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8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人之常情,就好像体育运动里一般,当一个王朝建立之后,人们固然欢欣鼓舞,但更多人会希望看到王朝的覆灭。因为一个常胜将军会让比赛失去悬念,也让竞技的魅力被削减,而激烈竞争和百家争鸣,才会让比赛更加精彩——喜欢常胜将军之外的球员球队的球迷们才能够百花齐放。
  从1992年开始,雨果已经连续三年事业持续走高,几乎就可以用“横扫”的架势来形容了,似乎每一次雨果作品推出时就意味着成功。这对于记者、对于观众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
  记者们不禁开始思考:失败,什么时候到来?或者说不是失败,至少是一个暂停或者放缓,又将什么时候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出之前”这样一部作品成为了雨果的最新作品,这着实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事。不是一亿美元投资的商业大片,也不是有横扫奖项潜质的艺术电影,而是一部充满个性、带着实验性质的独立电影,似乎雨果连续三年持续走高的势头岌岌可危,随时都会幻灭一般。
  于是,刹那间记者们就都兴奋了起来,就好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不是针对雨果,只是单纯的“冷门心理”作祟。
  如此这般,“日出之前”这样一部本来在票房方面很难有所作为的作品,其票房表现居然成为了无数媒体讨论的焦点,这着实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当然,这个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各位专家们难以判断难以预测的棘手课题,到底是继续相信雨果的票房号召力呢,还是相信整个独立电影大环境的阻碍呢?
  显然,更多专家相信后者。雨果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对整个大环境形成抗衡,更何况,在帕克城观看过“日出之前”的影评人们也知道,这并不是一部能够在票房上攻城拔寨的作品。“低俗小说”的成功线路并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
  哥伦比亚影业宣布“日出之前”即将于二月三日正式在七间院线举行点映之后,转眼就有八家媒体对“日出之前”的票房成绩做出了预测。
  由于“日出之前”只是进行点映,对周末票房进行预测自然就没有意义,这八家媒体都是对单馆票房进行预测。但是这八家媒体居然没有看到“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这些大媒体,这着实耐人寻味。
  显然,不可能是“洛杉矶时报”并不关注,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票房太过棘手他们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还是因为即使是尼古拉斯…麦克伦也嘴软了,他也无法坚信不疑地说这一次“日出之前”票房依旧会大捷?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大报纸确实是没有做出任何预测。在八家媒体之中,有三家是全国性媒体,“今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和“纽约邮报”——都是对雨果不太友好的媒体。
  “今日美国”认为,“单馆票房三千美元是他们的最高期待值,这也是对雨果…兰开斯特的最好称赞——他的编剧处女作能够达到如此水准已经非常不容易。”显然,他们并不看好“日出之前”能够创造奇迹。
  而“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保持了一贯讽刺冷幽默的风格,“也许点映首周单馆票房能够拿到一万八千美元的水准,但这部电影的总票房要拿到兰开斯特片酬的零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对“日出之前”的单馆票房倒是很有信心,主要也是把赌注押在了雨果的号召力上,当然,电影在艺术院线点映时,“日出之前”的独立属性反而会成为优势,所以点映期间成绩被看好,这也是正常的。
  不过显然,他们对于“日出之前”的最终总票房还是保持着悲观的态度,用一种调侃讽刺的方式来表达了这一观点。
  至于“纽约邮报”,科林…迈勒没有任何理由支持雨果。
  
  第1082章 科林迈勒
  
  关于“日出之前”的票房讨论,虽然只有八家媒体参与,但却众说纷纭,根本无法寻找到一个清晰的脉络。
  八家媒体之中关于单馆票房预测最高的是“盐湖城周报”,他们认为“日出之前”绝对有实力取得两万五千美元的单馆票房;而单馆票房预测最低的则是“纽约邮报”,他们认为这部作品就应该把目标定在单馆票房一千五百美元的位置上。
  而关于总票房预测最高的是“芝加哥论坛报”,虽然他们嘲讽不断,但最后还是认为,“日出之前”的总票房很有可能取得七百万美元以上的佳绩,换而言之,也就是打破“疯狂店员”的成绩,成为圣丹斯出身电影的票房新任冠军;而总票房预测最低的依旧是“纽约邮报”,他们提出,这部作品的目标就不是电影院票房,还是以录像带市场为主更为实际,电影票房能够拿到五十万就应该庆祝,然后寄希望于依靠录像带的成功回收成本,“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可能、大概还能够实现盈利——前提是宣传策略能够奏效”。
  可以看得出来,由于“日出之前”的特殊性,各大媒体都有些混乱。
  其实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得知,经历了前面几部作品的模式——媒体唱衰、结果自己打脸——之后,现在媒体也已经意识到了,雨果在三年时间内已经成长为了名副其实的顶尖巨星,他的票房号召力得到了多次验证,所以他们不再会盲目地就认为雨果选择的作品一定就会失败,即使有“独立电影”这个棘手的标签。这,就是马太效应,同时也是潜移默化之中媒体认知的翻天覆地改变。
  “芝加哥论坛报”预测的七百万美元票房,对于“日出之前”这样一部特殊的作品来说,已经是十分大胆而果敢的数据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大获全胜的一个成绩。
  一半媒体认为“日出之前”还是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也许比不上雨果之前几部作品的辉煌,但回收成本、实现盈利还是没有问题的;一半媒体则认为“日出之前”受制于独立属性,终究还是难有作为,整个好莱坞的大环境、整个北美电影市场的大环境,依旧没有形成像欧洲市场那样适合艺术电影、独立电影在主流院线大行其道的氛围。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纽约邮报”的嘲讽和坚定,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客观来说,新闻媒体和艺人之间是很难彻彻底底闹翻的,这一点与艺人、电影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个道理,因为好莱坞说到底还是一场生意,只有绝对的利益,没有绝对的敌人。媒体和艺人之间更是如此,即使艺人痛恨媒体入骨,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媒体也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新闻爆点的机会。
  但是“纽约邮报”和雨果之间的关系却十分特殊,本来二者之间是没有任何仇恨也没有任何瓜葛的,老实说,“纽约邮报”甚至没有真正专访过雨果。可事情就是如此微妙。
  在迈克尔…杰克逊事件之中,“纽约邮报”意外站错队——或者说不是一个意外,只是刚好成为了雨果所制造的女巫审判漩涡之中的典型加害者,而前后几次在与雨果相关的新闻事件之中,“纽约邮报”都没有能够选对立场——或者说没有能够占据上风更为准确。于是,这就导致了那一场开始沸沸扬扬、经过红红火火、收尾却无人问津的“票房赌局”,着实是一次奇耻大辱。
  “纽约邮报”前前后后经受了几次打击之后,现在销量比科林…迈勒上任之前居然还下滑了一些,在全美销量前十的报刊排名之中,曾经一度攀升到了第六位,现在直接下滑到了第九名,仅仅暂时领先“休斯顿纪事报”。
  这对于科林来说是一个侮辱:“休斯顿纪事报”,那完完全全就是一份乡村报纸!而“纽约邮报”是驻扎在大纽约的历史悠久报纸,绝对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原本“纽约邮报”的总公司新闻集团还想要让科林升职,但现在不仅没有了升职,而且现有职位也要不保了。在1994年上半年总结会议上,鲁珀特…默多克点名批评了科林,这对于科林来说是职业生涯最大的污点。鲁珀特也不客气地表示:如果科林不想要负责“纽约邮报”,有许多人对这个职位都有兴趣。
  科林当然知道这一点。
  这使得科林和雨果之间就有了无法化解的仇恨,这是本质利益的冲突。科林花费了如此多精力才爬到了今天的位置,他自然不会束手就擒,更不会放任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
  不过科林得到了教训,他知道特蕾西…雅各布斯的下场,他也了解安东尼…邦德…斯图尔特的窘境,更重要的是,他亲身经历了数次惨痛的失利。所以,科林有丰富的经验。
  科林知道,他们的失败不是雨果太过强势,而是他们太过急迫太过激进,比如说“票房赌局”,其实如果科林不要直接正面挑衅雨果,只是通过报纸暗示,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他既可以挑衅雨果、激怒雨果,但同时又不会引火烧身。即使赌局失利,他也可以继续炒作成为新一轮话题——虽然会有些丢面子,但媒体的脸面在实打实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因为对于媒体来说,其实媒体指责艺人、偷拍艺人、抹黑艺人,这几乎就是常态;同时,媒体刻意激怒艺人从而制造新闻,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只要掌握好尺度,得益于法律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保护,媒体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这不是计谋,而是好莱坞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形成的一个循环,这也是艺人在与媒体的交锋之中总是处于劣势的原因。以马龙…白兰度和罗恩…克拉拉为例,马龙都已经把罗恩打得住院了,但罗恩带着橄榄球头盔再次贴身跟踪马龙,愣是让脾气暴躁的马龙束手无策。
  所以,安东尼…邦德…斯图尔特成长了,他正在寻找刺探雨果的正确方法,收获到了一些新闻,但可惜的是他内心阴影实在太大,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同时,科林自己也在寻找对付雨果的有效方法,他可不会举手投降,相反,他要利用雨果让“纽约邮报”更上一层楼,这一次,他不想要升职,他想要的是让“纽约邮报”通过雨果挣到数不胜数的利益,偏偏雨果又没有办法阻止,这才是最痛快的报复。
  科林一直以来都在潜伏、在寻找机会,“生死时速”之后,其实机会并不多,“低俗小说”在上映之前,就夹带着戛纳金棕榈的声势,他着实没有必要掺合到里面去,所以“低俗小说”上映期间“纽约邮报”销声匿迹了一会。结果也证明了科林的正确判断,“低俗小说”的票房完成了逆天壮举,一个不小心就会让“纽约邮报”进一步滑落深渊的壮举。
  可是现在的“日出之前”却不同,这部作品简直就是为科林量身打造的“翻身之作”。从题材到内容,从卡司到制作,几乎是一个浑身都是漏洞的作品。
  不过,这一次科林不会太过激进,他清楚地知道,现在雨果已经是顶级巨星了,就算“日出之前”真正失败了,也无法动摇他的地位——不仅因为这部作品才投资两百五十万而已,即使失败也根本谈不上伤筋动骨;更因为这才不过是一部作品:要毁掉一名巨星需要的是重拳出击。
  所以,在科林看来,他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在这一次的交锋之中多一些小心和谨慎,谋求未来的发展才是正理,“‘日出之前’真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纽约邮报”以这样的标题进行了报道。
  在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