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娘难养-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赵教谕在县学发出声明:只要家境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按照相应的政策,向上原助学基金申请帮助。
  奖励申请,每年岁考在一等的学生,可以获得上原基金拨给的二十两奖励。
  而参与科考获得乡试名额的学生,可获得四十两银子的奖励,用作资助考试费用。
  每考中一个举人,除奖励每个举人五十两,还奖励教谕五十两每人,奖励教导三十两每人,另外上原每新增一个秀才,奖励每个新增秀才二十两,也奖励教谕二十两每人,奖励教导十两每人。感谢他们为上原做出的贡献。
  这是亚楠慎重提出来的,县令当时答应的也很痛快,县令也知道教育教导是清水衙门,赵教谕若非有亚楠这个多智近乎妖的女儿,恐怕生活也一样跟第一年来的时候一样囧迫。
  不过这个奖励教谕跟教导的提法却是由上原烤鸭店出面提出的。如此自然能理直气壮起来,毕竟真正出钱可是董文杰他们的上原烤鸭店,他们愿意奖励教谕教导,谁能说什么?
  赵子诚也不会太过抵触。毕竟县学里面除了他之外,还有生活囧迫的教导,也需要养家糊口,又或者将来自己离开上原,致仕回家,新来的教谕,也能有此奖励,自然能令他们能好无后顾之忧的全心教导学生。
  助学贷款,每一个在县学读书的学生,都可以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跟上原助学基金申请贷款,每一年最高限额十两,还款人可以在十年内本金还款,也可以以资抵债还款。
  以资抵债的意思,就是学生本人无钱还款,但可以申请去上原农村私塾,义务教导当地孩童,教导一年,抵十两银子,当然私塾介时会包吃喝。
  最后便是县令,着手改善上原各个地方私塾,扩建私塾,每个私塾的原有先生,从现在起,不得收农村孩子的束脩,他们的生活跟俸禄,改由上原助学基金发放,每一年束脩二十两,这个俸禄,应该说比他们之前的每一个人的收入都高一些。并且包吃喝,也供应读书的孩子一顿免费午餐,杂粮米饭,管饱。
  农村私塾的孩子可以免费读书五年,五年之后,若不能通过童生试,则失去免费读书的资格,这也是为了给其他孩子读书机会,免得有人白白浪费如此资源,也免得白来的机会,无人珍惜。
  而且亚楠也想过,如此做法,虽然会让很多不会通过童生试的贫困孩子不得不退学,但经过这五年的免费教育,识字对他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这本身就给了他们比旁人更多的机会。
  县令向上原所有农户,发出通告,只要家中有五到八岁的男孩,眉目端正,风评良好的家庭,都可以送孩子免费读书,当然仅限一个小家庭,免费一人。多出来的孩子自负费用。以此可以尽量让更多的家庭的男儿得到公平读书机会。
  这是上原助学基金最大的一笔费用,也是最难管理的一笔费用,好在宋县令并非亚楠担心的那样不是那种会干事只会做人的县令,由宋县令出面操持起来这件事,倒也面面俱到。
  最后县令还得到上原助学基金,扩建改善本县县学教舍,添置县学教学物事,细细算起来,每年一万两足够支付这些,甚至可以说是至多不少的。
  因此,宋县令跟孙谨赵教谕三人约定,上原烤鸭店的每年善款,足够维持上原助学基金在万两足以,前一年用不完的善款,放在下一年备用。

☆、121 秦知府的心思

  上原烤鸭店实在是不需要每一年给足一万两以上的两成干股。:3w。し只需维持上原助学基金每年有一万两就足够应对本县如此规模的教育了。
  如此大手笔的上原助学基金,宋县令可以自豪的说,这是在大明独一份的,也许连省城的百姓子弟也没有上原农家的男儿有福气,能免费获得读书的机会。当在自己就任的上原,却能做的家家户户能供一个男儿读书,这是多大的教化之功?放眼大明,哪一个县令能做得到?
  不过这些匪夷所思的助学方式,竟然是亚楠一个九岁女孩提出来的,连赵教谕跟孙公公都显得诧异异常,恰恰说明,自己的眼光不错,赵教谕的女儿,足足抵得上十个男儿,如此女儿,只要做了自家媳妇,对自家来说,必定是贡献巨大。
  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的助学基金,在亚楠一个孩子的倡导计划之下,近乎完美,不仅仅杜绝了浪费,也真正帮到了需要帮到的学生,更给了他们更多更公平的机会。
  尤其是奖励基金,不仅仅针对寒门学生,也包涵了世家子弟,只要你学的好,就有奖学金发放,这不仅仅是真金白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名誉。有了这样的奖学金机制,相信上原的学生,恐怕自己都会头悬梁,锥刺股玩命读书了。
  如此安排下来,所有上原的读书人以及农户们,无不欢欣鼓舞,不仅仅对县令、赵子诚感激不尽,更多的是感激亚楠,甚至在感激亚楠的时候,还带着小心翼翼,带着敬畏。
  不为别的,只因为上原烤鸭店说的声明十分清楚,上原烤鸭店拿出万两白银的前提,是亚楠要首肯答应,不然就取消这万两白银的馈赠。
  一时间,上原人兴高采烈的同时,无不死命赞誉亚楠,赞誉亚楠全家仗义,不出几天,亚楠的好名声,就冲出了上原县,到了府里,也到了省城,连在省城的六叔,二舅舅他们都听到了亚楠的好名声。
  秦大人深深叹口气,自己没有办好首辅老师安排的事,孙谨到了上原不但没有被拍死,还活的比谁都滋润,更要命的还是孙谨为皇上筹集的那么多真金白银。这么多的真金白银,到了昏君手里,还不是被那些狗屁道士给折腾没了?
  这慕容家也是,怎么会露出那么大的破绽,还是被一个孩子看出来的,真是白白辜负了自己一番期待,自己这边还没有来得及想好怎么补救呢,那边上原县令就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竟然将孙谨的烤鸭店,跟上原的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如此一来,跟孙谨作对的人,不就是跟所有上原学生作对?
  简直是岂有此理!这宋县令到底是什么意思?原先不是跟自己表示的好好的,要为首辅老师效力,搞死孙谨的,怎么转眼就勾搭上孙谨这个阉人了?他这个县令是不想当下去了?
  也许说不定他早就跟孙谨勾搭起来了,要不然就凭一个小孩,怎么能进县衙大堂?又怎么能看出如此破绽?
  哼,如此卑鄙小人,怎么配做一地之父母官?更何况他的治下还发生如此灭门大案,到如今也有些许时日了,自己作为一个府台,也该过问过问了,若是不能限期破案,他这个县令,也该做到头了。哦,对了,他的治下还出了一宗命案,赖三死,也是一桩人命案子呢!
  秦大人不愿意被老师看低,搞死孙谨的这件事本是张东岳交给他办的,原先想好只要宋县令出面,就一定能搞死孙谨,自己既不要出面,也能完成老师的任务。
  可谁知道原本答应自己的宋县令忽然变卦,不仅没有搞死孙谨这个阉人,还跟这个阉人勾搭在一起,愚弄上原读书人。
  哼,别以为拉上上原读书人,就以为自己这个府台不敢动你,任何父母官的治下如果发生命案不能破的话,这个父母官也就理所当然的改滚蛋了。
  这个宋县令就由自己出面,拉他下马,将孙谨不死还过的如此张狂的罪过,都可以推在他一个人头上了,诶,也只能如此了,希望老师不会觉得自己太过无用。
  秦大人觉得自己最近很背,治下五个县,宝庆县的县令,于大荣靠着女儿被睿亲王糟蹋,搜刮的连贾商都活不下去逃出宝庆,可偏偏自己还不敢动他。
  而上原县的宋县令,虽然不是如此张狂,但却是个自甘堕落,勾结阉人的,罔顾自己的期盼,更是会自作主张的,如今上原百姓眼里哪还有自己这个府台大人?恐怕人人只知道他这个县令大人了吧?对了,还有那个赵子诚县教谕,如今也是名声大震啊!
  哼,本府暂且给你们嚣张几日,等本府亲自过去,本府倒是要看看,他宋县令如何破这灭门之案,本府还要看看,赵教谕如何伙同他的学生考试舞弊,本府还拿你们没有办法了?
  既然你们都自甘堕落的跟阉人同流合污,就不要怪我对你们心狠手辣,不除去你们,我都不知道如何跟老师交待!
  相信上原没了你们,孙谨还能跟谁勾搭起来去?
  然而叫秦大人倍感吃力的是,在他赶到上原的当天,赖三被杀一案,水落石出,杀人者竟然是赖三的亲爹!
  “说,你为何要杀你亲儿子?还造成他自杀的假象的?你一个人是如何将他吊到房梁上的?你是为何人替罪?还不从实招来!”
  县令大怒,典狱跟主簿两人已经带人查到了赖三爹撒谎的证据,结果赖三爹竟然毫不辩驳,太过轻易就承认下来,连着杀人罪名一起认了下来。
  这让宋县令极为恼火,心里认定他是为人顶罪,而且极易可能是被慕容家收买,只是不知道慕容家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让一个老人甘心身败名裂,甘愿赴死?
  “大人,小人也是被那个不孝子逼的没得办法了,小人养他这么大,不说指望他能给小人养老,只要他能本分下地干活,养活他自己,小人也不至于如此狠心要了他的命啊!
  这些年来,他从来不知道孝道,更是祸害相邻,小人一直羞愧不已,恨不能没有生下这个儿子。
  如今他更是变本加厉的祸害相邻,他还欠下那么多的赌债,如此孽子,小人实在是忍无可忍才不得不如此狠心,亲手要了他的命,大人,儿子是我杀的,我给他偿命,但愿被他祸害的相邻,看在他死了的份上,别恨着他了!呜呜呜!”
  赖三的爹表情极其痛苦,但说的话,又叫人如此为难。
  “大人,小人有话要说,但凡读书人都知道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我大哥作孽多端,我爹忍无可忍,才要他死,这是大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大义,小人恳求大人看在我爹已经年迈的份上,又是为民除害的份上,请大人饶了我爹一命。
  若是大人为难,小人愿意替我爹领罪!小人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爹在痛失我大哥的时候,还要遭受如此罪责,小人愿意替我爹领罪!爹,儿子不孝,儿子不能为你送终了!呜呜呜!”
  赖三的读书人兄弟,在这个时候,护到了赖三爹的前面,愿意为孝道顶了爹的杀人之罪。
  顿时县衙大堂外面,哭声连连,围观的百姓,被如此一对父子感动至极,一个为了相邻,为了全家人,情愿亲手杀了自己的不孝子,情愿给他这个儿子赔命。
  而这个老人读书的小儿子,更是不舍自己亲爹赴死,为爹求情之余,也情愿给爹顶罪,哪怕是杀头的罪名。
  “大人,赖小哥实在是至孝之人,恳求大老爷饶了他爹吧!”群众有人哭着跟着求情了。
  “是啊,大人,赖三本就是祸害,死了便死了,他爹这是为民除害啊!”另一个老者眼眶红红的也要求情饶了赖三爹。
  陆陆续续,很多围观的百姓,自动给赖三爹求情。
  秦大人冷冷的看着宋县令如何收场,人命关天,杀人偿命,这是大明铁一般的律例,如此案例,别说一个小小的农户,就是京城里的官员,若是证据确凿的杀人者,也得偿命,除非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