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小甜娘-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说你不是读书的材料呢,进个书院还不敢喘气,我们永安总是那么懂事。书院里肯定没有外面住的舒服,你们这次去不是带的钱不少吗?干嘛不住在外面,饭食上也好些!”柱子娘一边取笑柱子一边又关心永安。
    “永安哥说了,如果这次考试通过了。那以后就要在书院读书,现在住几天,也算是适应适应!”柱子解释。
    “也是这么个理,永安想的对,在外面住哪里有在书院住方便,还可以多认识些人。以后说不定也要在一起读书的!”柱子爹倒是肯定永安的做法。
    “那考试的到底怎么样呢?”石榴追问。
    石榴知道,能够住在书院里,永安肯定已经觉得很好了,按照自家的家境,永安肯定是不舍得多花钱住外面的,如果书院不提供住宿,那肯定是要和柱子一起住大车店的,人声嘈杂,人来人往,别说看书了,想安静一会儿都不行。
    “考试的那天我去书院外面看了,书院外有官兵守着,不让人靠近,听说连县太爷也要去考场的,我在外面等了一天,考试完之后,永安哥出来告诉了我一声,让我先回家,告诉家里人安心,他要过几天看看成绩才回来,我看永安哥很轻松的样子,应该考的不错,咱们就安心等着吧!”柱子轻松的说道。
    家人听柱子说完才松了一口气,但是心还是没有放下,毕竟永安一天不回来,就一天不知道结果,不过这事着急也急不来,只能再耐心等着了。
    “那马是怎么回事?”柱子爹问道,别的人这才想到,可不是,柱子可是骑了一匹马回来的,到现在还没提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不是带着咱们的干蘑菇和猴头菇去了县里嘛,没想到那掌柜的看到咱们的东西高兴的不得了,蘑菇和猴头菇给的价钱都不低,他还说如果咱们冬天也能送新鲜的蘑菇和猴头菇过去,价钱更高,就连咱们种的那些菜,如果能新鲜的运过去,比在咱们这里卖价钱要高的多,咱们这里穷,没有多少人冬天买鲜菜吃,在县城里可不一样,再远些的州府里更是行情好,只不过天气太冷,新鲜菜实在不好运,我觉得以后咱送菜用牛车太慢了,坐车马行的马车也不是那么方便,还不如自家买匹马,而且以后永安哥要在县里读书,有了马车也方便咱们家里人去看他啊,所以就和永安哥商量了下,买了匹马回来!”柱子一边说一边有点忐忑的看着爹娘,毕竟一匹马对于这个家来说也是一个大件了,相当于现代的家庭买汽车了,柱子没有和爹娘商量就买了,自己也觉得有点太莽撞了。
    “嗯,是该买匹马,以后你去县里的次数更多,还是自家有马方便些!”柱子爹很是肯定的说,很赞同柱子的决定,柱子娘也点头。
    杏儿更是高兴,“我早就想去县城看看,下次哥哥去的时候也带我去!”现在自家有了马车,杏儿终于不怕要走路去县城了,赶紧提出要求。
    “行,咱们一家都去!”柱子爹很高兴的一挥大手。
    “嗯,咱们一家都去逛逛县城的铺子,也看看那个无涯书院什么样子的!”柱子娘也很高兴。
    “那买马的钱是借的?”柱子爹又问。
    “没有,是卖了干蘑菇和猴头菇的钱,本来我和永安哥不是也带了些钱吗,除了买马还买了一些蔬菜种子,都是咱们这里不常见的,我打算冬天的时候也在暖棚里试试!”柱子解释道。L

☆、第158章 永安归来

“蘑菇也就罢了,那猴头菇还真是值钱啊,那么一点,竟然可以买一匹马回来。”柱子爹啧啧叹道。
    “可不是,那掌柜的说,要是咱们种出来的多,不用咱们送去,他们自己用车来运,可惜这猴头菇长的慢,比蘑菇差远了,一冬天也出不了几茬,还特别不容易管理!”柱子有些惋惜的说,这猴头菇确实值钱,只不过不容易长出来不说,长的还特别慢,和自家种的蘑菇没办法比。
    “那猴头菇要和蘑菇一样了,那还能卖那么多钱?就是因为少才显得金贵呢。”柱子娘说道。
    “娘说的对,咱们还真不能大量的种这个,一来这猴头菇实在不容易种出来,二来种的多了也照顾不过来,咱们家就这么几个人,又要种蘑菇和蔬菜,三来新鲜的猴头菇也不方便运,冬天天气太冷,从咱们这里到县城,马车要一天多,路上都冻坏了,还有啊,物以稀为贵,要是这猴头菇和蘑菇一样多了,那价钱还能这么高?”石榴也说道。
    石榴可是很知道供过于求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虽然自家和邻居亲友家的产量加起来也不是太多,可是这里可是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啊,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就是马车了,而且这猴头菇面对的可是高消费的人群,东西虽然是好东西,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可以消费的起,是低价的铺开销售,还是高价的低量限制销售,两者比较起来,当然要选后者了。
    石榴还记得现代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古董商人手里有一对花瓶,本来叫价五百万一只,想购买的人还有些犹豫,后来那商人当着众人的面打碎了其中的一只,另一只叫价两千万,因为这剩下的一只真的是绝无仅有的一只了。那些收藏家连价钱也不敢还了,赶紧掏钱买了。这个故事虽然和自家现在的情况不同,但是也证明了确实是物以稀为贵啊。
    “这些咱现在还不用操心,这猴头菇长得慢。产量也低,种起来也很是麻烦,现在种出来多少肯定都很容易卖。”柱子说道。
    涉及到这么专业的问题,石榴就没有发言权了,她只是负责出个点子。偶尔的指导一下大方向,具体的负责落实,就是别人的事了,现在家里说起种蘑菇,柱子才是权威,既然柱子这么说了,石榴和柱子爹娘也就不再多说。
    “还有啊,柱子也回来了,等下去小妹家一趟,送点过节的东西。也让小妹放心!”柱子娘又吩咐柱子。
    秋收的几天孙小妹一直在田家帮忙,柱子娘对这个媳妇很是满意,提前准备了中秋节的礼品,本来想自己送去,现在柱子回来了,正好送过去,也让小妹知道柱子回来了,不要再担心。
    “嗯,知道了!”柱子一边答应一边去翻带回来的包裹,“这里有我带回来的种子。还带了几包县城铺子里的点心回来,虽然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但是花样比咱们这里镇子上的要漂亮些。”
    柱子娘和石榴、杏儿凑过去看,果然那点心和镇子上的不一样。不都是圆形的,还做成方的,三角的,表皮上印着各种花样,还有的直接做成花朵的样子,很是漂亮。
    “这些分几包给小妹家带去!”柱子娘边看边拿出几包给柱子。
    柱子点头答应。因为石榴和杏儿总是拿小妹来逗柱子,现在柱子的脸皮也厚了些,不再提到小妹就脸红,倒让石榴和杏儿觉得无趣了很多。
    晚上石榴趴在窗台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真是又大又圆,稀疏的几颗星星,偶尔一阵风过摇动院里的竹子和树叶,却让人莫名有一种凄凉的感觉,还记得那年的中秋节,李文达拿来了桔子,那时候李文达没有对自己表白,永安也没有说出他的心思,一家人说说笑笑,好像也没有这么多的烦恼,想起来好像就是昨日,但是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李文达出门去学做生意,永安现在在县城不知考试结果如何,家里人也在担心着,莫非这也属于成长的烦恼?
    中秋节已经过了,永安终于回来了,镇子上的车马行的马车特意把永安送到了柱子家的门口。
    柱子爹打发走马车车夫,柱子娘拉着永安朝屋里走,虽然想问考试的结果怎么样,但是又紧张的问不出口,不时歪头看看永安的脸色,石榴看永安一脸的轻松笑意,不由放下心来。
    只有杏儿急的拉着永安的手,“永安哥,快说说,考的怎么样?我都急的不得了,柱子哥天天都去镇子上的车马行看看你回来了没有,却没想到马车直接把你送回了家。”
    永安笑着拍拍杏儿的头,又歉意的笑着看着柱子娘,“大娘放心,让你们着急了,这次考试通过了!”
    听了永安的话,柱子娘一下子做在了凳子上,“哎呀我的山神爷爷,我这都着急了好几天了,现在看你回来了倒紧张的不敢问了!”柱子娘一边说话一边拍拍自己的胸口。
    石榴也觉得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高兴的笑着忙去给大家倒水。
    “你瞎紧张什么啊,我就知道咱永安肯定考的不错。”柱子爹一边说一边高兴的咧着嘴笑。
    “还说我呢,是谁一大早就让柱子赶紧去车马行看看了?昨天晚上还一直叨叨着,永安这次要是考不上,就好好看书来年再考的?”柱子娘终于放松下来,开始一边笑一边吐槽柱子爹。
    “嘿嘿,我不也是担心嘛!”柱子爹的嘴巴高兴的都合不拢了。
    “让大伯、大娘你们担心了,成绩刚刚出来,我看过就忙赶回来了!”永安看看柱子爹娘,又看看石榴,虽然石榴一直没有说话,但是永安知道石榴肯定也在一直担心,但是当着爹娘的面,也只能笑一下,也不好上前去说些什么。
    大家都围着永安听永安说这次考试出了什么题目,他又是怎么作答的,虽然柱子爹娘根本听不明白,也很是感兴趣的听着。
    石榴听着好像和八股文相差不多,但是自己也没写过八股文,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一样,不过听着永安娓娓道来,爹娘和杏儿都全神贯注的听着,不由觉得很是温馨。L

☆、第159章 考试制度

永安也很是感动,离开家这么十多天才知道,自己心里是多么的惦记着这个家和这家里的人,也许是因为以前太盼望着有个家了,被大伯大娘收留之后,也在这个家中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温暖,离开的这么短短几天的日子里,心里除了惦记着石榴,也想着大伯大娘和柱子、杏儿,现在回到家里,和家里人围坐在一起,才感觉到自己是那么的安心,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就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
    虽然大伯大娘并不明白自己所说的关于考试的一切,但是他们关心自己的一切,杏儿从自己一进门就一直拉着自己的手,仿佛分开的不是十几天,而是几个月几年的时间,还有石榴,永安可以清楚的感觉到石榴的目光在关注着自己,那样关心的热切的目光让永安心里感觉满满的暖暖的。
    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柱子满头大汗的跑进屋,“永安哥,我本来想去接你的,没想到车马行的车夫说你直接回来了,我就赶忙跑回来了。”
    柱子一边说一边喘气,石榴又赶紧给柱子端水,柱子咕咚咕咚喝完水,又高兴的咧着嘴说道,“我听那车夫说永安哥考了全县第一,是特等!是不是?”
    “啊?什么特等?这考试还分等级的吗?”柱子爹和柱子娘都看着永安,石榴和杏儿也看着永安。
    “我刚才正要说,还没来得及说到这个呢!”永安笑着说道。
    其实柱子爹娘、柱子和石榴都一样,对这里的考试制度并不清楚,之前家里根本没有识字的人,对读书人只是一味的敬畏,之后就是搬到镇子上,也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去学堂念书,只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可能当官,出人头地,具体的要怎么考试,考试的规则又是什么根本都不清楚。现在只得让永安好好的解释一番。
    原来这里的科举制度共分三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