服。
  东屋翻出来一袋旧棉絮,也摊在太阳底下,除除湿气驱驱虫。
  在极北地宫,是不存在晒太阳一说的。衣服、被褥、药材等等,都是在暖房进行的。暖房的四面墙呈中空,伙房出来的热烟,经过管道进入暖房墙壁,环绕一圈最后从暖房的烟道出去。
  如此一来,暖房一年四季温热干燥。整座地宫围着伙房修了五六所暖房,分别用于烘衣服、烘被褥、烘药材、烘菜干等等。总之在地宫,暖房取代了太阳。
  这里显然就不一样了。清苓感受着朝阳的暖热,这才早上呢,就已经热的动一下就浑身冒汗了,到晌午、正午,走太阳底下能把人烤焦咯。
  低头闻闻衣服,那个酸臭啊。可吊胳膊的夹板一日不取下,一日换不了衣服,顶多拿湿毛巾擦擦。
  清苓没辙地皱皱鼻子,决定去完老大夫家,直接上山避暑,少出点汗吧。顺便摘些野果回来,家里不有口井么,盛竹篮里吊井水里浸着,晚上乘凉时吃上几颗,想想就凉快。
  “小金,走!出发!”
  提上背篓,锁上门窗,循着印象先去老大夫家。
  路上遇到赶去地里出工的村民,有好奇者问她:“这不盈芳丫头吗?这是打哪儿去呀?”
  清苓抬抬右胳膊,顺理成章的理由:“找张大夫复诊。”
  “这个点,老张还没去卫生院。你是去他家吧?前面左拐,门前有石榴树的就是了。”
  “谢谢伯伯。”
  清苓点点头,礼貌地谢别对方。果然,左拐就看到一家门前两棵石榴树相映成趣。张有康的老伴陈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见清苓上门,笑着迎上来:“你是建军的闺女吧?快进来坐。老头子!老头子!家里来客人了!”
  吼完,又对清苓说:“闺女你坐,我去给你倒杯水。”
  “奶奶您别忙,我找张爷爷说几句话就走。”
  “不忙不忙,不就倒杯水嘛。你坐着,老头子八成在后院晒他那些宝贝药材,一会儿就来。”
  话音刚落,张有康从后门进来了,见是清苓,笑呵呵地说:“是你啊闺女,咋地?胳膊还在疼?”
  “不疼了,您开的药灵,不到两天就不疼了。”清苓解释道,“我今个来,是有个事想找您帮忙。”她从背篓里拿出那株小山参,“这是我前些天在山里挖到的,原想藏着需要时用,可您也知道,我……”囊中羞涩啊。
  张有康表示了解地点点头,把清苓领进早几年看诊开方的小间,戴上老花镜,接过山参细细打量道:
  “好参!年份虽说就个十年出头,但野性十足。这年头很少能挖到品相这样好的参了,深山里传出有狼的传闻后,大伙儿都不敢随便进……你打算换多少?不是我吓唬你个小丫头,这东西拿去收购站,给你二十块钱顶天。”
  清苓想了想说:“钱多钱少无所谓,您能换些票给我吗?”
  在这里生存,除了粮食、钱,还需要各种票。
  买油要油票、买盐要盐票、买豆腐要豆腐票、扯布做衣裳得有布票……总之,大部分东西都得有票才能买。并且,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票,似乎都集中在城镇。


第23章 赚大发了
  只有吃国家饭的工人才给发票。
  靠天吃饭的农民是没有的。
  除那些不需要票的副食品、工业品可以用钱买回家,需要票的有钱也买不到。
  除非走黑市。
  有票的工人缺粮,没票的农户缺票,俩俩交易,各取所需。只是风险极大,一旦被抓到,罚款事小,搞不好还要被关进去。
  清苓也是没办法,家里油盐酱醋都见底了,冬衣也需要备起来,还有冬被的罩子、下雪天穿的棉靴。
  别看现在才七月,双抢之后就入秋了,一阵秋雨一阵凉,冬天很快就来临。这会儿不筹备,待入了冬,拿什么御寒?穿戴单薄的下地劳作吗?
  这一想,缺的物什太多了!当家方知柴米贵啊。
  张有康老伴送茶水进来,看到老伴手里的人参,又听清苓说到票,心知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自家老头别的不爱、就爱这些草药,回屋拿来一个老式妆奁盒,当着清零的面打开。
  “闺女啊。你看这些票里有你需要的没?”
  张家攒下的票也不是很多,拢共就七张日用品工业购货券、一张伍市尺还有三张壹市尺的布票、四张连号的烟票、一张叁斤的红糖票、两张半斤的白糖票、六张一人份的豆制品票、两张分别是壹斤和半斤的猪肉票,另外还有一小叠的粮油票。
  都是省城安家的儿子寄回来孝敬二老的。
  老俩口省吃俭用惯了,除非票据快到期,平时舍不得用。
  这会子之所以二话不说拿出来,一则是看清苓一个姑娘家、孤苦无依没个亲人帮衬,二则清苓带来的人参品相不错,老头子的眼神错不了。
  “没错!”张有康递给老伴一个赞赏的眼神,转头对清苓说,“闺女啊,咱家的票都在这儿了,你看哪些是你喜欢的,只管拣走。”说着,从老伴手里接过盒子递给清苓。
  “张爷爷、张奶奶,那我就不客气了。”清苓感激地说道。
  捋清了舒盈芳留下的记忆,方知没票举步维艰哪。
  感激的话不多说,往后遇到合适的药材,再给老大夫送来。
  想了想,清苓拿了三张壹尺的布票,三尺布紧着剪裁,能做一件夹袄,天凉了就能穿。
  再冷下去,养母留下的棉袄拆了翻件棉里子,穿在夹袄里头,保暖又方便打理——脏了只需洗夹袄就成。
  又拿了张半斤的白糖票、两张豆制品票、半斤猪肉票。她承认自个嘴馋了,想吃点肉打打牙祭。
  工业券据说能买牙膏、香皂、毛巾啥的,也拿了几张。余下的还给张大夫老俩口。
  粮油票她暂时不缺。双抢过后,就要按人头分夏粮和新打的菜籽油了。以往舒盈芳是被那一家子极品抢了去,这才年初到年尾都过得惨兮兮的。如今换了她清苓,自是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断不会再让那一家子得逞。
  张有康见她挑好票,点点头,从里屋拿出一个油纸包,解开绑着的皮筋,里头是一堆毛票,数了两遍,拢共十七块三毛五分,再添上老伴藏起来的三张大团结,如数塞到清苓手上:
  “你这参品相好,拿去省城没准能换上五六十块,但那样风险大,往返还费嚼用,小老头我也不跟你客气,这四十七块三毛五分你收着,赶明家里有其他票了,再让你张奶奶给你送去。”
  清苓没想到老大夫除了给她票,还要给她这么多钱,忙摆手:“张爷爷,我哪能这么贪心。您也说,拿去县城的收购站顶了天给我二十块,我收了您的票,哪能再收这么多钱?您这么大岁数了,挣点钱也不容易……要不这样,这些零票给我,其他的您收回去。”
  清苓指指十七块三毛五分那堆里除一张大团结以外的毛票,也就是七块三毛五分,“您要不同意,这参我不换给您了,直接拿县城收购站去。”
  “嘿我说你这闺女!”张有康哭笑不得,转头跟他老伴吐槽,“这年头,居然还有人嫌给钱给的多的?”
  张奶奶倒是松了口气。尽管知道这人参品相不错,不然老头子不会这么大方,让她把藏起来的大团结也拿出来,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可参再好,毕竟不能当饭吃,花那么多钱啊票的,心里委实不割舍。
  好在这姑娘是个善心的,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