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国公开荒种粮食,还特意具表皇帝,请求皇帝的同意,还写明原因。
  皇帝当然愿意啊,不管开荒多少,能替朝廷节约一点是一点。
  只要不荒废军士们的训练,闲暇之余种种地蛮好的。对于表弟兼妹夫事事禀奏,不隐瞒尊重的行为很是赞赏,这才是一家人,比他的几个庶弟好不少。
  那几个只知道要好处,别的事都不会干一样,全是一群饭桶,要不是为了营造兄友弟恭的假象,就是郡王也不会封给他们。一个五代而斩的侯爵都已经是开恩。
  皇帝的对几位庶弟的腹诽,除了长公主知道,别的人都不可能知道,即使是皇后也不会知道。
  去到军营的路上,到处都能看到青色的麦地,还有辛勤劳作的人们。坐在马车内的二人,惬意的享受悠闲私密的二人世界。
  “清和,今年好像比旧年热很多。”
  “嗯,也不知道京城是不是一样的如此天热。”京城的铺子庄子,他都做了安排,庄子上有一半田种上水稻并且还在水田养了鱼,一半良田种上了高产的麦子。去年冬天送聘礼回去时,他特意让长林带回去的高产麦种。
  “应该比边关稍稍好一些。”边关的炎热,确实有些让人受不了。
  夫妻俩闲话家常,说着府中的事情,还有京城的事情,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军营中镇国公居住的宅子里,沈清和与镇国公坐在书房内,说着今年过于酷热的天气,他甚至简单的提点镇国公,“今年的天热的奇怪,不会明年有旱灾吧?”
  “说不好,往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镇国公也担心,天很热,热的有点不正常,唯一觉得还行的就是,隔上十天左右,老天爷就会天降甘霖,给大地解解暑。不至于真的干旱,明年是不是这样,他就不知道。
  “父亲,还是得做准备,我翻看过史料,有些时候灾荒一旦发生,就是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灾荒发生后再准备,那已经来不及。”
  “我想想,与众将商议过后再决定。”镇国公是一名智将,他知道应该给做准备,多备粮食才是对的,他驻守边关多年,对边关四季的气候很是了解。
  “还是早做决断,时间不等人,至少要存够三年的粮食,需要的不只是银子,还有粮食。”
  如今麦子,水稻都不高产,想要一次存够三年的粮食可不容易。
  “要三年吗?”镇国公只是想存够一年的粮食,三年在他看来刚好相反,不只是需要粮食更多的是需要银子。那可不是小数目,他也弄不来。
  “父亲,能多存就尽量多存,即使只有一年的干旱,其余的粮食也可以吃,陈粮又不是不能吃。”
  “话是这么说,可买粮食的银子怎么来?从哪儿来。”
  镇国公自己都没有搞明白,明明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什么就被女婿带着聊的那么起劲。他还跟着着急,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一切有可能都是瞎着急。
  两人还特意去了一趟垦荒之地,一片片青油油的麦地,迎着微风轻轻摆动,看着就有希望,能节省下来一部分粮食。
  “银湖聚了多少水?”镇国公也很关注银湖聚水的情况。
  “有两成的水吧,今年应该能蓄满。”


第117章 倒霉庶子(08)
  院墙边种的一溜水瓜(西瓜)已经成熟; 沙瓤清甜多汁无籽水瓜; 先天晚上摘下来,洗干净吊在深井澎着; 到第二天中午再吃,清凉爽口解腻。
  是夏天消暑的佳品; 沈清和在城郊买的地; 除了种些粮食员蔬菜,还种了五百亩的水瓜。
  个个嫩绿圆溜溜,每一个至少都有十斤; 大部分都是十五至二十五甚至三四十斤一个的都有。
  在边关买不上太贵的价格,可是进京城能买上最高的价格。
  郡主负责管水瓜的买卖; 自家在京城有铺子; 还有人脉; 也不担心有那个狗东西敢出来瓜分利润。
  身体已经舒缓很多的雅兰郡主,拿着账本细细的看起来,每一批水瓜进京有多少斤; 大概有多少破损率她心中都是有数的。
  夫君在京城郊外的庄子; 据说也种植了一些。每天出多少货; 都是有定数的。
  “如琴,下一批水瓜进京,你跟着去; 给公主府送些过去,永安侯府也送一车,特别是老夫人的萱草堂多送一些。”郡主的日子过的幸福甜蜜; 对夫家特别是夫君最重是的祖母,也多了一些看顾之意。
  “是,大郡主哪儿要送吗?”公主府是指长公主生的儿子以及长公主,镇国公府住的人可不只是镇国公的儿女还有镇国公的兄弟们。
  “送,带上我的亲笔书信,一起送过去。”姐姐一直对她很好,事事照顾她,怎么能不送。
  “是。”
  “回京以后,老爷在京郊的庄子上你也去看看情况,庄稼长势如何,别到时候被人唬弄。”
  “是。”
  袁蔓蔓现在不用吃药,身体越发康健,人也精神多了,府中的大事小情,她都管理的仅仅有条。以前因为身体的原因,她学过管理家事,但是也不是多精,定下亲事后,长公主突击培训了她几个月。
  可能她的能力不适合管理很多人口的家族,但是她和沈清和的小家,还是能管理的好。
  长公主夫妻如今最满意沈清和,小女儿成亲后身体越发康健,比在娘家时还好。能过得如此舒心,肯定是女婿待女儿很好很好,才能这样。
  坐在衙门发呆的沈大人,又把剧情翻出来再仔细看一遍,可惜的是,原剧情中的他来边关第一年就死翘翘,再后面的剧情很模糊,只有一些大概,别的都不是很清楚,大事件都是几句话带过。
  他想知道干旱到底有多严重,他好提前制定一些预防的措施。
  威西城扩大后有几个地方需要修筑围墙连接两边的高耸围墙,如今也差不多全部修筑完工,不少人在农闲时出来做事,趁这次修筑围墙又赚了不少工钱。
  工地上,几位经验的老农,利用休息时,坐在一起都说起今年热的奇怪,还说这事大旱之前的征兆。
  “往年可没有热成这样。”一位老农用衣袖擦着脖子上的汗液,着急的说。
  他们都是早晚做事,天刚亮就来,等日头毒辣时再回屋,下午舒服一些再出来干到天彻底黑下来。
  “明年的年景不咋好啊?”铁牛如今也是爷爷辈的人,年过四十,他小时候也经历过一次灾荒,对灾荒如今还心有戚戚,忧心的紧。
  “我还是听沈大人的话,工钱一半,粮食一半,家里多存点粮没啥不好,我家几个崽子的全部换成粮食。”
  说话的人是牛木头,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没有别的好处就是听话。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让他们家安然无恙的度过了四年干旱。不只是他,包括他的几个儿子的工钱全部换成了粮食。
  “对,换成粮食,只要有粮食在,咱啥也不怕。”
  他们换的粮食不是一次性给,还有很少一部分,得等沈清和的红薯土豆收获以后再给,不是给他们吃的,是给他们新的种子来年种地的,有了这些高产的土豆红薯,哪怕灾荒来了,也不用担心饿死。
  威西城治下的百姓都相信旧年来的沈大人,是他带着威西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威西砖瓦窑,对威西治下的百姓,都是平价提供砖瓦,带着身份证明,来砖瓦窑买砖瓦可以比别的县百姓便宜很多,这是威西百姓的福利。
  旧年,威西治下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男劳力打零工,赚了不少银钱,春耕后,乡下也有不少人家起一间或者两三间砖瓦房。
  乡下如今还有不少人继续盖新屋,有银钱的多盖两间,没银钱的人家少盖两间。
  一些盖房子的匠人,在乡下也是忙个不停,没少赚银钱。
  这一切都是新来的沈大人带给他们的。
  一些年轻人也在一边听着,心中也有成算,他们很多人在结工钱的时候,都是一半银钱一半粮食。
  转眼九月,沈清和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土豆该收获了。等下个月红薯也该收获了,还有他特意种出来的长绒棉,也该收获了。
  衙门千亩好地,也种了一些土豆,红薯,长绒棉。沈清和自己买的地里,种了小麦,水瓜,土豆,红薯,长绒棉。
  全部挤在一起收获,确实够他忙的。
  他亲自下去第一锄挖下去,在边缘挖下去,刚刚好,一个都没有破损。
  提出来一大溜,很多啊,周围的佃农,也吓了一跳,都是老农,也许不知道怎么做来吃,但是基本的眼力见还是有的,那么多,一亩地该有多少啊?个个眼睛放光芒,高产啊。
  刘师爷也学着大人的样,想挖一株试试,一年多来,他也明白了,眼前的大人可不是只会读圣贤书的文人,那是切实想为治下百姓多做事的人,每一件事情做的他心服口服。
  周围的佃农全部跟着沈大人学习,怎么收土豆,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一学就会,做的比刘师爷好多了。
  一亩地,大家齐心协力收完,见着一亩地全部收完,镇国公的幕僚钱为承,一直静静的等待着,他是来看热闹的也是来做见证的。
  挖出来的土豆全放在一边,收拢过秤,此方世界一石为现代的一百二十斤。(设定在此方世界,土豆亩产两千斤)
  钱为承不敢置信,他一直看在眼里的,沈大人可没有丝毫的作假,周围的地也在收土豆,今天是被惊吓的一天。
  他决定等会儿把其他收完的地里也过秤称一称,要不他实在是不敢相信。
  地里劳作的佃农们,越干越有劲,他们除了种植官府,富人的田地,自己也有荒地,除了山林不能开荒,一些杂草丛生离山林远的地方都是可以开荒的。
  谁家没有两三亩荒地,虽然大人说过,种的新作物,只给他们种子,但是其余的全部换成别的粮食给他们,新作物要推广,产量再高,也不能开始就按照佃户的比例分给他们。
  他们满足,知道有粮食分就好,大人咋说依大人就是。沈大人可是好官,自从沈大人来了威西,他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虽然还是穷,但是比以前好过不少,今年他们家也要盖上两间砖瓦房,到了冬日,就是雪再大也不怕,大不了全家挤挤,全部挤在新房子里过冬。
  生活有了盼头,庄稼人做事更加的起劲。
  人多力量大,一天的时间,全部收完土豆。
  钱为承到处跑,记录着,他有官庄的地形图,那些种植的土豆,他都是知道的,快速的记下产量,都是差不多,每亩地之间的区别就是一石到两石以内。
  一位老把式挤过来,大着胆子问,“大人,来年我们是不是也种土豆。”
  正在与刘师爷说话的沈清和,露出一个和善亲切的笑容,“对,明年威西治下的百姓,至少都得种下四亩土豆与红薯,除了留下自家吃嚼部分,其余的官府要花银钱收,不许私下买卖,一但抓住,严惩不贷。
  每户种植了几亩地,官府都是有登记的,可不许私下买卖。”
  种子要全国推广,前期也是肯定不能私下买卖。
  “是,听大人的。能种就行。”
  听说官府花银钱收购其余的,老把式心中还是有忐忑,有些担心官府贱价收购,只是又觉得不会,毕竟沈大人是个好官。
  长绒棉如今不急着推广,没有那么多田地先种它,只能等两三年以后再说。
  刘师爷也知道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