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彩色的情话-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大佛,分明我感到了一种肃穆,一种深邃的内涵,佛学的神秘,早以超脱成为集思想、文学、艺术等等的综合学问。
顺着大佛左侧,沿洞天而下,可至佛足,停留在佛足上,一抬头,高71米的大佛彰显着宏伟气势,仅仅一只佛足,就可容纳百人之多,体型匀称,宽广的胸膛,形象地述说着海纳百川,融江河日月的佛心。久久地注视中,我们是那么的渺小,可佛却在此屹立了千年,望穿了人间酸甜,见证了王朝变迁,岁月轮回。如此地接近到佛,可耳边分明听到的是千年前那一声声铁钎凿石声,古人是以怎样的创造性和坚韧完成了这一杰作,不得不说这是一信念的永恒。
细心观察,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的古人们,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惊叹。佛头上1021个石螺发髻,还有大佛的耳朵以及身边的水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大佛解决了整体的排水功能,才使大佛可抵御千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完整无缺的保存到现在,这一智慧的结晶,就是今天让我们看来,都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时常希望有一奇迹;时常希望有所寄托。人塑造了佛,它高高在上,有着无穷的法力。人只有在祈祷中,却永远达不到佛的高度,那就是至善至美。近看大佛是一心情,远望大佛更显佛的气魄,能在一个宽广的地方全方位拜佛,给自己一个更大的视角,以净化自己的灵魂,我又选择了拜佛的第二条线路,乘船遥拜。
江风徐徐,思绪忽远忽近,一会佛在眼前,一会佛又在云间。只有远远地拜佛,才可舒展开人的心境,就象这奔腾的三江之水,向着佛扑去,沐浴洗礼后的再生。我以心的跪拜,在大慈大悲的佛面前,反思着过去与未来,人之初,性本善,多一份阳光,多一份爱心,我们的社会就一定更融和、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游船渐行渐远,再望大佛,再看这山,原来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种震撼是不到此而无法有的体会,当这一体会充填到我们的血液时,就是一种力量。记忆中的孤寺清灯,简单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在这里有了新的释解,佛海无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能在这天地之间拜读大佛,是何等的海阔天空,大彻大悟,生命的精彩亦如浪花一朵,围绕着船行,一路向前。
如果到此就完结了我的乐山拜佛之行的话,那还远远不够,因为船行到比较远的一个地方,通过一个特殊的角度,再仔细地望去,由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这三山组成了一更绝的奇迹,那就是乌尤山做头,凌云山为身,龟城山为腿部的一个巨大睡佛,静静地仰躺在江面上,而大佛正好在睡佛的心脏部位,这一完美的纯粹自然奇观,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把人引向了佛国天堂。
我不愿离去,就愿在这佛的世界里,静静躺在佛的掌心,聆听佛国清音。
走进阿坝
汽车从成都出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段的时间,转而驶过了都江堰市。我还没有看够天府之都的景色,还没有从那种温热、湿润、细雨霏霏甚至连太阳都难得一见的气候中醒悟过来的时候,在我的视线中逐渐地出现了风格很有特点的建筑房屋,有的显得陈旧而古老。就连新建的学校、单位、民居也是一样,房屋的四角都有明显的“角”凸出来。这种新老房屋的建筑风格告诉我,汽车已驶入阿坝州的汶川县境内。
汶川县是羌族、回族、汉族杂居的地区,羌族居民居多。有趣的是,他们仍然延续母系氏族的社会习俗,讲究的是男嫁女娶,女人当家主事,在外做事干活。而男人则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她们终生一夫一妻。男人死后女人是不能再娶的。女人在本民族内享有试婚的习俗,姑娘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自己物色情人,可以把自己物色的男人带到家里来住,从中选出自己的如意郎君,然后成婚。
一路上,导游不停的给我和同伴们讲不曾听说的故事。不时的,被导游那带有颜色的幽默笑话逗得开怀大笑。
我第一次来到阿坝。这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一边听着,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汽车已经驶入岷江大峡谷,沿着岷山山脉在峡谷内的公路上行驶,逆岷江而上。波涛汹涌的岷江伴随着我们不时的流在车子的左面,不时的又在右面露出。波涛声始终在耳边回响。
海拔逐渐升高。山,渐渐的变的矮了,有的甚至可以平视,在翻越一座不知名的山时,我陡然发现,下面清晰呈现在眼前的梯形山路,竟然一下子数到了七层。路边的村寨少了,偶尔经过一个村寨,除能看到典型的羌族民居,还能看到身着羌族服饰的妇女、老人。我感到新鲜,而她们却异常的平静。
一路上,清一色的旅游大巴,清一色的开往同一方向。旅游拉动了山里的经济,沿途数量不多的山寨、县乡小镇搞活了。
我们在一处海拔3090米高度的一个小镇边上停了下来。在这里,停车的地方并不大,而村民却都在路边摆起了摊床。叫卖声响成一片。卖小吃的,卖水果的,还有的卖山里的各种野生的药材。我发现无论在卖什么的摊位上,都摆着同样一种东西,就是当地的特产――麻椒。导游告诉我说:“看!那寨子里、山坡上,那红红的树,就是正在成熟的麻椒树,那是野生的、天然的、绿色的。”我放眼望去,那一簇一团的红色,还有那已经变黄和就要变黄的树叶,点缀在绿色的山坡上,就像一幅水墨画,煞是好看!
在停车场的边上,是一个很大的“海子”。在高原上,人们是看不到真正的海的,所以都把这种湖泊称为“海子”。静静的湖面像一个大大的镜子,清晰的映着山的轮廓。时而掠过一阵风,湖面微波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能让你想到,她真的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高原的深处。
车子刚刚停下,几个小伙子就拖着水管、苕把,殷勤的为我们洗车。我问他们,洗车要多少钱?听到的回答是,免费。我感到诧异!后来我明白,洗车何必收费?简易的卫生间,游客用一次收五角钱,而且还要卖许多的特产呢!很明显,山里人也精明了许多。
我看见了牦牛,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牦牛的旁边站着身着藏族服饰的男子,他们是专为游客拍照而来。牦牛在那里静静的候着,似乎并未理睬那么多游客的到来。
在公路那边的山上,有几处藏族的民居。我知道,前面就是松潘古城了。松潘是通往九寨沟的必经之路,在它的西北面不远,就是红军七十年前遭受磨难的松潘草地。沿途,我看到了后人修建的纪念红军长征、缅怀红军烈士的纪念碑。由此经过,一个从小看着红军长征的书和电影长大的我,心里油然升起敬仰之情,不由自主的多看上几眼:高耸在山峦之上的纪念碑顶上,站立一个红军战士,左手擎起一杆长枪,右手高举一束鲜花,远远望去,威武壮观,让人肃然起敬。
进入松潘县,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完全的藏民族的聚居地,在县城经过时,虽然没有机会下车,在车上能清晰的见到藏民兄弟、姐妹手里托着向游客兜售的小纪念品,围着游客,比比划划的。言语、动作、表情中带有在我看来的一丝野性。
由于路况和交通拥堵的原因,我们在海拔3200米的川主寺镇住了下来。一路的颠簸、劳顿,虽然到达了宿营地,但没人能兴奋起来。宾馆内的电水壶烧了一小时,也没有开锅的意思,饭店的米饭生芯子;天气很冷,尽管随身携带的御寒衣服都已穿上,仍觉很凉;已经有人出现腹泻、头晕、呕吐甚至缺氧的高原反映。这一切真让人有一种凄凉的感觉,尽管距九寨沟那美丽的童话世界只有80公里……
第二天早晨,我们出发了。汽车从3200米的高度继续向上行驶。
路旁没有了村寨。也没有了高大的植物。只有零零星星的牦牛和成片的荒草。偶尔能看到的就是耸立在路边的高大的招商广告牌。周围的山峰已尽在脚下。车内异常的安静,没有了昨天启程时的欢笑与嬉闹……车子越爬越高,车里的人们越来越蔫……
汽车在爬到4000米左右的时候,就钻进了云层,外面雨雾朦朦,毛毛细雨打在了车窗上。汽车在山顶云中盘绕了好一阵功夫转而向下行驶。通向九寨沟的路,路面很好,清一色的柏油路面,但蜿蜒曲折……
路边渐渐的绿了起来,各种树木各种颜色也多了起来,有黄色、白色、红色、也有紫色,衬托着绿的底色,我一下子兴奋了!山里的景色越来越好看,就像一幅又一幅的山水国画。海拔降低了,车里的人们也都来了精神,汽车驶入了青山绿水之中……
九寨沟越来越近……
九寨沟真美!那“树在水中生,鱼在云中游”的“翠海”景致;那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颜色的“彩林”;那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叠瀑”,好像一群群的银龙,竞相跳跃翻滚;那终年碧绿的湖水清澈明丽见底,水上水下虚实难辩,如梦如幻,梦幻如真!简直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在这“人间仙境”和诗一般的“童话世界”里,我们尽情地玩了一天。
九寨沟那极俱人性化的旅游交通,可以让你乘坐景区内的大巴车在任何一个景点下车。尽可能的多看一些吧!我这么想着。于是,我和王大哥偷偷地离开了大队伍,独自逛了起来,自然也就掉队了。集合的时候,领队和导游还有同伴们都很不痛快,但我俩收获很大,看到了他们没有看到的瀑布和群海。为此,我并未理会他们的白眼,自感洋洋得意。
当晚,导游小周带我们去藏民家坐客,让我们体验藏家风情。我们一行二十人来到了藏民卓玛的家。这是一座占地一百五十平米左右的二层小楼,加上院子足有三四百平米,小楼的外墙装饰、经幡、转经筒、纯粹的藏族风格,里面有客厅、念经堂、卧室和橱房;墙壁上画着各种图案的花纹和壁画,很是华丽。卓玛姐弟八个,她排行老二,在姐妹中老大,能歌善舞,汉语说得非常好。九寨沟开发以后,她带着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借助临街的位置,开起了这个“藏家乐”。就因为这个,卓玛一家富了。当然象卓玛一家这样的在九寨沟当然很多。
在卓玛家,我们围坐四周,品尝藏式的各种食品,喝青稞酒,吃烤全羊、啃手把肉,看姐弟们轮流唱歌跳舞,不停的为客人们敬酒、倒酥油茶,以他们特有的民族方式,招待远方的客人。从卓玛姐弟们高兴的样子,就能看得出旅游业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藏区的经济,促进了改革、开放。改善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他们非常的开心。
在阿坝,我们往返一共三天的时间。三天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经历了海拔四千四百米高度的生理考验,体验了藏羌的民俗。在阿坝,我忘却了高原反映带来的不适。九寨沟的美景让我留连往返,终生难忘。我实在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她的美!但有一句话,“九寨归来不看水”,那是人们为九寨沟美景能居全国乃至全球之最的绝佳诠释!
更让我感到宽慰的,很值得记述的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变了!阿坝的各族人民变得更勤劳,更幸福,更富有智慧!
古城风雨夜
文君酒酣醉未醒,我们便在夜色朦胧中来到了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雅安市。雅安市原是西康省省会,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