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彩色的情话-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    
  (﹏)。。 (﹏)  
╰╯



杨佳富

这些文字都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对于我们的民族,对于我们民族所赖以生存的故土,我相信这本书都是作为她的儿子献给母亲的最为珍贵、圣洁的礼物。

目录与序


目录
序(吉狄马加)
第一辑:故土情深
1、小妹
2、阿爸
3、阿妈
4、姑姑
5、阿姐
6、阿舅
7、阿波
8、我们的寨子
9、看云
10、椎栗花
11、高月打歌
12、狗咬汽车
13、同学
14、蜜蜂宴
15、牵挂
16、野菜
17、听蝉
18、弹弓
19、庄稼
20、鸟语
21、苗岭狂欢节
22、看家狗
23、蛙声
24、油菜花开
25、澜沧江从我家门前流过
第二辑:想念大山
26、山魂
27、山雾
28、山风
29、山月
30、山林
31、韶山
32、井冈山
33、黄山
34、峨眉山
35、玉龙雪山
36、五台山
37、太行山
38、鸡足山
39、武夷山
40、泰山
第三辑:品味城市
27、喝茶
38、雾渐渐散去
47、黄昏
48、七夕情思
49、雁南飞
50、平凡的快乐
51、红颜祸水
52、日落
53、梧桐花
54、梦想在远方
第四辑:丝路采风
难忘金秋
成都印象
千古大佛
走进阿坝
古城风雨夜
砂锅的记忆
英雄的大渡河
凉山情思
船城扬帆
火红的攀枝花
遥远的泸沽湖
风花雪月
博南古道
孔雀起舞的土地
边城的阳光
青山依旧在
春花秋月
悠久“五道尺”
秋风又起
站在黄河边
望长城
感受沙漠
古都记忆
见到胡杨
走在黄土地上
风雨嘉峪关
马踏飞燕
平凉崆峒山
莫高窟的沉思
月牙泉和鸣沙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怀想新疆
寻找失落的文明
记住丝路
58、后记
圣洁的礼物
——序《彩色的情话》
吉狄马加
佳富是我的同胞,是西南彝族作家群中一位后起之秀,同时他也还是一位正在服役的军旅作家。《彩色的情话》是佳富的一本散文集,充满着浓郁的乡情,正如他在文中所写的那样,“这种思乡的浪潮在我心中荡漾,它像一缕牵衣的晨雾,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像一条没有尽头的小路,一头系着故乡,一关系着我的心”。是的,对于许多作家来说,故乡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故乡似乎是一种现实,似乎是一个象征,或者说故乡本身就是一个最美好的梦。读佳富的文章,我感到十分亲切和熟悉,那是因为他描述的一节,都是我曾经历过的,或者说我似曾经历过的。在这里除了文化上的认同外,更重要的是他所表达的对于故乡的留恋之情,是每位远离了故乡的游子都会有的。佳富的散文,大多从一两件小事入手,写亲情写得真实而自然,朴素的描写中可见真情笃笃,此书中的《小妹》、《阿爸》、《阿妈》等篇什,文字和篇幅虽都不长,但其中所包含的意蕴却是极为丰富的,读来让人为之心动。《山女》、《山人》、《山神》等篇章,空灵中弥漫着山野的气息,在跳跃的文字间诗的意境无处不在。一组南北丝绸之路游记散文,读了,感人情怀,意犹未尽。由此,我想到了那些所谓散文的写法,想到了一个作家的真诚和真情,对于散文的创作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佳富的散文集就要出版了,这些文字都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对于我们的民族,对于我们民族所赖以生存的故土,我相信这本书都是作为她的儿子献给阿妈的最为珍贵、圣洁的礼物。写到这里,我想对佳富说的是,既然是选择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以舍去呢。作为这个民族和养育了我们的土地的最忠实的儿子,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把心灵中一切最美好的文字都献给她。是为序。
1997年12月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当代彝族诗人)
 
第一辑:故土情深



第一辑:故土情深
回到久别多年的故乡,踏着被岁月磨的光亮的山路,因为刚刚下了雨,空气中袮漫着一股熟悉的潮湿的味道,天刚刚朦胧,故乡的情结和着一两声的鸟儿的鸣叫,是那么的清澈,浪漫,真诚。
故乡啊,我就像一片漂泊的云匆匆的飘来,又匆匆的飞散,如何舍得与你别离!你的耳语穿越尘埃落入心湖,未听肠已断。梦里的白云青山,那种刻骨铭心的情,那种欲哭无泪的痛呵!就让我永远醉在不眠中!
小妹
记得那是深秋的清晨,在一片“再见”声中我离开了故乡滇西彝山。风儿鼓满了篷帆,我朝着新的目标——云南边境线启航了。我浓烈的乡思,也就从此开始……
不知怎的,那一天的生动场面至今仍在我眼前一幕幕过场:乡亲们的羡慕目光;少先队员的张张笑脸;送行大队的长龙;亲友们的嘱托;我那激动、留恋的乡情;难舍难分的情感……总伴着我一同前进,山隔不断,水剪不断。这种乡思的浪潮在我心中荡漾,它像一缕牵衣的晨雾,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像一条没有尽头的小路,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着我的心。
那年,我终于有机会回家探亲了。故乡,水一样柔情,梦一样温存,云一样缠绵……童年的回忆,少年的足迹,熟悉的乡音,都簇拥着向我走来。
我和每个军人一样,假期并不意味松驰和甜蜜。我要去补偿,补偿作为长子、大哥,在漫长的军旅中背负的对家人父母的感情债。探亲假,那是凝聚了春夏秋冬四季感情色彩的三十天啊
第二天,我决定帮小妹上山找柴。我们这个家就靠小妹支撑着,赡养父母,耕田耙地,找柴洗碗,她无一不做。太阳刚从山尖冒出来,我和小妹就上山了。我们正打柴,我忽然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低头一看,啊鸡土从,小伞似的鸡土从像瓦片似的,一朵盖住一朵,白茫茫一大片,差点儿就被自己踩碎了。我禁不住一阵惊喜,赶紧叫:“小妹,小妹。”小妹却不知了去向。我慌忙拔下鸡土从用牛筋草串起。再找小妹,仍没找到。这里横着一棵一棵几围粗的大树,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想爬过大树,抬头一看,大树的树身横躺着,三个我接起来也无法攀过去,我只好一棵棵绕过去,可是要绕过一棵树得三四分钟,我心急如焚。当我喘着气绕来绕去寻了半天,看见小妹一个人孤零零坐在一棵大树背后,一手紧贴胸口。我想,莫非她病了。赶紧走过去,只见她泪流满面,看着山那边。山那边,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在古森林中若隐若现,一直伸向灰蒙蒙的高山,和天连在一起。
“小妹,生病啦”
“没有。”小妹摇摇头。
“那是怎么啦”我追问。
“大哥,我想到山外看看。”小妹说出了心里话。
“好的,明年,哥来接您。”
小妹像往常一样笑了,我也笑了。
万万没有想到,当我去接她的时候,看见的只是一堆土。乡亲们告诉我,那是小妹的坟。
乡亲们说,小妹是一朵开放在彝山的最红最艳的山茶花,细皮嫩肉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提亲说媒的人踏破了我家的门槛。可小妹就是不点头。
我知道,小妹是为了我和我那个在山外教书的弟弟,为了我们安心工作,才守在父母身边,挑起生活的重担,成为家里的命根子。
阿爸告诉我,家里那一山坡的地,全靠小妹一个人耕种。累了,小妹就在地边摘一片叶,吹上一首彝家山歌。四方山洼的人听了,都说小妹吹的调子,既好听,又辛酸。
阿妈告诉我,小妹一年苦到头,赚得点钱,全都花在给父母买药治病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裙都没有穿过。
那年春节,我给小妹寄了点钱,要她做一套新衣服穿。小妹却买了一头小猪养起来。她告诉女伴们说,等小猪长大了,卖了,我去大哥工作的那个城市的路费也就凑够了。就在这一年,家里请了卖工做活的小伙子。那人干完活后说,工钱不要了,只要小妹嫁给他,他就是做牛做马也认了。小妹没有点头,她说这不是爱情。小妹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那一夜,她的生命被那人残酷、强暴地画上了“句号”。小妹跟我说过她很多很多的美好幻想和憧憬,可她一生也没有爬出过大山。小妹走了,留下了那头已经长大的小猪。
一轮橙黄色的圆月,像只大汽球,从山林绿波中浮起来,飘上蓝色的夜空,给彝山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寒光。我蹲在小妹的坟前,望着月亮,就像小时候哄小妹入睡那样,唱起了那首儿歌:
月亮粑粑,
小妹乖乖,
阿哥找白米,
给您做个粑粑……
阿爸
山野,死一般的寂静。
我一个坐在家门前的核桃树下,等待着能听到一丝声响,或看见一个动的东西,但除了听到心脏的跳动,什么也没有,四周黑乎乎的。终于,我看见山尖出现了一点亮光,慢慢的半个月亮从山尖爬了出来,它把银色的寒光洒向了大地,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月亮啊,你在天上过着团圆的日子,却把多少人笼罩在思念的网里……
一柱香,一碗饭,一碟糖,供在阿爸的棺前,我明明知道阿爸再也不能享用我的供奉了,但能有什么方法表示我对阿爸的哀思呢
我忘不了,那个月夜,阿爸见我在月光下看书,伤心了,第二天卖掉准备过年杀吃的家里唯一一只公鸡,给我买了一盏马灯,这盏灯不仅照亮了我读书求学之路,同时也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我忘不了,那个月夜,阿爸拄着拐杖,背着20斤粮食去为我“赔罪”。那天,我到山上放牛,听说城里书店来人到彝山卖书,我买了一本《闪闪的红星》,看入迷了,牛吃了人家地里的庄稼都不知道。太落山了,我才想起我是在放牛,找牛时,牛已经被人家关起来了,不赔20斤粮食不放牛。我怕阿爸打我,躲在山里不敢回家。阿爸找到我后,一贯严厉的阿爸不但没打我,还为我赔了“罪”,放假一天让我看书。
我忘不了,那个月夜圆圆的中秋,同学都围坐在草坪吃月饼,我却在旁边咽着口水,盼望着生病的阿爸给在山外求学的儿子送来月饼。我知道阿爸不会来了,我捏紧剩下的一元五角生活费。没想到,阿爸瘦弱的身影仍出现在我面前,我接过阿爸送来的月饼和钱。那一夜,我哭了。
我更忘不了,这个月夜,在乡中学教书的弟弟告诉我,阿爸在病重病危期间,怕影响我的工作,他说,人总是要死的,只要活着的人好好活下去,为公家多做点事情,他死了也就没有牵挂了。阿爸一生平平淡淡,但始终没有忘记过自己是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村里哪家办喜事丧事,他都要去张罗帮忙;哪家闹了矛盾闹了纠纷,他都要去调解;乡亲们都说他是个好人。阿爸一生是艰难的,14岁丧父,16岁丧母,带着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生活,既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把三弟妹带大,还供两个弟弟上了中学,成为50年代彝山第一代文化人。
我害怕看见阿爸痛苦的容颜,我害怕听到阿爸惨痛的呻吟。弟弟告诉我,他从来没有见过生病是那样惨、那样苦,由感冒引起支气管哮喘,阿爸整日整夜咳嗽吐血,任何医药都不能使痛苦稍稍减轻。然而现在我已连这样的容颜、这样的呻吟也不能见到听到了。深深印在我脑子里的只有一张苍白、枯瘦,双目长瞑,口唇启,额上披下几缕花白发丝的,无言的遗容。而“残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