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面对后废土时代的地球末日危机,他的道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蒙上了一层阴霾,不得不承认,民主制度拯救不了这样千疮百孔和畸形变异的地球,唯有一个铁血强人,才能给整个文明带来新生。
“或许白老大,厉嘉陵,龙扬君甚至丁铃铛,比我更适合接受这样的测试。”
李耀自嘲地想着。
还有一个人,或许比所有人都适合进行这样的测试——早已死去的金屠异。
倘若金屠异是当时的地球领袖,他会如何处理如此纷乱的局面呢?
李耀回忆着脑海中关于金屠异的一切,将关于金屠异的每一枚碎片都从识海深处调取出来,运用超卓的计算力,凝聚到一起。
他将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模拟成金屠异的样子,采用金屠异的方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第3101章 妇女和儿童优先
“如果是金屠异的话……”
李耀的神魂,渐渐荡漾出了一缕缕暗金色的波纹,就像是隐匿而尖锐的妖气。
他首先选择向旧日的权贵和财阀卑躬屈膝,让这些豪门贵胄相信自己是他们最忠实的代言人和走狗,而且在百年后的逃亡计划中,绝对会为他们的家族和势力,争取最多的仓位,由此得到大量权贵和富豪的支持。
随后,他又暗中在学术界渗透,控制了好几处尖端研究所,一方面在宣传中大幅降低了制造星舰和研发人体冬眠技术的难度,另一方面甚至毫无证据地编造出了好几颗就在几十光年之外的可居住星球,都是资源无比丰饶,到处遍布着晶石和灵气的世界,用这种方式,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强行上马了一大批注定要消耗大量资源,近乎黑洞的项目。
他甚至安排人手,在民众当中进行蛊惑宣传,告诉大家在几十光年之外,就是所有人的“希望之地、重生之地、永恒辉煌之地”,只要舒舒服服睡上几百年,就能在一个比地球更美好百倍的星球上,展开新的幸福生活——前提是,所有民众都能咬紧牙关,榨干自己口袋里的每一分钱以及体内的每一滴血,为了进军大宇宙的计划而努力。
另一方面,他又在黑暗中豢养了一支由旧军人、辐射族和改造人组成的私兵,冲不少反对者龇出了锋利的獠牙。
他的私兵伪装成在“超灵之战”中落败的超能力者残兵,暗杀了不少在地球理事会中反对他的人;又伪装成最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和“纯人类主义者”,对超能力者的巢穴大肆围剿,挑起双方的仇恨之火,用这种方式,让超能力者、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所有反对者都两败俱伤,进一步集中自己手里的权力。
他也秘密兴建了不少尖端武器研发中心,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首先输送到自己的私兵手里,提升自己的战斗力,渐渐侵蚀甚至压倒正规军的力量。
面对末日的地球领袖,一路走来,恰似刀山火海中的逆旅,充满了残酷和血腥。
而李耀知道,在大而化之的历史推进之下,还隐藏着更多令人无法接受的,惨无人道的细节。
幸好这是亿万年前就已经发生的事情,幸好这只是一场测试或者说游戏,幸好他不用面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细节和活灵活现的受害者,否则,他的道心极有可能在这一刻彻底崩溃。
他的冷酷无情和专权独断,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末日危机的刺激下,全人类都激发出了百倍的智慧和勇气,再加上灵能的发现和超能力者的层出不穷,曾经停滞几十年的文明战车终于再次开始隆隆运转,从黄金时代变成了白金时代,科技大爆炸源源不断,天文学,航天学,能量学,材料学,人体科学……无数领域都发生了狂飙猛进的突破,几乎每隔三五年就有惊天动地的划时代研究成果被投入应用领域,荒芜的废土上“生长”出了一座座熠熠生辉的白银之城,真空管道,反重力装置,无人驾驭浮空碟,远距离遥感系统,诸如此类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和几十年前的微型电脑一样,成为随处可见,习以为常的东西。
当倒计时还有最后三十年时,由旧日的航空母舰改造而成的第一艘大型移民星舰终于制造出来,成功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月球轨道,而第一批人体冬眠项目的志愿者,也在整整十年的冬眠之后,成功苏醒!
一切看似都在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
但李耀的心依旧高高拎在半空
因为他非常清楚,把几万人送入太空,和把整个地球所有人送入太空,绝对是两码事,其难度何止是呈指数提升。
此时的地球,虽然经过第三次世界大战和超灵之战的蹂躏,但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也恢复到了二十五亿人口的规模。
要将二十五亿人统统送上移民船,奔赴千万光年之外,未知的星海深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如此,李耀依旧是殚精竭虑,尝试着做出最大的努力,最好的选择,能多救一个人是一个。
在亿万浮光掠影,一闪而逝的策略选项中,李耀敏锐抓住了一个叫“死亡教育”的选项。
而在无数有待研发的科技中,他也选择了一项叫“自律型机器教学”的技术,和“无人驾驶”一起,当成重点研发项目。
但这一次,这两个选择并没有行云流水地推进下去,而是泛出两道红芒,发出刺耳的“滴滴”声。
李耀微微一怔,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很遗憾,你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死亡教育’和‘自律机器教学’,并非我们文明的解药。”
声音在他的识海中浮现出来,“你失去了第一次机会,不过在提出合理化建议之前,我倒是很有兴趣听听,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的方案是什么?”
选错了?
三次机会,失去了一次,换言之,三条“命”,已经丢了一条?
李耀深吸一口气,暗暗告诫自己不要慌乱,他已经打造出了第一艘移民星舰,走到这一步才丢掉第一条“命”,应该是远超平均水准以上的表现了,他还有两次机会,别心急,慢慢来。
“以我所掌握的资源和研发进度来看,短短三十年之内,注定无法带着所有人逃离。”
李耀平静地说,“即便我们再怎么努力,到最后,能搭载三五亿人逃离就是极限了,换言之,五个里面,只能救一个。”
“是的。”
声音道,“你的判断非常正确,甚至还过分乐观了,五个里面只能救一个,这的确是我们文明面临的最大问题,人心的恐怖,甚至比陨石和黑洞的侵袭更加可怕,而你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没办法解决,我只是一个渺小的人类,并非无所不能的神灵。”
李耀苦笑道,“我只能尽量想出一种最公平合理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谁有资格登上移民星舰。
“在我的道德观念中,‘老弱妇孺’优先,是天经地义的法则,考虑到拯救文明的特殊性,时日无多的老者和疾病缠身的弱者不可能作为优先选项,那么妇女和儿童,就是最有资格登上移民星舰的人,按照五比一的比例来说,我们或许能拯救所有的妇女和儿童。”
“有道理。”
声音说,“妇女和儿童是一个文明的希望,雄性只是消耗品和生殖工具,一个雄性就足以让一百个雌性怀孕,繁衍出整整一个族群,反过来,一百个雄性和一个雌性,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诞生几个后代,不足以维系文明的运转。
“所以,移民星舰上不用携带太多的男人,理论上的确如此,问题是你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所以我选择了‘死亡教育’这一策略。”
李耀解释道,“这不是一项技术,反倒更像是哲学之类的东西,是教育所有人如何面对死亡,如何思考个人和文明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短暂的一生和文明漫长的历程,最终,我希望人们能更加从容和平和地看待自己的生命,能更富有牺牲精神,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最终,当移民舰队起航时,按照人口普查的年龄划分,所有的孩子,孕妇以及年轻的女士都能登上星舰,如果还有空余的舱位,再按照剩下所有人的年龄来排队。”
“原来如此。”
声音不动声色地说,“也就是说,在你的理想状态中,移民舰队的主要乘客都是妇女和儿童,那么,他们又要如何驾驭星舰,抵达目的地之后,又要如何展开拓殖呢?”
“星海航行,绝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李耀回答道,“宇宙中99。99%的星域都是什么都没有的真空,比大海航行更加平静,而万一遇到了最极端的险恶环境,谁来操纵都是一样。
“既然99%的乘客在99%的时候都处于冬眠状态,那么,他们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在各种尖端武器大行其道,灵能和晶石能大幅改变人体的情况下,我不觉得妇女就一定比男人更弱,就无法扮演好军人和科学家的角色,比方我就认识一个妇女,她的强悍程度……说了你也不会懂的。
“再说,我决定投入大量资源去研发‘自律式教育机器人’,也就是全自动化的教育系统,当这些孩子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就能得到超级电脑,全自动机器人的帮助,慢慢学习如何驾驭星舰,拯救文明。
“少年强,则文明强,虽然我知道这个方案还存在许多疏漏,甚至有很多一厢情愿的成分,但我是真心希望这些少年们,能展开元始文明——地球文明的新纪元,不知道我的选择究竟错在什么地方?”
第3102章 唯一的选择
“你的想法或许没错,却太过理想化了,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声音淡淡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文明造成了深重的创痛,即便一百年后,这创伤也仅仅是结痂而已,里面还有脓水和烂疮,尚未真正愈合——或许永远不会愈合。
“全人类仅仅是在灭顶之灾的威胁下,才捏着鼻子勉强团结在一起,又怎么可能用短短几十年的‘死亡教育’,把他们变成高尚、纯粹、无私的人,将生存的希望,让给昔日仇敌的子嗣?
“而那些脑满肠肥,高高在上的权贵,只会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和光辉灿烂的旗帜,让平民百姓为他们的利益去死,反过来,可能吗?
“这些权贵和富豪,自认为所有的移民星舰和星海航行技术都是由他们研发出来的,绝不可能将移民星舰上的生存空间,让给‘肮脏、卑贱’的平民子弟。
“你说按照年龄来划分谁有资格逃生,但当时的社会秩序远远没有恢复百年前的稳定,地球理事会的控制力相对孱弱,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难道光靠外表来分辨年龄?
“即便骨龄测试,都有很多上下其手的空间,有权有钱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一个十八岁的权贵子弟和一个十六岁的平民子弟,你觉得谁最终登上移民星舰的可能性更大呢?
“更何况,就算一切都按照最理想化的预期去推进,真的遴选出了一批懵懂无知的儿童和青少年登上移民星舰,成为我们文明的新希望,你以为,他们就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正义,善良,光明’的新纪元吗?
“你实在太小看蕴藏在我们,或者说所有碳基智慧生命基因深处的冷酷和残忍了。
“在我们的文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