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大师叶曼的思想自传:智慧人生-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糇帜肝猙pm)教起,中班从《三字经》教起,大班从《诗经》教起。到我走的时候,大班念到《左传》。那时候,孩子的家长认为我太残酷了,他们才从学校下课,又逼着他们背书。但是这些孩子们回台湾继续升学时,其他的功课赶不上,只有文史赶得上。我们当老师,尽最大的努力,学生们接不接受,那就在于他们自己了。

问: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我想教她读《三字经》,应该如何引导?

答:我们现在的文化是电视文化,假如做父母的把吃过晚饭看电视的时间拿来教小孩读书,就像我父亲教我那样,抱在腿上,对我说:〃来!我们背背《三字经》吧!〃不逼迫小孩,哄着他们、陪着他们,他们还是能接受的。小孩子看父母伟大极了,父母说什么,他们都觉得是好的。只要不逼迫他们,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就跟上去了。我觉得我从父亲处受益最多,也碰到许多好老师,到现在,我还很感激他们。所以趁着孩子小的时候,从会说话时就教起,不要忽视他们。

问:请问佛学中有关禅的基本书籍有哪些?

答:禅学最难懂了,假如你想看,刚刚我提到的《六祖坛经》,你把它看熟了、看懂了,就知道禅学是什么了。六祖一个字都不认识,但禅学在他手上才普遍化,才真正变成中国的东西。佛法原是很复杂的,但是到了中国,用中国的智慧,用老庄的根基把它中国化了,变成印度佛法和中国老庄合起来的一个结晶品。中国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明理学家,没有不受禅宗影响的。几个月前我请了一位美国禅师卡普乐到中山堂演讲,一个外国人研究禅宗到那种地步,真是了不起。他说他到中国来寻根,因为学禅总要读中国的禅宗公案,这些公案影响后来的宋明理学家四五百年。如果我们懂得禅宗的话,读宋明理学,包括王阳明在内,非常容易懂。所以我劝大家把《六祖坛经》买来读读,不是信佛,主要是知道这是中国的宝贝,一个〃儒〃,一个〃释〃,一个〃道〃,这是我们的三条文化命脉。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34节:问答录(3)

闲出来的毛病

闲产生文化,忙产生文明。但是若不善用闲,可以闲出了毛病,其害在个人、家庭、社会。不善用忙,出的毛病就更大,它可以为害于国家人类。

我们是个闲出了毛病的国家,别的不说,麻将成灾,就是其中毛病之一。为什么能让麻将盘踞统治我们的社会,历时上百年而不衰?为什么受了这许多折磨艰苦,依然沉迷留恋在这一百三十六张牌里?无他,闲出来的毛病。

假如一个人生活得忙忙碌碌,生活得兴致勃勃,他的趣味很广泛,他将会觉得岁月有限,来日苦少,去日苦多,他将会深感每天的时间不敷分配,因为要学的、想做的,实在太多了,甚至把饮食睡眠都看做是一种浪费。这种人是趁着有生之年,活着去探奇,不是挨着过日子在等死,自然他们绝舍不得把时光消耗在麻将桌上。

但是假如有人活得如同雨季霉天,周身都是潮漉漉的、软趴趴的,明天、明年,对于他永远和昨天、今天一般;他所期待的只是发闲出来的毛病薪的日子,下班的铃声;他所要求的,只是暂时的麻醉心神,消耗岁月,那么最俯仰无愧、最无害于人的方法,便是搓麻将了。只有懒怠闲散的人,才把时光当做不好打发的日子,当然也就不会去珍惜宝贵

它了。

其实事情是人找出来的,空闲也是人自己造成的。俗语说:〃越吃越馋,越待越懒。〃不信试试看,真是百试百验。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是从积习养成,习气与日俱增,最后才积重难返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好逸恶劳本是人的通性,所以陶侃运砖,祖逖闻鸡起舞,方始被人称颂。人类不断地追求物质文明,所谓物质文明,便是生活过得较好,而用的劳动力却较少。不然我们不会由石器而铁器而蒸汽而原子了,我们的历史将会是一张白纸,我们也永远停

留在茹毛饮血、穴居裸处、和禽兽一样的生活阶段中。好逸恶劳并不是劣根性,当然更不是罪恶。但是假如在一个社会中,他的组成分子间若有劳逸不均现象发生,或是在某一个社会阶层中,整个组成分子都闲得无所事事,于是五花八门的社会问题便产生了,这些社会问题将会直接或间接地、现时或将来地严重影响到其中每一个分子。

在东方,人工便宜,廉价的劳动力,为劳动者担负了大部分的体力活动,于是我们便有了许多的空闲。在古时,这些空闲使人产生闲情逸致,使人爱好自然,乐天知命。等到后来和西方文明碰了头,我们吃了瘪,对于精神闲逸既割舍不下,对于物质文明又拒却不得,彷徨矛盾,便走上了第三路线。仍旧以打麻将为例,在古时,打牌打到掌灯时分,便非罢手不可;可是电灯发明后,在一百支电灯下,却更能聚精会神地卜夜作画;等到我们能够自制原为诊疗用的伸臂灯以后,打起牌来更是相得益彰了。这就是我们如何聪明地糅合了东方精神和西方的物质于一堂的最好实例。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35节:问答录(4)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人力太值钱,他们为了节省劳动力,便乞灵于机器,其目的不过也是为了多些空闲。在美国的家庭中,几乎一切机械化了,家庭主妇,只要一按电钮,一任家事做来简速而省力。照理说,大家因此都有空闲了,可是他们的生活依然繁忙,因为要添置那些日新月异的机器,大家忙着拼命赚钱,机器在前面领着他们跑,时间就是金钱,目标也是金钱,他们原先追求的闲逸,也就无闲时、无闲情去照顾了。这种生活过久了,正和越待越懒的东方成强烈的对比,再也松懈不下来,安静不下来。即使物质的享受已达饱和点,他们仍然寻觅刺激和冲力。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放辟邪侈,骄奢淫逸。于是富庶的人,年轻的人,在极端的物质享受中一闲下来,便闲出了毛病。那些幼稚荒唐的胡闹,那些少年犯罪的逐年增多,使我们这些坐在麻将桌上的斯文安分的东方人,不胜惊讶感叹,立刻摇头晃脑,把东方传统精神重行恭维一遍,将西方物质文明大肆抨击一番。

无论东方或西方,患精神病的多属于那些无所事事的闲人们。天下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苦恼,都是这些大闲人制造出来的。但是我要重复、肯定地说:闲不是毛病,闲更不是罪恶,闲是文化的温床,闲是人类挣着努力达致的目标。一切由闲而产生的毛病,是源于我们在人间还没有为闲准备好适当的地位以前,就大量制造了过剩的闲,于是闲出了毛病。

闲产生文化,但是若不善利用,它便成了烦恼罪恶的源泉,我们不能因为闲出了毛病,便摒弃闲,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社会学家,我们的宗教家,都是在为我们求取闲。取闲并不难,问题是如何能有计划地教育人类去利用闲,享受闲,而不要使人间闲出了毛病。

礼多人不怪

我最怕听我们自诩是礼仪之邦,仪如何,先不说,说到礼,却使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我们的礼在哪里,无论那是中国式的周公传下来的礼,还是西洋式的艾蜜丽、泼斯特的礼。我们所谓的礼,所自诩的礼,只是凡俗的客套,那些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客套,既不便人又不

利己的客套,虚情假意、费而不惠的客套。

即或我们勉强把这些客套编之为礼,那个礼也是枣核形的两头尖,中间大鼓肚。为什么说它是枣核形的呢?因为我们对陌生人毫无礼,对亲友熟人太多礼,对家人骨肉又根本不讲礼。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36节:问答录(5)

这种情形,无论何时何地,都可看见,只是见多了习以为常而不注意罢了。譬如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车站等车,因为路线不太熟悉,便很客气地向前面一位靓妆少妇打听。她凛若冰霜地白了我一眼,冷冷地说〃不知道〃,便转过脸去。我当时陡觉冷气钻心,不只是因为她对我无礼,而是觉得可惜,假如她肯把嘴稍微咧开一点,在〃不知道〃的后面,柔和地加上〃对不住〃三个字,那么她的脸将会显得美丽得多,将会比她脸上的脂粉更能为她增加妩媚。

我们一起上车后,她前面的一个男人,大约是她的丈夫或是弟兄,抢先占了一个座位,等她慢慢走了过去,便急忙站起让位给她,她大模大样地坐下,不但没有一声谢谢,甚至连个微笑或注目都没有,那副神气,就像天下万物莫不为她而生似的。这时我对她不仅觉得可惜,甚至觉得她可怜了。她多么像一块乌云,不但使她自己看起来阴森森的,甚至那属于大众的太阳,也被她遮掩了。

随在我身后又挤过来一位妇人,当这两个女人相遇后,那位少妇的笑容绽开了,我惊喜地发现她有一副很动人的笑容。她挣扎着要站起来,坚持要让位子给那位后来的妇人。两个人连说带笑,连拉带扯,便在摇晃拥挤的车厢里,大大地客气礼让一番。少妇最后终被强按坐下,她又急忙地抢过去后来者手中的洋伞皮包,那份体贴和气与五分钟前的她判若两人。也许是因为我傻看她的时间太久了,她突然收起了笑容,向我白了一眼,然后转过脸去,立刻又满面春风地和那位妇人谈笑起来。

车停了下来,她和那位男士准备下车,先是急忙把她的朋友拉着坐了自己留下的空座,跟着再亲切地叮咛嘱咐一番,方才下车而去。我向外一看,正好我要去的地方也在附近,就紧跟着追下了车。当我站在路口等候那辆公共汽车开走,以便横越马路时,恰巧站在她的身旁,只见她一面含笑举手向车内妇人致意,一面向身旁男人说:〃这个女人讨厌死了,怎么又碰见了她?〃

这只是个例子,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我们不是常常看到在戏院门口,在饭馆柜台,争着抢付账的火炽场面吗?即或谁都心疼掏腰包,可是咬了牙也得尽尽礼;在宴会上,主人对着堆了满桌的山珍海味,一定要瞪着眼说瞎话,〃没菜,简慢〃,为了尽礼。不管客人是否患有严重胃溃疡,一定要把酒菜硬塞进客人的喉咙,喉咙以下的甘苦只有客人肚子里明白。可是我们却常看到父母长辈对孩子们的申斥呵责,悍妇对丈夫的侮慢无礼。再者我们对于仆妇的奔走服役,就像驱使牛马一般,丝毫不像是在对待〃人〃。假如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知礼之士,把礼数只用在与人周旋的虚伪客套上,而竟称这种枣核形式的客套为礼,那简直是侮辱了礼,改用孔子一句话〃中国而知礼,孰不知礼?〃

让美充盈我们的人生 第37节:问答录(6)

孔子很喜欢谈礼,其中我最欣赏的一节是当弟子问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我们也许是因为遵行〃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太久了,浸淫而成为一种风气。在上者不自觉地骄,居下者不自觉地谄,反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可怜的是乞丐,还可以有野狗去出气。于是一层层地谄上去,一层层地骄下来,〃礼〃便成为一方交通了。一方交通是中国枣核形式的客套以外的另一种怪礼。

我希望我们这礼仪之邦的子民,不必讲究古时的六礼,也不必学洋派的拥抱拍肩,我们既不必箕踞而坐白眼看人以自命清高,也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