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孙-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全国参加会试的举子共是两千余人,录入贡士的不足两百人,十人中取一人也未必。不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饶是如此,两夫妻还是有些失望。

    放榜这段时间,也是大家求神拜佛的好时候,京城的放生事业前所未有的热烈。赵长旭还去买了几笼鸟儿让赵长宁放,长宁瞧着毛毛雨的天,有点无言。这个温度放出去肯定都冻死了,摆手走人:“你退给花鸟铺子吧。”

    赵长旭跟在她身后慢悠悠的:“我看大家都在放,你不放么?”他几步跟上来说,“京城如今开赌,压谁能中贡士,我出五十两买了你。”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科考的,但却人人都参与科考。每到考试,京城中的各大赌坊就以此开赌局,很多人就买各地册子来研究谁能上榜,压得越前赔率越高。朝廷为此很头疼,但是这种行为屡禁不止。有些考生本来很被人期待,但却落榜了,回乡的路上还有可能被输得倾家荡产的赌民扔臭鸡蛋烂菜叶,惨上加惨。还有些黑马异军突起的,让人家赚了钱,甚至能莫名其妙收到很多匾额。

    赵长宁就笑了笑:“你想让钱打水漂?”

    “这有什么要紧,我看没几个压你的,就当给你冲喜头了。反正一赔五呢。”赵长旭对此满不在乎。

    五十两打水漂,他还真有钱!

    “你可别再投了,被发现了祖父可要请你家法的。”赵长宁叮嘱他。

    赵长旭粲然一笑,他把胳膊压在她的肩上,“你别告我状就行,赢了我请你吃羊肉呗,去不去?”

    他一个习武之人,怎么随时随地都这么懒,好像立刻就要瘫下去了。跟着仆人靠仆人,跟着她就靠她。赵长宁不耐烦地推开他。

    赵家这边忐忑倒是不论了,杜少陵考完便搬回了杜家,杜大人正在看儿子默下来的答案,看到妙处便啧啧称好,到最后竟抚着大腿说:“妙,我儿这科可得中!”

    杜少陵站在旁边,露出淡淡笑容。他自然是得中的,否则岂不是拿赵长宁没有办法了。

    杜老爷问外头的婆子:“夫人和昀姐儿呢?”

    外头答:“夫人同小姐在小佛堂上香呢,老爷可让我去通传?”

    那必然是在给杜少陵求菩萨吧,杜老爷没叫人过去扰。把叫儿子到跟前,细细叮嘱他殿试的事。

    杜家的小佛堂,慈眉善目的杜夫人从师父手里请了香,为儿子供给菩萨。杜若昀穿了件水绿缎袄,亭亭玉立,给哥哥请了一炷香,又从师父手里请了柱,给赵长宁也请了香。她静静站定,想起那个如谪仙的背影,不知道他考得如何了。

    若是得中,他愿意娶她吗?三礼六聘,八抬大轿,从此便可嫁与这个人为妻。

    嫁给这个人为妻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昀儿,你怎的又上了一炷香?”杜夫人狐疑地问她。

    杜若昀道:“娘,心诚则灵,两炷香心更诚啊。”杜夫人想了想,觉得女儿的话有道理,接连又给儿子上了三四柱香。

    这样半个月后,京城的香烛涨价三倍,连带乌龟王八鱼都涨价了,翰林院才出了贡士的名单,张贴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第29章

    一盏豆大的灯油亮着,长宁静静看着手中的纸。

    长房满屋子的喜气刚刚停歇; 窦氏给丫头婆子们发了喜钱。就连三个庶女都一人得了个莲头金簪。热闹之后静下来; 就有种特别的寂静。

    贡士的第一人是那位苏州的经魁魏乾,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 是真正的天才类人物; 文才横溢。而且也不过三十岁,年纪还不大。第三是个没听过名号的,籍贯南直隶杭州李修德。第四竟然是那位蒋世祺,那位他吉安的老乡谭文却得了第八; 连中三元怕是不能了。

    至于她在贡院认识的宋楚; 却比赵长淮的名次低一些,排在三十名。

    而杜少陵; 他不过比赵长淮稍微次一些,排在一十八名。

    其实北直隶的考生水平是比不过那些进士大省的,这次北直隶的考生名次已经非常靠前了; 尤其她得了第二。可能已经是接连五六年; 没有北直隶的考生入过鼎甲了。

    但是殿试谁也说不准; 长宁轻轻地扣着桌面,仔细琢磨着。她这个人比较有危机意识; 凡事都喜欢思考多些; 早做准备。殿试只考一篇策论,她擅长策论,而且以她现在的名次,进士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只要有了应对的准备; 其实不难。

    她的目光又落在纸上。杜少陵,第十八名,籍贯北直隶顺天府。

    杜少陵的父亲杜大人是礼部侍郎,其实在榜刚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儿子榜上有名了,而且名次还不低。他却没说,等着捷报传到家里,杜家上下才是一片高兴。杜少陵知道自己是十八名,同宾客说笑。然后就被父亲拉去拜了祠堂。

    杜若昀却还想着赵长宁的名次,差了小厮出去打听。

    结果不一会儿小厮就跑回来,捷报已经传完了,排名靠前的那几个人现在大街小巷都在议论,他出去一打听就知道了。回来就给杜若昀行礼:“……小的还没去礼部,在巷子口的山东会馆就听别人说了,赵大公子这次得了第二,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他呢!”

    那个人他……得了第二?

    杜若昀一瞬间呆住了。她虽然惊讶,但是惊喜更多,又问小厮,“当真,你可听清楚了?”

    “妹妹,什么当真?”杜少陵从她背后走过来,“你站这里做什么,风口冷,回花厅去吧。”

    “哥哥,他……赵大公子得了第二。”杜若昀颇为高兴地同哥哥说,“他竟然不声不响地得了果然第二!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他呢!”的确现在议论赵长宁的人比议论状元还要多,毕竟魏乾已经很出名了,但在此之间赵长宁一点名声也没有。

    杜少陵脸上的笑容猛地消失了,他眉头轻皱看着小厮问:“这如何可能,她乡试可是名次末尾,你是不是听错了。”

    乡试末尾,他原以为她连上榜都难的。怎么可能得第二!

    “小的听得很真切!大家都在论,这事没假。”小厮从袖中拿了张纸,“小的还特地托山东会馆的一位举子替我列了前十的籍贯,少年您看看。”

    杜少陵拿过来细读,确认籍贯无误后,他慢慢地将纸捏成一团。

    果然第二,她真的得了第二!

    赵长宁当真有志向。既能得第二,其心性才华之高怕常人不能及!也是,否则又怎么会反威胁回来呢。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向他妥协。

    这样的人,若不是有那天的意外,恐怕是他不能触及的吧,如高岭峭壁上所长之花。

    杜少陵长叹了口气。既然是有这样的奇缘,他知道别人所不知道之事,那么他就不会这么容易放弃。只不过,威胁她这样的手段,怕不能再出现了。

    他对妹妹说:“你打探这些外男的事做什么

第30章 第三十章

    第30章

    在殿试这一级的考试里,所考的策论一般都是治国策。对自己很满意的皇帝一般会问:朕觉得朕的天下治理得很好很太平; 大家都来说说哪里好并且夸夸我吧; 给朕委婉地提建议也可以,但要注意尺度。对治国有点抱负的皇帝一般就问:比之尧舜禹朕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大家想想招怎么办吧; 初步制定几个五年计划之类,争取解决全民温饱问题。

    这次出题却不考治国,考得角度很清奇,题目如下:“夏汛至江淮南北; 淮水发动; 水泱泱而不息,城郭倾颓; 万顷良田毁于一旦。卿意欲何为?”

    题目一目了然,是问大家江淮发洪灾涨水了怎么办。这题倒不是无中生有的,赵长宁记得两年前江淮地就动了洪水; 由于当地的官员治理不当; 死了很多人。皇帝还因此斋戒了三天。但是发洪水这样的事是不能避免的; 即使是在生产力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也不过是降低发洪灾的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和疫情预防而已。

    因为她不擅长水文治理; 而且京城这地,沙尘暴倒是可能,发洪水是绝对看不到的。

    她略抬头看看周围,有人愁眉苦脸; 有人却恍然大悟欣喜若狂。

    赵长宁开始磨墨,思索怎么写这篇策论。

    她再仔细审题,又觉得‘城郭倾颓,万顷良田毁于一旦。’分明是在描写灾后的民生问题。这题不单单是说治水,恐怕民生问题,灾后重建也是要写的。再联系几年前江淮洪水之后,一大片官员倒台的事,赵长宁还真有所想。

    她蘸墨开始写草稿。“天下安定使为民兴,陛下诚有尧舜禹之风。古有贾让三策,沿袭承第,以改道分流为佳策。后有潘季驯之束水攻沙,宽河滞沙之高见。愚以王景之治论。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先详细列举治水的方法分为哪几类,而江淮的地势适合什么治水的办法,这是治水之策。

    光这一段长宁就写了千余字,接下来开始重点写灾后治理。受通讯交通等客观条件限制,古人并不重视灾后治理工作,死人发瘟疫是常有的事,以平粮策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还要趁火打劫的商家哄抬粮价。至于瘟疫预防,条件不够,只能从根本来解决问题。凡洪水中死去的人畜,都要集中焚毁,灾民也要集中管理,不可吃生食生水……

    从资讯发达的社会里过来,赵长宁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很大,她一一例举再详细解释。这时候日头高升,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内侍给每人发一碟馒头,一碗煮牛肉的热汤。

    众位贡士吃完正要答题,门口却喧哗了起来,有内侍进来说:“诸位起,太子殿下替陛下巡查,恭迎宝驾。”

    皇极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纷纷行礼跪下,只见一穿明黄色衮冕服,头戴嵌绿宝石金冠的年轻男子,由众人簇拥着缓步走了进来。他走过众考生坐在了副考的椅子上,微微抬手:“诸位平身答题吧,本宫替父皇逡巡,不必多礼。”

    这位据说是新科贡士‘座师’的太子非常年轻。长相俊秀而温润,下巴微翘,手指修长,白而无暇,整个人有种如白玉温润的气质,看得出是常年养尊处优的上位之人。他侧身同副考官,礼部尚书顾方怀说话。

    而那可谓是位高权重的老尚书毕恭毕敬地站着,拱手回答他的问题。

    长宁只看了一瞬就低下头,继续写自己的题。

    倒许多贡士没想到太子竟有这样的俊俏丰姿,有点紧张,好久不会下笔。

    谁料这位太子叮嘱完考官,还真带着众考官在大殿里巡视起来。当他走到赵长宁面前的时候,顿住了脚步。赵长宁知道他自看自己写字,幸好她现在是写的草稿,飞龙走凤不在话下。

    不想太子竟一手背在身后,俯下身替她捡了掉在地上的笔套,修长的手把笔套放在她的案上。然后依旧背手,带着众人往下面走。

    就这个不经意的举动,所有人都看向赵长宁,目光火辣。

    赵长宁硬着头皮当什么没发生,太子殿下一时兴起,却非常有可能让她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现在这位置是按名次排的,她在第二名,太子肯定知道她是谁,否则不会有类似这般关照的举动。

    她现在还没入仕途,就要被划分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