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峨眉男徒在都市-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其利安在。作是语已。忽复不见。世亲承命。遂不断舌。且诣无著咨受大乘。于是研精覃思。制大乘论。凡百余部并盛宣行。
佛陀僧诃。西域记云。唐言师子觉。无著弟子。密行莫测。高才有闻。二三宝哲。每相谓曰。凡修行业。愿觐慈氏。若先舍寿。得遂宿心。当相报语以知其至。其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不报。世亲菩萨寻亦舍寿。时经六月。亦无报命。时诸异学。咸皆讥诮。以为流转恶趣遂无灵鉴。其后无著菩萨。于夜初分。方为门人。教授定法。灯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虚下降。即进阶庭。敬礼无著。无著云。尔来何暮。今至何谓。对曰。从此舍寿往睹史多天。慈氏内众莲华中生。莲华才开。慈氏赞曰。善来广慧。旋绕才周。即来报命。无著曰。师子觉者。今在何处。曰我才旋绕。时见师子觉在外众中。耽著五欲。无暇相顾。无著曰。慈氏何相。演说何法。曰慈氏相好言不能宣演。说妙法。义不异此。然菩萨妙音。清畅和雅。闻者忘倦。
陈那。西域记云。唐言童授。妙吉祥菩萨指诲传授。如慈恩云。因明论者。元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故地持论云。菩萨求法。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五明处求。求因明者。为破邪论安立正道。劫初题目创标真似。爰暨世亲再陈轨式。虽纪纲已列。而幽致未分。故使宾主。对扬犹疑破立之则有陈那菩萨。是称命世。贤劫千佛之一也。匿迹岩薮。栖意等持。观述作之利害。审文义之繁约。于时岩谷震吼。云霞变彩。山神捧菩萨足。高数百尺。唱言。佛说因明论道愿请重弘菩萨乃放神光。照烛机感。时彼南印土。按达罗国王。见放光明。疑入金刚喻定。请证无学果。菩萨曰。入定观察将释深经。心期大觉。非愿小果。王言无学果者。诸圣攸仰。请尊速证。菩萨抚之欲遂王请。妙吉祥菩萨。因弹指警曰。何舍大心。方兴小志。为广利益者。当转慈氏所说瑜伽。匡正颓纲。可制因明。重成规矩。陈那敬受指诲。奉以周旋。于是覃思研精。乃作因明正理门论。又辅行云。迦毗罗仙。恐身死。往自在天问。天令往频陀山取余甘子。食可延寿。食已于林中化为石床大。有不逮者。书偈问石。后为陈那菩萨斥之。书偈石裂。
宾伽罗。中论序云。天竺诸国。敢预学者之流。无不玩味斯论以为喉襟。其染翰申释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秦言青目之所释也。其人虽信解深法。而辞亦雅中。其间乘僻繁重者。法师皆裁而稗之。
波毗吠伽。西域记。唐言清辩。静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谁决我疑。遂于观音菩萨像前。诵随心陀罗尼。经涉三年。菩萨现身。谓论师曰。何所志乎。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菩萨曰。人命难保。宜修胜善生睹史天。乃见慈氏。对曰志不可夺也。菩萨又云。若其然者。宜往驮那羯磔国城南山岩执金刚神所。志诚诵持执金刚陀罗尼者。当遂此愿。论师于是。往而诵焉。三载之后神出问云。伊何所愿。论师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神又谓曰。此岩石内。有修罗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开即入中。可以见也。神又谓曰。慈氏出世。我当相报矣。论师受命专精诵持。又经三载。乃咒芥子。以击石壁。石壁乃开。论师乃与六人入石壁里。人已石壁仍复如故。
达磨波罗。西域记云。唐言护法。神负远遁。因即出家。清辩论师。外示僧佉之服。内弘龙猛之学。闻护法菩萨在菩提树宣扬法教。乃命门人往问讯曰。仰德虚心为日久矣。然以宿愿未果。遂乘礼谒。菩提树者。誓不空见。见当有证称天人师。护法菩萨谓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未遑谈议。竟不会见。
瞿拏钵类婆。西域记云。唐言德光。作辩真等论。凡百余部。论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毗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著。研精虽久。疑情未除。时有提婆犀那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德光愿见慈氏决疑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宫。既见慈氏长揖不礼。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德光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具戒苾(频必)刍(刃朱)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菩萨知其我慢心。故非是法器。往来三返不得请疑。
第一凑资料的,别看哦
  大正藏No。2131翻译名义集
宋法云编
7卷
翻译名义序
宋唯心居士荆溪周敦义述
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见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总目成。别录可置矣已。而过平江。云遂来见。愿求叙引。余谓此书不惟有功于读佛经者。亦可护谤法人意根。唐奘法师论五种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净树。中夏实无此木。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义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无以为异。菩提萨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宝尊称。译人存其本名。而肆为谤毁之言。使见此书。将无所容其啄矣。然佛法入中国。经论日以加多。自晋道安法师。至唐智升。作为目录图经。盖十余家。今大藏诸经。犹以升法师开元释教录为准。后人但增宗鉴录。法苑珠林。于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经摩诃衍论。及此土证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我国家尝命宰辅为译经润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将未有一人继升之。后翻译久远。流传散亡。真赝相乘。无所放据。可重叹也。云虽老矣。尚勉之哉。绍兴丁丑重午日序。
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爱梵志。敬四句而析骨。久沈苦海今遇慈舟。秉志竭诚采经集论。宜安像前烧香礼拜。息尘劳之杂念。游般若之法林。终卷掩帙摄心静坐。照元明之本体。复常寂之性原。虽万有以施为。然一无而亦绝。无机子法云奉勉。
苏州景德寺普润大师行业记
普润大师。名法云。字天瑞。自称无机子戈姓。世居长州彩云里。父母祷佛。梦一梵僧云。吾欲寄灵于此。迨生颜如所梦。瑞相特异襁褓间见僧则欣然欲趋。似获珍玩。五藏辞亲。礼慈行彷公为师。始从庭训。神锋发硎。越明年背诵妙经七轴。九岁剃'髟/采'。十岁进具。以所受法。即登槐座。为众说戒。绍圣四'袖-由+異'。发轸参方。首见通照法师。学习天台大教。次投天竺敏法师几下。谛受玄谈。最后啐啄同时得法于南屏清辩大法师。代柄如意。为众敷扬。既而德风四骛。芳誉遐蜚。时政和七年。郡候徽。猷阁直学士通议大夫应安道礼请住持松江大觉教寺。仍荐锡今号而学者辐辏。如川东之。凡八年间。环讲法华。金光明涅槃。净名大小部帙。继晷待且。慈霔洋洋。续因慈母年迈。思念报亲之恩。遂谢事归宁。庐于祖坟。曰藏云。居虽丛尔蹑屩尤多。假道问津。盈诸户外。仍造西方三圣像设广以化人。其母后有微疾。师就卧床。夜讲心经。念弥陀佛。佛放金光。母及四方。无不瞻睹。殊祥既'乇-一+北'。临终怡然。火余舍利。灿如圆珠。阅数日。现莲华迹二茎。其为生处。盖可知矣。以此方彼。大义渡头为道似乎岐致。然至人适理。何往不从。故我世尊。上升忉利。说法酬恩。指鬘比丘。弥为慈行。绍兴甲子。寺僧率众。佥诣云庵请师归寺。作众依止。受已明年。与诸徒弟。迎像入寺。敝华阁以舍之。大兴莲社胜会。集千人结课观经。念本性唯心之佛。仍建八关斋会。及金光明。法华大悲圆觉金刚等会。并作西资。士夫名贤。善信四众。饮师高风。来者阗咽于路。或争先而趋之者。终成超越。若锦江进士王龄。武林贡元张启。三衢国录吴彦英。嘉夭登仕金廷圭吴会安人。钱氏等凡若干人。俱生净土。法师博通经史。囊括古今。具八备之才能。蕴十条之德善。编集翻译名义。注解金刚经及心经疏钞著息阴集等。并行于世。莫不宪章圣化。鼓吹山家。自行化他。能事毕矣。一日索浴更衣。端坐西向。召门弟子曰。汝等各。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慎勿怠堕仍书偈云。琼树矗云霄。紫金台更高。无生生彼土。不动一丝毫。汝等持此并遗书达于知识。我之最后为请定慧堂头。宝憧法主。依此起龛举火。余无他事言已默然而蜕。是夜钟声远闻。异香满室。既敛龛帏。众犹闻师口称佛名琅琅在耳。当绍兴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也。住世七十一年。为僧六十一腊。香薪之次设利无穷。噫微渤澥。不足以容翻空之涛。微广漠。不足以展垂天之翮。今法师出广长舌相于萨婆若海搏扶摇羊角于第一义天。虽古高僧。不复多让。顷修法师塑像。得其弟子文辩大师师绪状其行于像藏之内。蒙不揆无似。僣为笔削。以标炽之者。盖欲扬摧宗祖之德善。子孙知而传之云尔。大德五年岁在辛丑九月九日。嗣祖住持。永定教寺。吉祥雄辩大师普洽记。
此记安于翻译名义之前庶观览者知夫能述之人胜也。
翻译名义集一
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编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今通西言而云译者。盖汉世多事北方。而译官兼善西语。故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言名义者。能诠曰名。所以为义。能诠之名。胡梵音别。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唐有彦琮法师。独分胡梵。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言梵音者。劫初廓然。光音天神降为人祖。宣流梵音。故西域记云。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音同。气韵清亮。为人轨则。
或问。玄奘三藏义净法师。西游梵国。东译华言。指其古翻。证曰旧讹。岂可初地龙树论梵音而不亲(如以耆阇名鹫。掘名头。奘云讹也。今云姞栗罗矩吒)。三贤罗什译秦言而未正(什译罗睺罗为覆障。奘译罗怙罗为执日)。既皆纰缪。安得感通。泽及古今福资幽显。今试释曰。秦楚之国。笔聿名殊。殷夏之时。文质体别。况其五印度别千载日遥。时移俗化。言变名迁。遂致梁唐之新传。乃殊秦晋之旧译。苟能晓意。何必封言。设筌虽殊。得鱼安别。法云十岁无知。三衣滥服。后学圣教。殊昧梵言。由是思义思类。随见随录。但经论文散。疏记义广。前后添削。时将二纪。编成七卷六十四篇。十号三身。居然列目。四洲七趣。灿尔在掌。免检阅之劳。资诚证之美。但愧义天弥广。管见奚周。教海幽深。蠡测焉尽。其诸鈌疑。倾俟博达者也。时大宋绍兴十三年。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