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彪悍农女病娇夫-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坊建成,还有一个月青梅就可以采摘。青梅,韩一楠是用来泡酒。可现在大秦的酒水的酒精度数并不适合用来泡青梅。
  为了做出别具特色的青梅酒,但是韩一楠并不想现在自己酿酒,那样太浪费时间。直接买进酿好的酒水,在进行蒸馏取得纯度更好的白酒即可。
  青梅采摘后,将青梅洗干净,放在砧板上用刀背将其拍开裂,取出梅核放入坛子里。四分之三的青梅,四分之一的冰糖,再注入五十二度左右的白酒至坛子口,一定要漠过冰糖。
  盖上盖子,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可以喝了。
  而取出的梅核也不要扔掉,可以用来制作青梅酱,酸甜可口。
  旭日酒坊做出的青梅酒,有消除疲劳,帮助睡眠促进消化,改善体质等功效。而且青梅酒的味道清爽酸甜,男女皆可饮用。
  酿好后,酒开坛,韩一楠开了一个品酒大会,请了各大合作商人一起品酒。切身尝一尝酒的滋味,体验一下青梅酒的功效。
  用特制的玻璃瓶装上橙红色清亮的青梅酒,贴上印刷的标签,远销大秦各地。
  有了青梅酒在前,酒厂又推出各种药酒。
  通过这次蒸馏酒水,韩一楠做出了医用酒精,用在了自家医馆里。


第184章 
  在轩辕玉晟和韩一楠回京十天后,青城郡也上了奏折,请求朝廷同意修桥。前次轩辕玉晟和韩一楠给了提议后,陈大人与同僚商议后全票通过。
  便将青城郡要修桥的告示贴出去,看看民意。
  青城郡的百姓听说要修桥,纷纷捐钱。尤其是那些商人,更不吝啬银钱,几百上千的捐银子。五峡镇的作坊带动了周边的其他生意,与五峡镇作坊合作的大小作坊,发展到现在规模都不小赚得盆满钵满。修桥是方便运输的好事,当然慷慨捐银子。
  五峡镇的所有百姓按照个人意愿捐银,韩一楠的作坊发展到现在有十个大作坊,每个作坊捐赠一万两银子,合计下来十万两银子。
  银子有了,陈大人和同僚商议决定,同金仓江大桥一样立长生碑,将捐钱的商人名字和哪个村的名字,各村捐银的数量都刻在上面。
  经过核算,青城郡的大桥捐款凑了一大部分。不再耽搁,陈大人及同僚联名上书,请求修建大桥。
  不用朝廷怎么出银子,且这大桥修起后利于民众,轩辕沅陵盖上了玉玺,同意了。看了眼捐赠银两的商贾姓名,写了一封表彰书,表彰五峡镇商贾的大义以及给大秦其他商人做了表率。另外,特意从工部派了官员前去帮忙督造大桥。
  回到明月新城,作坊的事情都有轩辕玉晟安排打理,这时候,韩一楠也有空坐下来安心翻译得来的那本英文书籍。首先将书籍从头到尾全部看过一遍后,从书籍中知道制药的工具,多用的是玻璃容器。
  自己有玻璃作坊,要做出玻璃容器,很容易。根据书本上的描述以及现有的图纸,韩一楠和轩辕玉晟将制药的一套工具全部画下来拿去玻璃作坊生产。
  还有许多制药方法,不是什么秘籍,全是经常出现的病症的药方。
  如获至宝,接下来,韩一楠将书本的内容全部翻译出来。翻译过来之后,还要进行核查,制药可不是开玩笑的,一点除了差错会出人命的。
  四香中香雪会炼毒药,与炼药是一样的。对于制药,香雪也充满了兴趣,韩一楠抄了一本给她,让她仔细研读一下。只等工具制作出来,就可以开始做实验。
  炼药工具制成,韩一楠从医馆取了配方,让香雪开始研制六味地黄丸。有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加上那本炼药书籍,再加上香雪从小炼药的经验,六味地黄丸很快研制出来。
  在香雪研制的过程中,韩一楠和轩辕玉晟根据现有的制药工具,做出适合作坊成批生产的大型制药工具。六味地黄丸实验成功,药丸子制作出来后,工人就位开始投入生产。
  后面,购齐药材,先后做出退烧药和消炎药。在这里,一个高热就能多去一个人的生命,退烧药的出现,是医药的巨大进步。
  消炎药的配方来自那本书籍,用霉烂的水果上面的菌丝制作出了青霉素。对青霉素,韩一楠是了解的,有些人对它过敏,所以出来后现在旭日医馆使用,在使用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在旭日医馆试用一个月后,医馆内的大夫都能熟练运用,才向外推广。青霉素,不论是针剂还是药丸,使用的大夫都必须先到旭日医馆培训合格。
  第一批送来培训的大夫,是个边关的军医,边关最多的病人是外伤。受伤的士兵经常因为伤口发炎,失去生病。消炎药的出现,成了他们的福音。
  在这次学习中,军医发现旭日医馆的医女和男医护在护理病人的时候,更加专业。便上了奏折请求让军医中的学徒过来跟着学习护理知识,得到了轩辕沅陵的同意后,明月新城的旭日医馆每个月都会有边关来的学员前来学习。
  而第二、三批生产出来的消炎药,全部送往各个边关。
  药厂将会陆续研究出新的药品,招收了一批在药材方面有造诣的医师,协助香雪炼药。药厂这边韩一楠全权交给了香雪,自己和轩辕玉晟则是将那坏掉的落地大摆钟给拆了,没拆一个零件画出一个图纸,在图纸上标注上拆下来的顺序。
  将破损的零件拿出来,分开摆放,再将它完整的图纸画出来,交给铁艺作坊制作出来。落地大摆钟的大大小小的零件特别多,韩一楠特意做了一个层架摆放零件。
  经历半个月的努力,终于这尊破损的大摆钟被两人给复原。
  摆钟是利用摆锤的周期性振动(摆动)过程来计量时间。上了发条,大摆钟哒哒的摆动起来,到了整点时,打点轴的一端固定着两个打锤,锤头敲击一长一短两根音簧,就发出悦耳的声音。
  受到了大摆钟的启发,韩一楠成功研究出了脱壳机。从去年秋收开始,韩一楠就吵着要弄出稻子脱壳机,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成功。
  稻子的脱壳机铁筛网内安装砂轮磨,在上网和砂轮磨之间形成一个原粮脱皮空隙。在工作室,铁筛网和砂轮反向转动,将稻子的种皮脱除。
  在脱皮的同时结合风选分离米粒和种皮,从而大大降低了破碎率,更为有效的提高脱皮质量和产量。而这个风选,就得到了大摆钟内风轮的启发。
  脱壳机有手动和脚塌两种机型,脱壳机除了能给水稻脱壳外,将里面的筛网更换,就变成了小麦脱皮机。
  韩一楠制作出来的脱壳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经济适用。一百斤的稻谷能碾出八十斤左右的成品精米。又能使瘪谷和米粒分离,省时省力。
  研究成功,韩一楠投入大量的生产,明月新城和五峡镇的铁艺、木艺作坊各增加了一个车间,专门用于生产脱壳机。
  脱壳机制作出来,最先使用的是面坊,为小麦脱皮。节省了人工,用牛和马做动力,只需要两人配合就能完成。
  有了第一座落地大摆钟,轩辕玉晟和韩一楠就能制作出第二座,做出来的第一座送去给了轩辕沅陵。
  “这是你们从橡胶岛带回来的东西?”围着大摆钟看了一圈,轩辕沅陵一手摸着胡须,听着指针走动发出咔咔的声音。
  “是!”轩辕玉晟教轩辕沅陵认摆钟,“父皇,这个最短的是时针,最长的是秒针,不长不短的是分针。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分针走一格;分针走完一圈是一小时,也就是半个时辰,同时时针走完一大格。”
  这个摆钟上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轩辕沅陵在印刷作坊印刷出来的时候就跟着认识了。所以上面的数字也都认识,轩辕沅陵看着钟上现在指的位置,在心中默默认了一下:“那现在是十点二十五分?”
  “父皇认得飞常准,是十点二十五分。”轩辕玉晟拿出一个时辰对照表,“父皇,这是时辰和这钟表上数字对照表。这个钟表只能走六个时辰,每次到十二点就归零。白天十二个小时,晚上十二个小时。”
  接过时辰对照表,轩辕沅陵看过后又道:“你把怎么认这大摆钟给朕详细写下来,朕要是忘了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让海公公也跟着学一学,朕要是忘了,还有他能认得。”
  “是,儿臣即刻就写。”
  轩辕玉晟详细的写了,就见轩辕沅陵已经将大摆钟的后壳给下了,正在研究里面的零件:“看来海外的机关术比我们大秦要厉害得多,这是还没到咱们大秦来,要是有一天登上我大秦的领土,与之开战恐怕只有被挨打的份儿了。”
  “父皇,如今我大秦的兵力比往年要强上许多。兵器都是精铁所造,边关又多了三弓床弩和神臂弓,各方敌军现在可不敢轻举妄动。”北边春天后打了一仗,游牧民族骑射中最强。可惜在这次战斗中,大秦大获全胜。最大的原因是,有了准头好,战斗力强的兵器。
  “说得不错,现在大秦的兵力强上了几倍,都是因为精铁和精良的武器。”轩辕沅陵指着大摆钟,“这东西,现在不能制作。你将里间机关图纸交给工部,让他们研究用于兵器上。朕为什么不让你们做这个流传出去,晟儿应该能理解吧?”
  “儿臣明白,父皇是担心它到了敌国,敌国用它造出兵器,对大秦不利。”
  轩辕沅陵点头:“咱们大秦还在努力发展中,在没有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处处防备。”
  “是!”轩辕玉晟想了想个,将自己和韩一楠设计了一座最大的摆钟,准备安装在新建设的六层高的明月新城县衙的顶楼上的计划说了。
  轩辕沅陵点头同意:“在卞京城,它可以存在。让它成为明月新城的一个地标吧!”
  “谢父皇!”
  到了五月初,明月新城六层楼的县衙建成,在它的顶楼上,一座巨大的摆钟矗立着。早晨六点钟到晚上九点,每到整点,它就会敲响钟声,整点报时。
  这栋六层高楼,加上一层楼高的钟楼,成了明月新城的标志性建筑。来到明月新城,你不去看看钟楼,不算来过明月新城。
  五月中旬樱桃和草莓成熟,京城的食品作坊除了制作菠萝和椰子罐头,收购了上好的樱桃制作樱桃罐头,草莓制作草莓酱和草莓果粉。
  火红的石榴花凋谢,金黄的枇杷成熟了。今年梅村的枇杷果与大佛寺的枇杷一样,又大又甜种子小。看着那一树树被果子压弯了的枇杷树,村民都笑得合不拢嘴。
  前面青梅果赚了一笔银子,现在这枇杷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制药作坊和食品作坊按照每日能完成制作的数量进行收购,村民会提前一天接到收购的通知,将果子在前一天采摘下来,第二天天蒙蒙亮就将果子拉到作坊门口排队称重。
  郭朝英家的果树不多,昨天收到通知,傍晚的时候带着猴精猴怪去将成熟的枇杷用剪刀给剪了下来。余下的,是尽早猴精猴怪去摘的。
  猴精猴怪一猴的面前挂着一个布袋子,熟练的上树,摘满一布袋子果子便下树将果子倒进框里。直到几筐装满了,便有旁边采摘的村民帮着抬上板车,帮着送去作坊排队卖果子。
  作坊里收枇杷的员工认识猴精猴怪,称了枇杷便将收条给它俩,它俩自己回去旁边的财务室排队领钱。领了钱,赶紧跑回家,将钱交给老太太也不玩儿。等到郭朝英中午下班回到家中,两猴子才跑出去,要么在村子里和放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