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媳妇(曾经)-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信,就是真实;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因为";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我们必须在真实的写作中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三)抒情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写作时,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认真斟酌、选择抒情方式、方法,重视抒情技巧。

    (四)抒情应充分利用修辞手法。

    编辑本段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搏,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早晨的太阳》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编辑本段创造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编辑本段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的方法。

    编辑本段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熟能生巧

第一卷 乱世 第一节 小丈夫、病婆婆(已经修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是这天涯也忒远了些,竟然一下子给我鼓捣到隋末来了。”夏小婉双手抱膝坐在村头的小山岗上,看着下面的村子和村口的那条古道,这口气叹得就跟怨妇似的。

    重生,这个只在玄幻小说中出现的名词竟然诡异地发生在她的身上,而她所有的记忆就是……在跌了那一跤之后,眼前的一切都彻底颠覆了。在经过了整整三天之后,她才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姓没变,还是姓夏,但叫夏小婉,而且她现在虽然才十四岁,却已经是张家预订的大儿媳了,因此,将来她就是‘张夏氏’。

    她的小丈夫名叫张陵,今年十岁……没错,是十岁,小婉就是传说中的童养媳。她本身虽然不是孤儿,可也差不多,是被亲生父母卖给张家做童养媳,而她的亲生父母早不知道跟着那些流民去了什么地方。

    在她家里,还有一个年虽不迈,病却不少的婆婆张杨氏,还有两个小叔子虎头、虎脑,和一个小姑子囡囡,他们年龄都不过十,所以还没大名。至于她的老公公……那可是十里八乡闻名的能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可就是不在家,据说去帮皇帝老儿打仗去了,刚开始还有不少银子捎回来,可渐渐地就没了,人也没了消息。

    消息没了,人在的可能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小婉已经打听了,现在的皇帝就是那个败家子隋炀帝,给他打仗跟在奈何桥上长跑没啥区别,一不小心就出溜到下面了。

    “娘子,娘子——”一个还颇有几分稚嫩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跑过来,手里还举着一束野花,秀气的脸上满是笑容。

    这就是她的小丈夫,张陵,一个刚刚脱下开裆裤不久的娃娃。虽然小婉对穿越成他人妇并不是很反感,可眼前这个小正太……也就未免太小了。

    “娘……哎哟!”张陵还要喊一声娘子,却被小婉当头一个爆栗打了回去,眼泪汪汪地望着自家媳妇,不知道为什么挨打。

    “以后要叫‘姐姐’,知道吗?”小婉脸上立即露出温柔的笑容,趁小丈夫的眼泪冲出眼眶之前,将它哄回去。

    “你明明就是我的娘子嘛!”小丈夫理直气壮地道,眼泪在眼眶里打了个转儿,又回去了。

    “没错,谁也没说不是。”小婉的脑门上立即一片黑线,“张陵啊,喊姐姐比喊娘子更亲热,明白吗?”

    “不明白。”小丈夫执拗地摇头。

    “不明白?那挨打会痛明不明白?”小婉脸上温柔的笑容骤然敛去,很有些图穷匕现,凶相毕露的意思,小丈夫这次倒是领会的很快,立即怯生生地点头。

    “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办,我就揍你,而且不许跟别人说,听到没有?”小婉威胁道。

    “嗯。”张陵乖巧地点头,看来武力的批判比任何口头的谈判都有效。

    “回家吧。”

    小婉跳起身,她的腰里别着一把弩弓,身旁还有三只野鸡和一只肥硕的野兔……这张弩弓还是她那从未谋面的老公公留下的遗泽,仅有成人的手掌大小,而且是一发三矢,据说在三米之内,连老虎都射得死,而小婉这些日子就是靠这东西,打一些野味,改善家里的生活,顺便换一点钱——老虎没射过,有一次射野鸡确实是一下子射中了两只,而且她玩这个似乎特有天赋,指哪打哪儿,例不虚发。

    找半截藤条当索子将猎物拴在腰间,然后挎着小竹篮,里面装了满满一篮子山菇。回去晒它半篮子,然后吃它半篮子……想起全家那几张嘴,她不由得叹了口气。

    用十室九空来形容再是贴切不过了,而且由于壮劳力都被拉去充军,田地十九荒芜,小婉身体的原主人就是因为耕作太辛苦,活活累倒的。

    “娘啊,我饿了!”

    在村子的东头,张虎头跑出去看看冰冷的灶台,又跑回屋拱在张杨氏的怀里直叫唤,小肚皮里也适时地‘咕’的响了一声。

    “唉,再等等,你嫂子很快就会回来的。等她回来,咱们就有香喷喷的野味吃了。”张杨氏安慰着,另外两个孩子也紧紧依偎着她,就像是三只饥饿的小狗崽,眼泪汪汪地看着他们的母亲。

    张杨氏安慰着孩子,心里却在担心,怕那小媳妇在莫名其妙地昏倒,上次可把她吓坏了,现在家里家外可就指望着这孩子了。

    “娘,天都快黑了,嫂嫂和哥哥还没有回来,会不会像上次那样又昏倒了?”虎头已经八岁了,可比另外两个弟妹懂事多了。

    “没事的,你嫂嫂的身体一向都很壮实,上一次主要是太累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张杨氏的心中更加忧虑了。

    这时,外面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和说话声,紧接着小婉拉着张陵来到屋内,“娘,对不起,今天我们回来晚了。”

    张杨氏松了一口气:“回来就好,婉儿,你没什么事吧?”

    “娘,我很好,让您担心了。”小婉有些歉然,她连忙过来探手摸摸张杨氏的额头,“嗯,娘,已经好几天没发烧了,再将养一段时间,您就可以下地了。”

    “唉,下地也还是废人一个,有什么可高兴的。”张杨氏叹息道。她的身体一向不好,尤其是在丈夫离家后,更是日甚一日,若不是这个贤惠的儿媳伺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