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2439章 意料之外(883)

    当然了,像君子六艺这种高难度的技能,即便是在对文学素养要求极高的古代,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学习的,会讲究这些的大多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并且是身份较为尊贵的那种,比如世家名门之类的。

    而一般的商户之家,即使再有钱,商人的地位卑贱,同样没有资格学习,更别提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了。

    最重要的是,平民百姓家根本没有闲钱去折腾这些东西。

    别说是君子六艺这样负责,仅仅只是其中一项“书”字的技能,平民老百姓想要学习,就足以让他们耗尽家财了。

    古代的笔墨纸砚可不是什么便宜廉价的东西,比起现代的价格更不知要昂贵多少倍,甚至在有些朝代里,一支毛笔,一方墨的价格就能抵得上一个百姓三口之家半个月的粮食费……

    这样昂贵的价格,除了那些不缺钱财的商户以及官宦名门之家,普通的种田老百姓有几户家庭能承担得起?

    更何况,这点儿东西还远远不是全部……

    民以食为天。

    没有粮食谁都活不下去,但是笔墨纸砚却只是读书人要用到的东西。

    如果家里没有这样一个读书人,这笔巨大的开销自然就可以省下来,换成其他更需要的粮食或者生活用品,家人的生活条件也会跟着上升。

    而反过来说,如果家里出了这样一个读书人,在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家里的其他人就不得不为他的学业而让路,节衣缩食的过日子,举全家之力供养他一个人,同时还不能保证他以后一定能考上科举……

    需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实在太多,而收获却是渺茫的。

    这样的行为无疑就像一场风险性极大的赌/博,在本身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必须把自己的整个家庭,乃至是家庭里的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押上去,和命运对赌,看最后到底能不能赢。

    如果运气好赌赢了,家里养的读书人顺利考上了科举,那收获的利益自然也是庞大的,完全可以抵消前期所有的投入,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但如果运气不好,到最后还是赌输了……

    那之前所有的投入就都等于打了水漂,不止是钱的问题,还要被浪费的时间和心血。

    同时在赌输了之后,平民老百姓家里紧接着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充满了赌/徒性质的问题:这一次赌输了,三年之后还有机会重新再来,他们是要接着下注呢,还是就这样默默放弃?

    答案其实并不需要怎么考虑。

    越是输多了的人,就越难就此放弃,因为他输不起,所以总是会寄希望于下一次,再下一次,想着总有一次机会能够翻盘……

    只要能翻盘哪怕一次,以前所有的投入就都是值得的,因为收获的利益完全可以抵消掉付出。

    这就是豪/赌的诱惑力,哪怕只是涉及到金钱的局,都有无数人为它疯狂堕落,何况还是古人那种赌上了自身和家人命运的大局?

正文 第2440章 意料之外(884)

    很少有人愿意放弃。

    或者说,很多人都没有放弃的资格。

    因为为了这一条科举之路,他们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再没有其他的退路可言。

    要么长出翅膀飞跃悬崖,从此海阔天空。

    要么就只能从悬崖上坠落,从此万劫不复……

    只有这唯二的两种选择,大部分人自然会拼尽一切去努力,为自己也是为了背后的家人。不到彻底绝望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心甘情愿的堕入深渊。

    然而,那条名为“科举”的深渊是那么深不可测,又宽阔的仿佛天堑一般,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几乎连两边的天空都不是一样的。

    想要飞过这样的悬崖,危险性实在太大了,除了必不可少的实力以外,同样也少不了运气的加持。

    而运气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偏偏又是最难揣测的……

    再加上个人的实力高低,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便造成了更高的难度,导致最后能成功飞过这片悬崖、带着家人鸡犬升天的人,永远都是极少数……

    更多的人却是坠入了这片深不见底的悬崖之下,赔上了自己的一生不说,还连累了其他的家人。

    更可悲的是,哪怕他们已经拼尽了全力,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所有努力,最后却还是失败,旁观者的眼睛里只会看到那些真正飞跃过的成功者,交口称赞的是他们在努力之后终于成功的辉煌,而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就连他们的尸骨落在深渊的哪一处,都没有人在乎……

    因为那条深渊太深也太宽,足以埋葬掉太多的人而不露痕迹,更有无数的人争先恐后的涌上来,前仆后继绵延不绝,他们只会仰望着成功者留下的轨迹,眨眼间便踏灭了失败者的脚印。

    自然也会有聪明人意识到了这样的绝境,在真正走到那条悬崖边之前,就先懂得为自己留下后路,确保自己即使飞跃失败了,也不至于落得一个葬身崖底的下场。

    可是,能有这样先见的聪明人实在太过少见了,甚至比那些成功飞跃的人更加稀少。

    他们的聪明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保障,即使当不成飞跃的成功者,以他们的先知先觉和未雨绸缪,也总能找到其他的机会,不会像那些脑筋不够灵活的笨人一样,紧紧抓着渺茫的一点希望,一条路走到黑。

    不管是头脑灵活的聪明人,还是想法愚钝古板的笨人;

    也不管是最终成功的励志典范,还是无奈落败的倒霉蛋;

    在古代那种环境背景下,只要他们的出身条件相同,选择的也是同一条科举之路,那他们最初所面临的困境就都是一样的,只是后期的个人选择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甚至可能连天赋和运气都是不同的,很多种因素结合起来,才造成了最后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至于他们一开始所遇到的困境,原因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不外乎就是因为出生和家庭条件的原因,给他们的求学之路带来了很多困难。

正文 第2441章 意料之外(885)

    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都是比较清高的,看不起金银俗物,也不把权势地位放在眼里。

    这样的人在古代甚至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在市井之中,在朝堂之上,甚至是在乡野山林里,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乃至是在历史的各个版本中,都少不了有他们的出现。

    这样的人在古代被称之为“清流”,也就是俗称的清贵文人派系,和武将、权贵之类的其他朝堂派系往往是成对立的样子,不靠钱财不靠利益,唯独只靠着名声和一张嘴吃饭,因此经常会露出一副曲高和寡的高冷样子,动不动就怼人,而且是非常文艺不带一点儿脏话的怼,越是高冷就越是毒舌,在古代也算是独树一帜。

    这样的清流文人当中,最显著的代表人物无疑就是各个朝代里都有设立的朝堂御史,上能劝解皇帝,下能弹劾百官,时不时还要来一个以死谏言,用这样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傲骨和风范。

    然而,不管是流芳百世的文人傲骨,还是搬弄唇舌的笔墨小人,在各朝各代的文人御史里其实都有出现过,只是因为现代人的普遍印象问题,一提起古代的文人名士和清流人物,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清高。

    仿佛古代读书人的清高已经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标签,怎么摘也摘不掉。

    当然,这样的标签也不算是侮辱或者贬低了历史上那些傲骨铮铮的文人名士,毕竟他们的所作所为,甚至是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在现代人看来难免都会带着一点清高和傲然的感觉。

    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留下了固定式的印象。

    更何况,古代的读书人确实是比较清高,甚至是有些傲然的。

    因为在古代,读书人的身份地位非常崇高,比一般的平民百姓或者商户不知高出了多少倍,仅次于国家官员之下,虽然古人也会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古代的读书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仿佛笼罩着一层天然的光环,非常受人敬重。

    这样的敬重到了什么地步,远远比现代人想象的要夸张。

    就比如说,一个原本出身贫贱的学子,突然有一天考上了科举,哪怕只是一个吊车尾的小小举人,身份和地位也会在一夜之间变得截然不同。

    普通百姓见了他都得恭敬的行礼问好,叫一声举人老爷,绝不敢轻易得罪,甚至连一些官级比较小的官员们都会对他格外客气和礼让,他可以见官不跪,可以减免赋税,可以免费获得更宽更好的土地,可以不参加朝廷的征兵和徭役,甚至还可以拥有一些朝堂下发的小小特权……

    类似这样的好处太多的。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实际好处,至于那些看不见的无形好处,则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一个细节里,难以用语言来叙述。

    总而言之,只要是被朝堂所认可的读书人,就如同被镀了金一般,走到哪里都是与众不同的。

正文 第2442章 意料之外(886)

    而即使是没有考上科举、没有被朝堂所承认的读书人,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也是格外不同的,只是没有那些摆在明面上的特权,但是受人尊敬的态度却是相差不远的。

    一方面是因为古代的读书人比较少,大多数的普通百姓都是不识字的文盲。

    物以稀为贵,自然就会显得清贵起来。

    另一方面则是古人重视知识传承,对具有文化的人自然也会更敬重一些,尤其是那些自身没有文化的平民老百姓,因为自己没有,自然就会格外敬重和佩服。

    最后一方面则是古代的人文环境影响。

    稍微了解过一些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国很多的历史朝代中,大部分的朝代统治都有重文轻武的问题,哪怕是一些通过武力打天下的朝代,在国家统治渐渐稳定之后,同样也会刻意地压制那些有权有兵有能力的武将,同时提高文臣的政/治地位。

    这不仅仅是因为文臣的威胁性比武将小,提拔起来没有那么多顾虑,更是因为武将的能力往往只能体现在战乱时期,一旦天下太平,武将便失去了最大的可用价值,甚至从一个有用的功臣变成了一个无用的、对帝王还具有一定威胁性的累赘,自然就会受到帝王的忌惮和防备。

    古往今来,历史上多少著名的兵神武将都是因为功高盖主而受到帝王的打压和忌惮,最终不得不交出兵权,运气好一点的急流勇退,失去了权力却至少保住了性命,而运气不好的则是连一条小命都保不住,在帝王的疑心病下含冤而死,甚至还有可能连累家人。

    这就是古代将领的悲惨和无奈之处,哪怕他们曾经也为国为民出生入死,可是一旦江山稳定,他们便失去了最大的利用价值,往往都逃不过帝王的忌惮和疑心,流血又流泪。

    而舞文弄墨的文臣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作用在战乱时期难以体现,尤其是在开国帝王打天下的时候,他们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充当一下后勤和军师,躲在安全的幕后提提建议什么的,如果没有聪明到诸葛亮那种程度,基本上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真正的话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