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婿是说流鬼国?”李世民回头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流鬼国所在之处,乃一天然海港,且纵是寒冬亦不会上冻。周围更有如辽东般之肥沃的黑土地无数,值得为大唐所据。”
李世民点了点头,顿了顿,又问道:“辽东经营,不比倭国、林邑。倭国、林邑都蛮夷不通教化,而高句丽、百济之地,其民受我中原教化颇多,反而恐不易于同化。高句丽既灭,料想百济也撑不了几时。届时朕离开辽东,贤婿以为,孰可担当经略辽东之重任?”
“这……”夏鸿升没想到李世民会问他让谁留在辽东经营的问题,故而一愣。
稍微思索一下,却又一时间也无合适人选。
战争是为了征服。可战争,又不仅仅是征服。
战争的目的,也绝对不是打胜了就好。
稳定局势,巩固成果,安抚民心,重塑秩序……太多后续的事情了,及至于据有其土,同化其人,使之成一国之民,有一族之心,这是相当复杂且困难的一件事情。
战争胜利是一回事,征服这个地方是一回事,拥有这片土地,又是一回事。
在高句丽而言,对于在倭国,在林邑,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导致战后对于高句丽的同化,难度要比倭国和林邑高的多。
倭国和林邑,都是十分落后的国家。这种落后体现在攻伐倭国的时候,倭国尚是奴隶制的国家,林邑尚不如倭国。因而那里的百姓,本就已经对本国的统治者从心中有抵触和抗拒,也有不敢表露的反抗和痛恨,并无多少国家的概念。而大唐只须给予这些寻常百姓一些大唐百姓本就有的,微薄的权利与地位,便足以令他们感恩戴德,足以收取他们的民心了。
而高句丽不一样。
高句丽已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中百姓的地位,同大唐百姓在大唐的地位,几乎无二。
因而也便多了些国家的概念和民族的归属感。
大唐想要真这里收取民心,所需的努力要比在倭国和林邑要多得多。
而这样一种状况,该由谁来主持大局,才能有效的为大唐经略辽东,也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
第1021章 人选
李世民突然提出来的问题,教夏鸿升愣了一下。
能够为大唐经略高句丽的人,必定得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他不仅能怀柔,还要能铁血,不仅懂民生,还要察军事,能接得住软的,能抗得住硬的,要对大唐有绝对的忠诚,又要机变心思,万般手段。
这般人物,大唐朝中也有不少。可经略辽东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说不得这一留任,几十年便都在这儿了。朝中那些有这等本事的人,都还要在朝廷的各个方面做骨干撑着大唐,若是外放到辽东几十年,着实可惜。
而年轻一些的人中,有这等本事的人,却也真个不多。
马周有这等本事,但他已经是皇帝内定要留给李承乾的人,不会外放到辽东这么久。
苏定方,也可堪担任这个职位,席君买,或许也可以。但是若教这二人留在辽东几十年,只怕大唐就要少两个名将了。他们还是留在军中,为大唐四处征讨,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更好。
至于其他人,年轻的太年轻,没这般能耐了。
还有夏鸿升自己——啊呸,本公子的娇妻们还等着本公子回去团聚呢!
这一时间心念电转,李世民也不催促,只是看着夏鸿升思索的神情,不说话等着他开口。
原本的历史上,唐高宗李治平灭高句丽之后,在平壤设了安东都护府,主事的是**炸天的名将薛仁贵。不过,眼下薛仁贵估摸着才二十来岁,还没崭露头角呢。
夏鸿升正犯愁间,突然,脑中似有一道灵光划过,猛然想起来,原本的历史上,薛仁贵他不是一个人!
和薛仁贵一起留守平壤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刘仁轨!
哎呀,夏鸿升一拍脑袋,怎么将他给忘记了!
见夏鸿升突然一拍脑袋,李世民便知夏鸿升有了主见,于是笑问道:“贤婿可是想到人选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答曰:“回岳父大人话,小婿还真是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或可堪此重任。”
“哦?”李世民很是感兴趣的问道:“却是何人?”
夏鸿升答道:“岳父大人可还既得,当初要准备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小婿向陛下推举过的一个人?小婿推举他之时,曾言其有过人之能,是个能出将入相的人才!”
李世民稍加思索,便回忆起来,说道:“贤婿说得是那刘仁轨?!”
“不错!”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小婿说的正是此人。为朝廷经略辽东之地,此责甚大。然小婿以为,刘仁轨此人,足以堪任。”
“刘仁轨……”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说道:“朕既得当初贤婿举荐他的时候,他是咸阳县丞,经贤婿举荐之后,朕让他去了军校,跟着马周做事。现下……”
“岳父大人,刘仁轨现下正在水师军中。”夏鸿升说道:“他同苏将军一道领军校另一部分学员军随水师作战听用。”
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刘仁轨,此人虽然刚毅正值,但经略固守辽东之地,却并非是只有刚直就可以胜任的。刘仁轨此人,并无其他功绩,朕亦不清楚他究竟若何,以至于贤婿如此推崇于他。辽东之地,此番被大唐夺回,往后便不容再有闪失变故。非大材干之人不可托付。待水师破了百济,与朕会师平壤之后,朕自会见见他,看他有没有这个能耐了。”
“合该如此!”夏鸿升行礼说道。
李世民笑了笑,又说道:“此事且略过先不提。高句丽不必倭国、林邑,高句丽百姓较之原先倭国、林邑之百姓,大有不同。高句丽最似我中原,其民顽固,朕如何使高句丽百姓忘却亡国之痛,而顺从大唐?”
“这不是一个容易、短期的过程。”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一种文化习惯和归属感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一代人几代人可以完成的。不过,陛下也不必过于担心。正因高句丽一切之风俗习性最似我大唐,故反而其百姓更易于接受我大唐教化。只需移理新城,抚恤孤老,分授田地,降租减赋,清明法度,除暴安良。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护民之利,与民方便,使百姓安居乐业。总而言之,使其百姓过得比以往更好,则随时间推移,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李世民捋须笑道:“说得倒也不错。威之以明令,恩之以收心。恩威并施,自然抚顺。”
“岳父大人所言不错。”夏鸿升笑道:“其实还是小婿说烂了的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多数时候,若丢了琉璃盏,转手又得了黄金杯,还是会高兴之极。若失了旧朱颜,转眼又得了倾国色,心里仍是会兴奋。于高句丽百姓而言,倘若跟着大唐,从各个方面都要比以往要好得多的话,慢慢得也就没人再反抗了。大唐想要使被占据的地方的百姓真心实意的归顺大唐,也得将当地之人同样看作是大唐百姓一般的善待和爱护,不应有所差别,更不应以其亡国之人,而加以欺辱。”
“不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早就有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正说话间,突然见几个身影匆匆过来,二人定睛一看那,见正是李勣和李道宗二人。
二人到了近前,同李世民拜见行礼,夏鸿升躲开到一侧,等二人行了一礼,这才又过来。
却见李勣神色激动的掏出一张纸来。
未等他开口,夏鸿升眼尖,便看出来是间谍所用之密文。
只听李勣兴奋道:“陛下!启禀陛下,水师传来谍报,水师占据熊津江之后,溯江直趋白江口。百济大军与水师倾巢而出,欲与我大唐水师决一死战。我大唐水师施以火攻,烟焰涨天,海水皆赤,一把火将百济水师烧了精光,又冲上岸去,百济十余万兵溃不成军!水师将士直捣固周坚城,终在周留城大破百济残兵,将其王室及朝臣尽数俘获!已经又一路而上,收取百济之地,往平壤而来!”
“好!”李世民闻之大喜,顿时放声大笑起来。
………………………………
第1022章 吃饱不想家
水师取得的胜利,让李世民的心彻底的放了下来。
百济国除,高句丽如今唯余收伏各地残余势力,这些,都已经算不得什么大问题了。
水师从百济过来,在平壤会师之后,恐怕这为期一年多的征伐,就要宣告结束。留下将士守着这片土地,为大唐经略辽东之后,估摸着就要班师回朝。
隋炀帝三次征伐都未果,反而致使民生凋敝,百姓痛不欲生,王朝都被更替,他始终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李世民做到了,且代价极小的做到的。
这消息传回大唐,民间盛况,可想而知,而李世民的威望,又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
如今,大唐在东边全线,已经没有对手和威胁了。
在
往北,是大片的无人之地,往南唯有林邑周边的那些小国,只怕也会在大唐经略林邑的时候,被一步步的蚕食吞并。西南有天竺和吐蕃,西边有西域诸国。只是西域诸国现今十分安分,又无悖逆之举,大唐不好动手。
吐蕃暂时还构不成对大唐的威胁,天竺远隔,内部又混乱而不一统,因而也暂时对大唐构不成威胁。
往更西的地方去,大食同波斯如今正在僵持不下。
下一步,大唐的战略重心,应当是回到西边了。
西边一线,有薛延陀,有吐蕃,有天竺。再往西,有西域诸国,有波斯,有大食,有东罗马帝国……
夏鸿升的思绪不禁一直向西,一直扩散,亚洲、非洲、欧洲……大西洋……
想着想着,突然又心头一惊,我去,什么时候哥从云淡风轻假清高的知识分子变成了这么大野心的狂热帝国主义了?!
国都被占,王室尽数被俘,朝臣全部成了大唐军中的俘虏。大势已去,高句丽各地反抗的并不多。即便有反抗,也多数是摆个样子喊上几句,稍微交锋,便借着大唐给的台阶,以不愿使百姓再生灵涂炭为名,而投降了。
真真正正反抗的也有,但是又如何能够抵得过大唐的将士呢?
所以,班师回朝的事情,也开始提上了日程。
这一出来,又是一年。
却不知家中如何了。
一年不见,李丽质作为大妇撑着家中门面,不知是否因而憔悴,显得清瘦了些?徐惠是否又长高了些个头,月仙是不是还是那般清漠,幽姬仍否若斯美艳,教人断魂?
“升哥儿,你想家了?”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回头看看,却是刘仁实。
这厮夜里不睡,手里却提溜着半截羊腿,一看就是夜里去伙上偷食了。
“饿,睡不着觉。”刘仁实在夏鸿升旁边坐下来,叹了口气,说道:“我也想家了。唉,我爹还在东瀛道,不知回来何时。我一出来,总觉家中母亲好似无人照料了一般,心中便觉寡落。”
“快了。”夏鸿升说道:“只等水师到了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