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彩色的情话-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毛为了追求梦想跋涉在通往撒哈拉沙漠的路上,至死都不曾觉醒。一个以探险揭秘为喜好的男人在三毛死了以后,重走三毛走过的路,揭示三毛生活的真相,他的书中,三毛不在是那个纯清而浪漫的女子,荷西与三毛也不全是浪漫。然而,许多年以后,人们记住的仍然是三毛。是的,如果三毛做了一个梦,至死都不曾醒来,我们又为什么要在她死后去吵醒她。
奶油色的紧身毛衣,托起一张鸭蛋圆脸,头发整齐地绾在脑后,肩上披一条紫色的披风,双手拉着披风的一角,轻轻地从对面的小店里走出来,不,是从李清照的词王实甫的曲中走出来的一位古典韵味十足的女子。小城不会有这样的女子,小城浮躁的空气缺乏经典与大气,尤其是女子。
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凝神去看,是真的,她脸上带着浅浅的笑,细眉细眼,宛若画中人物。
“这是北京来的女画家李洁。”她后面走出一位熟人,这样向我介绍。北京与小城,千让之别,她千里迢迢地赶来,也是为了寻找她心中的荷西还是撒哈拉?我不由得驻足,跟他们进小店看她的画,桌上放着她的画册,上面有她的小照,一身藏青色的长裙,所不同的是肩上的披风是一条浅蓝色的丝带。眼神比现实中的她更年轻,更清纯一些。她只有二十九岁,”还很年轻啊!”我一边感叹着一边抬头再看她的脸,却看出脸上涩涩的笑与眼角的苍桑。”都三十岁了。”声音是那么轻,听来却犹如秋叶坠地。女人三十岁,青春已逝而心力渐韧。
看了做画的人再看她的画,便看出许多画外之音,她专工花鸟,而笔法却不是那么流畅,一幅秋菊图,多用枯笔,画面满而杂,叶子的渲染很有层次感,却有凋落之象,看的我有些心痛,于是又转身看人,她依然浅浅地笑着,我却不忍在问。她取笔名梦鸽,真是人如其名。
像梦鸽那么大年龄的时候,我也像她一样为了梦想到处流浪,每一次坐上车我都不希望它停下来,因为我不知道我又要栖落何处。梦鸽应该不会有我那进的想法吧?
梦鸽让我想起一个南方的网友,她也是细眉细眼,也是很有书卷气息,所不同的是她是一只家鸽,她不会飞到遥远的北方,但她的心一直在飞翔。她曾经在北方的网站里蛰居了很久,现在又飞走了,不知是不是还会回来?
越云是一个书法家,也像梦鸽一样到处飞。他偶尔栖落小城是盛夏季节,而后秋就来了,雨下了很久,我几乎忘记他了。听说他一直走在路上。他们都是真正的梦想家。
我无力购买梦鸽的画,却把她连同她的画收藏到记忆的最深处。同时为一个梦想家送上默默地祝福。
 

第四辑:走过西南丝绸之路


第四辑:走过西南丝绸之路
北方的驼铃,南方的马铃,声声响在我记忆中。
1992年,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带着丰收的喜悦,我有幸参加了“川滇作家艺术家重振西南丝绸之路采访团”,沿古南方丝绸之路,进行大规模的采访活动,再谱“南行记”新篇。
难忘金秋
在平沃富饶,绿竹猗猗的“天府之国”的腹心,雄峙着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成都。它是四川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辖2个市区,3个郊区和11个县,城区人口132万,因历史上成都遍植芙蓉和织锦业发达、明丽、又简称“蓉城”、“锦城”;据考证,它还是秦汉时神秘的“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吸引中外游人的杜甫草堂、武候祠……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带着丰收的喜悦,1992年9月10日我们云南作家、艺术家采访团来到成都,这个“西南丝绸之路”出发地,与四川作家艺术家采访团汇合,组成“川滇作家艺术家重振西南丝绸之路采访团”沿古南方丝绸之路,进行大规模的采访活动,再谱“南行记”新篇。
在9月15日举行的首行仪式上,10朵民族之花小姐向参加这次活动的作家、艺术家们献上了南行光荣花。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在首行仪式上热情地说:“这次活动配合两省打通祖国大西南南北大通道,扩大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是的,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比北方丝绸之路尚早几百年,如按广汉市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发现的,从印度进来的“宝”贝计算,则时间更早。这条路线聚居着几十种民族,是中华民族文化汇聚之处。古往今来,在这条路线上不断进行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为传播中华文明与吸收东南亚及西亚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次重振南方丝绸之路采访活动,就是力图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和新闻报道,反映今日丝绸之路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化,歌颂人民和党建设社会主义大西南的巨大力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励人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奋斗。
15日下午,我们开始了西南丝绸之路的第一站采访,来到了蜀锦厂和蜀绣研究所,年轻的厂长向我们介绍了情况。
蜀绣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享有“蜀中之宝”的美誉,它与苏绣、湘绣、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被称为东方艺术名珠,是全国著名刺绣流派和绣种之一,蜀绣以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和精湛的针洁技艺驰名中外。
在南方丝绸之路上,蜀绣以它经久美观秀丽的风姿,受到了东南亚各族人民的喜爱。无论是北方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处都闪耀着它的风采。
16日下午,我作为武警边防部队的作家代表,带着云南边防总队首长的重托,与四川边防总队的战友们欢聚在一起,在战友们的深深祝贺和热情的赞语中,我似乎感到自己肩上担子更重了,也亲身体会到了全国边防是一家的温暖。此时此刻,我便想起正在平远街“严打”前线流血流汗的战友,那一双双枕戈待旦的眼睛,和云南边防前哨朋友们和平微笑的脸,于是,一种责任感由引而生。在这条南方丝绸之路上,到处都有武警镇守雄关陕隘。实际上,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了武警官兵无私的奉献,才保障了这条丝绸之路的兴旺发达。成都边防检查站的孙春华政委说得好“边防武警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守护神。”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伸出苍劲的双手推开国门,结束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历史,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年,小平南巡谈话,更加涌动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
在改革时代的激流中,古老而神秘的西南丝绸之路,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带着一个个问号,我们踏上了采访西南丝绸之路的征程。
成都印象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在成都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它高高地竖立在各条大街上,向你展示着一座没有多少名胜却让你不想离开的城市。这个城市如它的名字一样美丽,不可否认,我也迷上了它。
桂花开了,满大街是黄色的花,风吹来满街的芬芳。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路上,踩着昏黄的灯光,每一个呼吸里都有桂花的味道。我到了散落在府南河畔的大大小小的老茶馆,泡一碗茶,看老头子们在烟斗里腾云驾雾,听他们摆地道的成都龙门阵,那种感觉只能用“巴适”两个字来形容。
成都的天气很有自己的个性,该下雨的时候就是一连很多天的雨,而不下雨的时候就什么也看不到,没有太阳,没有雨。当天空飘起小雨的时候,我独自行走在府南河畔,没有带雨伞,与成都亲密的接触。虽然河水有点浑浊,但基本上还是闻不到什么臭味的,看碧绿的柳条垂到地上,隨雨点轻轻地摆动,偶尔还能见到一个穿旗袍的女人打着一把小伞从我的身旁走过,忍不住回首多看一眼,如果不是那些现代的建筑,我以为自己是到了上个世纪的旧上海。当这些美好的事物从我的眼底滑过的时候,就不再记起那浑浊的河水了。
说到成都的建筑,也许很多人都会想到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九眼桥那里的那座廊桥,是的,那是一座很古老的桥,虽然没有威尼斯廊桥那么雄伟,但独特的风格却也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廊桥上有许多装饰的灯,当夕阳沉没的时候,华灯初上,灯火映照在缓缓流动的府南河水里,那时你再也不会忘却它那横跨在河上的身影。或许很少会有人提及成都的另一大特色,那就是立交桥。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北京的立交桥》,我想也许成都的立交桥并不会比北京的差多少。虽然太多的立交桥我都叫不出名字,但是就我所经过过的几座立交桥,我都会感叹一番。
当然在成都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吃的,成都的小吃可是闻名全国的,其实我们四川人都是很讲究吃的,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吃好。重庆的火锅很出名,成都的火锅也不在话下,还有就是串串香,每天晚上各大火锅店和串串店都十分火爆,一个个吃得面红耳赤,辣得眼泪鼻涕一大把,还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筷子。
成都是一个慵懒的城市,生活节奏不快,适合于享受。在这里,我随时看见骑着单车悠闲游荡的青年人,他们直脖子上挂一个数码相机,抓拍这个城市的精彩;或者是载着女朋友,唱着走调的情歌,做这个城市新一代的“游牧民族”。拥挤的公交车走走停停,放眼窗外,我发现,也许只有在成都才能享受这种惬意,来来去去的人们,不是为上班匆忙的赶路,而是一种悠闲的游荡。享受就像一剂慢性毒药,深深的注在人们的身体里,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成都的确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千古大佛
我以仰视的目光,虔诚的心灵,面对世界第一大弥勒坐佛——中国四川乐山大佛。
走进乐山,走近大佛,一直是我多年的心愿。此时,乘坐的游船就在大佛脚下,这里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流湍急,直扑座落于此的凌云山。大佛就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其正襟危坐,神态雍容大度,气势巍峨,脚踏三江,头顶云天。
乐山拜佛,有两条线路。一是沿山攀登,到达山顶,可在佛的耳边轻轻絮语,红尘旧事,沧桑古今尽可道来。本以为佛是崇高而神圣的,可当你靠近到他的身边时,一切又是那么的随和与安祥,仿佛异度空间的交流,人与佛成了一体。世上本无佛,因了一种精神世界的美好,古人创造了佛,并赋予了佛真真切切的形体,于是在一个遥远的岁月里,古嘉州的凌云寺法师海通,为了防水患,普渡众生,云游四方,募集善款,以石刻筑佛震慑三江,庇荫过往船只和百姓。从唐开元初年开凿,历经九十年终于有了今天我们看见的举世无双的世界第一大佛。
看着周围的人们,在嘻笑中把大佛当成一个背景,成为相片中的一个影子,多少让我感到遗憾。无从去理解现在有几人愿意在历史面前思考,在佛的面前有一瞬间的心灵触动。佛在心中,而不是一表象,所以自己每到一处,很少留影纪念,更多的是心中留存。佛学博大精深,宏扬的是一为人为世的道理,其传承几千年而不衰,非我等凡人可理解,只能在其边缘学点基本的常识,那就是淡泊与修心。面对大佛,分明我感到了一种肃穆,一种深邃的内涵,佛学的神秘,早以超脱成为集思想、文学、艺术等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