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汉朝宣布大赦,霍光和上官桀都举双手,表示您李陵同志回国呢。
李陵再也不能装傻了。
但是,李陵还是沉默不应。他摸着头上的发结,良久,才说了一句话:“吾已胡服矣。”
我已经穿上胡服了,我已不再是汉人了。心流血,汉知否?心还痛,汉知否?物是人非,汉又知否?李陵脸情戚戚然。我仿佛看见,他的内心仍然流敞着一股刻骨的痛。无语,或许是最好的掩饰。
立政看出了李陵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更衣,立政紧紧地抓着李陵的手,说道:“真的,少卿你受苦了。你可不知道,我此趟来,是霍子孟和上官少叔派人专程慰问你的。”
李陵问道:“霍与上官还好吧?”
立政:“还好还好,他们叫我向您传达,少卿回国,不必忧地富贵。”
李陵内心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过。多少次,他在梦中仿佛听见,归来吧,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然而,梦里醒来总是一场空,唯有流泪枕边湿。苍天啊,有生之年,我总算听到了天外之音的呼唤。
浓浓酒意,般般往事,就要化成脸上的粗泪。李陵强硬地控制着自己。这时,他小声地对立政说道:“我回去很容易,但是我还是担心再次被侮辱。到时又怎么办呢?”
李陵话语刚落,这时极品卫律走进来了。他听见了李陵最后说的那句话。
我认为,起身更衣,这不过是卫律使的小伎俩。主政能在他面前大言不惭地说汉朝大赦的话,他就知道,他们此次不是来谈什么公事的,肯定是来唤李陵回国的。于是乎,他故意抽身而退,让他们将话说明,再迅速调头杀个回马枪。
卫律认为,他很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只见他说道:“李少卿是贤者,不必独居一国。当年人家范蠡不就是他要学习的榜样吗?优游天下,不为别的,只为内心自由和尊严而活着。所以呀,你们不必搬出什么故乡来引诱他。”
卫律说完,拍拍屁股,走人了。
立政看着卫律消失的背影,转头问李陵:“难道那个极品说的,正是你心里想的?”
李陵摇摇头,说道:“丈夫不能再辱。”
话说到此,够了。说白了,李陵还是不愿回国。
我认为,丈夫不能再辱,这不过是李陵的托辞。在立政等人面前,他并没有说完不想回国的理由。后来,李陵还给苏武回了一封信。在那篇著名的《答苏武书》里,李陵说出了真话,盘出了不回国的两大原因。
李陵投降,罪小祸大。汉朝诛我老母妻儿,于我恩情义绝,归去何益?此为其一;子卿功高盖世,壮年出使,白发回国。只能得一典属国位,二百万钱。少卿守节之人,奖励如此低微,李陵还会有什么好处呢?此为其二。
世间英雄千万种,千万种英雄,他们寄身于世,都在努力做一件事。那就是,建功立业。纵观李陵家族,从李广到李陵,祖孙三代,无不渴望冲杀战场,建立武功。然而,李广奋战一生,终不能达到封侯之终格目标。
对李广来说,享受侯爵是小事,荣誉则是大事。李陵以为,祖父李广争不到的,他可以得到。所以,他手握五千步兵,仍然勇征匈奴。不为别的,他身上还流敞着李广的英雄的血,他必须为荣誉而战。只可惜,他也失败了。
现在,霍光召李陵回去。在李陵看来,回去容易得很,问题是,他回去还有机会建功立业,封侯扬名吗?苏武苦熬十九年,终不得侯位,李陵的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很显然,李陵已经看到,命运已将他和祖父李广的填梦想彻底粉碎。是一个可怕的绝望的现实。在残酷现实面前,归去与否,还有什么意义?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公元前74年,李陵卒于匈奴。孤冢野外,尘埃落定。苍茫深处,劲风吹动,世人也再不识,英雄弯弓射杀处。悲夫,李陵!!
第五十二章勇敢者的游戏
一、汉朝四人帮
我们知道,刘彻当年托孤辅政的人有五个,他们分别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然而,刘彻才走一年,金日磾也跟在他屁股后走人了。于是,辅政的大佬们,就只剩下四个。
千万别误会了,霍光等四人不是汉朝四人帮。如果这样说,至少中伤两个人。一个是霍光,另外一个是田千秋。在辅政的四人当中,霍光是动口的,基本是由他一人说了算的;上官桀举手的,霍光的意见代表他的意见,基本上都举手表示通过。桑弘羊是动手的,搞活汉朝经济,离不开他。田千秋则是拍手的,做事说话,基本没他的份。他的本职工作就是老老实实听话,老老实实拍手鼓掌。整个人儿,摆明就是一个政治看客。
我们都觉得田千秋可怜。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有什么可怜呢?斗胆提了个意见,就被升了官。升了官也无所谓,竟然还一路升,升到不能再升的丞相位。这是一个多么不适应的官位啊。
不适应,那是因为田千秋自认为能力和职位不匹配。但是他又不能挪位,于是硬撑着。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人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俺当一天丞相当然也可以鼓一天的掌,还有工资领,多安逸的工作呢。
田千秋这不是作戏,他是真的满足。所以,自我满足的田千秋,没有想过去为难别人,别人也不想欺负他。于是乎,他就成了汉朝的典范——不结党,不营私,纯粹一个无用的好人。
田千秋如此一般,霍光也没想去为难他。所以田千秋非但有危机感,竟然坐丞相位的屁股还是稳稳的,没见任何人来踢他屁股和砸他的场。
至于霍光,他也不必结党了。很简单,他足够强大了。强大的人,总是有粘附体的。经常粘附霍光的,当然是上官桀。
上官桀和霍光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非同寻常。首先,在工作上,他们是友好同志,黄金搭挡。其次,在生活中,他们是婚亲,互通有无。
霍光不是神人,当然不能天天工作。和正常人一样,他也有假期。每当霍光休假的时候,上官桀总是代霍光行使权力。等到霍光休假回来,再将权力移交霍光。俩人如此合作,我们当然可以称他们为友好同志,黄金搭档。
当然,上官桀不是白替霍光跑腿的。他和霍光保持默契,只为做一件事,攀上霍光这棵大树。正所谓大棵底下好乘凉,为了抱紧霍光那棵大树,上官桀决定强强联合,向霍光提出了联婚。
上官桀生有一子,名唤上官安。上官桀向霍光提出联婚,就是要让他儿子上官安,取霍光长女为妻。一点悬念都没有,霍光同意联亲了。不久,上官安就和霍光的长女生下一女。一晃五年过去了,这时上官桀又向霍光提了一个要求。
此要求,很是露骨。按上官桀的意思是,想让他的孙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嫁给刘弗陵。
那年,刘弗陵才十一岁。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放到今天,牛气的话也就是小学刚刚毕业。换成我这等智力晚熟之徒,不过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么一个小朋友,上官桀猴急要将外孙女硬塞给他,到底想干什么?
这话我们不用明说了,霍光当然也不能明说。然而,霍光却做出一个果断的决定,坚决不同意。他的理由是,俩孩子还小。
霍光做出这个决定时,他心里莫名地打了一个寒颤。
上官桀在霍光那里吃了一顿闭门羹,心里郁闷异常。没人知道,他多年以来一直苦心经营什么。当愿望如逢春之花,胜利就要在望时,霍光一句不同意,仿若一阵倒春寒,让他寒意由脚由生。
难道霍光看出什么端倪来了?上官桀一想到这,心里仿佛被什么刺痛了似的,突然揪紧了心。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计划,他怎么能看出来。退一万步来讲,霍光看出啥门道来了,难道叫我上官桀放弃所有,前功尽弃?
回答是,绝对不可能。
在通往未来的未知路上,只有单行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棋走到这一步,再难再苦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于是,仿佛被霍光一掌打进冰窟里的上官桀,马上想到了一个人。
上官桀想到的人,名不响声不大,但很管用。这个人,人称丁外人,河间国人。
古今以来,所有行大阴谋者,从来不主动出面。横在所谓做大事者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代理商,一种是马仔。上官桀江湖名声太响,不能动作太大。他的儿子上官安代他出面,找到了丁外人。
丁外人不是什么人的马仔,却是个地道的代理商。谁的代理商?鄂邑公主的。鄂邑公主是谁?皇帝刘弗陵的姐姐,因她嫁给盖侯王充,故也称盖长公主。丁外人和鄂邑公主是什么关系?情人。
上官安办事很是干脆,他开门见山地对丁外人说道:“如果你能让盖长公主把我女儿弄成皇后,俺上官全家倾力帮你封侯。”
所谓代理商,从来都是替人办事,收取中介费的。丁外人行走江湖多年,第一次听说替人办事,自己赚的是大头,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交易啊。于是乎,丁外人想都不想,就将活儿接下了。
很快的,上官桀接到丁外人回话,说盖长公主极愿望成全刘家小朋友和上官家小朋友的好事,你就在家等着好消息吧。
果然不久,宫里下来一道诏书,封上官安五岁女儿当了十一岁的小皇帝刘弗陵的婕妤。婕妤,是汉朝皇帝小老婆群中的第一级,它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
公元前83年,春天,三月二十五日。刘弗陵封上官婕妤为皇后。再过一年,刘弗陵又将岳父上官安,封为桑乐侯。
上官桀知道,刘弗陵所下诏书,封皇后也好,封侯也好,全都是经过霍光头点的。霍光为什么能点头?很简单,他妥协了,是盖长公主逼他妥协的。所以,上官桀还欠盖长公主一个人情,全家人必须向人家表示感谢。当然,上官桀父子不是务虚,当初答应要给丁外人弄个侯爵,现在还没落实。
欠钱还钱,欠债还债。上官桀全家出动,轮翻游说霍光,说丁外人怎么怎么的,能不能封他一个侯爵?然而,霍光雷打不动,说来说去,只有三个字:不同意。
我认为,霍光此举,不是要跟上官桀抬扛到底,要怪只能怪上官官当初给人家出的筹码太高了。
自汉朝开国以来,如果想被封侯爵,得有两个硬条件:一是武功;二是手腕和运气;三是皇戚。要想建立武功,就得上战场,有敢问脑袋路在何方之勇。事实上,舍命冲锋还不够,还必须有成果,不然脑袋赔了也是白赔了。李广就是典例,纵横沙场几十年,拼到最后一场空。最后,只能带上没有封侯的遗憾,愤然离世。
当然了,没上过战场,没留下武功,有人也照样封侯。君不见,当初公孙弘大器晚成,登顶丞相之位。汉武大帝刘彻见其身份卑微,封他侯爵。从此,公孙弘开了当上丞相就能被封侯的风气。正因为此,田千秋捡了一个大便宜,当上丞相后也被封了侯。然而,总结公孙弘和田千秋俩人,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封侯,你没有公孙弘的手腕,必须有田千秋的运气。
当然,如果你是皇戚,问题也就简单了。皇戚被封侯,那是汉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