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颠倒-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是先前请过来造制冰室的匠人,如今也还养在府上。宁西看帐时问了句,那不是白养人了。四爷说,京外庄子也缺冰,正好让他们去那边再安个制冰室。安好了,日后怕是还有兄弟或官员过来借匠人,无论如何,匠人养的都不算是白费,还得负责后续维修。
  所以宁西也习惯了这种思维。想想,四爷要是用了眼镜、也用习惯了,肯定是会一直用下去的,毕竟镜片容易磨损,眼睛也不可能自己变好,倒不如就自己养一批匠人,不对,干脆就开个眼镜店吧!让匠人自己养活自己,府里少点花费!
  自认贤慧地提了这建议后,四爷无奈抱抱这小财迷,“爷还缺那点银两么。”
  宁西却摇头,“爷,开了店,就会有越来越多人戴这眼镜。与人方便不说,以后旁人见著眼镜也就见怪不怪了。”
  四爷心里倒是一暖,“怕爷被旁人取笑?”
  宁西笑眯眯,“他们笑,肯定是心里嫉妒。爷戴眼镜真好看的。”
  心中大半的抵触,到这也都被消了差不多了。四爷笑笑,“行。爷就给你开上一间。”
  之前商铺挂的是宁西名下,再多一间也没差。
  “正好,爷那天不是还说想用我缝的荷包?”
  抓周宴过后,宁西拿出了那对八福晋绣的荷包,要给四爷瞧瞧有没有问题。四爷瞧过了是没有,薰香也是正常,不过就说了一句,爷为何还用别人福晋绣的东西?不用,等何时你绣一副给爷用了。把宁西说的特别心虚。
  “我手笨,缝东西得等等。但爷要用的眼镜,就让我来琢磨吧。”
  镜片还没瞧见匠人怎么做的,就先算了,但这会儿宁西心中有一堆改造镜架的主意,也不敢轻易说出来。像是这副眼睛没有鼻托啦、挂耳的支架没有保护啦,刚好拿了这藉口,给四爷整整。
  四爷自是不会反对。反正都是小福晋的心意,要不合用,他房里戴了便是。
  于是两人就分头行事了。
  镜片问题,四爷首先去问了玻璃厂。他们做是做过的,却不特别专精。厚薄角度之类的数字不知是哪问来的,一问三不知,对光(验光)怎么整之类的系统知识也都没有,四爷想想,决定去还是找专门的匠人制作比较稳。
  就是四爷被康熙赏了一副眼镜的消息,不知为何,也在兄弟间传开了。十四还磨著四爷把那副水晶眼镜带来给他们把玩。
  玩著玩著,老九就冒出一句,“四哥,若不介意洋人的话,弟弟倒是可以帮忙问问。”
  四爷稍顿,随即就想到这老九几年前,因耳部患痈感染,曾经高烧病危。那时正逢意大利籍的传教士卢依道造访京城,卢依道擅长外科,之后用西学医药救了老九一命。至此之后,偶尔听闻老九与西洋传教士之间多有往来,倒也符合他事图新奇、脑子动得快的性子。
  四爷点点头,“那便拜托九弟问一声罢。”
  这头与四爷与老九搭上了线,宁西则是找了“恒生行”的木掌柜过来。
  宁西对木掌柜先前讲解过的冶金技术颇有印象,而支撑发簪的各种金属技术,不就与镜框相类似么。无论如何,把人找过来聊一聊材质,才好知道镜框的各种部位得怎么整。
  于是聊著聊著,木掌柜就说了他店里的老工匠有个徒弟,跟在师傅身边习艺多年,差不多也可以出师了,就想找个好地方干活。听见宁西后续竟还有找人开店的打算,赶紧替他报了名。
  宁西想了想,干脆就画了副镜框出来,让那徒弟自己去整。各种部位要如何如何的要求,比如哪些是要带些弹性的、哪些是不能变形的、还有绝对不能磨著皮肤的,都写了下来。让那徒弟直接整出三副成品,就能知道这人脑袋灵不灵活了。
  而木掌柜看过图之后,整个人却在位置上扭动了起来。
  宁西见他实在坐立难安,就问了句,“怎么了?”
  木掌柜搓搓手,实在忍不住了。因为他瞧这手打眼镜的行当,也是一条妥妥的生财之路啊!
  殊不知,四阿哥眼睛不好或许是看书看的,可有更多后宅有钱的夫人格格,都是绣花绣坏了眼睛啊!木掌柜做的女人生意不少,这批客源立马自他的脑海里跳了出来!
  而且,这可赚得都是有钱人的钱(没钱的也不会配眼镜了),提价还能提的更高!重点的镜片技术有了之后,那些材料水晶之类的货源他完全能弄到手啊,还不用四爷伤脑筋,这、这要一起合作,岂不是皆大欢喜!?
  只不过,他要开这个口,会不会太过僭越了?木掌柜见贵人格格、不对,现在是贵人福晋总是笑眯眯的,脾气好,可实在不知,若跨了那条尊卑分明的界线,这贵人福晋会不会说翻脸就翻脸?
  木掌柜憋了憋,最后还是硬著头皮说了。
  宁西眨眨眼听完,这不就是要合伙赚钱的意思?想想木掌柜说的也有理,各种材料要弄,也是功夫。虽说这部分四爷自有人手帮忙,该是不需太担心的,不过,把店挂在旁人名下,低调一点也不是不好。
  宁西点点头,便道,“你回头写份计划书过来,这得四爷决定。”
  “计、计划书?”木掌柜有些傻眼。
  除却技术核心一定留在四爷手上之外,其他的人力配置、店铺费用、成本预估、客源分析、分红比例之类的开店计划,宁西给木掌柜提了提。听得木掌柜傻愣愣的,回去时还晕乎乎的。
  回头四爷知道了这事,也不介意。本来商铺就是要挂宁西名下的,爱怎么来就怎么来,四爷无所谓。只不过他这匠人都还没找齐,小福晋店都要开一半了。
  不过半个月后,木掌柜的送来的计划书与镜架,四爷看著倒是有趣。前者写的别别扭扭,一些点子却是新奇。后者,那工匠徒弟整出的镜架,却是比康熙赏的那副,更能稳稳放在鼻梁上,不会随意滑落了。
  就是重点的镜片,还无法安上,不过这些都被宁西暂时放下了。因为终于到了出门游玩的日子!四爷要带他去庄子学骑马了!
  木兰围猎的队伍,约末九月初出发,秋分前后狩猎。提前两个月便是七月了。这时正值盛夏,不过庄子上的制冰室倒是建好了,不怕热,于是四爷发了话,说要带宁西去庄子去小住一阵。
  养马的庄子就在京城近郊,不很远,四爷出来小住不用特别得康熙同意。就是每天四爷得更早起床,从庄子快马回上书房里读书。没有重要差办的时候,四爷功课不是说停就能停的。
  对于四爷这个通勤的大龄学生,宁西真心有些可怜他,想想,要这样赶来赶去的,好辛苦,好麻烦,要不……就他自己一个出门浪好了?
  四爷差点被气笑。他还觉得小福晋一颗心都扑他身上了,不久前不知从哪学了套按摩眼睛的招,每晚睡前体贴地给自己揉揉按按,四爷可满意了,结果跟出门游玩一比,原来自己立刻被排到了后边去!
  宁西赶紧扑住人安抚,“我这不是心疼爷吗。”
  四爷不满地捏捏宁西下巴,“爷跟马,选一个?”
  哎,这么大的人,还要人哄。
  “我选能骑的那一个!”
  不管宁西答了这句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七月中,一队不大的车队就从禛贝勒府整装离开了。
  这次去庄上小住的,只有四爷、宁西与大阿哥。
  


☆、学骑马

  四爷这次两位格格都不带。庄子上住的地方没府里大; 一起去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四爷就是带宁西过来骑马,顺便让人好好玩玩的,没想应付更多。要府里有谁对此还有意见; 那正好; 四爷就能速速挑出人来撤换掉了。
  所以成行速度也很快。宁西不是那种连家具棉被都想带上的人; 加上庄子算自己家; 四爷早就为了这天准备妥当,甚至连掌厨的都送了一个过来,生活上不会有什么不便; 宁西抱著大阿哥; 带上几名奶妈及伺候的; 收拾几箱衣服就能出发。
  而英嬷嬷这次就留在府邸镇场子; 跟在宁西身边伺候的就由青络带头。
  不过同行的还有已经上工的蒙语老师及满语老师(……)。没错,出来渡假功课也得带出来。听说四爷都把课表安排好了; 上午四爷回宫里上课,宁西跟大阿哥就在庄里上课。下午四爷回来了; 一起用饭后; 等日头再小一些; 才会开始他们的骑马课。
  所以一路上,就听大阿哥时不时的指东指西。“马!”“车车!”“棍棍!”满蒙汉语轮著来; 宁西听不懂的时候,就学著大阿哥的音重复。从干儿子身上学满语,宁西觉得自己也是挺机智的。
  而这次的路程挺快。
  马车出了京城约半个时辰后; 就驶进了位于一片农田中央的庄子。
  队伍到达时,管事与长工们都到了庄子口迎接,几十个人全都晒的黑黑的,穿的还算干净但灰扑扑,面上表情一溜儿的紧张与木讷,与宫里那些伺候的下人,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加上鼻间闻到一股煮饭的柴火香,不远处炊烟袅袅,确实有种纯朴农家乐的味道。
  之后安顿行李什么的,那都是下人的事。
  宁西这个万恶的地主阶级,抱著大阿哥一来就被迎进了堂屋。堂屋两侧已摆上了冒著凉气的冰盆,再奉上一碗放凉的酸梅汤,登时,外头的暑意都被这些细致的招待给趋了散去。
  四爷接著给宁西介绍了这里的管事,以及负责宁西起居的江嬷嬷。住在这里的日子,要四爷不在,有事宁西就先找他们两人解决。
  他们都算四爷的家仆,平时就住庄子后边的长屋,负责维护这两进盖得精细的主人家院落。庄子往外十几里才有粮仓、作坊、小市集之类的公共区域,再往外,就是一片片农田,大部分的作农人家就住在他们种的田地边上。
  宁西认了人,也瞧过自己与大阿哥要睡的寝房,确认没有差错后,就决定出门晃晃。因为他就要拉不住大阿哥了,这小团子蹬著小腿儿一直想往外头跑。方才他在马车上,不仅看到了狗、还看到了小鸡,又有牛又有马的,好奇极了。
  而外面日照也没那么强了,他们下午三点出的门,这会儿快五点了,宁西于是就拉著四爷出了院门,到田间遛一遛大阿哥。
  庄子外围就只是田,空旷的很。
  大阿哥迈著有力的小腿儿稳稳地在前方走著,大脑袋左看右看忙碌的很,宁西与四爷就在后头慢慢跟著。下人们就跟在更远的地方。毕竟是小主子出来了,戒护还是要的,就怕有什么狗啊鸡啊的跑过来咬白嫩可爱的小主子一口。
  而周围都是绿油油的作物,宁西这个现代人半点都认不出。
  四爷颇熟稔地给宁西介绍了一遍。主要是麦、稷类的作物。四爷说他会定期过来瞧瞧耕作状况,虽不完全准确,至少能大致了解这年天气如何、产收水准,加上皇阿玛对农事的考校也时不时会有,这里正是最好亲身体验的地方。
  宁西有些疑惑怎么没听见什么玉米、蕃薯或土豆之类的外来种,不都说清朝就靠这些人口。爆。炸的吗?但他也没敢班门弄斧,只能感叹一下四爷的十八般武艺,“那改天一定要吃上一碗爷亲手种的饭。”
  四爷笑答,“有何不可。”
  接著四爷又聊了几句时令的蔬菜产物,还说今晚就能上一桌给宁西尝尝,也真是农家乐的标准行程了。
  这时大阿哥不知怎地就逛到了田埂边,颇有兴致地蹲下来。大脑袋歪著瞧著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