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根本就不指望她能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只要不想着法的算计娘家就好了!
还有那次爹和娘都怕的要死的,叶承荣记得自己的娘还找人去请三姐过来商议商议,但是结果呢,却是一点儿面也不露,对爹娘都如此,何况他们只是通报的兄弟。
为什么三姐会这样呢,叶承荣不去多想了,只是以后娘家的事儿,她少掺合就好了。
而贾氏先前听说叶三娘回来了,正要兴冲冲的去看呢,结果又告诉她,人又走了,听说还是气呼呼的走的。
不由的就找了大儿子叶承荣,问他三姐姐为什么会气走了。
“娘,以后少跟三姐来往了。”叶承荣说道。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她是你亲姐姐,怎么就不能经常来往了,咱们家已经成了现在这样了,你三姐姐好歹是荣郡王府的二奶奶,以后你的前程多事靠她呢。”
虽然也喜欢女儿,不过在贾氏的心里儿子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与大房和二房都关系搞的那么僵的,以后指望她们是不成了,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三娘了,她还盼着三娘给几个弟弟找好人家的姑娘呢。
“荣郡王府?娘,你难道忘了,你当时有事儿的时候,三姐她来过没有?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爹要把你给休了,她出现过一次没有?爹这次弄了这么个事儿,她过来看过一眼没有?现在事情平了,她倒是过来了。”
“这,这还不是因为她事情忙嘛。”贾氏说的很没有底气。
“忙,有什么好忙的?我看皇后娘娘都没有她忙?荣郡王府现在可不是她当家,能有什么忙的?她那样对娘,我反正是看不惯的,以前多少事儿,只要咱们家一出事儿,三姐从来都没有说来过,我还记得以前她还怪过你,这次可是爹要休了娘,这么大的事儿,她都不过来劝一下,哪里是当人女儿的?反正以后我是不想和三姐姐来往频繁的,想来我们现在这种都要是平民的人家,三姐也不乐意过来了。”
“你们好歹是一母同胞的姐弟,以后是要相互扶持的,别弄成这样啊。娘是为了你们好啊。”贾氏说的信心不足。
不过想到自己要被休的那段日子,真的是整天都要胆战心惊,既恨丈夫的无情无义,多年的夫妻,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把自己休了,一点儿不顾及自己为他生了三个孩子。又恨娘家这种不为自己考虑的做法,她们难道不知道,她们那样一说,自己在婆家就无立足之地了吗?
可是他们还是做了,那就是彻底的不把自己当成是贾家的姑奶奶了,那时候她恨那,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在婆家没脸呆,回娘家不可能,最后为了儿子们,她才做出了那个决定,把手里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儿子,那样即使自己被休了,儿子们也得了东西了,以后这没良心的真要休了自己,也得不到一文钱,她儿子还可以养活她,即使那没良心的以后再娶,也只是个空架子!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生了儿子的好处了,她儿子也大了,她怕个甚?
结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她不仅没有被休,如今就是那没良心的也不敢对自己怎么样的。
当初要被赶出叶家老宅的时候,她是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在外面,她可以不用受婆婆对自己不善的表情。且自己的儿子当家作主,她和老封君有什么不一样的?
只是三娘确实让贾氏寒心了,真的是寒心,那时候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如果三娘能过来说一句好话,老天太那么疼她的,绝对不会为难自己,这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她都不乐意过来,自己这个当娘的能不心寒吗?
如今她的指望可全都在儿子身上了。
只是那没良心的一闹,这京城还有什么人乐意嫁给她儿子啊。
眼看着承荣都这么大了,婚事还没有着落,贾氏不由的不心急。
但是如今她出门都不好意思出门了,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大嫂和二嫂那边根本不用说,都已经撕破脸了,还怎么求人家?
都是那没良心的害得,牵连到自己的儿子。还有贾家,她真是恨死了,把自己逼到这个境界,跟疯了一样!
“承荣啊,要不,你也开始读书得了,中个秀才以后也好说亲,你不说你二伯对你们几个还好吗?让他指点指点你,中秀才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贾氏想到这个主意,觉得还真是好,秀才年年都可以考的,最容易中了。
叶承荣觉得自家的娘是异想天开,他从小都读书不行的,只把该认的字认了,更不用说还要科考了,简直是没有那种可能。
“娘,我这水平,就算是二伯父是主考官,我也考不过去,这事儿不靠谱,娘你别想了。我现在只想把我们家给维持好了,至于我的婚事,找个一般的懂事的就行。”
千金大小姐还不容易伺候呢,只是叶承荣也知道,只要他爹一天在,别人家没有人乐意把女儿嫁过来。
但是总不能为了自己能娶媳妇,诅咒自己的爹快点死吧,虽然他不成气候,总归是自己的爹。
贾氏道:“一般的怎么行?至少也应该是官宦人家的姑娘啊,你爹身上不是有个正六品的官职吗,咱们至少要找个正六品人家的姑娘。”
叶三老爷那个正六品的官,完全就是个摆设,没有俸禄,也不用上差,就是听着好听一些,以后要是有婚丧,挽联上也能写正六品什么的,规格上也能按照正六品的官 办事儿,但是其他的都有屁用啊。完全是中看不中用。
这京城但凡知道的,谁不清楚这里面的猫腻?
既然知道,谁又乐意把人嫁到这种人家里去?闹成这样,时间不淡化,根本就不可能,那些乐意答应的,肯定是要么人品不好,要么贪那聘礼钱的,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姑娘又有什么好的?
就算运气好,姑娘是好的,但是那样的人家以后成了姻亲,那也是麻烦不断,何必呢,自家的麻烦就已经够多了,还要增加麻烦,那不是找抽吗?
叶承荣觉得一切随缘,而贾氏想着,既然二嫂那边对承荣几个还有些情面,不如等过段时间,再求求二嫂他们,帮着给承荣找个好一点的媳妇?
只是贾氏心里又惆怅了,那没良心的干出那么多的事儿,自己以前对二房也没有做过好事儿,二嫂她们能答应吗?
但是承荣好歹是她们的亲侄子,总不能看着她们打光棍不管吧,她就厚着脸皮去求一求,反正为了儿子,她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哪怕是给二嫂她们下跪磕头都行啊。
她算是明白了,这世上丈夫丈夫靠不住,娘家娘家靠不住,就是女儿也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的,那就是自己的儿子了!
以往是她看不清楚,以后她就要一切以儿子为最重要。
贾氏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叶二老爷虽然对叶三老爷是不认了,可是对叶承荣他们几个还是很好的。大人的恩怨牵扯到小辈,那就是不应该了。
想着叶承荣比叶承修小不到一岁,也是时候该成家了,成了家,让承荣媳妇把家管起来,那比贾氏管着不更好?
“我的意思是,这一代不行,只能看下一辈了,那边能得个好媳妇,以后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付氏如何不是有这个想法啊,那边少折腾一些,自己这边也少费些事儿,何况付氏对叶承荣几个,也是从小看到大的,这感情还是有的,他们能过的好,她这个当伯母的也是高兴的。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这边给承荣找了好儿媳妇,那么在世人的眼里,自己这边就是有情有义了,别人都会说,看那叶三老爷对自己的哥哥那样,可是人家却不计前嫌的还给自己的侄儿说亲。
别小看舆论,这当官的舆论好了,可是大大的有好处,不然前一段时间怎么折腾那么久?
“看老爷说的,承荣也是我的侄儿,我也希望他能娶个好妻子,把家里都管起来,以后门风也好一些。只是老爷,我看三房那个条件,不可能是高门大户了。”
虽然有他们这边的关系,但是侄儿就是侄儿,别人还是会挑的,更何况,那边有个那样的公公,说不定婆婆还是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怕的。
☆、第192章 婚姻这个事儿
不过摆一摆叶家三房的条件;至少能在京城算是个富裕的,老太太把好东西都给了三房那边,如果老三不给败坏了;应该还不算少。
贾氏自己就把钱把的厉害;想来也是还保存的不少。从这次她把家产直接给了承荣就可以看出来,对儿子那是在心里是第一位的。
承荣这孩子不像老三那么糊涂;还是分得清是非的,只要他能说一不二;能给自己的妻子撑腰;这人嫁过去就不会太差。
如果能找一个主意正;家里人都还不错,只是有点儿穷的人家,相信是乐意嫁到三房那边去的。
主意正,那就能当得了家,家里有点穷,到时候也许会看上三房那边的条件,毕竟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多少人为了这穿衣吃饭奋斗着?
但是付氏又为难了,这样的人家并不好找。
其实如果对方不是那种得寸进尺,忘恩负义的人,她也不介意她们沾自己家的光,这颐亲关系有时候不正是如此?
“娘,你想给四堂哥找个妻子?”叶四娘说道:“可是我也不认识那么多人那,再说四堂哥的事儿,不是有他父母决定吗?咱们要是贸然插手,三叔和三婶还不是闹翻天了?”
虽然叶承荣不错,不过要是因为他,自家又是一顿麻烦,那叶四娘可不乐意。
说她自私也好,反正她就这样了!
付氏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你想一想,如果承荣一直说不上亲,难道你爹最后就不管了?与其等到那时候,你爹被人说,还不如现在就给他找个好一点儿,这也是对我们有利,我们找的,至少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能管住三房最好,管不住,自家过自家的日子。”
“那就等那边主动上门吧,三婶肯定也着急,她自己找不到,自然会来找我们的。”与其上赶着去说,别人还不领情,还不如让人家主动求上门来,那时候就是你求着我办事儿了,不然主动的给人找,以后各种不如意,都会怪到自家头上,她可不想自家当这个冤大头。
付氏听了说道:“也好!”四娘说的也有道理,就先等一段时间,要是贾氏不上门,那她再找也不迟。
结果还没有等到多久,贾氏自己就上门了,先是很哭了一场,诉说自己的委屈,娘家那边她不敢说,毕竟是娘家给这边讲的是好话,只说自己在这边多不容易。
“直接说要把我给休了!要不是我把家产给了承荣他们,说不定我现在就扫地出门了!
现在倒是好了,他消停了,我家承荣的婚事就成了老大难了,那些媒人,就是给丰厚的谢媒钱,都不乐意给我家承荣说亲,眼看着承荣都这么大了,耽误下去了怎么得了?二嫂,就当我求你了,帮帮你侄儿,给他找个媳妇吧。以前都是我的错,我给您赔罪了。”贾氏说道。
付氏道:“三弟妹,不说别的,承荣是我和老爷的亲侄儿,他的事儿,我们自然会关心,只是你也知道,承荣还有爹有娘呢,哪里轮得到我们去给他说媳妇?到时候外人听了,还以为我们多管闲事呢。三弟那边,说不定要和我们拼命呢。”
“二嫂,我这边是没有问题的,是我求着二嫂的,至于老爷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