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彩色的情话-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城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跟“马边载人头,马后载妇女”形成鲜明的对照。文化这东西始终是无敌的,当我们把长城从建功立业的内涵上彻底拆除的时候,长城所独具的美学意义才会凸现:它是古代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场深刻的对话!如果说人类曾经战胜过大自然,勿宁说是时间和空间战胜了大自然,反过来,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上却获得了最终胜利。
长城就是长城,它只是一个建筑奇迹,抑或是一道长长的历史风景线。
唐诗宋词中更多的是对玉门阳关的边塞吟哦,因为众多的文人骚客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成就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和再无故人的阳关那两大名关的赫赫声名。仅留下半边烽墩的阳关和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玉门关的美,不在于它们的深邃,而在于它们所寄托的悲壮与离愁。透过茫茫风沙,从高高隆起的干裂坚硬的黄土层里,从断裂的古长城残垣断壁坚硬厚实粗糙的表面中,我似乎找到了古诗中描绘的玉门古关的那种苍凉景色,读到了中国某一页苦涩历史中的某一段。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经配曲吟唱,广为流传。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这里沙丘纵横,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当地人称为“古董滩”。在古董滩沙丘之间的砾石平地上,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分布广泛,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古董滩面积约上万平方米,面积大、散布文物丰富。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勘察古董滩四十道沙梁后,发现了大片版筑遗址。经挖掘、测量,这里的房屋基础排列清晰整齐,附近有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还出土了大批遗物。从遗迹及文物分布来看,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此挖掘发现与《新唐书?地理志》及敦煌遗书《沙洲图经》等史料记载的汉代阳关位置相符合,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考证,认为现在的古董滩就是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至于阳关何时何因被掩埋,至今还无从考证。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阳关一带已是敦煌最大的葡萄基地。站在烽燧高耸的墩墩山上,举目远视,绿树葱葱,一派塞上绿洲的好景色。
怀想新疆
飞机窗外那连绵的雪山、蓝蓝的高山湖泊,引得我不时发出惊叹,5个小时后,飞机降落乌鲁木齐。
第二天上午出发去天山天池,早就听说天山天池不怎么样,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抱着这样的想法,反倒觉得也不是那么差,一池静谧的湖水配以高大安详的博格达雪峰,也让我浪费了好几张胶卷。
北京时间起床、新疆时间睡觉。下午一点抵达阿勒泰,乘车前往喀纳斯。一路上先是经过戈壁滩,进入山区后,景色渐渐迷人起来,我拿着摄像机一路拍呀拍,还不时地发出惊叹。导游说这可不算什么,美的还没见着呢!真的吗,我很期待。果然,一片片草原尽显眼前,绿油油的草原上白色的毡房星星点点,牛、羊、马悠闲地在其中吃草,草地、树林、牛羊、小河、山丘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我们每看到一处,便要求下车拍照,每次都以为是最美的,可过了一会又能看到更好的,车子不得不一次次地停下,没办法导游对我们说,“你们今天还想见到阳光下的喀纳斯吗”,我们这才收敛了一点。下午7点,进入喀纳斯景区,沿着奔腾的喀纳斯河,一路经过卧龙湾、月亮湾,光线已不是很好,但仍是美不胜收。
路过乌尔禾魔鬼城,听说里面遍地是风棱石,可我晃悠了半天也没见到一块,害得被同伴取笑,说要有风棱石也早被别人捡光了,哪轮得到我,要么就自己一个人走到魔鬼城深处,说不定还有幸免的。导游说魔鬼城的落日是最美的,可大多数人时间不凑巧,除非是晚上住在克拉玛依,说得我是心驰神往。车过克拉玛依,两边全是抽油机(磕头机),蔚为壮观。过了克拉玛依,路就很平坦了,不是高速就是一级公路,我们也趁机在车上好好补补觉。昏昏欲睡中,只听有人惊叫,“看,落日”,抬眼一望,戈壁滩上天地一线,鲜红鲜红的太阳挂在地平线上方,把周围的云彩染得一层火红、一层紫红、一层金黄,显得妩媚而妖艳,这时一群大雁从太阳前飞过,这意境,啧啧,让人无法形容。我傻傻地看着窗外,似乎天地间什么也不存在了,好半天也没想起要把这美景用摄像机拍下来。有人先反应过来,大叫着停车,司机也不管那里能不能停车(我们的司机师傅真的很好),让我们下车尽情恣意地欣赏这落日美景。
在火车上睡了几个小时,六点钟,吐鲁番到了!天还没亮,下着小雨,迷迷蒙蒙,全然不觉身处火炉之中!
据说火焰山由中、新生代海底岩浆喷涌隆起而成,赤红色山丘绵延百里。我们走近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山坡沟壑纵横,纵向的一道道一定是古气候的雨水侵蚀而成,而横向的一定是几万年来厉风的杰作。放眼望去,赤红的砂岩简直要熊熊地燃烧起来!可惜今天太阳并不猛烈,甚至难见太阳一面,不然,砂岩灼热闪光,气流缭绕上升,飞鸟无踪,人迹难寻,浩瀚戈壁燃起一条红色火龙,该是多么壮观。这时,即使你有孙牾空的本事,也不得不向铁扇公主借助芭蕉扇才得以闯越过去。
据说阿斯塔娜墓群被德国人盗走了很多文物,留给我们的只有两具干尸,几幅壁画。历史的悲剧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处文化遗迹上演。如今,整个古墓群像一个施工现场,我们兴致尽失,毫无心思考究干尸、壁画。什么时候,属于我们的文物能重回故里?
高昌故城就在阿斯塔娜墓附近。小伙子不是专职导游,而且汉语说得蹩脚,我们只能猜测阿斯塔娜墓与高昌故城是同一年代。高昌故城建于西汉,可是从古墓的壁画却看不出汉代风格。听说明初曾修葺过高昌故城,我觉得很奇怪,明朝准备放弃丝绸之路,为何重修高昌城?难道这里发生了战争?
高昌故城现在只剩下一个个土墩和断续的墙垣,墙垣上开了大大小小的洞,看不出是什么样的建筑形式,甚至怎么看也不象是建筑。只有几个暸望台之类的还算隐约分辨出来。小伙子指着一个地洞说这是坎儿井。坎儿井,是戈壁上的唯一水源,是城废弃之后井才枯竭的,还是井枯了导致城市的废弃?对于戈壁上的城市,地下水系统就象人的毛细血管一样重要。水文特征的改变甚至让城市迁址,如汉长安南迁,敦煌“另筑卫城”。浪费水资源无异于自杀式行为。我们捏了捏矿泉水瓶,还剩半瓶!别急着喝,留着点。古城的脚步虽已远去,面对茫茫戈壁,我们似乎还听到她干渴的呼唤!
天山雪水融化流淌下来,滋润着市区一带的火焰山峡谷,此处出产的葡萄特别甘美多汁。葡萄藤爬满了架子,把我们包了个严严实实,只留下一条条交错的小路。稀碎的阳光透过葡萄叶洒下来,星星点点,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娇妍欲滴!维吾尔族少女把刚摘下来葡萄献到客人面前。红色的,绿色的,娇媚可爱如维族少女的眼睛!我们连声道谢,她们则报之以甜美的微笑。卖葡萄干的小伙姑娘也盛情地邀你过去品尝,品种多得目不暇接,只要你每一种都吃上一颗,保准你饱得捧着肚子!我们围坐在维族姑娘铺好的地毯上,吃哈密瓜和葡萄,虽然肚子已经半饱,然而盛情难却,我们还是要了一个羊肉手抓饭。此时此刻,要是一边听王洛宾的歌,一边欣赏维族姑娘翩翩起舞,该多么恣意!——后来我们在王洛宾音乐厅有幸欣赏到了!——这一顿我们吃得美滋滋的,手抓饭的香味让人流连忘返。
新疆的风景我愿意用严肃一词来形容,新疆的风景,绝不妥协。不是亭台楼阁九曲回廊千江湖月的闲情雅趣,也不是登斯楼也把酒临风一览群山的慷慨激越,身处新疆,纵横八百里不见人烟,焦土和烈日,草原和牛羊,冰川和盆地。当焦渴的身影投在戈壁,一脚踏去腾起的尘土久久不散,当夜风吹过湖面,松林间月亮在黯淡的星光下穿行,当脸盆大小的拌面端上饭桌,馕饼胡乱塞进背包,越野车马达在沙漠里咆哮,新疆的感觉,就是正午一个人站在那滋养乌鲁木齐的1号冰川上,脚下是还是积雪,脸却被烈日炙烤得火辣。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我看到了:阿泰勒大草原,牛羊赶着白云,牧民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转场,他们的面孔被风雕刻成相同的模样,生生不息;落日,把那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染成金色,额-尔-齐-斯,舌头一点点的把这个音推出口腔,与其长途跋涉向东向南融入温暖,不如掉头把自已永远凝固在北极;魔鬼城,风把焦土堆积成历史的形状,边角圆滑的石头证明曾有鱼在这里快活地呼吸,夸父,不是死于追逐时的干渴,而是畏惧寂寞的身影在这片土地上语发狰狞;哈巴河两岸的白桦林,笔直纤细雪白的树干,安静而从容地积蓄着,因为秋天,叶子就会变成烈焰;吐鲁番盆地的交河故城,如果所有的堤坝都决堤,涌入的蓝色海水会把那场焚城的战火熄灭么?清晨,在哈纳斯无人的岸边,听着各种颜色从雪山顶上滑到雾气蒸腾的水里的声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一言不发,因为远离了可笑的人群,无须聒噪,除了倾听,还是倾听。
寻找失落的文明
启浪古城,位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勒乡其兰村东6公里,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地理位置处于东经79?8′5″---北纬40?2′14″之间,为清代驿站遗址,属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古“丝绸之路”上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尉头国国土,面积约7万平方米。北宋时期,兴盛于两汉的尉头国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记载中神秘消失,成为丝路历史上的一个谜境,而启浪城遗址却在漫漫黄尘中得以保留至今。古城中现有的80米城墙保存完整,其中城门、角楼、炮台、官邸、驿站、住宅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