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三生传奇-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宸笑了笑,说道:“这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就是我被人贩子带走以后……”

    果然,听着沈宸的讲述,孙洪山、婶子都瞪大了眼睛,象听评书传奇般难以置信。

    二旦却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奇遇怎么就没碰到自己。你看姐姐现在多威风,要是换成自己,说不定更厉害呢!

    沈宸尽量平淡简单地讲了一遍,省略了很多血腥杀人的情节,可听起来依然是动人心魄。

    唉,孙洪山叹了口气,沉声说道:“大梅呀,都是因为叔叔,可让你吃苦了。”

    婶子也觉得难受,拉着沈宸的手连连拍着,眼睛里闪着晶亮,差点掉出眼泪来。

    “吃苦倒没多少。”沈宸笑得云淡风轻,完全是不在乎的样子,“现在不挺好的,人家看重,吃喝也不愁。再说,游击队也不是正规军,打仗都是投机取巧,没什么危险的。”

第七十一章 不舍分离,再踏征程() 
    饭菜做好了,魏春儿殷勤地端了来,并挽留孙洪山一家在此住一宿再走。

    沈宸也是这个意思,谢过魏春儿后,又拜托她明天送叔叔一家到王家洼,先住在王大爷家里。

    “这没问题,我也很久没去看大爷大娘了。”魏春儿笑着答应下来,又问沈宸,“你呢,着急回部队?要不,也住一宿再走吧!”

    沈宸摇头,“不行啊,马就有行动,我得赶快回去,不能耽误。”

    魏春儿很想知道是什么行动,可又觉得直接打听似乎不好,便拐弯抹角地说道:“大梅,等你吃完饭,给我讲讲打仗的事情呗,我可想听了。还有,你还得指点指点我打枪。”

    沈宸笑着点头,说道:“那没问题。吃完饭,我去那屋找你。”

    魏春儿得到满意答复,笑着转身走了。

    看着饭菜,婶子半倚在铺盖,双手揉着脚,苦着脸说道:“今儿可实在支不住了,饭呢,我也不吃了。”

    孙洪山摇了摇头,说道:“宁叫累了腿,不叫累了嘴。好歹吃点饭,再躺着歇歇就好了。”

    沈宸拉起迷迷糊糊的小花,逗了一会儿,小花有了点精神,肚子也真饿了,便端碗吃饭。

    婶子也捧起碗,只喝了粥,吃了块咸菜。

    沈宸不管好饭孬饭,得先混个饱。他也知道百姓家穷,魏春儿能做出饭菜,让大家吃饱,已经是很尽力了。

    吃过饭,沈宸让大家先休息,他收拾了碗筷,送到灶房,又去找魏春儿。

    屋子里乱七八糟的,魏春儿的两个弟弟割了荆条子,姐弟三个正坐在小板凳编筐编篓。

    冬季里没什么活计儿,这编筐编篓也是个进项。除去自己使唤,还能赶集去卖。

    魏春儿见沈宸进来,赶忙站起打着招呼,魏春儿娘也笑着让沈宸炕坐。

    沈宸觉得很过意不去,占了那屋子,魏春儿一家难道就挤在这一铺炕?

    听沈宸这么一说,魏春儿满不在意地笑了起来,说道:“哪有你想的那样,我这俩兄弟到谁家还不能挤一宿,一点麻烦都没有,你就放心好了。”

    春儿娘拉着沈宸看来看去,喜欢地说道:“在游击队颠颠跑跑的,倒是没见瘦,个子好象高了,脸面也越长越好看了。”

    沈宸咧嘴笑着,说道:“吃得饱,睡得足,没心没肺的就长肉呗!”

    魏春儿端来碗热水,笑着说道:“说得那么轻松,好象扛枪打仗是闹着玩儿似的。”

    “是啊,闺女家家的打打杀杀,都是这世道逼的呀!”春儿娘叹了口气,问道:“听春儿说,你叔叔一家都搬过来了,你也没了担心害怕。这边虽然穷些苦些,可不受日本人管辖,倒还熬得过去。”

    沈宸点头称是,说道:“就是为了这个,才费劲把叔叔一家搬过来的。以后呢,还请多多照应他们。”

    “那有什么可说的。”春儿娘用力点头,说道:“这以后就是乡里乡亲了,要我说,就住在这张庄也好。”

    沈宸笑道:“还是住王家洼吧,跟大爷大娘,还有菊子都说好的。变了卦,他们该不乐意了。”

    魏春儿说道:“王家洼虽然小,可比俺们庄还要安生些。回皇协军便来糟蹋了一回,王家洼就没事儿。”

    沈宸点头称是,这也是他执意把叔叔一家搬到王家洼的原因。现在这个世道,偏远的地方穷些苦些,倒是安。

    而只要能过安生日子,能饿不着就很令人满意。

    闲聊了一会儿,沈宸的困倦劲儿就来了。魏春儿看出来了,找个借口把两个弟弟打发出去,打开被褥,让沈宸睡觉休息。

    沈宸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没矫情。从兜里掏出几块钱,让魏春儿买些好吃食,吃完晚饭便要连夜赶回。

    魏春儿推让了几下,也想着让沈宸吃顿好的再走,可家里又穷,便收了下来。

    沈宸躺在炕,身下烙得暖暖的舒服,也不用再警惕着什么动静,心一宽,很快就睡了过去。

    魏春儿在庄里走了一下,买了两只鸡、十几个鸡蛋,还有几斤白面。山村里也就这些东西算是好的,可挨着山,还是有晒干的蘑菇。

    回到家里,魏春儿便烧水拔毛,把鸡炖进锅里。

    沈宸睡了三四个小时,天还没黑便醒了过来。吃完饭就要走了,还有些事情要向叔叔婶子交代一下。

    来到屋里时,小花、二旦和臭子都还睡着,叔叔婶子却倚在铺盖,低声说着话。

    沈宸进来坐下,把在王大爷家存了钱,以及日后如何生活都交代清楚。

    叔叔婶子知道沈宸吃完饭便要走,这一离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都是依依不舍,嘱咐的话说个没完。直到说话声把孩子吵醒,才算告一段落。

    沈宸又和弟弟妹妹说了会儿话,逗了会儿臭子,魏春儿便过来,说是要开饭了。

    满满的一大盆小鸡炖蘑菇端来,白面烙饼,魏春儿还把煮好的鸡蛋给沈宸带。

    沈宸灶房拿了个盆,硬是分出去一半,端去让魏春儿一家吃。

    饭菜是好的,孩子们也吃得香,沈宸也是吃得畅快,只有叔叔婶子有些吃不下,老是看沈宸,好象多看一眼才能放心。

    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沈宸便开始收拾,身都利利整整,天也黑了下来。

    “唉,一个人走夜路不怕啊!”婶子帮着沈宸穿戴,唉声叹气地说道。

    沈宸笑道:“这里没有鬼子汉奸的岗哨,路却有不少民兵的警戒,有什么可怕的。”

    孙洪山看着侄女披挂整齐,这就要走了,也是连连叹气,叮嘱着在外小心,有空儿就回家看看。

    沈宸痛快地答应着,笑得很轻松,以这种样子让家人不必太伤感。

    “行了。”沈宸把大枪背好,看了一眼身,抬头笑道:“我这就走了,你们都甭担心。说不定过年的时候就回来了,咱们过个热闹年。”

    婶子的手从沈宸身慢慢落下,眼圈里含着泪水,嘴唇翕张,却说不出什么。

    沈宸笑着和家人一一告别,推门出去,边走边说道:“不用送啊,就不喜欢这个,象是回不来似的。”

    “这孩子,瞎说什么。”婶子的声音有了点哽咽,还是和丈夫走出了屋子。

    这边门一响,魏春儿便走了出来,也是穿戴整齐,背着长枪。看来,她是早等着沈宸,准备送送他。

    沈宸在院门口站住,又让叔叔婶子他们回去,指了指魏春儿,笑道:“有她送我呢,还要说会儿悄悄话,你们就别跟着了。”

    “在外小心哪!”

    “有空儿就回来。”

    “好的,好的,你们就放心吧!”沈宸说着,已经转身大步走出院子,头也没回,只是挥了挥手。

    ………………

    真的是感到轻松啦!?

    沈宸的脚步轻快,沿着道路向前走着,心里却想了好长时间。

    顾家,顾亲人,这是中国老百姓的优点,但在战乱临头的时候,只顾着小家,只想着家人,便又成了系在脖颈一根绳索。

    沈宸的心里其实很矛盾,也有些惭愧。虽然他觉得这是一种缺点,但扪心自问,他也无法完脱出这样的羁绊。

    而现在的洒脱不羁,一是因为他不是真的大梅,二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有真正的死亡。

    人孰无情,有情便有牵挂。当然,或许也可以强化这种情绪,让这些老实巴交的百姓,能为了自己的小家,为了自己的家人,而奋起反抗,去流血,去战斗。

    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的人还少吗?

    沈宸苦笑了一下,振作起精神,迈开大步,奔向了远方。

    尽管知道耽搁一两天,可能误不了什么事情,但沈宸却还是着自己的一份感情,一份责任感。

    不是缺了他不行的狂傲,而是有了他就能少死人的觉悟和信心。

    走在根据地的土地,沈宸能够发现,比他之前刚到的时候,警戒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显然,游击队的壮大,也带动了民兵的发展。别小看那几杆破枪,有了它们,百姓的胆子就大,人心就稳。

    这样一看,他把叔叔一家搬过来,还真是明智之举。而且,他也觉得杀戮和奋斗更有价值。因为,后面是他的亲人,是他的朋友,是对他好的乡亲。

    半夜时分,沈宸来到了一个临时休息点,就在山林边缘,可能也是最大的一个。

    有些意外的是,在这里不仅有他带来的几个队员,老周也赶了过来。

    沈宸一到,便有人去叫老周,把他从睡梦中叫醒。这么着急,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或者是情报。

    “哇,你的胡子长起喽!”一见面,沈宸便开起玩笑,“我回去告诉赵队,以后让他也管你叫叔。”

    老周哈哈一笑,说道:“就是这么想的,你不是老叫铁哥嘛,让他装年轻,我就是他叔了。”

    沈宸跟着笑了两声,对这种玩笑也无所谓。

    各人叫各人的,老周和孙洪山称兄弟,他叫叔没问题赵铁呢,沈宸管他娘叫大娘,叫他哥也没错。

    玩笑开过,老周话入正题,“此次反扫荡斗争,已经接近尾声。从各方面情况看,敌人正在回撤。游击队便有必要集中起来,伺机行动,配合正规部队,以期取得更大的胜利。”

    在抗战时期,主要是岗村宁次接任华北指挥权之前,鬼子的扫荡由于战术问题,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日寇方面的问题是:由于在根据地内作战,不熟悉道路环境,失去主要目标后,重新组织侦察和采取新的攻击行动,都有一定难度。而部队经过连续的开进行军和作战不断受到袭扰后,疲劳和士气下降也会产生。

    更重要的是,日寇作战部队自身携带的弹药和粮草有限。根据地内的民众“跑反”和坚壁清野,造成他们很难就地取得足够维持作战的物资。

    而依赖后方进行物资运送,在当时的运输和道路条件下,运输队非常容易成为抗日军民的打击目标。派一定数量的部队掩护,又面临减弱攻击力量的两难。

    所以,日寇初期的大规模“扫荡”,基本都是争取速战,一旦短期内捕捉不到攻击的目标,便会结束撤回。

    沈宸眨了眨眼睛,说道:“你的意思是敌退我追,让赵队把小分队拉回来,对回撤的敌人展开打击?”

    老周点了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