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黑的人,就无法知道什么叫义。

但无论是厚黑还是仁义,把话说透了,只不过是一句:坚持你自己。

第26章 官场训诫二:聪明会误了你

如果说,官场的第一条铁律是能力靠不住的话。那么,第二条铁律就是:聪明会误了你。

人在官场,最忌讳的,就是展示自己的聪明。在《论语?为政篇第二》中,孔子的学生子张要学习进入官场做官的技巧,便向孔子求教,孔子告诉他说: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张向孔子询问当官做事的技巧,孔子说:“要多听别人说话,听到不对头的地方,千万不要声张,因为错的可能是你。如果你非说不可,那就只说百分之百正确的话,但凡有百分之一的疑惑,那也不要说。这样才能少犯错误。还有,别人做事的时候,要多看,看到觉得不对头的地方,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给人家指出来,不管你指的是对是错,多半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总而言之,只要不因为多嘴而带来麻烦,不因为做错了事而后悔,那么你升官发财,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孔子的话,果然是老谋深算,厚黑到了家。要知道,人生在世,最忌讳的就是和别人比拼聪明,如果对方比你聪明,那么你的炫耀无异于出乖露丑,贻笑大方。而如果你的对手不如你聪明,那么他就根本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同样会认为你蠢不可及,愚蠢到家。总之,无论你如何做,只要显露出和别人比拼聪明的迹象,就难免留给人一个极坏的印象。

官场,危机四伏,往往是多走一步就是错,多做一件事,就会因为自作聪明,带来说不清的麻烦。

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赴泰山封禅,途经山东历城。历城县令杜丰负责接待工作。于是他就想,伴随皇帝出行的人如此之多,浩浩荡荡,满山遍野,这么多的人,难免会出点意外的事情,比如说会有人途中突然发急病而死……这么一想,杜丰就立即命人买来三十口棺材,放在皇帝的行宫里。这时候有位刺史来检查工作,发现行宫中整整齐齐排列着三十口棺材,惊得目瞪口呆,骂道:“这杜丰是什么意思?皇帝此行是来封禅的,他却给皇帝准备了这么多的棺材……”愤怒之中,当场就要惩办杜丰,杜丰吓坏了,害怕得钻进了老婆的床底下,这才逃过一劫。

—》文—杜丰自作聪明,把工作多做了一步,结果差一点惹出杀身之祸。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脑筋不开窍,杜丰的儿子杜钟,也是一个凡事想得过于周道的主儿。

—》人—当时杜钟在兖州任参军,负责替唐玄宗的大队人马供应马料。于是杜钟就想,皇帝的御马非常之多,一天要吃多少豆料?如果等到皇帝来到,再现煮豆料的话,那肯定是来不及的,不如先煮出来点预备着……于是杜钟命人煮了整整两千多石的豆粒,趁着热乎,放进地窖中储藏了起来。等唐玄宗的大批御马赶到,要吃豆料的时候,打开地窖盖一看,煮好的豆料早已是发霉生臭了。

—》书—杜家父子,都是愚笨透顶的人,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卖弄聪明的时候,弄出了大纰漏,惹出了大麻烦。然而即使是真正聪明的人,也不应该因此而炫耀,否则的话,同样会惹祸上身。

—》屋—北宋苏东坡有诗曰:“别人养子盼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苏东坡这句诗,透着才华过高而横遭人谤的不尽委屈。要知道,这世上之人,多不过是才智平庸之辈,偏你才智过人,难免让别人心里不舒服,若你自己再不小心一点,就会很容易遭到小人的算计。苏东坡以诗才名闻于天下,结果落入了政敌为他罗设的陷阱中,这就是乌台诗案,政敌诬陷苏东坡作诗诽谤皇帝,于是苏东坡被下狱中。

一代大文豪落入铁牢之中,也和平常人一样地担惊受怕。尤其是文字狱本是罗织之罪名,属于典型的自由心证,若然皇帝真的认为是苏东坡讽刺他,那就意味着百口莫辩,再也无法解释清楚。当时苏东坡非常担心自己被处死,就与家人约定,如果判决下来的是死罪,送饭的时候,就送一条鱼来,也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有一天,送饭的家人因为有事,将往牢里送饭的事情委托给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却不知道这个约定,就给苏东坡送去了条醋溜鲤鱼,结果苏东坡看到这条鱼,登时骇得魂飞魄散,大声嚎啕。

比苏东坡更悲惨的,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当时陆游参加科举,夺得了头名。却不想,这个头名早已经内定给了秦桧的孙子秦埙,结果让陆游将秦埙压到了第二名,这激怒了权奸秦桧,从此陆游遭到贬斥,空怀壮志,才华横溢,却终生也没有机会一逞胸臆。

总之,职场也好,官场也罢,尽多庸碌之辈。无论是你自作聪明,亦或是真的聪明,都没有必要过于显露。要像孔子教导的那样,参透厚黑的真髓,当别人犯蠢的时候,只管在一边袖手旁观,千万不要多嘴提醒对方,你提醒了对方,非但不会受到感激,相反会激起对方心里的怨怼。最正确的法子,就是厚着脸皮,黑着心肠,等着看别人的笑话。相信我,无论你脸皮有多厚,心肠有多黑,你终究无法看成别人的笑话的,因为,别人未必比我们更笨。

第27章 官场训诫三:言出必伤人

官场的冰山法则告诉我们,官场上,隐秘的利害关系是盘根错节的,许多人在一个地方沉浮一生,都未必能够了解清楚。然而正是这些隐秘的力量主导着现实的结果,许多人的失败往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因为你不知道这种力量的强大,无心的冒犯与随意的讥刺,都有可能将你彻底地摒除局外。

中国古人笃信灶神,认为即使是在自己的家里,也藏着一双激烈抖动的耳朵,自己与家人说的私房话,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到决定自己命运的人那里。这固然是密探时代留下来的心理伤痕,但也不排除中国人饱受人际利害关系的折磨,稍有不慎就开罪于人所带来的警醒。

一般来说,只要一个人留意到别人的存在,注意不要拂逆别人,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那么人生的成就,往往会比你所预期的要更大。

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军事武装横行北方,晋室被迫南迁,逃到南方的皇家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得到了北方世族王导的支持之后,终于登基为帝,开辟了东晋小王朝的半壁河山。

司马睿登基之后,对王导感激不尽,就拉着王导的手,和他并排坐在龙椅之上,时人言称:“王与马,并天下”。意思是说王氏世族的势力及影响力,已经波及了权力的最高端。

那么,王导既然能够与帝王相并,他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呢?

让人惊讶的是,王导唯一的本事,就是夸奖别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夸人高手,患有严重的夸人癖症,一天不夸人,就浑身上下不舒服。

王导做扬州刺史的时候,曾经大宴宾客,来的足有几百人,对每一个人,王导都夸奖有嘉,最高妙的是他夸得恰到好处,恰好夸到对方的心里,让众人尽皆大喜。但是,在座的有一个临海人叫任禺的,没有得到夸奖,还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客人,不懂汉语,看众人欢天喜地,脸色就有些难看。

看到这情形,王导先走到任禺的座前,和颜悦色地对任禺说:“阁下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自打临海出现了你之后,临海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和你相比了。”

任禺大喜。

然后王导又走到那几个少数民族客人的座前,模仿着对方的语言说道:“兰渚。”这句话是少数民族用以夸奖别人的专用语,意思跟王导对任禺说的话差不多,几个少数民族兄弟听了,顿时眉开眼笑。于是满座皆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

渴望听到别人的赞美,这是人之本性。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在本体意识上的一种虚无感。当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之时,他就会面临着几个相当严重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真的存在吗?如果我不存在了的话,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吗?尤其是最后这个问题,最是让人揪心扯肺。古代的帝王和现代社会的罪犯,都是在最后这个问题上犯了糊涂,由于他们误以为自己死了之后,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才会做事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甚至连子孙后人的福祉都不理会。

同样地,因为人的心灵无法把握自身,人格处于随时都会动摇的状态之下,所以人需要强力的外部肯定性信号输入,以证明自身的存在。

这表现在普通百姓身上,就是他们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很强,我有理由获得成功,我是这世界上不可或缺的风景……”但是残酷的现实不断地摧毁着他的自信,所以每一个人都存在着近乎无限制的肯定性需求。

对于高高在上的掌权者来说,他们的心里更是恐惧。他们的心灵会不断地质问自己:“你是谁?你有什么本事?你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你不也是一样地要吃饭,要睡觉,头磕到墙壁上会痛,刀子捅进去会淌血……可你为什么居然主宰了别人的命运?”

所有的这些问题,永远也不会浮现到意识的层次上来,但是我们的心灵却能够感觉得到。所以掌权者时刻需要肯定,需要听到别人对他们的歌功颂德,需要听到别人赞扬他们的智慧与英明——正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具智慧,更为英明,所以他们才成为了公众的救星。掌权者的内心急切地渴望着这种肯定,以维持他们那摇摇欲坠的自我人格。

人格原本是一个虚幻的心理存在,而这种肯定性刺激一旦过于强大,就会产生过度自大的症结。元代有一个叫畅师文的人,此人有洁癖,因担心别人的手不干净,他吃的食物,都是自己亲自下厨做的。他喝水的时候,只喝挑夫担来的前面一桶水,是因为担心挑夫放屁,污染了后面水桶里的水。有一次,他正在洗脚,忽然有两个朋友来访,于是畅师文愉快地招呼朋友坐下吃桃,可是桃子还没洗,畅师文就拿起桃子,在自己的洗脚水里洗了洗,递给客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洗脚水都比别人干净。

这畅师文一个普通人物况且自大到了这种程度,掌握了权力的人物,就更是如此。历史上的帝王,多患有严重的自大狂症,例如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其人残暴无比,自大到了疯狂的程度,他曾三次大举对高丽动武,三次大败而归,部将小心翼翼地进言,希望他能够按照战争的规律来打仗,却不想话刚一开口,隋炀帝就斜着眼睛看着将官们说:“连我都摆不平的事儿,你们又懂得个什么?”

无论是隋炀帝还是畅师文,他们都具备灯塔式的思维方式,以自我为中心,俯瞰整个世界,自以为高高在上:我是最具智慧的,最聪明的……最要命的是,世界上的人,除了极个别的智慧型学者外,几乎都是这种思维方式,都认为自己智慧过人,掌握了权力的会认为自己获得的一切顺理成章,没有权力的百姓,则易于变得愤世嫉俗,认为命运待自己不公。

所以,官场中人,哪怕是有一句话稍不小心,都会触犯到对方这个心理忌讳之上,开罪于人,往往连自己都不知道。

揭示这一规律的,最有趣的事例莫过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