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老父亲,赵杰迟疑了,这个孩子说得对,现在父亲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老人家受了一辈子苦,他这个做儿子的,最后都不能买点好吃的,孝顺一下即将离开人世的亲人吗?钱,他以后可以挣,可以还。
“好,这钱叔叔收下。”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开店
更新时间:2008…7…26 13:56:56 本章字数:2989
董洁在半个多月后,第一次见到赵杰。
和大山形容的一样,还是那身带补丁的旧军装,唯一不同的,他左臂多了一圈黑布,是给父亲带孝吧?算算日子,老人去世也有十天了。
当过兵的人,就是勤快,一身衣服,虽说带着补丁,浆洗的却很干净。这个时候,穿带补丁的衣服不丢人,农村几乎人人都这样穿,城里当然就少一些。哎,再过十几二十年,日子好过了,衣服绝不会再有穿到破的可能,也不知道是怀旧呢,还是追求个性,好好的衣服,有些人偏喜欢补上两处巴掌大的补丁,还美其名曰叫做什么“休闲、时尚”。
国人自古有相面一说,基本上董洁自己也相信,面上带三分,一个人品性如何,单凭外貌也能瞧出几分端倪。但见他一张脸棱角分明,唇角紧抿,一双浓眉,斜飞入鬓,线条如刀刻般,极为硬朗,她暗自点头,这应该是一个极为重情守信的人,那双眼睛,深邃中带着生活的沧桑,唯独没有一丝委琐。
“赵叔叔,你好,哥哥回来跟我说起过你,我叫董洁,你喊我小洁就成。”
董洁把一个乖巧孩子的形象发挥到十成,跑到赵杰身边,扯着人家的衣襟,仰头笑得甜甜的自我介绍道。八十年代,成年未成年的女孩,都对绿色的军营、对军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和喜爱。她还记得,“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曾经在她心里掀起怎样的澎湃,有一个画面曾经深深感动过她:老山归来的负伤英雄,坐在轮椅上,由一个姑娘推着,缓缓走在深秋落叶缤纷的小路上,那个时候,她多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可以去找这样一位军人,一辈子陪在他身边,任劳任怨照顾他一生。
这是一个小姑娘,涉世之初最纯真的梦想,尽管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时至今日,得遇赵杰,却让她无比清晰的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这段执念。
“叔叔要来我们家,跟我们一起生活吗?”
老中医杨善明跟他们转达了赵杰的这个意思。父亲去世,从此赵杰是无牵无挂的自由身,大山的二百元钱,不但让老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吃的方面没有亏过嘴,更让他顺利操办完成了父亲的后事。了解到大山的情况,他已经决心来到兄妹俩身边,替他们挑起生活的担子。
赵杰抱起董洁,“叔叔没有什么本事,就是想过来给你们打打下手,小洁欢迎吗?”
“太好了!”
说这话的是大山,打知道这个消息起,他就很兴奋。经营了一段时间的烤肉,他也多了一些想法,想开个店。只是,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摆摊已经是极限了,开店?先不说能力问题,单论时间,他就不具备这个条件。秋天,他就得去上学,小洁倒是说要找合伙人,可是,要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谈何容易?这里是沈阳,基本上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油手好闲的家伙,他也不敢用啊。他最开始帮助赵杰,隐隐约约就动了这个念头。现在心愿顺利达成,他真的很高兴。
“我和小洁有些想法,只靠我们肯定不成,叔叔能来就太好了。”
他也不隐瞒,把自己烤肉串的收入说了出来,在赵杰极惊讶的目光瞪视下,他侃侃而谈,“摆摊不是不好,只是每天都要跑来跑去,时间也仅限于晚上,很不方便。这两个月,我们手里也攒了些钱,用来租个店是够用了,可没有大人,只凭我和小洁两人,这个想法就有些不现实。叔叔来了就好了,我们接下来第一步计划就是把店开起来。”
其实董洁想的更远,她想直接把店铺买下来,钱不够,可以找银行贷款,陈老爷子那帮人,在银行系统还是很有能量的。不过,这个时候,地角好点的房产,基本都属于公家,没有人会卖的,总要再过两年,市场经济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一些单位才会开始出售房产。
一个带着妹妹生活的孩子,能随便拿出二百元钱帮助别人,赵杰自然不会把他当一个普通的孩子看待,听到这番话,也不觉得惊奇。
“嗯,开店,这个想法不错,顾客肯定会比摆摊时候更多,而且我们也可以卖点别的,比如说饺子。”
“对对,大家都说,好吃不过饺子,一般家庭都是双职工,包饺子费时费力,如果有现成的,买的人肯定不少,荤馅素馅,蒸的煮的,品种可以多一些,唔,没有粮票,就是面粉比较难买,量不能太大,对了,”卖烤肉时,每天都是卖完收摊,受这个启发,大山道:“我们可以用限量销售,售完为止的方式。”
“我们还可以卖冰棍,冰砖也很好吃。”董洁插口道。前两天陈老爷子买了一块冰砖给她,说是刚上市可以解暑的好东西。真的很好吃,奶香味很浓,这个时候生产的东西就是这点好,用料十足,一点都不偷工减料。冰砖,小时候似乎也吃过,印象已经很模糊了,无论如何,就现在来说,这东西绝对会很好卖,当然,钱也不会少赚了。嗯,冰棍是水果味儿的,一分钱一根,冰豆是两分钱一袋,冰砖贵些,得三分钱。
想想,还可以卖点什么呢?对了,凉皮。凉皮也是大受欢迎的大众食品哦,尤其是夏天,凉凉的吃到肚里很舒服。做凉面是没有什么可能的,没那么多面粉。不过,她要做的凉皮,当然不是陕西人用面粉洗出来的那种了。
众所周知,地瓜,也就是红暑产量极高,又可以做为主食当饭吃,农村大多会大量种植。以红暑为原料制成的淀粉也便宜得很,关键是它不受粮票限制。农家把它叫做“粉弹”,大块状,买回来,需要在太阳下暴晒几天,水分一去,弄碎成小粒,用塑料袋装好扎紧,家家都会一次性备足几年的份。
之所以会吃上几年,因为它基本上作为调料来使用,家里有红白事或者吃顿打卤面,总之是开汤的时候,添上一些,使汤变得浓稠些。
其实它还有一种作用,估计现在知道的人不多,就是可以用它来做凉皮,或者叫粉皮更合适一些?反正做出来的卖相和凉皮差不多,爽滑的口感甚至还在陕西凉皮之上。
做法很简单,舀到盆里,加盐加水,搅匀,稠粥一样,大锅烧开水,用轻铁盆,舀上一勺,轻轻晃平,在滚水里转一会儿,拿出揭下,放在冷水里泡会儿,切开,加调料拌好就可以上桌了。她曾经做过试验,如果再加上二分之一的面粉,搅拌二十分钟左右,再静置两个小时,效果和陕西凉皮,那是没有一点区别。唔,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紫甘兰卖?紫甘兰榨成汁,一半加白醋,调成红色,一半加碱面,调成绿色,与水一起搅到面里,可以制成红色绿色等各种颜色的凉皮。没有榨汁机没关系,可以切丝后用水煮,估计效果也差不了太多吧?
还有麻辣烫。
董洁越想越兴奋,小生意大文章。这一两年,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当然,关键是原材料啦,开酒店做精品菜系不可能,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达不到。开个小店,做齐她刚刚想到的东西却完全有可能办到。
只是,董洁一张小脸皱得像个小包子,她一个四岁的小女孩,知道那么多东西是件很奇怪的事,怎么办?忍着不说好辛苦,憋在肚里更痛苦。
对了,她可以炮制出一篇食谱,把凉皮、麻辣烫的制做方法写下来,设计让大山或是赵杰捡到不就好了?嘻嘻,只要不会怀疑到她身上就好。哎,她觉得自己也蛮辛苦的,想干点什么,都得这样拐弯带抹脚,真是让人忍无可忍——还得接着忍!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旧货市场
更新时间:2008…7…26 13:56:56 本章字数:3005
大人就是大人,租店面,装修,买桌椅……有了赵杰的加入,事情办得又快又好,选了一个,嗯,陈老爷子口中的黄道吉日,他们的小店顺利开张了。
鞭炮噼哩啪啦响得那叫一个欢,陈老爷子又领着那帮老人家过来热热闹闹捧了一回场。董洁偷偷在心底想:这是不是就叫做饭托呀?
烤肉、饺子、凉皮、麻辣烫,对了,门口还摆着一个冰棍箱,热闹的气氛从开张那天,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几个邻居大妈仍旧过来帮忙,不过,已经开始正式领工资了。
老实说,做美食,是董洁的兴趣,以此谋生,感觉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嘿嘿,年龄小的优势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赵杰和大山揽过了所有的活,把她像小公主一样供了起来。
也不是她故意偷懒啦,实在是,唔,她现在心里揣了另一件事。
这话说来也不长,就从买桌椅那天算起。
店里要用的桌椅,大概的样式和摆放方式,她当然都参考后世的模式,连说带画解释给另两人听,得到了两人的大力赞同,于是大山就带着她这位设计师去采购了。
先去了旧货市场。
这个时候的旧货市场,算不上繁荣,甚至有些冷清。摆摊的不多,旧书旧期刊,铜钱像章,锅碗瓢盆,种类倒也齐全,也有卖瓷器的,一眼看上去,就能看得出有年头的旧家具也有一些,最后虽然没有买到他们想要的桌椅,董洁却觉得不虚此行。
从前,她记得自己家中的旧家具陆陆续续最后都卖了,到底是哪一年呢?她极力回忆,八七年,八八年,还是八九年?反正那几年收旧家具的特多。很多年后,她接触到相关知识,才知道旧家具中,有些东西特别值钱,知道曾经不经意卖出的小物件,有的可以称做古董。工作后,更有一个同事,家里在老北京的琉璃厂开了间古玩店,经常过去玩,也多少知道了一些相关知识,中央二台后来办的一个栏目,叫做鉴宝,她很喜欢,有时间都会看。也在偶然中看到中央十频道的一期节目,国宝档案,里面介绍了一些关于紫檀黄花梨红木,拍出天价的家具。
沈阳,嗯,虽然不如六朝古都西安的文化底蕴深厚,也比不上北京做为古玩集中地的雄厚实力,但沈阳自有它优势的一面。
最后一任王朝,清朝,从白山黑水的关外之地进入中原腹地,沈阳,是他们很看重的一座城市,沈阳故宫可以证明这点。民国时,最后一任皇帝溥仪来到东三省,更带来了大量珍品孤品,兵慌马乱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里找到宝贝的机率很高哦,唔,据说,八二八三年,盗墓的人也不少,许多墓中出来的好东西,也会低价流入民间。
她想做点实事,留下点什么,见证她走过的这段岁月。她不要多年以后,回头审视这段历史,空留一声:时间过得真快啊,这种空白式的感叹。虽然做不到每天都过得充实,最起码要踩几个清晰的脚印。
读史使人明智,谁都不能遗忘昨天,而发生在昨天的往事,不管曾经多么轰轰烈烈过,史书只用短短几行,便把一切说尽。而古董,做为实实在在的见证者,却能让人穿越时空的限制,用手真实触摸那一段历史。
是的,可以想像一下,同样一个知了声声鸣叫的午后,或者雨打芭蕉点点愁的黄昏,几百上千年的时光在一刹那重合,两双手以同样的姿势,怀着相似的心情,手指在同一件物品上再三流连。
她倒不是存了做古玩的心思,首先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些东西,再者,所谓古董,可都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现在下手,买到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