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的这个夜晚,对于刘宣来说是多么的难忘,这一夜的惊心动魄,仿佛比刘宣二十四年生活全部都激动人心,昨天一夜经历的生死,也远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艰难许多。

昨天一夜,刘宣杀伤不下于十多条人命,书上常说初次杀人,会有一种莫名的不适,常常呕吐不止,吃不下饭。

但是杀人对刘宣来说却非常自然,仿佛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只是有些脸红脖子粗,因为用力过度,身上还有些疲累,肚子里更有些饥饿。

“看来自己天生适合活在乱世之中,一定是冷血动物,对于被自己杀伤的认命,仿佛在看待宰的牛羊一般。”

天越来越亮,太阳慢慢挣脱了地平线从东方升起,将东方的一大朵白云照的像火一样通红。

刘宣一行人骑着骡马,赶着耕牛,从董家堡深夜逃出来,顺着董家河,连夜走了七八里路,眼见天色放明,刘宣见李昭云的家眷有些劳累不堪,于是勒住了马缰,跳下了战马,开口说道:“李老先生,大伙儿都累得不轻,不如先歇歇脚,然后商议一下去哪里找一个容身之处。”

李昭云见女眷确实疲累不堪,尤其是自己的老伴儿,的确是非常劳累,毕竟一个小脚女人,昨天一夜担惊受怕,还赶了半夜山路,坚持到现在还没有叫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李昭云点了点头,招呼大家拴好了骡马耕牛,铺开一张毛毡,众人肩并肩背靠背,挤在这张毛毡之上。

因为刘宣突然放火烧了李昭云的茅屋,家中的用具也没有带出多少,还是李昭云的两个儿媳,才带出了一口大锅,一个铜瓢,一张毛毡,两床铺盖,因为现在情况紧急,众人也没有顾忌理法,男人靠男人,女人靠女人的挤在一起。

刘宣稍微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昨夜自己烧毁了他们的房子,还弄得差一点兵戈相见,尤其是对于李昭云的女儿,刘宣昨日粗暴的将人家踩在脚下,受了不少苦楚。

李昭云全然不以董家堡为家乡,只认为失去了一个寻常的容身之处,在这十多年来,因为惧怕东厂的拘捕,李昭云一家也居无定所,从不敢在一个地方长期定居,毕竟明廷对于塞外部落的渗透还是非常厉害的。

自从明朝嘉靖年间名将戚继光,在万历二年击破朵颜三部,一战打垮五万蒙古骑兵后,这个昔日草原上的霸主早已经日薄西山。

如今一部依附在建奴之下,另一部在蒙古大汗林丹汗麾下苟延残喘,剩下的蒙古部落,早已经四分五裂,没有多少战斗力了,从此以后,明朝对于塞外的渗透力量也大大增加。

李昭云身在塞外,还是非常害怕被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番子发现,他们流落塞外,四处为家,不仅学会了牧马放养,李昭云还学会了兽医。

李家的三个儿子,学会了骑射,尤其是李家幼子李旭升,几乎算生长于塞外,性格习俗也与蒙古少年相类似了。

刘宣长叹了一口气,打破了沉默,开口说道:“李先生,如今董家堡肯定是回不去了,董家族长董述昨日不见踪影,恐怕是早已经逃离出去。”

“以我的估计,董乡绅应该连夜去了延长县城,向县令张云柯搬兵求助去了,董家族人董文生高居四品京官,地位还在三品陕西布政使之上,延长县令张云柯哪里敢怠慢董家,只怕今日一早,延长县中的官军就已经出发了。”

“众所周知,官军军纪败坏远胜于盗匪,常常祸乱地方,就连军中将校,也不敢制止,一旦官军进入董家堡,肯定会烧杀抢掠,董家堡只怕会成为非常危险之地。”

“大家虽然萍水相逢,但是在这个世道,只有众人合力,万众一心,才能在乱世中生存,大家伙以后打交道的时间还很长,对于我昨日烧毁你家房屋的行为,希望李老先生不要介怀。”

李昭云爽朗的一笑,开口说道:“刘小哥,那四间小小的茅屋,本来就是董家的房产,不是李家的东西,对我而言,根本谈不上损失。”

“倒是昨夜逃出董家堡,即躲避了到来的危险,还平白获得了许多耕牛骡马,我本来也是钦犯,即便你不烧房子,过一段时间,也会离开董家堡,这一件小事,还请刘兄弟不必多提。”

李昭云招了招手,将家人分别介绍给了刘宣,除了老妻郭氏,李昭云的大儿子名叫李旭中,如今已经年过三十,长得一脸浓密的胡须,看上去非常威猛高壮。

李家二子名叫李旭通,二十五六岁,身子骨看上去远不如老大,气质也有些胆小畏缩,应该是少年时遇到惊变,受到过很大的恐惧惊吓。

李家三子名叫李旭升,虽然只有十五六岁,但是看上去胆量甚大,性格也与草原牧民有些类似,体格看上去非常强壮,比起老二李旭通,还威猛一些,这位李家幼子,也是箭术最好之人。

那位长得与后世佟丽娅有些类似的少女,名叫李金娘,年方十八,还没有婚配,一般来说,这样大的姑娘,早已经应该成婚。

但是李昭云这样的朝廷钦犯,又不想委屈女儿,况且李金娘身材高大,比起一般壮汉还高出不少,自然就更难以寻找夫家。

李旭中妻子是塞外汉人逃奴,娘家姓何,李旭通的妻子却是一位蒙古族妇女,名叫乌兰图雅,这个名字在蒙古语中译为红色的晚霞,因为嫁给李旭通已经七八年,乌兰图雅已经能熟练使用汉话。

刘宣与李家众人一一见礼,以兄弟叔父相称,只是面对李金娘,刘宣还万分不好意思,反而是李金娘非常大方,笑着原谅了刘宣。

众人都互相认识之后,气氛马上活跃了许多,刘宣站起身来,将放在马上的腊肉取出,用匕首割开交给众人食用,然后开口说道:“大家伙逃出来的时候比较匆忙,没有带出多少粮食,今日先吃一顿饱饭,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刘宣将身上剩下的三个银元宝一起交给了李昭云之妻郭氏,接着说道:“既然大家伙在一起过日子,那么也就不分你我,财物全都交给李婶子保管,大家谁有急用,都可以从李婶子名下支取。”

“我的意思,趁着现在粮价还没有到顶,先去县城购买粮食,大家也不要顾惜银钱,毕竟银两本是身外之物,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还是尽快花出去。”

“我估计再过两三天,董家堡的内情就应该隐瞒不住,到时候大家都会成为逃犯,画像可能也会挂在城门口,进入县城也肯定非常不方便。”

“现在这个年月,陕北生存艰难,到处都是饥民,除了一些大的堡寨,寻常的乡间山村,恐怕在难见到人影,大家要尽快进入县城一次,将这些银两变成各种活命的物资。”

李昭云见刘宣讲话条理分明,见解深刻,眼中顿时多了几分亮色,微笑的看了一眼正在与嫂子说话的李金娘,心中忽然有了招婿之意。

“这位刘贤侄虽然光着脑袋,像是出家的和尚,但是头顶上没有戒疤,不是受戒的法师,这年月,许多饥民为了活命,避托于寺庙出家为僧,况且出了家也能还俗,本朝的开国太祖,也在寺庙中当过几年和尚。”

李昭云心思转动,点了点头,看起来十分认同刘宣的分析,于是接着说道:“刘贤侄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这种元宝,不能随便拿去使用,这种元宝,是朝廷恩赏官员的礼物,本身没有一点杂质,几乎没有多少流通。”

“如果轻易拿出去,只怕会引起怀疑,不如先融化成银饼子,然后在拿出去,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安全。”

刘宣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李叔父所言极是,是在下考虑不周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如果没有,大家先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生火,将银子融化成银饼子,然后进入县城采买东西。”

李家众人七嘴八舌说了一通,几乎没什么重点,刘宣听了片刻,磊好了一个石灶,加起铁锅,将五个银元宝倒入铁锅,用火镰点起火,开始融化银元宝。

李昭云看起来非常喜欢这种精美的银元宝,从铁锅中捞起一枚,揣在衣服之内贴身藏好,开口说道:“这种元宝非常少见,价格不菲,以后也许有些用处,现在全部毁在这里,也有些可惜,况且四十两白银已经足够,能买不少东西,还是不要将好东西全部浪费。”

第十二章马头岭

在金银铜铁四种金属中,银的熔点最低,还不足一千度,大约是九百五十度左右,铁的熔点最高,超过一千五百度。

所以刘宣轻易的使用铁锅,将四个银元宝融化成五六个小的银饼子,因为融化工具不方便,还损耗了一二两白银,让观看的李昭云连声叹息。

就在刘宣忙着融化了白银之时,李昭云等人也不闲着,牵着骡马,让牲畜吃了些青草。

等刘宣将白银融化完毕,李昭云叫过刘宣,开口说道:“因为事发匆忙,大伙儿带出来的粮食很少,不仅人不够吃,就连畜生吃的饲料也没有。”

“现在已经快到深秋,马上就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如果没有粗粮,只喂牧草,恐怕着几匹骡马很难存活,尤其是那两匹河曲马,是经过训练的真正战马,比起骡子,非常娇贵,必须小心照料。”

刘宣点了点头,开口答道:“今日不知道县城的官军有没有出发,如果进入县城碰见董乡绅,恐怕会羊入虎口,不如先打探清楚,再作打算。”

李昭云也不敢冒险,于是答应了郭云的意见。

两人一个称得上见多识广,精明能干,一个更是生活在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二人一路上相谈甚欢,天文地理,朝政时局,到各地的民俗风味,仿佛无话不说的至交好友,看上去尽然十分投缘。

等李家三子将骡马等畜生喂饱,刘宣才开口说道:“现在天下已经有大乱之象,尤其是陕北之地,已经显露出了征兆,今年七月,白水饥民王二召集饥民抗税,打死知县张耀彩,将澄城县抢的一干二净,现在,王二应该已经与陕北积年盗贼王嘉胤汇合。”

“王嘉胤本是府谷人,那里是真正的边城塞外,蒙汉杂居,民风彪悍,王嘉胤落草多年,非常狡猾,在官兵连年征剿中,也没有大的损伤,如今汇合了王二率领的白水饥民,实力已经大增,在加上陕北这个情况,只怕黄巢,刘福通之祸就在眼前了。”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我们的先人一向是进山避难,不知道附近有没有什么险要的山岭,能让我们有一个容身之处。”

李昭云仔细想了想了,开口说道:“我本是朝廷钦犯,故乡也不再这里,我家逃亡在这里,也不过一年时间,对这里的地形地貌,并不算非常熟悉,只能算是大致的了解。”

“附近三十里,虽然到处都是荒山沟壑,但是不是地方狭小难以生存,就是缺少水源,只有西面的马头山,山高林密,是一个容身之处,况且那里是董家河下游,并不缺水源,我们在那里生存也会方便一些。”

刘宣对于这个时期的地理环境一头雾水,况且哪怕是在上一世,对于延长县的乡下,他也并不熟悉,还比不上李昭云等人。

因为人生地不熟,于是刘宣同意了李昭云的意见,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先去县城买粮食,再去马头岭看看。”

两人商议已定,见没什么明显的漏洞,才赶着牛羊,向县城的路上走去,其中李旭升骑上河曲马,为大家充当哨探。

李旭升几乎算是生长在马背上,从小在塞外草原长大,马术过人,远不是刘宣这个半吊子可比。

所以刘宣就物尽其用,将自己骑的两匹河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