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动开始就被打成“阶级分子”,是个臭老九。每天不是被□□就是做检讨,连女儿也和他划清界限,安茹听到都感到可怕!
  家里的小洋楼被抄没了,珍藏的玉石字画也都被人杂碎、撕碎了!
  后来吴慎之每每想起他的古玩,就是一阵肉疼,那么多的国家遗留下的珍宝就这么损坏在红卫兵手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那十年是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摧残,是对人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折磨,是教育的缺失,是对一代人耽误。
  安茹还记得上辈子网上有一段话让她印象深刻:
  当我们长身体时,赶上了三年灾荒;
  当我们需要读书时,赶上了十年浩劫;
  当我们就业时,赶上了下岗裁员;
  以上就是现在的她将来要经历的真实的写照,每一件都是影响人生的大事儿。
  三年灾荒已经过去了,2年后马上就是十年浩劫了!
  哎,安家村马上就要迎来下乡接受农民再教育的知青,被□□下放劳动的人们以及见人就要说毛的语录行为。
  还好现在安茹家祖上是根正苗红的贫农,爷爷还是个老□□,大伯在军中当兵。只要她好好的,将来就不会面临被批(斗)了。
  想到这里安茹心中很是纠结和复杂,还有一些茫然无措。
  如今的她才3岁大小,是个小娃娃,2年后也不过5岁。5岁大的孩子能干什么呢?
  她既不能改变历史,蝴蝶掉那十年,也没那个能力改变领导人的政策,拯救千千万万个受苦受难的人。
  她也无法向身为大队书记的爷爷说明这一切的事情,消息来源更是解释不清楚,你一个三头身的小娃娃说的话,又有几个人会相信呢?
  安茹自是在这里苦恼着,不过她的思绪也影响不到任何人,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
  对于安爷爷这个大队书记来说,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加紧传达公社领导这次在开会中的精神指示。
  这天一大早,安爷爷就把生产队的队委会成员都叫到了队部来开会。
  生产队的队委会成员挺多的,乌泱泱围着桌子坐了一圈。安爷爷坐在上头,用烟锅子敲了敲桌子,就开始讲话。
  “你们都听好了,前几天我去县里开会,公社的领导们讲了一些话,我这两天整理了一下,现在传达给你们”安爷爷环顾了下手的人,继续说道。
  “第一,中央开展了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咱们大队可不能被别的大队比下去。丢脸的事儿在我老安头这可不能干!”
  安爷爷还没说完,郭前进就抢先说道:“安书记,你就放心吧,我们生产队从来都是争先抢第一,那思想觉悟从来都是高高儿的!”
  “恩,很好!”安爷爷被人抢白了也不生气,表扬完了又说:“在咱们农村要‘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务’,主要就是为了杜绝有人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还有一些严重的铺张浪费,严重的违法乱纪等行为。”
  说道这里安爷爷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为了防止大家监守自盗,我决定从明天开始和大家一起审查咱们大队的工分、账目、仓库、财务等情况。”
  安爷爷知道水至清则无鱼,所以他从来都不会把人逼得很紧。而且他也相信长产队没有坏分子。
  “好,第二点,就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公社领导指示我们大队今年要比去年多交3000斤粮食。”
  安爷爷心里猜到了大家的想法,毕竟谁都不想饿肚子。所以只能期望今年是个好年头,社员们再加把劲,到了年底才能分得够吃的粮食。
  “好了,大家不要多想,我们紧一紧,国家才能富!”安爷爷深知,这时候就要给大家鼓起劲儿来,如果领导们都丧失信心,更别提社员们了!
  “现在的天气逐渐回暖,过两天就可以春种了。我想了想,大家从下周开始召集社员们耕田松土。咱们大队两头牛还是老规矩,轮流使用,一会儿你们自己抽签排除个先后顺序。以后用牛都按照这个顺序来!”
  安爷爷作为一个老大队书记,种地所需的东西心中都有数,所以分配工作才能做到驾轻就熟。
  “各个生产队长从现在开始就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别忘了3000斤的公粮。相信大家也不想辛苦一年到头,还要让自己的一家老小饿肚子吧!”
  在队部开完会后,所有人都散了。安老爷子一个人慢慢的往家走,思考着如何才能给给社员们创收。

☆、第4章 工分

  这天广播声音突然响起,把睡梦声中的安茹吓了一跳。
  此时的安爸安妈已经利落的起床,洗漱过后,安家人汇合到一起,就在安爷爷的带领下出门了。
  安茹很好奇,他们这是要去哪里?
  路上汇聚的人越来越多,安爸爸怕安茹被挤到,索性一把把她抱到怀里。
  安茹猛然变高,高兴地漏出了的自己的小虎牙。“爸爸,咱们是去哪里啊?”
  身前的小婶抱着被包的严严实实的四娃回过头“二丫,这是不记得了,咱们是去大食堂吃饭啊,去年你还来过的呢!”
  一旁的沈翠翠抿了抿被风吹乱的头发“哈哈,小孩子都是不记事的。二丫啊,妈妈告诉你一会吃饭的时候你快点吃,吃完后妈妈送你回家,好不好!”
  “好的呀”安茹连忙点了点自己的小脑袋。
  安庆昌一看女儿可爱的模样,揉了揉安茹的头发,笑容满面。
  大食堂就在村子中央,人们到达地方后,就在排队处领取自己的粮食,连小孩子也不例外。
  生产队如今有个大食堂,一共4口锅,等到大家一起上工的时候,才会开火。
  原来安爷爷作为大队书记吸取了前几年的大锅饭吃完粮食的教训,并没有让大家“敞开肚皮吃饱饭”。
  而是在农忙的时候支起大食堂,给每个人都限量供应粮食。
  食堂的每顿的粮食由事务长算计人数和粮食后,把做饭用的的原料发放给厨师。
  食堂就供应早上和中午两顿饭,男人每顿3两,女人每顿2两,孩子都是1两蔬菜一份,汤随便喝。
  说是汤,其实就是水,根本没有什么滋味,也就为了解渴罢了!
  这些吃食都是要送到地上去的,节省了时间,可以让社员们好好的休息一会。
  有些人不够吃怎么办呢,那就从家带点窝窝头添补一下。
  有那种会过日子的,为了省一些粮食,从来都不吃完,把剩下的粮食用布包起来,待会家去。
  吃饭的时候安茹就看到有个妇女把女儿没吃完的饭菜放在瓷缸里,准备一会带回家中。
  吃完饭人们逐渐散去,安茹也回到了家中。
  没多久广播中又响起了音乐,这回安妈妈跟安茹说“这首歌叫《东方红》,听到这个大家就要到地里上工去了。妈妈也走了,你在家乖乖的和奶奶待在一起哦!”
  “恩恩”
  这些天家里的大人都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
  安茹也知道这是春种了。
  1964年的时候人们上工都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一起工作,他们每天工作都由记工员记成工分。
  工分是报酬计量单位,用于计算人民公社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
  因为在公社中分配各种粮食、蔬菜、财务都要用工分计算,所以老话才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计分基准以每个“标准工作日”一般最多定为10-12分,安家村生产队就是12分。
  一般男壮年劳动力12分;一般男性劳动力则定为9-12分;
  女性壮年劳动力为7-9分;一般女性劳动力(中年家庭妇女)为6-7分;
  所以如果谁家男性壮劳力多,那可是很受羡慕的。
  安家还好安爷爷是大队书记,本身就有12个工分。而且老头身体还能动,也不愿意在家闲着,遂也是到地里上工挣工分,也有8个公分。
  安庆昌、安庆荣不必说,都是男性壮劳力,工分也是最高的12分;
  而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是女性壮劳力,有9个工分;
  而像安奶奶这样的老人,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工分是4-7个不等;
  如果像安国这样的10几岁的孩子,也算半个壮劳力,6-9个工分。
  儿童也有1-3个工分。
  这个时候除了身体残疾的,都是家里老少齐上阵的,实在上不了,只能去干一些公分少的轻巧活。
  等到晚上再放音乐后,安茹就知道了这是要下工了。
  安家人现在除了腿脚不便的安奶奶也就只有安茹一个人了。
  就连6岁的安谨小朋友也不例外。
  刚开始安茹还在好奇,安谨这么小能干什么?
  后来才知道如安谨一般大小,种不了地的孩子,都去打猪草了。打了猪草回来去队里挑过秤记录斤数,满了100斤也是有7个公分的。
  对于像安谨这样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生存不易,能够干活挣工分了。
  而家里另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娃娃,被送到村中一个老奶奶家,集中管理。
  其实安茹也是要去的,不过安奶奶行动不便,大人们商量后就决定把安茹留在家里,好让两个人作伴。
  安茹这些日子都是跟在安奶奶身边的。
  安茹发现安奶奶即使腿受伤了,也没有耽误手上的活计。
  安奶奶此时就坐在炕上,手里拿着衣服缝缝补补,或者是用碎布做鞋底。
  在安茹眼中,安奶奶有一双很神奇的手,能把一堆凌乱的布头缝缝补补在破了的衣服、袜子、鞋上面。不管多破的衣服,到了安奶奶的手里,总会缝补的完好。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指的是以前的衣服大都是大人穿完给孩子,大孩子穿完给小孩子;褪色的衣服翻一个面就又是一件新衣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改小,旧翻新”。
  就算实在是穿不了的,也要拆了留着打补丁或者做鞋底。
  现在的人们很难见到打着补丁的衣服了,每年都买好多的衣服,不喜欢了直接扔掉。
  安茹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安谨穿过的。灰蓝色的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裤脚还有些长,被安妈妈用针线挽了起来。
  所有人陆陆续续的忙了一个月,终于把地里的事情做完了,这才算稍微有点空闲时间。
  大食堂也就顺势解散了。
  这天傍晚,来了一个妇女,听妈妈招呼她:“翠翠在吗?”
  “王大姐,你可是个大忙人啊!怎么有空来我们家啦!”安妈妈看样子跟王大姐挺熟悉的,说话一点都不客气的样子。
  王大姐进了院子,也没进屋坐下,直接开口道“翠翠啊,咱们妇女生产队组织学习中央思想,从明天开始,持续时间为2周。”
  “好,我知道了。”安妈妈痛快的答应了。
  王大姐得到答复满意而去,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
  沈翠翠转身就去了妯娌赵小花的屋子,张嘴就道:“小花啊,生产队组织学习,明天别忘了,我们一起去。”
  “嫂子,你知道学习什么吗?”
  “好像是中央精神,主席指示。别管那么多了,咱们农村妇女多亏了新中国的好政策,办了扫盲班之后才能识得几个字,这回组织学习,咱甭管学习什么东西,认真就行了”
  沈翠翠是真心感谢新中国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不是白说的,沈翠翠也是这样鞭策自己的。
  沈翠翠是个凌厉风行的,种地、做饭、洗衣、缝补样样都能拿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