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京的故宫我到是常去,这里的故宫我看一次也没去过。正好今天有这么好的机会,我还是去见识见识。”施国栋其实也看出了阳城市的下岗情况非常严重。不过,他也是临近退休的人了,如何处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是各个地方政府最头疼的事情。也不是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虽然陈宁有兴趣,但是沈国栋却不想搀和进去。
陈宁对施国栋的回答也没有意外。虽然这几天在辽河省国资委和阳城市国资委二级部门的陪同下。视察和调研了好几个完成国企改革的试点企业,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陈宁总感觉到在这个形势一片大好的下面,好像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想到临出发时从马爱东那里了解到的情况,陈宁还是决定自己下去走走看看,摸摸一手的情况。
“陈局,还是我陪您去吧。”这时,坐在一旁的徐洁开口说道。
陈宁有些犹豫,倒也不是有别的原因,主要是今天是周六,按照安排就是让调研组的同志轻松一下。怎么说下来调研也乙经快一个星期了,总得给大家一个休息。参观参观旅游景点,风土人情什么的。
徐洁继续笑着说道:“陈局,以前在经贸委的时候,我曾经来过阳城好几次,去过故宫几次。”徐洁之前是国家经贸委一位女性领导的秘书,国家经贸委后来分为商务部和国资委之后,徐洁也就进了国资委担任了政策法规局综合处的处长。
“既然小徐去过故宫。那正好陪陈局去下面看看,说起来小徐应该对阳城挺熟悉的吧。”沈国栋笑哈哈地说道。
徐洁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好吧,徐处长,那就麻烦你了。”有个人陪着一起下去看看,总比一个人瞎转的好。况且。徐洁之前来过这里好几次,应该对阳城市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午饭后,徐洁过来巧陈宁房间的门。“陈局,我们现在可以出发了吗?我去要辆车。”
“车就不用了,我们还是打车吧。”陈宁想了一下说道。这倒也不是陈宁故作神秘,此次调研组的用车都是从阳城市国资委调用的,自己要到辽西区主要是看看企业改制后下岗的情况。打车去主耍也是免得引起地方上同志的误会。
阳城市虽然是东北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但是经济的落后使得在大街上的出租车还是燕京或者是临州早在三四只前就已经淘汰了的夏利或者是富康。
出了酒店,门口,洲多半新不旧的夏利车和富康停着,陈守和徐洁网专出犬几有…个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的耳机迎上来,热情地招呼道:“二个是要坐车吧,这边请,这边请。”
这位司机的车在门口排着一长溜出租车的第一辆,却是一辆成色很旧的红色夏利,徐洁不由的皱了皱眉头。不过,在这辆车的后面却是一辆八成新的富康。一样的价钱,谁不想乘车况好一点才出祖车呀。况且,象陈宁和徐洁这样身份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价钱。
“陈局,要不我们乘后面一辆吧。”徐洁在一旁小声的提醒道。
那名热情地招呼陈宁和徐洁的司机,显然也听到了徐洁的话,一脸尴尬和沮丧的看着陈宁。
看了看长长的队伍,显然这位司扣已经排很久了,况且这位司机的岁数也很大了,陈宁有些不忍。车子破一点就破一点了。
“算了,我们就坐这一辆吧。”
司机一听顿时大喜,连忙打开车门招呼道:“请上车,请上车。”
车子的确很破旧,人一坐进去,车子顿时往下一沉,不过好在车子里面弄得还是挺干净的,白色的座套虽然打着补丁,但洗的很干净。
“二位这是去哪里呀?”司机上车后,转头问道。
“我们去辽西区。”
“辽西区这么大,总归有个地址吧?”司机听了有些疑惑的问道。
“哦。就拉我们去辽西工人村吧。”徐洁在一旁说了个地址。
“去辽西工人村呀,好咧。”司机麻利地发动了汽车,掉了个头往阳城丰的西南方驶去。
“二位是来我们阳城走亲戚的吧?”司机显得很健谈,从后视镜中看了看陈宁和徐洁笑着问道。
“你怎么就知道我们是来走亲戚的?”陈宁也饶有兴趣地问道。
“您看,二位是从大宾馆出来的,又不是本地人。再说,二位去的又是我们辽西工人村,如果不是走亲戚,谁愿意去那个地方呀。”司机显得很有经验的笑着分析道。
陈宁怔了怔,旁边的徐洁连忙低声说道:“辽西工人村是辽西区工人主要聚居的地方。”
陈宁这才点了点头,不过听那名司机的意思,现在好像没人愿意去那个地方。
“二位一看就是好心人呀。我今天在阳城饭店排队排了大半天了,好不容易排到了前头。结果有两拨客人嫌我的车破,坐别的车走了。二位倒是没有嫌弃我的车。其实,我的车外面看是旧了点,但是里面我媳妇每天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司机又笑着说道。
“那你干嘛外面不也弄弄好呢,整车喷漆一下,生意不就会好点嘛?”坐在陈宁旁边的徐洁忍不住问了一句。
“唉。”司机不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也不怕二位笑话。还不是因为没钱嘛。象您说的整车喷漆一下,少说也得千儿八百的。像我这样开出租的,每天交了份子,也就能剩下二三十块,就算不错了。家里就指望着这点钱过日子。哪弃钱修车呀。”说着司机不由的摇了
。
“师傅也是平岗工人吧?”陈宁问道。
“这位先生倒是好眼力,一看就能看出我的身份来。没错,我就是个下岗工人,以前是阳城重型机械厂的。前年厂子到闭后,就下岗了,没多久媳妇也下岗了。夫妻俩买断工龄,拿了四万多块钱,又问亲戚朋友借了一点钱,盘下了这辆车,这不就开起了出租。”司机师傅显得有些无奈地说道。
看来,阳城下岗工人的日子的确难过。听了司机的话,陈宁的心里默默地想道。
说话间,车子渐渐地驶离了阳城的市中心,车窗外面的景象也渐渐地变得破败。放眼望去,马路的两边都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厂房。但是放眼望去偌大的工业区成了一座空城,仅两、三家工厂的烟白还在冒烟,其他的都关门、荒废了。一座座厂房空无一人,不但建筑残破不堪,巨大的吊臂、锅炉生了,连围墙也倒了不少,随着车子的颠簸,马路也变得坑坑洼洼。
“这就是辽西区。”司机叹了一口气介绍道。
“这些厂都关门了吗?”徐洁看着车窗外的景象,问了一句。
“关门的关门,倒闭的倒闭,这些厂子,除了有几个看门的以外,没有其他人了。就那两三家还在开工的厂子,也不过是三资企业。”
“三资企业?”徐洁不由的一愣。
“是啊,三资企业,一年就发三个月的工资。”司机显得自嘲的摇了摇头,说道:“这些厂虽然还在生产,但也是勉强维持着,工人轮流上班,一年最多能领上三个月的工资,也就两千来块钱。辽西现在可是全国有名的下岗之城。”
“那这些工人下岗以后,政府有没有具体的措施?”徐洁又问了一句。
“措施?什么措施也没有,就连原先说好的每月有二百多块的下岗生活费,一年能领上半个月就不错了。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还站马路去闹,但是一站公安就抓你,一抓就关上四天、五天。现在,也没人站马路了,就是站了马路,政府除了抓人也不给解决,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大家伙找找嚼谷。”司机的话语里充满着对政府的失望。
陈宁看着车窗外偌大的工业区,心里不由的喘嘘不已。辽河阳城的辽西区,五十年代初,是全国最大工业区,集中了全国最先进设备、最好人才,生产了全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部自动机等,**城楼上巨大的国徽也是辽西人的杰作。东北以前被称为全国的老大,而辽西更被称为“共和国的长门长子”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岗面面观
“先生。工人村还没到呢?。司机下意识的减慢了车速,回头诧异的问道。
陈宁笑了笑。说道:“就在这儿停吧,我们想下来看看
司机疑惑的看了陈宁一眼,把车在路边卑了下来。坐在陈宁身边的徐洁,虽然也有些不解,但还是麻利地掏出一张五十的递了上去。
陈宁打开车门。慢慢地走下了车,站在路边静静的看着冷冷清清的厂区。
“先生。辽西工人村其实也不远了,就在前头拐个弯就到。”司机在徐洁下车后。在准备掉头的时候,还不忘向陈宁喊了一声。
陈宁笑着点了点头,表示感谢。司扣也伸出手,朝着站在路边的陈宁和徐洁扬了扬手,脚踩油门,驾驶着他那辆破破烂烂的夏利往阳城市中心驶去。虽然不远处就是辽西区最大的工人聚集区,但是他清楚,在哪里是根本没有作出租车的客人的。
“走走吧。”陈宁转过身子,同时向身旁的徐洁招呼了一声,沿着厂区外面的道路往刚才司机指的辽西工人村的方向走去。
万人空巷的厂区就是在白天也非常冷清,两人默默地走了好一段都没看到一个人影。在旁边一些建筑物的墙壁的斑驳录落的字体上,还依稀可辨认出阳拖阳城拖拉机厂一厂俱乐部、阳冶阳城治炼厂文化宫的字样。这些破败的建筑同样也见证了这些工厂在当年的繁华。
“五东前。我曾经来过这里,想不到现在的变化居然这么大。”徐洁忍不住皱着眉头感叹了一声。
徐洁看了一眼正默默走着的陈宁,继续说道:“五年前,我还在经贸委的时候。跟张司长来过这里考察。那时,刚刚开始大力推行国企改革。不过。我记得这里的形势还是很不错的。想不到五年以后居然成了这幅样子
陈宁并没有接徐洁的话茬,而是继续默默的往前走。眼前的情景对于陈宁来说是震惊的。早就听说东北的国企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中举步维艰,而此次调研正是为了解决目前的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依据。没想到,五十年代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区如今已经成了这幅景象。调研组来到阳城已经好几天了,陪同调研组调研的辽河省和阳城市的省市两级国资委带着调研组走访的都是些改制后的企业或者是正在改制的企业。处处显示出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里呢?作为国企最为聚集的地方确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过。
走到道路的尽头一个拐弯,就是著名的辽西工人村,为什么说著名?因为在这里。跟辽西工业区一样,五十年代同样是全国最现代化的住宅区。两三层的苏式楼房,五六十年代全国大力宣传的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口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指辽西的工人村。?!但是如今,辽西工业村有一次文明全国的并不是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而是闻名全国的下岗工人聚集区。
走进工人村让陈宁和徐洁感到惊讶的则是另一幅景象,住宅区的街上到处熙熙攘攘。马路边摆满了地摊,满街都是叫卖声。街上随处可见嘴里叼着香烟。手插在口袋里,漫无目的闲逛的人群。不过,从他们身上那些陈旧的工作服上,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住在这里的下岗工人。
在走过一个水果摊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的摊主吆喝着:“香蕉,正宗广西香蕉。一块钱一斤。师傅,香蕉要买吗。我这儿便宜,一块钱一斤,来两斤吧?。可能是看到陈宁和徐洁两人身上的衣着和周边有明显的区别。中年妇女朝着陈宁和徐洁大声吆喝道。
产于南方的香蕉对于北方来讲可是高档水果,一块钱一斤让陈宁这个不太懂行情的人都感到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