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友兰人生智慧书-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想人生》“致中和”

知道事物变化的常理,人的思想就明智,明智的人就得以避免偏见;没有偏见,人的思想才能全面;思想全面才能胸怀广阔;胸怀广阔的人得见真理;得见真理的人将持续不败,终身也不会跌倒。

——《中国哲学简史》“自然的不变规律”

所谓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在他的社会地位里所应该做的生活。照旧时说法:就是为臣要尽忠,为子要尽孝。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每个人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他应该做的事。圣人也不过做到了这一点。

——《理想人生》“儒家哲学之精神”

要站在一切不同之上而有超越之观感,切不可站在自己的观点之上而权衡其他的一切。假如一个人没有超越感,则必以为自己是绝对的,而别人的见解和自己不合之处,便以为是错误的。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

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底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

——《理想人生》“存诚敬”

在事业方面,(成功)并非一人之力所能达成:一、需要有许多人帮忙合作;二、需要与别人竞争。

——《理想人生》“人生成功之因素”

《周易》乾卦的言》说:“修辞立其诚。”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这叫“立其诚”。

——《三松堂自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诚的一意义是不欺。不欺有两方面,一是不欺人,一是不自欺。我们常说:“自欺欺人。”自欺欺人,都是不诚。所谓“不妄语”,即是不欺人;所谓“脚踏实地”,即是不自欺。

——《理想人生》“存诚敬”

诚与信有密切底关系。我们常说诚信。信与诚都有实的性质,我们说信实,又说诚实。所谓实者,即是没有虚假,即是无妄。若对于信与诚作分别,说信则注重不欺人,说诚则注重不自欺。不欺都是实,所以信曰信实,诚曰诚实。

——《理想人生》“存诚敬”

道德上之所谓“和”,正如知识上所谓“通”。科学上一个道理,若所能释之现象愈多,则愈真;社会上政治上一种制度,若所能满足之欲愈多,则愈好。

——《理想人生》“中和与通”

各种要求的满足,在恰好处是中,不到恰好处,或超过恰好处,是过或不及。

——《理想人生》“致中和”

一个人的生理底、生理底要求,是多方面底。这各方面底要求,都要于相当程度内得到满足,然后一个人才能保持一个健全底身体、健全底人格。有许多生理底或心理底疾病,都是由于人的某方面底生理底或心理底要求,太被压抑所致。这是我们所都知道底。

——《理想人生》“致中和”

人们每天都需要吃饭喝水,因此,吃饭喝水成为人类的日常活动。它们如此重要,又如此寻常,成为人人不能离开的事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人际关系和道德也同样是不能须臾离开的。

——《中国哲学简史》“庸”与“常”

别人批评自己,自己不应因为被批评而难过,而愤恨,至多报以批评就可以了,或者“一笑了之”。此等“一笑了之”,就是幽默感。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

我引用荀子的说法,认为哲学家们各有所“见”,也各有所“蔽”,他们的“见”和“蔽”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有“见”,也往往为其“见”所“蔽”。

——《三松堂自序》“20年代”

凡是能使某种事最成功底办法,都是人人可行底办法,因为是人人可行底办法,所以是平常底办法。照所谓聪明人看起来,这些办法,都是迂曲拙笨底。他们都好求直捷巧妙底办法。但是所谓直捷巧妙底办法,大概多是“行险徼幸”底办法。其办法虽似巧而却不能成事。用不能成事底办法办事,必致弄巧反拙。而似乎是拙笨底平常办法,虽似拙而却能成事。

——《冯友兰谈哲学》“道中庸”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识。”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哲学的精神》“我的读书经验”

名人点评

冯先生是一个运用语言的大师,在以白话与哲理文章方面,其才能可以说是冠绝一时。冯先生的书特别好读,已是学者的公论。因此,读冯先生的书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哲学的精华,而且可以学会做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李慎之

“西学东渐”以来,中西哲学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当代中国哲学界最有名望的思想家是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和冯友兰先生,三家学说都表现了中西哲学的融合。唯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可以说是“中”、“西”各半,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中西结合。

——国学大师 张岱年

冯友兰先生胸怀宽阔,涵养有素。他既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也能容忍不同的意见。

——著名哲学家 张岱年

芝生先生走过了九十五年的漫长的人生道路。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小桥,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然而芝生先生以他奇特的乐观精神和适应能力,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诚于自己的学术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终于走完了人生长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可以说他是晚节善终,大节不亏。

——北京大学教授 季羡林

冯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启发了我对此生生存目的的认识和追求。只有将自己与自然相混同、相参与,打破物我之间的隔阂,与自然对话,吸取它的博大与生机,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天地境界”,才有可能越过“得失”这座最关键的障碍,以轻松的形态跑到终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郑敏

先生实为吾国之硕儒,现代之大哲学家。其为文不事雕琢,平易明白;与人言缓而有条,不乏风趣;授课喜引笑话,颇见幽默。先生学问特重精神境界,于宋明道学受用甚深,其心气平和,从容自得,精思志道,唯“有道气象”可以称之。

——北京大学教授 陈来

冯君这个学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材料。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 约翰·杜威

冯著是当今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最为博大精深的作品,必将长期受到西方世界和重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如是说

呕血力作

“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世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这六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冯先生将这些著作总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或“贞元六书”。贞元之际者,即贞下起元之际,指著书于抗战时期,适此贞元,当是民族复兴的契机。冯友兰在《新原人》自序中,曾明确表述过著此六书的深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水平,我亿兆安身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展现了冯友兰先生的宏大抱负和深切愿望。

“贞元六书”出版之初便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广受称誉的作品。它具有永恒的价值与影响。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先生创立了新理学体系,成为当时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哲学家,构成了新理学的“纯哲学体系”。

《三松堂自序》

此书是冯先生晚年的回忆录,是对自己一生经历和生活时代的生动记述,即作者自言的“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读此书可使我们全面了解其人其事。作为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家,这里描述了作者的学术道路,剖析了其学术思想的变迁,按照“知人论世”的古训,读其书者不可不先读这本《自序》。之所以名为“自序”,是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作为此前所有著作的总序。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社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哲学,叙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大学,回顾一生求学与任教的经历;展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本书亦可看作一部“忏悔录”,是作者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间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选思想的过程的真诚解剖。自出版以来激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此书,能了解到一代哲学大师的人生感悟及其晚年对哲学研究之路的重新认识。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冯友兰自己认为,就《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来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的。一点是把先秦名家的辩者区分成两派,另一点是分辨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思想的差异和各自特点。这两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定论。此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本书介绍了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第一篇是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第二篇是经学时代,他把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廖平为止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此书的基本架构也已为中国哲学界普遍接受。全书史料翔实可靠,观点新颖深刻,分析透彻系统,理论部分丰富殷实,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获得对中国两千余年的诸多哲学思想较为广泛与细致的了解,亦能对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的早期思想,有一大致认识。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受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了这本用英文写就的《中国哲学简史》,可以说,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熔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这其中充满了哲人的睿智与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同时又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本书甫一出版,立即成为西方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首选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长久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
 ┏╮╱ ·ˊ   
 ╰╮  、 ..·°
 ゛╰┛  *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