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王妃把守门小厮打断了胳膊,王妃已经跑了。”
“哦?”她真是卸下了假装的面具后,就愈发地猖狂了,一言不合就卸人胳膊。
“是的,奴才在不远处看得真真的,王妃徒手把守门小厮摔了个过肩摔,扭断他的胳膊,又踢他肚子,踩他脑袋,只把那小厮打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生猛的女人,本想上去帮那小厮的忙,可是一想起马管家至今手上还绑着支架,那小厮胳膊也断了,自己还是先保住自己的胳膊吧,别去逞强了。
小厮见王爷听完后竟十分安静,没有自己预想当中的盛怒,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道:“要不要去找王妃回来?”
“不必,你退下吧。”凌轩将一百两银票揣进自己兜里,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伏在案上写字,待小厮退了出去后,凌轩跟夜影说道:“派人盯着她。”
依依从商铺里拿了些银子,便租了个马车出城去了田庄,越往城外走,路就越坑坑洼洼,这马车又没有防震设备,一掉进坑里,依依的屁股就弹起老高再咚地一声坐回硬木头凳子上,偏偏自己还瘦得很,屁股上没有什么肥肉,几乎直接撞到骨头了,疼得依依想要骂人,在马车里歪歪倒倒的,脑袋时不时磕到马车墙壁上,撞得一脑袋的包,依依恨不得将马车套解下来,自己骑马过去。只是碍于这一身女装不方便骑马,因为这里骑马的只有男人,女人都是坐马车的。看来以后为了方便出行,干脆女扮男装算了,女人出门在外实在是有太多顾忌。
冬天的田地里一片荒芜,并没有种什么东西,只有一些冬小麦还有萝卜,到了田庄,邓管事跑过来,依依询问了下现在的佃户有多少,收成可好,租金可有收到。
“王妃恕罪,奴才没有收到多少租金,今年天气不好,种的庄稼收成也不好,卖不了几个钱,佃户们交了一半的租金,家里就不剩多少粮食了,要是再催他们交租金,佃户家就得饿肚子了,奴才实在是不想再逼他们了。”邓管事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以前李氏来收租,邓管事因为收不上来租金,可是挨了不少打。
“你倒是个心善的,带我去佃户家看看。”依依也不生气,她一向都很同情底层的百姓。
邓管事带路到了一户姓卢的人家,黄泥巴堆砌的屋子,就只有两件土房,屋顶用茅草盖着,可是院子里就只是挂了几串玉米棒子,屋里头更是没有什么家具,只在地上打了个地铺,铺满了茅草,这就算是一个大通铺了,打开米缸一看,米里头参着米糠,应该说米糠里头参着米更准确,就这还只不过只有五升而已,这家子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足足有八口人,家里人口多也有可能是这里没有节育措施吧,怀了就只能生下来了,大点的小孩约九岁,小点的约七岁,那两个小孩明显吃不饱,饿得瘦骨嶙峋的,身上唯一还有灵气的就只有那一双眼睛了,滴溜溜地看着依依,把依依看得一阵心酸。
依依很是痛恨这个剥削的社会,皇宫里的贵人们吃着山珍海味还浪费,底下百姓却食不果腹,但是自己真的拯救不了整个社会,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田庄上的佃户能过上好日子。
那两个小男孩衣服又单薄又脏,脸上脏兮兮的,冻得鼻子脸蛋红红的,鼻涕也挂在鼻子口,不停地往里吸,吸不住了就用小手一抹,那双小手也是黑乎乎的,大大的眼睛看着眼前漂亮的依依,依依对他们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容:“小朋友,你们好啊”,大一点的小孩羞涩着不说话,小一点的就伸出黑乎乎的手来拉依依的裙摆。
“大胆”小孩父亲大喝一声,伸手打了下小孩的手,小孩的手立即缩了回去藏到身后,吓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小孩的父母立即拉着小孩跪下来求王妃:“小儿冲撞了王妃,求王妃饶命,”。
呃,这就要饶命?有这么严重吗?看来这个社会有权势的人一向喜欢作威作福啊。
“起来吧,没事,你吓着他们了。”依依走过去扶他们起来,牵着小孩的小黑手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将随身带的干粮塞到那个小孩手中。
“谢谢王妃”,两个小孩礼貌地道了谢,拿了干粮就直接往嘴里塞,显然已经饿坏了,干粮太干了,吃得又急,噎在嗓子眼下不去,他母亲连忙舀了水给他们喝,这才咽了下去。
“我叫二狗子”小点的小孩怯生生的回答。
这些爹妈也太能扯了,依依心想那个大的该不会就叫“大狗子”吧?结果那大小孩一说出他的名字,还真的是叫大狗子。依依噗哧一声笑道:“这也叫名字?”
“我有字,字皓然。”那大小孩抬头看着依依说道,显然对依依嘲笑他的名字感到不满,他努力挺直了脊背,试图挽回自己的尊严。
“你一个佃户儿子哪来的字?别瞎说。”他父亲说道,这字向来只是读书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情怀,才取的字和号,他儿子将来和他一样也是个佃户,哪里要什么字号,会被人笑话的。
☆、第四十四章 温室大棚
“哦,你自己取的字吗?”依依好奇地问道。
“是我求隔壁村的贾秀才给我取的,我还会写呢。”说着他在地上捡了根柴就在泥巴地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他的字。之所以只取了字,没有取名,因为名是父母取的,自己不能取,除非像大户人家里,主人给自己的仆人取名。
“你除了会写这两个字,你还会写什么?”
“会写数字,还有家里人的名字,还会简单的算术,都是我去帮贾秀才干活,求他教我的。”他说道,自豪地抬起下巴看着依依,在这些佃户里,他就算是有学问的了。
“你喜欢读书?”
“是的,可是我家没钱供我念书。”
“你这臭小子还有脸说,家里的农活都忙不过来了,天天跑到贾秀才家里帮人家干活,就学了那么几个字回来,有什么用?”他父亲骂道,学这么几个字,将来也考不了秀才,还不是得下地干活?家里连饭都吃不饱了,谁还有闲钱送他去念那劳什子书?
“我给你俩取个名字,你就叫‘卢康才’,他叫‘卢康德’好吗?健康成长,有才有德的意思”。
“小人多谢王妃给小儿赐名”不待小孩同意,他们父母就立即磕头谢恩,天啊,王妃居然给他们这些最底层的佃户赐名,还赠了粮食,说出去可是天大的恩德。
依依想起子墨和段铮都没有书童,康才和康德又和他们年龄相仿,又喜欢读书,倒不如让他们去当书童,有空时还能在书院里习字,又能赚钱补贴家用。依依便笑着对康才、康德说道:“康才、康德,我有两个弟弟,也就只有七岁,身边正好缺个书童,你们兄弟俩若是愿意,就跟我去护国公府给两个小少爷当书童,包吃包住,闲暇时你们还能读书习字,工钱我照样给你,你们可愿意?”
康才一听,喜不自禁,又能拿钱又能读书,这么好的事情上哪儿找去?连忙跪下磕头道谢,康德小一些,不太懂书童是什么意思,只听懂了有工钱可以拿,便也高兴地跪下磕头。他们父母就更是高兴了,在他们眼里,这两个儿子就算是已经出人头地了,从此就摆脱了佃户的身份,跟在少爷身边当书童,住在护国公府里,这是多么有脸面的事情啊,一家子老少都跪在地上磕头。
这边的收租几乎都是七成到八成,佃户一年到头忙活到的收成大部分都给了地主,自己却只剩下一点点粮食连吃都吃不饱,可是自己又没有地,只能跟地主租地过日子,地主就是把佃户的血肉都剥削光了。依依要邓管事将自家的佃户们都喊过来,说自己有事宣布,邓管事和卢家人忙去村里奔走相告。
待佃户们都来齐了,依依当着佃户的面吩咐:“邓管事,你将收上来一半租金都还给佃户们吧,让他们挨过这个年,明年收成好了再补上来就是了。还有,往后这租金也别按七成上交,按四成上交就行了。”
依依之所以要当着佃户的面吩咐,一来是怕有人中饱私囊,上交给自己四成,却跟佃户还收七成,二来是希望佃户们心里放心,有个盼头。
“好好好”邓管事高兴的应道。
佃户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忙跟别人互相确认。依依瞧他们不敢置信的样子,便将话又说了一遍。
“多谢王妃,王妃真乃菩萨心肠”佃户们这才敢相信自己没有听错,连忙跪下谢恩,往常交不上租金的时候,地主们会上门一阵打砸。这还是头一遭不但不收租金,还返还了租金的,这往后更是只用交四成,这下一家子可就每顿饭都能吃饱了,甚至还能有余粮,往后就有好日子过了,这王妃真真的体恤他们。
回到庄园账房,依依跟邓管事核对了账目,又自己补贴了些银钱到账目上,让邓管事把佃户的租金退还。
“邓管事,这冬天可种有什么农作物?”依依一下马就问道。
“有大白菜,萝卜,芹菜”
“那春天夏天和秋天的菜,市场上可还卖?”
“王妃,那哪还有得卖啊?菜放那么久早就坏了。除非腌制了或者晒干了,根本就没有新鲜的。”邓管事其实很想说王妃你不种地,总还天天吃菜吧,连这都不知道吗?
其实依依真的分不清楚哪些菜是什么季节种的,因为在现代哪个季节都有卖。
“邓管事,你说要是现在我们种出来其他季节的菜,是不是就赚大钱了?物以稀为贵,价钱也可以抬高,别的地方还没有的卖,只能来我们这买。”依依有些兴奋,物以稀为贵啊,种出反季蔬菜,她就赚大发了,哈哈,依依方法都看到一大摞银票摆在眼前,自己数的手都抽筋了。
“奴才倒是想啊,可是怎么可能啊,农民是靠天吃饭的,谁也无法改变天气,这种天气是种不出其他季节的菜的。”邓管事面上带着恭敬的笑意,内心里却鄙视了一下依依,王妃你个大白痴,连这种常识都不知道,还异想天开。你还是回府绣花去吧,别出来种什么菜了。
“改变不了大天气,我可以改变局部的天气啊,邓管事,你去市场上多多收购一些反季节的种子,再多买点竹子,和毡布,咱们明天就开始试验。”依依开始构思了一个伟大的创业,她要做温室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绝对比卖当季菜赚钱。
“真的可以改变局部天气?种反季节菜?”邓管事半信半疑。
“当然,我来细细的说给你听。”依依便将温室大棚种菜的方法和优点讲给了他听。
“王妃,你这方法甚好,小的一定会把东西备齐了”邓管事再也不敢小瞧了王妃。
“这件事需要保密,我们温室大棚的技术也要保密,若是大家都学了去,那我们的优势就没有了。”依依又慎重的叮嘱了一番,她可不想再被别人偷学了技术去,又给别人做嫁衣,别人吃肉她喝汤。
“放心好了,奴才一定会交待下去的。”
☆、第四十五章 书童
依依做完这一切,便带着康才、康德回护国公府,卢氏夫妻一直送到村口,临了拉着康才、康德的手说道:“儿啊,你们去了护国公府要好好伺候两位少爷,认真做事,虽然咱们家穷,可去了那里手脚要干净,切莫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出来,否则为父就不认你这儿子了。”
“孩儿知道了”
两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