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彩色的情话-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色雄险壮伟。
第二天的路也不易走;我们或临陡崖峭壁;或涉山涧急溪;时停时行;整整7个小时;人困马乏地赶到澜沧江右岸高台地上的仁果乡政府所在地——若巴村。这里海拔2960米;气候较温暖而干燥;沿江两壁山岩峥嵘;唯有簇簇白刺花等灌丛与杂草;罕见天然乔木;显现了横断山区特有的干旱河谷景色。受惠于邻近山溪涓涓清流;这里有良田数百亩;较适宜青稞、玉米两季生产。最引人注目的是田间屋前遍植核桃树;尤其村边几株数人合围、树龄已达数百年的大核桃树;枝叶繁茂、浓郁葱绿;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给这荒寂空谷中的偏僻村寨增添了勃勃生机;宛若荒漠中的绿洲。
是夜;明月当空;凉风习习;望着那满天繁星与清冷皎月;不禁感慨万千。

八月的高原牧地已有了最初的霜降,拴在房外的牦牛也披着一层霜。随着大小牦牛的喘息,喷出的是一团团雾白的气,阿妈们和姐妹们蜷身开始挤这一天的第一遍牛奶。卓玛端进一盆牛饼生起火,而后开始给全家人烧这一天的第一壶奶茶。
我从海拔四千八百米的高处回望,看见了雪山。雪堆积在雪山上,闪闪发光。冷调子的太阳照着它,像银子;暖调子的太阳照着它,像金子。金山银山总是让看见它的人们惊喜不已,千辛万苦跑近了一看,是雪,人就走开了。
太阳从雪山背后落下去,其实是从另一个地方升起来,把另一座雪山照亮,那里的人们又开始欢呼。雪那么洁白,却把雪山变得那么神秘。
雪和雨其实是一回事,它们是云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生的孩子,就像北边的人和南边的人。雪水是雪的暮年,如同所有事物的暮年一样,稀里哗啦地流走了。只有雪山顶上的雪终年不化,让人觉得它们的中年期特别漫长,神话一般漫长。雪水流走时的样子十分壮观,高原留不住它们,像人的脸颊留不住眼中滚落的泪。
香格里拉既是雪的故乡,又是雪的驿站。
庄严的雪落在圣山上,化做圣洁的皈依和寄托,因为有了雪,香格里拉成了永远的向往。于是,从玉龙雪山到梅里雪山,雪花演绎的是一场朝拜顶礼的盛典,在开满格桑花的土地上,雪山成了最高最高的信仰。?
阳光穿透好几世的梦,又一次把我唤醒。在高原的每一处,我睡我醒,犹如我死我生。我醒来,太阳已在我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我感到太阳才是真正的牧者,它放牧整个高原,从天空的云朵到地上的生命。当春天来临,春雨沙沙落下,我们以为冬天已经消失,其实它正高踞在云层之上,和群山在一起,和天空在一起。你不是杉树,无法接近冬天。你不是雪峰,无法理解冬天。?
经幡也是声音,是另一种声音。它是虔诚的祈愿从生命的心灵深处发出,随风飘扬,在耳朵听不见的远处让眼睛看见。高高地竖起就是大声地呐喊。我从经幡下走过,被这七彩的声音震撼。寺院是金色的。寺院是人们朝拜的地方。人们走上寺院的台阶,从那里想像另一世的样子。在这高海拔地带,人们相信生命的完成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是生生世世的事情。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生的执着,和对生的持久信念。高原上,浩荡的时间无限,生命因此而漫长久远。
我用双腿行走,同时,我思考。我从一个村庄走向另一个村庄。我从一座雪山走向另一座雪山。我从白昼走进黑夜,再走向另一个白昼。我与影子同行。我的身影从草原上掠过,它常常走在我前面,也常常跟在我身后。走累了我停下来。有时候停在现实里,有时候停在幻觉里,有时候停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对高原的一切理解都是对自己的理解。对高原的一切解释都是对人生的解释。
山顶上,有一垛岩石让我肃然起敬,上边有漓漓拉拉的白色痕迹,我想,这可能是鹰经常栖落的地方。?
鹰是遥远山地的王者,在整个漫长冬季,它很少能吃到东西,久久立在岩石上,任由卷着雪片的大风凄厉。它站在岩石上一动不动,可以长达十几天以上。其实,在鹰飞翔的万米高度,即使在盛夏,也比山地最冷的时候冷,人们只是不知道,这么久久伫立的鹰在等待什么呢?直到最后饿死,也保持着王者风范,站在最高的地方朽去……
藏民望着天,告诉我蓝天是鹰的坟墓。

在澜沧江的两岸,险峻的横断山脉顶起云天,形成了一个个大大的V字形的峡谷,举世闻名的550万千瓦级小湾水电站就将建在峡谷之间。我初次到小湾的时候,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震撼:高高的山峰,如象是鬼斧神工杰作一般,笔直而俊亭,我想,人们把小湾称作做“小三峡”除了这里将建成一个大型水电站之外,更多的是澜沧江峡谷的雄奇和壮美与长江三峡相类似吧。
以前这里交通的困难是出了名的。江水湍急,水位落差很大,根本无法用船摆渡,深深的峡谷把江两岸人们天然阻隔,来往只能靠溜索。溜以前是用澜沧江两岸特有的一种藤条做的,一般有两条,一条是来的,一条往的,成一个“X”形,过往的人手里攥着一束干草树皮什么的,包住绳索保护手掌不被擦伤,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到对岸去。由于溜索保险系数很低,以前每年因为失手坠入江中的人不少。溜索后来换成了钢绳,护手的草也换成了滑轮,并且有专门的人维护,可是由于澜沧江沿岸空气十分潮湿,钢绳锈蚀得厉害,溜索断裂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因此没有多少人敢随便过。
“隔山可以对山歌,生到老死不往来”便是这里两岸人们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小湾水电站蓄水以后水位将逐渐上升,高峡出平湖,原来的那些溜索将被水淹没,巨大的人工湖泊将便利两岸人们的交往,小湾的溜索即将成为人们心中一个遥远的记忆。
有人生活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调味,人类的衣、食、住、行,往往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年来,澜沧江两岸有人居住的地方,山被开垦成了田和地,种上了粮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澜沧江儿女。可是,随着山头一年比一年的光,造成了两岸严重的水土流失,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所幸的是,有远见卓识的各级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把退耕还林工作当作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克期完成这一项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沿江而上,我们看到了不少正在为退耕还林挖栽种坑的农民和已经挖好了的坑。时下,正是栽种的好时节,如果按照规划认真加以实施的话,不用几年,澜沧江两岸一定比现在还要更加绿意盎然,生机无限。这一天,我们一定看得到!

田园,在中国人的人文理念中,是一个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意象,古老而持久。它就是那朵陶渊明诗中东篱下的山野之菊,沐着秋日夕阳,迎着清新微风,表达着自然自由的意志和温馨质朴的情愫。采下它,心中的南山悠然而现———那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跳跃放飞的心情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踏实悠闲的日子,是和大地、故乡、日月、山水、季节、树木、庄稼、野花有关的大浪漫,和朴素、自然、自由、温馨、和谐有关的大境界。
因此,当听说我的故乡保山市昌宁县提出了“温馨昌宁,温馨田园”的发展规划,并且已在实施中时,我们怀着一份激动和好奇,回到了故乡。
到了故乡,首先惊叹的,是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在一个县里,竟然有着如此的丰富和多姿。这里有地道的高山牧场,白云悠悠,牧草青青,牛铃叮当,村庄有炊烟飘起,远山如画;也有真正的亚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成片的甜竹林、展眼望去满世界的绿,满世界的葱郁和繁茂;这里产茶,明清时“碧云仙茶”曾作为贡品送往朝廷,现在所种的大叶种茶叶虽是清代才从耿马引进的,但种植面积大且是全天然手工加工,曾被评为全国的4大茶叶基地县之一,尼诺茶也位列全省8大名茶之中;这里也种茉莉花,虽没有元江的规模,但成熟早,花期长,花味香浓,在窨制的过程中花与茶的比例比其它地方用量少,大大降低了花茶的加工成本,更有利的是,花和茶为同一产地,加工方便,因此吸引了大量省外的茶商;这里还产泡核桃,栽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个大皮薄,出仁率高,在市场上一直是商家抢购的名优产品;这里还有温泉,每到春季,四周的农户们便结伴来到温泉边洗浴休闲,一派孔子所描述的理想国的丰足和悠然;这里的山珍味美无比,鸡(左土右从)菌用盐腌了吃,是一种更接近乡土的质朴风味,菜花腌菜拌蜂仔更是一绝,舌尖留下的关于春天和田园的滋味是可以让人回味一辈子的,也从没有在别的地方吃过如此香的鸡肉和猪肉,这些鸡和猪都是山里农家养的,成天在房前屋后悠游,吃的是天然饲料,和都市中批量生产的“人工肉”是两回事,不香才怪呢。
昌宁的丰富是要细心品读的,而昌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温馨昌宁,温馨田园”的发展规划和口号更是让人兴奋不已,漫步宽广现代的昌宁街头,在都市化的发展前景中已初见一个田园城市的风貌,不禁为昌宁县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审美眼光击节叫好,穿城而过的小河边种上了成排的树木,开辟出了休闲公园,新建的运动场后面,是大片的竹林,上千亩的荷花在风中摇曳,清香漫过整个城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树木、竹林、荷花都是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在营造温馨田园氛围的同时,也不忘了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这是一种眼光和高度,同时也是田园,这个天然、平淡、朴拙的理念的最高体现。
昌宁,我的故乡,澜沧江畔令人难忘的温馨田园。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会象版纳这样鲜艳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透过迷人的夜色,仿佛又见翩然的傣家姑娘,轻轻地,轻轻地唱起那首闪烁着爱情光芒的歌: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啊,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啊,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心就像长了翅膀一般飞了起来,飞向那片曾令我痴醉的土地上。
澜沧江源远流长,风光优美、景色秀丽,沿岸有白雪皑皑的高山,绿草如阴的平川,溪流涓涓的清泉,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波涛汹涌的激流险滩;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云南省,贯穿迪庆、怒江、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八个地、州、市,最后经澜沧县的水寨出境。
传说澜沧江下游水寨是长江与黄河的小妹妹,这位小妹妹生就硕长脖子,被称做水寨长颈族。一天,小妹妹嫁到了海外,还取了个婆家的名字叫湄公河。
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可这位多情的长颈少女情系大河上下,沿途施舍嫁妆,建起一座座水寨,云南澜沧江边的水寨自然就成了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天然纽带。
河湾水寨上下,众多少数民族杂居生息,友好往来。时常是对岸国家的鸭子游到这边的国家下一窝蛋,而上游国家的瓜藤也会爬到下游国家来结个瓜。每当暮霭降临,月上竹梢时,这边的小伙唱起情歌,那边的姑娘就会悄悄走过来,一段跨国情缘或许就此开始。
无论是对东方人还是西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