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在高原 张炜-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好奇心被一次又一次撩拨起来,思绪从东部沿海、从夷族,再从齐国都城临淄到大兴安岭、贝加尔湖、斯塔诺夫山脉……最后又落在老铁海峡——使我大惑不解的是,思琳城被毁之初,这一族人为什么翻过老铁山一直向北,穿过如此辽远的土地和高山峻岭,历尽艰辛,到达蒙古的喀刺沁左翼,然后又一直向西向北,直踏上了贝加尔湖的南岸?这到底是为什么?或者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线:绕过了大半个渤海湾,经大沽、秦皇岛北移……他们难道是寻找一条故道、寻找着一条旧路?从他们这次大迁徙的路线上,可否探寻一个种族的来路?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人的杂志(67)

在任何一位古航海研究者那里都不难弄懂:很久以前并没有“老铁海峡”,因为那儿当时还没有发生陆沉,整个大陆连成了一个板块。一些古代游牧民族从遥远的北方南迁,就可以穿越一整片的大陆。那一片大陆断裂并形成海峡,大约应该在夏商之际,或者更晚一点。也可以推断,东夷各部族的形成当在夏商之前,一支游牧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就从斯塔诺夫山脉、贝加尔湖一带向南迁徙……当年的莱子古国可能属于莱夷族中最强大的部族。夷族的组成,应该是由若干胞族聚组而成的整体,它当年聚居的区域相当辽阔。它的势力在相当于夏代的时期大约已经蔓延到渤海海岸;某一个时期其势力的扩张,似乎向南延伸到了龙山文化的中心地带。至于在青铜文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它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还难以明确,但可以断言,它和龙山文化确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我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莱夷族,因为我觉得思琳城只是当年东莱古国的一个小城,而我的出生地又离这个“百花齐放之城”不远。我和淳于黎丽同属于莱夷后裔,这大概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寻找先人的来历和血脉——一种急切而奇特的欲望就一直支配了我。我想我们必须寻找过去的一个基本脉络,必须如此。我想象着最初这支英武慓悍的民族直达贝加尔湖南岸,穿过蒙古大平原一直向南,最终到达海角的情景。这是何等的气派。他们英勇善战,长于骑射、养蚕、植桑,最早发明了炼铁术。今天“老铁海峡”之称谓就与莱夷族当年的冶炼有关。至今,在思琳城遗址西北十几公里处还有一处战国时期的炼铁基地。当年的人就是从老铁山寻找铁矿石的。

强大的东莱古国,强大的部族之谜紧紧地缠住了我。我搞来了无数的古籍,还找来了俄国人马克的书。我对一处又一处古遗址发生了兴趣,不得不留连徘徊在东部平原上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博物馆里。当我从东部城市回来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那个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的传奇,他们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秦始皇三次东巡都来到东夷族的莱子古国,并在那里攀登莱山,祭月主祠。他为什么要连连东巡?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寻找“长生不老药”。果真如此吗?是的,这只是部分原因。但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主要人物,竟是当年思琳城的一位方士,这个人的名字叫徐巿(福)。统一中国的嬴政王秦始皇把了不起的希望寄托在方士徐巿身上……

从这历史的迷雾中,我倾听着马蹄和号角。我终于明白,秦王频频东巡的一个重要目的还在于炫耀武力。他第二次东巡不是在琅琊台下杀掉了四百多个儒生吗?其实杀掉的又何止于儒生。强大的、永不屈服的氏族在秦王暴力之下英勇反抗,用各种办法维护民族的尊严。他们因此而遭到了屠杀。这从那个“百花齐放之城”的演变史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随着秦国东进,各国风声渐紧,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齐国的稷下学派就已开始转移。他们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荀况、韩非子,都相继到达思琳城。先是讲学,后来有的还长期居住。淳于一族的淳于髡则是在更早的时候接触稷下学派的。

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可是直到临死的那一天,还是对永不屈服的东部沿海的夷族耿耿于怀——我相信是这样。当我西去长安,站在发掘出的秦始皇陵墓外围的陶俑方阵面前,还是不由得大吃一惊。那时我揉了揉眼睛,发现所有的陶俑都全部面向着东方……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人的杂志(68)

在秦始皇的心目中,东方夷族有多么可怕。那些陶俑茫然东望。一种等待、一种恐惧,还是一种仇视呢?我站在陶俑方阵面前久久地沉思。我那时更多地想到了淳于家族,想到了东莱古国,想到了强悍的游牧民族,以及他们最初也是最后的落脚点:海角。

旅途中,无法安睡的一个个长夜里,我就靠翻阅搜寻到的各种资料打发时光。我在破译一个接一个的谜语……我惊异地发现,即便是残暴的秦王,即便他对那个“百花齐放之城”恨之入骨,一度也无可奈何。东巡之前他曾将咸阳城内几百个儒生全部杀掉,还将全国的博学之士集中到咸阳的一条山谷里活埋、砍杀,可是仍然有一大批学人东迁,经齐地进入了思琳城。他们,还有在思琳城早已定居的方士学者们,秦王一根毫毛也未伤及。我不知道冥冥中有什么在震慑秦王。那是一座怎样的城、一块怎样的土地?它凭借了什么力量抵抗着亘古罕见的残忍与暴力?我今天已无从知晓了。直到后来,秦始皇第二次东巡,在琅琊台下杀掉的几百个儒生中,仍不包括思琳城的那些方士学人;他们更有可能是秦王一路上捕捉的敌对势力,是亡齐的贵族。当年的那场屠杀将琅琊台下的一大片泥土都染红了。我曾在琅琊台下久久徘徊。这里如今稼禾茂长,灌木密不过人,有的乔木极其高大,足有三四十米高,直径可达半米多。这是鲜血滋润出的一片土地。我在那里沉默良久,用脚丈量着这片深褐色的土壤……那一次我沿曲折的东海岸北上,过芝罘、绕蓬莱,直达海角最西部的屺砪山头。

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灭掉齐国之前,在齐与东夷的无数次激烈冲突中,有很多东莱人就是被逼迫到大海边缘,再也没有退路,就从这屺砪山头的悬崖上跳海身亡了。血水染红了屺砪山下大片的礁石。就是这样一个刚勇耿直的民族,自从贝加尔湖南迁,再到思琳城,一直经历着与炎帝和黄帝部落的残酷激烈的争夺。狄族从西部入侵,他们就不断地后退,退到莱山、莱芜、临淄,最后又越过了胶莱河。他们只剩下了东部沿海这一片平原,只剩下了海角,终于再也无处可退——身后就是大海。在一场场血腥的围剿下,他们用血肉之躯夯向了敌军,固守着自己的最后家园。

莱夷人当年骑着瘦马来到海角时,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而狄族远在青藏高原。这里是他们开拓的疆土,是他们的血汗浇灌的家园。狄族瞄上的是这里的渔盐之利,他们扬言要把东夷人赶到大海里去喂鱼。狄族人没有做到。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再一直到秦二世、到汉代,也仍然没能把夷族人赶到大海里去。这期间他们尽管向北方举行了一次回归故土的大迁徙,但一大部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一支人就组成了今天的藏徐镇。

而思琳城中的另一批人,即以徐巿为首的那些方士学人却焕发出灿烂的想象,提出为秦王寻找“长生不老药”。他们遥指“三仙山”,骗走了辎重,乘大船远涉重洋,最后到达了瀛洲……

我需要搞清的是思琳城毁城之前,更早的那段史实,而不仅仅是思琳城毁灭的原因。我想知道在莱夷古国最兴盛的时期,他们与狄族那一次次最严酷、最激烈的争夺;我还想探知思琳城毁城后返回贝加尔湖南岸的那一支人马——这一英勇慓悍的游牧民族是怎样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东部沿海、他们在遥远的北方居住的情况、究竟有多少人、而后又散落在世界的何方?他们最初为什么要开始这场遥远的跋涉?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人的杂志(69)

一切似乎都是淳于黎丽引起的,一切又似乎有着更深的动因。我想这最终也还是血脉的召唤。不过淳于黎丽的确连接着整个淳于家族,连接着我们的神奇的历史;我终于明白了如今的思琳城既通向藏徐镇,又通向昨天的游牧民族。长长的源流,长长的历史。我一次次被先人的业绩所感动,被淳于云嘉和淳于黎丽的先人淳于髡、淳于越的壮举所震撼;还有远涉重洋的徐巿——他那杳无音信的三千童男童女……说不尽的悲惨故事,一场场争斗、耸人听闻的跋涉、在历次战争中所付出的鲜血。这一切都由不能更改的命运所决定,由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的血脉所决定。

在古代,氏族内部是绝对禁止通婚的,所以每个部落都必须包括两个胞族以上;而随着部落的增加,每个胞族又可以割裂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样,几个胞族又会组成一个新的部落。部落的名称多半是偶然发生的,而不可能全是有意选择的。亲属部落间的联盟,常常因为短时间的需要而结成;出于种种复杂的关系,各种各样的姓氏也就产生了……

总之对东部莱夷民族的探寻、对这一个又一个谜的破解,已经构成了我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我长途跋涉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的先人在近代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我知道后来也正是莱夷族的后裔开发了整个大东北。他们具有开拓和迁徙的秉性,不断地寻找。他们坚强不屈,在强暴之下也永不屈服。

我渴望的就是这种家族神采。但愿我的不安和寻找、那种难以遏制的奔走的渴念,正是由这个遥远的、与我有着血缘关系的部族所赐予的。我将在这场追赶中确立自己的修行。

热城

1

入夜后,仍然是喧闹和燥热围拢着我们。而在那片平原上的这个时刻,任何一片绿草都会是湿漉漉的。仰脸看看星空,星星模模糊糊,疏淡而遥远,好像随时都会彻底隐去。这就是这个城市特有的夜色:月亮也总是挂着很大的晕影,像躲在一层毛玻璃后面;空气中永远有一股烧焦的胶皮味……满城灯火会让人联想到一座熊熊燃烧的高炉,好像每一座楼房都在燃烧,从窗户里冒出暗淡的火苗,火苗上方又是滚动的烟雾……是的,整个城区的确笼罩在一股浓浓的烟气里。

这样的长夜我一次次打开那本秘籍。梅子叫它“天书”。她伏在桌前,神色专注,“你从来没说这上面写了什么。”“这得有些耐心才行,也许有一天会豁然洞开。”“你就等着这一天?”“我会想想办法。也许我能把它搞个明白,因为这是我们祖先的历史。从血脉上讲,我和你可能是源于不同的种族……”

“我们都是汉族!”

“是啊,可是汉族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期,这里边也有征服和被征服的故事,有十分顽强和激烈的反抗……很复杂呢。你知道吗?我的祖先是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源头在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有多少分支?有多少氏族和胞族?多少兄弟姊妹?他们如今流落到了哪里?这本秘籍就是记录这些的……”

梅子一脸好奇的神色。她还没有从万磊的事情上解脱出来,有时会盯着挂过画的那个位置出神。白天阳子来过,他们没有几句话就仍然要扯到那件事情上。时间过了这么久,大家仍然被万磊的事情牵着神经。好像少了他,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态已经失衡、文化圈的生物链遭到了严重破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