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科技强国-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知眼神一亮,他说道:“难道是菟丝子和黑萝卜这两种植物。”

  他对岛国所做的事情,李菱秋是唯一的知情者,那天她还看了直播。

  “就是这两个植物。”李菱秋点头说道。

  “它们真的很神奇,菟丝子可以高效的把碳的气态氧化物,转化成为氧气。

  黑萝卜可以,吸收宇宙辐射,独自的生存下去。

  它们都不需要光合作用,在宇宙中可以独自的存活。”

  张知还没等菱秋说完,他就打断李菱秋的话语,不解的问道。

  “就这两个植物,他也无法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圈。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不能食用,就是能存活,也没什么作用啊!”

  李菱秋白了张知一眼,她继续说道:“你太着急了,我还没说完。

  用你聪明的大脑,仔细想一下。当菟丝子寄生在黑萝卜的身上,它会发生什么?”


第四百一十二章 神奇的生物圈

  张知的脑海中,开始回想这两个超级植物的作用。

  黑萝卜还记得很清楚,它是不需要光合作用,就可以存在自然界中。

  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清除辐射污染。它可以吸收,射线中的能量,供应特殊细胞进行物质合成。

  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它主要吸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在极端的情况下,它还可以吸收甲烷等有机气体。

  利用宿主的能量,制作营养物质,并吐出高浓度的氧气。

  张知脑海中想着这两个超级植物,它们互相能达成的作用。

  他还有些不相信,试探的说道:“这两个植物,他们就能完成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循环,这也太神奇了。”

  李菱秋也认同的点点头,她说道:“我开始也没注意到,它们两个植物合起来,有这么大功效。”

  李菱秋一挥手,她的身前浮现出光幕,上面有一篇新闻报道。

  这是关于岛国的新闻,发现在东京湾地区。

  有好多昆虫出现返祖现象,30厘米长的吸血蚊子。10厘米粗的蜈蚣。手掌大小的蜻蜓。

  其中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昆虫,那里的人们深受其扰。出现多起昆虫袭击人类的事故。

  岛国有科学家分析,是那里辐射浓度太高,导致昆虫的基因突变。

  又有人反驳,不可能所有的昆虫都基因突变,这明显是返祖现象。

  最后经过岛国科科研机构联合调查,发现那里氧浓度含量过高。

  它的氧浓度,几乎和侏罗纪晚期,地球的含氧浓度差不多。

  如果不是时间短,可能会出现,长度达3米的蜻蜓,与猪差不多大小的蟋蟀。

  最后他们发现,罪魁祸首是有一个植物寄生黑萝卜上,那里正好有化工企业在偷排污水。

  李菱秋指着这个新闻,她笑着说道:“要不是这个报道,在国际生物界引起大讨论。

  我还看不到这两种植物和在一起的效果。”

  张知也很感慨,他也一直没有关注生物界。就连岛国的新闻,不是太过重要,他都一带而过。

  他随后又有一些疑问,向李菱秋问道:“氧气循环解决了,水循环和大气循环,你是怎么解决的。

  这两个问题,可比氧气循环,棘手多了。”

  李菱秋一撇嘴,她解释道:“我都说是伪生物圈,当然是用机器解决这个问题。

  本来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圈,大气环流直接用鼓风机。

  水循环直接采用人工降雨和滴灌作业。”

  张知愣了愣,他直接说道:“这样还算是生物圈吗?

  这不就是一个大型的农场,你不是说它可以自我循环。”

  “你也不看看条件多么恶劣,还想要完美的生物圈。

  我说生物圈自我循环,那是指生物链之间的物质循环。

  要想完全模拟地球上的生物圈,以现在的技术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

  张知也觉得他有些好高骛远,点头说道:“这也非常不错,其实有一个能进行基本循环的生物圈,在现阶段来说,已经很神奇了。”

  听到张知的夸奖,李菱秋欢快的说道:“你看一下我制作的生物圈,这些生物都是我精挑细选,它们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

  张知盯着这个被玻璃墙隔开的生物圈。

  玻璃墙上还有透明的光幕,这里面随机显示,生物圈里生物的生活行为。

  他听到李菱秋说生命顽强,在光幕上扫了几眼,果然在阴暗处发现蟑螂的身影。

  这是基本的食腐昆虫,它在生物圈中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的躯体,保证各个物质在生物圈中循环利用。

  蟑螂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它在地球上生存了四亿年。

  即使被摘下头,也可以存活九天,死亡的原因是极度饥饿。

  这个生物圈,有几种稀少的植物。大约能看出来,是几种顽强的杂草和两三种花朵。

  这些植物张知都不认识,但他能看出,这属于路边的杂草,在地球上基本没人关注。

  它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生命力极为顽强。

  生物圈里的大型动物,张知能全部认出。

  鸟类只有两三种,有常见的燕子和麻雀,还有猫头鹰。

  大型的苍鹰,它已经属于食物链的顶端。

  动物有老鼠,几种蛇类,兔子和野猪。

  他还看到有一家三口,三头狼。

  昆虫有很多,除了蜜蜂,蝗虫,蜈蚣等少部分昆虫,大多数张知都不认识。

  他还看到有几种人类的常见作物,生长在生物圈里。

  玉米,土豆,西红柿,黄瓜。

  张知向李菱秋问道:“放进去几种作物,我知道这是在实验它们能否在这里生长。

  你怎么不选取水豆,或者我爱吃的大米,水稻。”

  “水不够,无人照料不易成活。”李菱秋很简便的说明原因。

  张知尴尬一笑,他继续向着生物圈看去。

  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只红眼睛,灰白色的兔子。

  它竟然走到一个大肥虫子身边,虫子的身体有很多小管子形状的物体。

  兔子很熟练的来到这里,咬向小管子。

  张知看不懂这只兔子在干什么?

  他扭头向李菱秋问道:“这只兔子在干什么?它的动作怎么那么奇怪。”

  “喝奶。”

  李菱秋简短的回了两个字,她也在观察这只兔子的行为。

  张知的表情很奇怪,他严肃的说道:“菱秋,你不会用基因技术,魔改兔子了。兔子都学会喝奶,我们还怎么吃兔子。

  那个大虫子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改个毛,你家兔子生下来就吃草。哺乳动物,懂不懂。”李菱秋有些生气的回答。

  她简短地解释了这个大虫子。

  “这个才是我进行基因改造的动物,我给他加上哺乳动物的基因和光合体的基因。

  它只要经过光源的照射,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可以在体内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奶类物质,我给它取名叫奶虫。”

  张知没有纠结李菱秋的态度,他继续问道:“你怎么教会兔子学会喝奶,我看这像成年兔子。”

  李菱秋淡淡的说道:“生物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只要把兔子饿上几天。

  再用人工的方式,教会它们喝奶,之后的兔子,就会学习这一行为方式。

  学不会的全部饿死,这个小生物圈中,可没有足够的青草,供它们食用。”

  张知看着这个生物圈,他觉得李菱秋的手段有些残酷。

  但对于在太空中生存的生物圈,要利用好每一分能量。这个生物圈在各项指标,都达到现在的巅峰。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专家的质疑

  星宇科技这几天,一直很忙碌。

  除了其他的部门在平稳的发展。最忙碌的就是空间站的制造。

  这个空间站采用模块化建造方式。

  它的原型是反重力大厦,只要核心的,五层楼层存在,就可以独立完成业务。

  只要条件允许,它可以无限制添加其他功能性的楼层。

  每个楼层都是按照相同的工业标准建造。

  张知和严集亮两人,向着组装空间站的厂房走去。

  今天是空间站的核心楼层组装完成的时候。引力卫星也将要发射。

  严集亮笑着说道:“张总,要不是三向粒子对撞机一期工程建设成功,生产这么多‘钅典’元素和锺元素。

  我们的这个空间站,他还要等几天才能完成。”

  张知也回忆道:“这是个工程,他们建造的很好。比我设计三向粒子对撞机的预计产量,能增加5%左右。”

  张知前天去雄安新区,他参加三向粒子对撞机的一期工程剪彩活动。

  亲自看到对撞机启动时,新合成的元素,快速的从出口中流出来。

  不一会儿就有一立方米。是实验室设备的几百倍。

  张知向严集亮问道:“你们准备的怎么样,要仔细检查各功能组件,别因为微小的失误,延误发射日期。”

  严集亮保证道:“放心吧,张总。我们已经准备完成,反复检查,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

  空间站的主体已经建设完成,引力探测卫星我们也制造完成。”

  张知听到这个信息,露出笑容。他们刚走到工厂不远处。

  就听到那里传来吵闹的声音,虽然吵闹的不激烈,但在空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耳。

  张知很意外,星宇科技的员工,他们在入职时,全都接受良好的培训。

  在星宇科技成立后,还没有员工,因为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业务。在公司大吵大闹。

  张知走过去,他就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严厉的斥责。

  “你们就是一个骗子公司,哪有航天器像一栋楼似的。

  我们的光学设备很精贵,看着你们这个航天器多粗糙,根本就毫无气动外形可言。

  就像你所说的,他可以飞上太空,在大气层中经过和空气剧烈的摩擦,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

  我们都是易碎的仪器,你们公司根本就无法保证,它安全运送到太空中。

  再说你们这个空间站设备,它是大楼形状,也没有提前通知我们。

  我们是按照太空站传统模型,设计的深空探测望远镜。安装空间变化之后,这个高价制作的望远镜,它就成了废品。”

  张知和严集亮走到近前,他看到一个老教授模样的人说完后。

  有一个记者,立刻拿过话筒,来采访这里的工作人员。

  “您好,我是旧京报的记者。请问你这个空间站是怎么回事。

  它为什么和世界所有的空间站都不相同。

  这么大的空间站,是怎么运送上去。就是长征5号运载火箭,都装不下它庞大的体积。你们的航天飞机,也无法运送上去。”

  一连串的问题,几乎把工作人员问蒙。

  记者最后尖锐的提道:“是你们公司的原因,让这个高价制造的望远镜,失去效果。

  给国家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

  看到这里,张知基本明白了现场的情况。

  这是有一个不关注业界新动态,闷头研发的的老教授和一个戏精记者,他们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