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氏嫌弃,再不让她过来碍眼了!
    心里暗自思量着,江夏已经进了里屋。抬眼,郑氏已经起身,也已经洗了脸,正坐在妆台前用燕窝。
    这个是江夏特意叮嘱了的,早起就给老太太上一盏官汤燕窝。不说效果如何,至少让人知道,她没有怠慢了老太太。
    见郑氏在吃东西,江夏进门口就乖巧地立在一旁,没有作声,静静地等着郑氏用完,搁了盏子,漱了口,她这才上前曲膝请安。
    郑氏拿着帕子按着嘴角,一面睇着江夏,默然片刻,方才淡淡道:“以后的燕窝,用二水糖炖吧。”
    官汤燕窝,用的是十几味珍贵食材长时间熬煮吊制的清汤,以色轻如茶,味鲜美不油腻见长,是江夏要求厨下必备之物。做汤、做菜,每每另汤品、菜色鲜美清润,营养丰富。官汤燕窝也是取起滋补不油腻的长处,江夏一般给家里人做燕窝,都是用这个方子。只因为冰糖滋腻,容易生痰。郑氏旧疾,就是痰动生风,她给郑氏定燕窝的时候,自然也就首先摈弃了糖。却不想,为郑氏着想的事情,却召了她的不满。
    江夏愣了愣,嘴角动了动,终究没有说什么,只乖巧地答应下来。
    田氏上前,替郑氏梳头理妆。
    江夏看见郑氏拿起妆奁匣子里一瓶香露在看,就在旁边低声介绍:“这是家里自己制的香露、香膏子,媳妇儿用着还行,大姐姐也用着,说是滋润还好,用了不干不紧绷。就给太太也放了两瓶,红色瓶子的是冷梅香的,黄色瓶子是桂花香,太太试试,可还能用!”
    郑氏瞥她一眼,她早就听徐慧娘写信说过,江氏做的一手好香露香膏子,每年都做不少送给宫里和勋贵亲近之人。徐慧娘还隐隐透过一个意思,想着让江氏把做香露香膏子的方子拿出来,她去开个铺子,也好贴补贴补日子。
    景家如今虽说出了贵妃,公公也从原来的五品同知升到了三品大员,景谅也入了仕途,封了官,但终归品阶低,又是清水衙门,没什么进项。京城里开销又大,徐慧娘常常觉得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不宽裕。于是就想着从江夏这边沾点儿便宜,反正是她拿来送人的,她拿了去开个铺子,怎么也能挣些银子,贴补家用。
    郑氏却没搭理徐慧娘这话,只在接了信之后,打发人进京给徐慧娘送了两千两银子过来。
    此时,听江夏这么说,郑氏也只是抬眼看了看她,也没多说什么。
    片刻,郑氏收拾妥当了,江夏询问过,让人上了早点来。
    看着一桌子摆布开来,十多个小碟子,有六碟子小菜,四样面点,又有粥和羹汤各一,口味上也偏于清淡、软烂,郑氏看着,心中暗暗点头。难怪襄儿对江氏这般上心,就这份揣摩心思、投其所好上,江氏真的做的极好了。就连她都挑不出毛病来了。
    江夏问了郑氏,将一碗红豆血糯粥捧上去,又紧跟着将羹匙递进郑氏的手中:“粥都是淡的,若是太太喜甜、喜咸,尽管与媳妇说,明儿让她们换了来。”
    郑氏舀了一勺送进口中,慢慢地吃了。心中满意就又多了一层:血糯米熬得粥,有一股特异的清香,软香糯滑,加上红豆的软烂,整个粥极淡,却清香适口。再搭配上几条黄瓜丝,或者一片木耳,就更是爽口开胃,诱人食欲了。
    “如此就好,不必改!”郑氏淡淡地评价。
    江夏微微一笑应着,顺着郑氏的目光,夹了一只莲黄奶香包放在郑氏的碟子里。
    郑氏也慢慢吃了,这才抬头看向江夏:“你也没吃吧?别在我这里立规矩了,且去吃饭吧。”
    江夏心心念念的愿望突然成了现实,她一时有些不敢相信,愣了一瞬,才道:“容媳妇伺候着太太用完……”
    不等她说完,郑氏就不耐地挥挥手道:“不用,不用。你且去吃饭,不为了你自己个儿,还要想一想肚子里的孩子呢!”
    她既然这般说,江夏也就不再强撑着装孝顺,顺势搁了手中的筷子,退后两步,曲膝告辞。
    看着江夏转身欲走,郑氏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你是有官家的人,衙门里有什么事尽管去做,不用总在家里……家里有魏嬷嬷和她们几个,我有什么事儿找她们也一样,难为不着。”
    江夏这回是真的震惊了。郑氏这一番话,虽说语气不是太温和,却实实在在通情达理啊!
    难道,她之前真的误会了,其实郑氏是个很好的婆婆?哪怕是看在她肚子的份儿上,真的改了态度?

  ☆、832。第832章 大姑姐来了

心中犹疑着,江夏在这里却不能表现出来。她含着笑,又一次曲曲膝应了,这才退出门来。
    回到自己房里,江夏略略缓了缓,丫头们就摆上早点来。
    她还没吃呢,越哥儿带着齐哥儿、囡囡,一起过来了。
    “你们吃了么?没吃就让她们再加一些,一起在这里吃!”江夏笑着招呼着弟弟妹妹们,一边拉着囡囡小妹上了暖炕,“把厚重的袄子脱了去,靠着那边的火墙,一会儿就热乎了。”
    越哥儿看了看小齐,笑着道:“我和老二吃过了,姐姐不必管我们,你快吃吧。”
    江夏点点头,又回头问了囡囡和小妹,知道这俩丫头也吃过了,就让人给她们上一盘蜜桔过来,放在窗台上慢慢吃去。
    一时,江夏用罢早饭,捧了一盅子菊花茶喝着。
    她的感冒基本好了,只嗓子里还有些发涩发干,她就泡了菊花桔梗麦冬茶,利咽润喉,清火宣肺。
    越哥儿和齐哥儿也喝了一盏茶,这会儿放下茶盏,还是越哥儿开口道:“姐姐,我要带着老二出门去拜望一下师长。晌午可能还会与同窗聚一聚。正好问一下书院,看看什么时候回去复课。”
    见老师、同学,询问复课都是正事,江夏自然没有不允之理。她又问了拜见师长准备的表礼,还有见同窗的礼物,越哥儿和齐哥儿只说准备妥当了,还把礼单子拿给她看。
    江夏看了看,多是各地特色物产,与文房相关的雅致之物,又不失实用,真的很好。于是很欣慰地甩了手,由着小哥俩相跟着去了。
    屋子里只剩了江夏和囡囡小妹姐仨。
    江夏琢磨着,郑氏打发了她,或者不是出于真正的关心,却大概是真的不喜欢她在身边晃荡的。那么,她也没必要上赶着去找嫌弃。只不过,她病还未全好,外边又冷的厉害,她也不想出门。正好,前一天说了,给郑氏做衣服,这种事越快越好,不宜拖着,于是,江夏让人请来魏嬷嬷和红绫姑姑,加上她屋里的几个丫头、囡囡和小妹,一群人去开了库房,将今年时兴的新料子取出来,由那些丫头抱着,展开布幅披在身上展示。
    江夏则与魏嬷嬷、红绫姑姑几个人,一起商议着挑选。商量了半天,挑了十来种颜色花式不同的面料。然后,又挑了十数张好皮子,连通布料一起送到郑氏那边,由着郑氏自己个儿挑去。
    既然挑衣料,江夏也顺手给红绫姑姑和魏嬷嬷一人挑了一身。
    那两个人都道自己有衣裳,穿不了,却掩不住一脸的笑意欣喜。不说女人不会嫌弃衣服多,大概有礼物收,也是人人喜欢的。
    给红绫姑姑和魏嬷嬷挑完,江夏又让人取了几匹颜色粉嫩鲜亮的来,给囡囡和小妹挑了,按照同款交给针线上的人做去。
    两个小丫头正在拔身条的时候,如蓬蓬勃勃的小树苗一样,透着生机,生的又好,小脸儿粉嫩嫩的,穿什么都好看,江夏拿着一样样料子比在两个人身上,真是哪个都好,一口气给每人定了三套衣裳,这才作罢。
    正说说笑笑的,门子上传进信儿来,徐慧娘带着卓哥儿过来了。
    江夏顿了一下,暗暗叹了口气,起身,穿了斗篷、靴子,往二门上迎接去。
    郑氏来了,徐慧娘作为女儿自然要过来看望母亲,景家夫人又不在京里,徐慧娘自由自在的,怕是以后少来不了。
    江夏暗暗叹气,一个郑氏就够头疼的了,再加上一个徐慧娘,真是让人发愁啊!
    囡囡和小妹手挽着手跟在江夏身后,一高一矮两个小姑娘,粉嫩嫩、水灵灵的,穿着同色同款的斗篷衣裳,连发式、首饰都差不多,这么一看上去,真是赏心悦目啊!
    卓哥儿也五岁多,快六岁了,早没了小时候的孱弱,胖墩墩肉呼呼的,又裹了大毛的斗篷,像个小团子,更加圆润可喜了。
    一下车,小家伙看见两个小姐姐就喜欢上了,却害羞的很,紧紧依偎在徐慧娘的身边,只眼睛紧紧盯着囡囡和小妹。
    江夏俯身摸了摸卓哥儿的脑袋,笑着拉了他的小手,引着他走到囡囡和小妹的跟前:“卓哥儿,这是秋姐姐和菀姐姐,你不记得她们了?”
    囡囡大了,又向来懂事乖巧,这会儿就与小妹上前来,一人拉了卓哥儿一只小手。卓哥儿本来就喜欢这两个小姐姐,只是害羞不敢招呼,囡囡和小妹主动拉了他的手,他自然不会推拒,乐不颠儿地跟着囡囡和小妹走了。
    徐慧娘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却多少有些不太乐意。还好,卓儿年纪小,不用担心什么,若是换了羡哥儿,她早就出声拦挡着了。
    那两个不知哪里捡来的野丫头,可不配与她的儿子有什么搅扯。
    也不知是不是日子太好,江夏接了徐慧娘,陪着她一起往郑氏那边去,还没走几步呢,门上又传了信进来。林郦娘那边身体恢复了些,又办完了洗三,缓过手来。说是从明州老家送了几坛子呛蟹蟹糊鱼鲞来,知道江夏爱这一口,特特地打发了两个婆子送过来。其实,就是对江夏救了林郦娘母女性命的谢礼。
    江夏少不得向徐慧娘告声罪,让石榴送徐慧娘去见郑氏,她自己转身回了前院,去见裴家过来的婆子。
    听说是呛蟹和蟹糊,江夏那个口水哟,差点儿淌出来。可她真是悲伤啊,怀了孕的人伤不起,不能吃蟹子呀!
    忍住心里的悲愤、幽怨,江夏向裴家夫人道了谢,又将越哥儿、齐哥儿带回来的特产,让两个婆子给裴夫人、林郦娘带回去。
    这边处理完了,江夏也没急着回去,而是要了杯茶,缓缓喝着,一边默默琢磨着,怎么吃那鱼鲞。
    明州就是现代的宁波,因临着东海最富饶的舟山渔场,海产丰富。这个时候交通不便,鲜活海鲜运出来的极少,大部分就地进行腌渍、晾晒等加工后,便于运输和保存。
    因明州盛产大黄鱼,故而那里产的黄鱼鲞极好,新鲜黄鱼剖来后晾晒的鱼干就称为黄鱼鲞,又称白鲞,肉质洁白、形状浑圆、味鲜、咸鲜适口。不但营养丰富,还有开胃、清火、生津、活血的作用。江浙地区,有用它清炖,给产后妇人补身体的习俗。

  ☆、833。第833章 母女私话

关于这鱼鲞,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食物,爱的爱死,不喜欢的则会嫌弃腥咸,难以入口。
    江夏却是热爱鱼鲞的一员。现代不提倡食用腌渍食物,她也会隔断时间吃一次解馋,更何况这会儿,怀了孕的她,想着鱼鲞的美味儿,几乎是片刻等不得了,立刻就琢磨了几个烹制方法,斟酌一番,最后忍痛选了最简单,也是最能体现鱼鲞鲜美的做法,那就是鱼鲞烧肉。
    这里烧鱼鲞的肉却是必须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了。取其丰富的动物脂肪,来提鱼鲞的鲜味儿,弥补鱼鲞的干硬口感,做出来的鱼鲞口感筋道,滋味鲜美;五花肉经过烹调之后,油分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